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因决定我爱你?除了基因,还有信息在代际传递

基因到底有多么神奇和精妙?看看蚂蚁,基因内蕴涵的品级算法和行为算法,竟然可以展开一个几百万个体的蚂蚁王国。(延伸阅读:《真社会还是超个体:柏拉图和孔子的理想社会你想要吗》)

由简单创造复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蚂蚁展现出来的这种“去中心化的觉醒”,令网络时代的思想家着迷。网络与生命、大脑有着复杂关联,这思想源自美国硬科幻大师弗洛·文奇(1944-),但凯文·凯利(1952-)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著作《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更为知名,他用了很长的篇幅从各个角度生涩、神秘地描述这种“觉醒”。

咱们还是聊回基因。

还没有做基因检测?你可能就OUT了。受益于基因芯片的发展,不再需要动用高通量的大型测序设备,测试几十万个基因位点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已经便宜到吃顿火锅的价钱。

试管里吐一口唾沫,寄到检测机构,半个月后就可以收到属于你自己的项目详尽、不断更新的检测报告。其中的信息一般包括祖源信息、遗传病风险、遗传变异携带、遗传特质、运动健身、营养需求、药物反应、皮肤管理等等。安卓应用

不但可以帮你找到八辈子的亲戚,甚至还包括层出不穷的有趣项目,例如——

甚至,还可以指出你的“利他主义倾向”等行为特征。假以时日,系统大数据一定还可以用概率数据告诉你,哪种基因特征最适合成为你的人生伴侣。

这很容易让人以为,基因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的一切,至少是绝大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基因到底在我们身上刻下了什么印记?我们从动物的野化(Reintroduction)说起。

华南虎的野化行动

华南虎是中国唯一特有的虎亚种,1950年代中国尚有华南虎野生种群4000头,人类和虎的栖息地屡有冲突。为了除掉“虎患”,1950-1970年代中国多地发生过有组织有嘉奖的打虎行动。

改革开放以后,虎制品市场得以恢复,老虎浑身从皮毛、牙齿、骨头到生殖器都能卖钱,东北亚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商业利益,也使得盗猎者趋之若鹜。

就这样,华南虎成了中国旗舰级的珍稀物种,等到想起来要保护野生种群,却发现绝迹了。仅有百余头华南虎残存在动物园,而且他们都是六只圈养老虎的后代。

于是大家都在忙着推动华南虎的野化,要让圈养老虎重新适应野外生活。最著名的行动是“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南非的野化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代近20只的半野外种群,是否能够野化成功并最终适应中国栖息地,目前还未可知。也有报道说项目推动者夫妻反目,这些老虎未必能回得来。

灰狼回归黄石公园

目前世界上最高级食肉目动物成功野化的案例,美国黄石公园的灰狼回归比较有名。

灰狼是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动物。无独有偶,上世纪二十年代,同样是人兽竞争栖息地的理由,美国人毫不犹豫就把灰狼给“团灭”了。

过了70多年,他们后悔了,想要把灰狼带回黄石公园。一投票,当地居民78%赞同引回灰狼,剩下就只有技术问题了。

专家担心动物园的狼“野性”不足,于是他们就到加拿大“借狼”。

1995年,他们把加拿大借到的野狼麻醉了,运到黄石公园的一个铁丝网围起来的保护圈里。

起初还投喂一些被车撞死的野兽。

过了几个月,就完全打开了门,野狼已经开始繁育下一代了。

几年后,黄石公园灰狼的数量就超过了100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74只,但是随之而来的疾病和自相残杀让灰狼的数量下降,最终维持在100只左右,这大概是黄石公园生态所能承载灰狼的数量。

由于从加拿大借到的就是野狼,而不是圈养的动物园狼,野狼只是换个地方开疆拓土而已,因此这个案例只能算“半个经典”。

放虎归山的真正难点

撇开华南虎野化项目的人为因素,很多动物学家在技术上也对华南虎野化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原因:一是种群基因单一化,现存华南虎会不会是有遗传缺陷的;二是回国后合适的栖息地问题,与南非野化环境相类似、富集食物、没有人兽冲突、能防止盗猎的地方不好找。

按说虎是独居动物,放归没有天敌、食物充沛的大自然应该不难生存繁衍,然而并不然。

究其原因,老虎的生存技能和知识并没有全部写在基因里。当野外种群生生不息时,老虎幼崽会跟随母亲生活两年左右时间,除了保护安全和食物供给以外,还要传授、学习、训练包括狩猎在内的各种野外生存技能,带它巡视领地。

这些生存技能和知识也是虎奶奶曾经教给过虎妈妈的,历经了百万年的代际传递和变化积累,一旦“失传”,需要多少代虎和什么条件才可能重新建立?

俄罗斯的阿穆尔虎(东北虎)种群研究保护中心做过很多野化工作,他们不存在虎栖息地被破坏的担忧,但也还没有实现圈养繁殖的小老虎野化。最好的成绩是,把一头只跟了虎妈妈四个月的老虎最后送回山林。

哺乳动物已经是信息动物

对哺乳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非常多,动物纪录片是持久不衰的大众关注题材。

尽管投入如此巨大的研究资源和热情,但是目前生物学对动物社会的解释,还只停留在现象和功能层面,并不能达到生物学家对真社会性动物的研究深度——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进行算法描述和基因对位。

生物学家面对一个哺乳动物族群,会去观察描述很多重要的现象,例如:个体数量、族群传承历史、两性形态和地位差异、个体间交往交流内容和总量、分工合作分享内容和总量、族群对成年雄性的容纳程度、族群对非亲或失亲幼崽的容纳程度、族群对老年成体的容纳程度、内部暴力程度、首领权力交接方式、落难头领的容纳方式、跟其他族群的接纳或冲突程度等等。

然后,他们会把这些现象结合物种个体特征和“生境”特征,进行功能主义的解释——着重描述其行为的合理性,忽视冲突、价值和个体感受。可以进行合理化解释和辩护的理由很多,例如:族群的延续、物种个体的雌雄二态差异、幼崽发育成年的照料需求、食物分布状态及获取方式、天敌威胁及隐蔽防卫等等。

这种解释深度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人类学或者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类似“博物志”的研究成果显然满足不了自然科学研究对真相和因果的渴望。

因此生物学对动物社会的研究解释能力,目前已然被阻挡在哺乳动物复杂社会行为构成的堡垒外面。

从一个简单的野化行动,可以看出:“基因之外有乾坤”,技能和知识对动物的影响是巨大的、致命的。所谓动物野性,本质上就是一整套技能和知识,它们的失传才是动物野化的根本难题。

这些技能和知识的产生、存储、传递的机制和载体就是信息

是时候给主流的进化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理论提一些建议了。

最后,基因到底可以决定我们多少行为,能给我们找个如意伴侣吗?——还是要问问妈妈怎么想,更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为什么要让动物回交,没有伦理道德约束吗?科学家:迫于无奈
华南虎还有希望恢复种群吗?
华南虎是人为灭绝的吗?
科学发现:最古老的有袋肉食动物,因缺乏基因多样性走向灭亡
全球野生虎仅剩约4000只,在世界爱虎日,一起关注大猫种群!
近亲繁殖“诅咒”失效?从24只到100亿,澳大利亚兔子为何成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