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课系列16——《说“木叶”》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一篇文学性的论文,教学难度很大,文章引用丰富,专业性强,学生不读上五六七八遍根本读不懂。但是越是难读的文章越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好好读,因为越是难读的文章,越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读书如此,做事亦是如此,金一南教授曾说,做难事必有所得,人不能总是躺在舒适区里,而是需要适当地挑战一下自己。
《说“木叶”》这篇课文该如何处理呢?好多老师带领学生读读文本,梳理梳理文章思路,就草草结束了,但我认为该文本所提供的教学价值是远远大于梳理思路的。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孙洁老师处理的非常巧妙,完美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何指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呢?我认为需要指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重要的语句,以及文中的关联词,以此去梳理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当然,这种操作是比较常规的操作,但作为公开课决不能以常规的形式出现,必须要创新,否则的话,底下的老师都会操作的事情,还用听台上老师的课干啥?总而言之,专家上课一定要有点不同的地方。孙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是以表格的形式来驱动学生去梳理文章思路,他让学生将文章提出的问题与归纳出的“木叶”的概念找出来,按照提示填入表中。填表的形式思路更清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梳理完思路之后,孙老师开始将教学目标聚焦于文章内容了,本文表面上是在说木叶,其实是在借木叶来谈诗歌意象的暗示性,木叶这一意象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形象方面的暗示性,给人疏朗空阔的特点;二是颜色的暗示性,给人一种枯黄干燥的感觉。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是让学生直接从课文中圈画出这两个暗示性的特点,学生仅仅只是知道而已,但知道了并不代表理解了,理解了也并不代表就会运用了,知道了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考查学生对这两个暗示性特点的运用,孙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意象,并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对知识的应用性,所有的教学目标直指学生能力的训练。
好的教学设计都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第二个目标是让学生分析课内一些意象的特点,而第三个目标则是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他注重了对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训练。知识绝不是死的,学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课内知识去解决课外的知识,简而言之,要用已知去解决未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林庚认为木叶具有以上所讲的两个特点,而有的学者表示质疑,并引用诗句“珍木郁苍苍”“遥爱云木秀”“阴阴夏木啭黄鹂”来证明木叶也是具有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特点,让学生来评论评论此现象。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质疑启示我们,研究一个问题, 先要尽可能全面地占有资料或收集更多的材料,从中条分缕析;不断吸收他人的见解,才会更辩证地看待问题。《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孙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遵循了语文课程的要求。
孙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总而言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学设计。这个教学案例再次启示我们,所有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要真正驱动学生去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学生有所提高,这才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核心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探究诗歌课堂要素及教学环节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我们应该怎样教语文
特级教师王丽八点三十二字概括作文教学现状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