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中国」——万利民绘画作品赏析

万 利 民 简 介



万利民
四川资阳人。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出版有《万利民孔雀集》《怎样画工笔孔雀》《万利民画集》等画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学会理事,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九寨天娇画院副院长,职业画家。

想到哪!说到哪!写到哪!

杯皿中渺渺茶香,沉静下来的脑海里不禁泛起那一个个熟悉而温暖的有缘人。
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从艺30多年来,我能以爱好为事业,承恩师悉心教导,得家人鼎力支持,蒙朋友关心帮助,一路心无旁骛,一路成长进步。

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领略到中国画的魅力。我的启蒙恩师杨健侯先生,是50年代的川美的高材生,他以学院派的教学形式比较系统的讲授中国画,使我对国画有了初步的认知。正是在那三年里,我发自内心的爱上了博大精深的国画。

90年代初,信息闭塞,阅画册和观展览的机会都很少。除了借阅书籍,带作品让老师点评讲解外,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基于对写意花鸟画情趣的钟爱,我一画就是十数载,但在今天看来那时不过是闲暇时候的消遣,甚至可说是业余兴趣的涂鸦,却让中国画的艺术之美,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使我魂牵梦萦,促使我不满足于当下狭窄的学习空间;对艺术强烈的渴求,促使我不断求索。

1994年我报考了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拐点——一次丰富和提升专业的绝好机会,我倍加珍惜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求知若渴,兴趣广泛的我修习了素描、色彩、国画、油画、书法的不同艺术种类,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对艺术的认识,深化了我对艺术的热爱,更坚定了我走艺术之路的信念。

于是,我破釜沉舟,辞职追梦,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
当时艺术品市场刚开始起步,迫于生计考虑,我来到成都卖画。期间结交了不少的画家朋友,画廊的朋友,还有我的第二任恩师——谭昌镕先生。谭昌镕先生是当代花鸟大家,对艺术的的认识和理解有别于学院派,这让我在艺术认知上形成了一个交替,但它不冲突,因为以前所学的东西恰好是我后期的基础。除了受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他那里学到了做人的大气,做人的耿直,感动于他对绘画日复一日的热爱与坚持。

在这期间,我逐渐进入了一个职业画家的角色,为生计而画是痛苦的,因为有很多不得已的理由会干扰甚至阻挠我的创作。在市场与艺术的抉择中我再一次选择了追随本心,到北京进入中国美协高研班进修。由此,我有幸结识了我的第三任恩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贾广健先生。在他那里,我从宋元时期的小品开始临摹学习工笔画,这激起了我对传统工笔画极大的兴趣。此后,从2007年到现在我一直都从事工笔画学习和创作。从1988年开始的20年写意画创作,到现在十余年工笔画创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层面一个阶段的积累。

回首来时路,感念老师们在我的每一个人生拐点给予我的指引和教导,我不禁暗暗感叹自己是如此幸运,以至幸福。

世人看我,或许孤独怪异。因我素喜独来独往,基本没有社交圈子。
我感觉自己若要潜心画画,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与应酬的,觥筹交错会妨碍我的心无旁骛。因此,我更喜欢深居简出,一人一室,绘画品茶,静享独处时光。
当一个画家,或呕心沥血追求精品佳作的创作成果,或恬淡自然享受创作过程的无穷快乐,而我更喜欢的是享受这个充满意趣的过程。

画画,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别人的。画是作者用笔墨表达对生命的观察和体悟,观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赏你所见,爱你所爱,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的愉悦,这就是别人的。画好自己,就要让画画是融入生命的一种状态,而非表象的,而非作秀的。绘画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

我画一张画,画上的山石虫鸟,每一个物象都是我的朋友,每一个物象我都赋予于他生命,他就是我。我有成百上千的鸟和花卉与我对话,我享受他们那种妖艳的,富丽堂皇的一种姿态,一种独有的大自然的美。此时此刻,我虽身居斗室,却觉得我是极其充实的,不曾孤独,也从未寂寞。此时此刻,我便会由衷的感谢他们。感谢所有的禽鸟走兽花草鱼虫,感谢他们给了我宣泄情感的一个载体,感谢他们给了我能够去表现的物象。如此,用感恩的一种心境,以平和的一种状态来画画,才能达到宁静致远的一种境界,也才能更接近对幸福最真实的诠释。

以一颗平常心,一种安静的状态,让自己能够心无旁骛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真诚地和画上的物象对话、聊天、嬉戏,表现一种对生命体的尊重和热爱,这就是我对画画的追求,也是我的初衷。


我画的时候,享受在创作和体悟过程中的愉悦;不画的时候,享受那份安静和从容。犹觉此中有真意,果然欲辨已忘言。
时代发展很快,如何坚守本心是艺术家的重要课题,有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我比较贪心。

在市场和艺术的抉择中选择合理的比例尤为重要。我用70-80%的时间创作,只用20-30%的时间来画市场认可的或者朋友预订的画。当你清楚的认识到一件作品首先是作者本身的内在呈现,不要定格它是市场的,它是艺术的,它是卖的,它是展览的,因为更多的它都是画家苦心经营而来,都是画家用心去表达的结晶。近年来,我的作品画面多以灰色调为主,我喜欢那种安宁和厚重之感。这是与自己的心境、审美和我一路走来所有老师给我的启发息息相关的。画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表达自己。他人认可,我开心;他不认可,就一笑而过,不是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都能成为知音,有的只能是过客。

当你真正清醒地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是为什么而画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画家,你就是一个艺术家。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画。因此,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这个信念,就是我想要的鱼和熊掌。

画家众多,怎么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或者说构建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符号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没有捷径可循,它需要的是大量的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要废纸三千以后才有状态,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一种获得。所以这个时候要求自己或者说反思自己,不要那么浮躁,不要那么急功近利,不要那么太过分的考虑自己是一个职业画家。

不管是大画还是小画,都认真的比较严谨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心性去表达。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说好还是说不好,都不重要了。只要在画,只要在不断地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好,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画画蛮好的。

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为收获而耕耘,只因勤恳耕耘定有收获。


十多年来对工笔绘事的执着消磨着精力旺盛的躯体,精神的专注和对艺术的感知目前处于纠结的状态,在这个阶段性的艺术人生中,我更想回归到对写意画的创作上,回归到对情感最原始、最质朴、最直接的表达。在新的艺术起点上,我想会比十多年前画的写意画更成熟,更有表达,更尽情释放。

古人说三十而立,如今我将年逾知命,此时方有而立之感。当年30岁时,我还是懵懵懂懂一学生,一路走到今天,幸得师友抬爱,我能自食其力,我能养家盘口,我能随心所欲,我能自得其乐,感觉人生既能立得起,也能放得开,现在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因此,我想出本画册的初衷,一则是对自己从艺30年来的艺术人生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二则以此感恩老师、朋友、家人及所有爱我的人给予我的厚爱与支持,鼓励和关怀。

我今谨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对生命的赤诚与热爱,运诚意与匠心于纸笔,与诸君共享共赏花鸟之灵,自然之美,自在之趣。我更期待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花鸟相伴,还有你们同行!

万利民于虚实斋


      作 品 欣 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的12个说不清楚
中国工笔画的美学特征
云看展 | 一幅画的诞生:王冠军《锦瑟华年系列——hello北京》
王冠军《锦瑟华年系列——hello北京》
「易雅美术人物志」于飞|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传统花鸟画技法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