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军:你正在主导的家,即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第二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组建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第二个叫做现有家庭你现在主导的家庭,也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有句话说的好:“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个人的一生幸福。

可以说,每个成人或多或少都带有原生家庭烙印,甚至一生都不得解脱,有很多人为此走进华雅智航的教室,也有人为此走进了我的疗愈室。今天我结合几个典型的个案实例,从三个角度阐述一下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如果您正为人父母,谨以参考,也欢迎转发、转载。

一、限制性信念形成

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些强烈、痛苦的事件,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华雅智航镜像疗愈技能班的一位学员,其女儿清秀漂亮、事业有成但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身边不缺追她的男人,但她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人谈对象始终走不到谈婚论嫁的那步,让这位妈妈十分着急。原来,在这个女儿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过起了各自的生活她跟随母亲生活。有一天妈妈加班到很晚也没有回家,她一个待在漆黑的房间煤炉熄火,寒冷交加,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饥肠辘辘,当时那种孤独凄伤失落感觉刻骨铭心她认为,这种状态和感觉都是因为爸爸抛弃妈妈导致的自此,她做了一个决定——自己一定不能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自己优秀的男朋友

上月由唐山组织的《找回迷失的自己》工作坊中,一位学员分享说对金钱比较抗拒。经过回溯探索,她认为钱会给她带来痛苦,缘于孩童时期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父亲是菜农,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卖菜的收入勉强够维持他们一家的生计。一次卖完菜回到家,发现所有卖菜的钱都丢了,虽然天已经很黑,父亲还是执意原路返回寻找,再次回家时,已是后半夜,钱也没找到。之后,父亲一身疲惫地躺在炕上不言不语,闭着眼睛不断叹息。她能感觉到这件事给父亲带来的难过和自责,她认为这都是因为钱造成的。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还清晰地印在她心里,她对金钱一直比较抗拒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信念”,常在当事人生命关系上造成重大的影响虽然这种当时建立的信念在某一阶段会保护当事人不再被类似事件伤害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如果这种旧有的信念还在持续不变就会成为阻碍变成了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唯有通过学习调整,擦除印痕,打破原有观念的同时,建立新的信念系统,才能逐渐消除限制性信念对生命能量的羁绊。

二、家庭归宿感偏离

归属感=生死权,满足归属感是人和动物的天性。作为孩子,最大的归属感需求就是与原生家庭父母连接他们会通过做和父亲或母亲相同的事,以表达我和你一样”,“我们是一起的”的内在诉求,这也是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模式容易被孩子复制的根本原因

“你爸一进门就瘫沙发上刷手机,啥也不干,真讨厌!”“你爸死要面子,以后可别学他,活受罪”“你妈妈真懒家里乱这样也不知道收拾”“你妈妈真烦,唠叨个没完你爸就知道天天应酬喝酒,家都不顾“你妈妈就知道买买买,买一堆用不着的垃圾回来,真是浪费钱......假如孩子这样的语言环境下长大,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类似的行为模式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父母的信息几乎都是负面孩子只能跟这些负面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父母连接的归属感。久而久之就把原生家庭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意识到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中,并且自己还觉得理所当然。

所以,要极力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不断学习正向鼓励孩子。比如:“你和你妈妈的一样善良,爸爸很喜欢”“你和你爸爸一样勇敢,真棒”“你和妈妈一样勤快把自己的床铺收拾的整齐利索,给个赞”“你很有爱心这点很像你的爸爸等等,只要用心,你会发现伴侣身上会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夸赞,也值得孩子去学习。

称赞孩子的同时更要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放大伴侣的优点,孩子正向与父母连接,继承发扬父母身上的优点,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生命成长中最好的礼物。

三、婚姻家庭情感障碍

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大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比例分别是33%31%

一位华雅智航全程班的学员在家书中有这样一段:

小的时候,父母感情一直不和,摩擦不断,干仗是常有的事。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常常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抹眼泪,我们姐妹躺在发硬的板床上,无力地听母亲委屈而悲伤的哭诉。父母是包办婚姻,父亲比母亲多上过几年学,母亲大字不识一个,父亲骨子里对母亲各种嫌弃,经常在我们面前表达对母亲的不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完美的存在,是家里的顶梁柱。随着长大,慢慢发现父亲并不完美,他要面子,脾气暴躁没耐心,对母亲打骂是常事。在外人眼里,父亲是完美的男人,但在母亲心里,父亲是狂躁的暴君。

我的童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是缺爱的,自卑感、不安全感、恐惧感,如影随形。成长后,我非常渴望有个男人,能够真正的爱我,温柔地对我。而那时,正好现在的丈夫满足了我一切虚构的需求,至于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伴侣,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当时好像并不重要。就这样,我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他。   

婚后的生活是不幸福的,所有当时劝阻我们结婚的话都在一一应验,但我却没有勇气去结束这段婚姻,就这样在纠结中煎熬到现在。当我求助李军老师,走入华雅智航课堂后开始真正觉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时候,才逐渐意识到我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自己父母的婚姻模式,我爱人的身上,既有父亲的特质,也有母亲的影子。

我们童年在原生家庭所缺失和受伤的,我们往往会想通过在后续的关系和生活中补足回来,填补内心受伤的黑洞

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会对孩子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爱的家庭,夫妻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土壤。

当下我们主导的家庭,既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系统学习、内观自己、成长自己,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实现幸福完整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与世界的关系——父亲节快乐!
你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金钱的关系
幸福的童年可以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让一生...
原生家庭糟糕,婚姻多数一塌糊涂。一个坑到另一个坑的无缝对接
家风
心理学:不要让父母的问题,在你身上重演,回归自我意识超越原生家庭的障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