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对两三事及其联想

“孙山名落”

关于创新与守正

这里说的是一个市委书记,组织部门推荐他当副省长,但有人认为其爱出风头而有所争议,最后某领导一锤定音,在副省长名额未满的情况下调书记同志去了省政协工作。几十年后,书记同志在回忆录里对此事详加记述,自称是“孙山名落”。编校环节一再改成名落孙山,惹得书记同志大为不悦。大抵孙山是榜末,名落孙山的“贤郎”难免有自己不争气的嫌疑,现在孙山也被挤出榜外,虽然还是免不了为人民服务,但到底有些意难平……

这些婉曲的心事,被改用的成语隐晦克制地表达,简直可以说是妙用。遗憾的是我们的校对员读稿不能联系语境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别有怀抱,险些“化神奇为腐朽”。文字是活的,跟随着生活的脚步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之中,绝不能陷入几本工具书的框框,查不到的一律视作异端,更何况很多校对员的工具书也有限,只在《现汉》里打转转。

做好校对工作,自然首先用眼,但也要用心,不能只看一词一句,而要联系一个完整章节甚至整本书。《诗经》里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要做好校对工作,固然排除形式上的各种错误是首要的,理解作者、编辑意图也不可或缺。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编辑为什么如此改动?看似“不规范”的词句能否产生附加意涵,或是变得押韵读起来更铿锵有味……适当思考一下这些,或许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有助于在工作中争取主动。

当然,硬币的另一面也要说一下。今天的汉语言毕竟是极大丰富的,绝大部分表情达意的任务用现有的规范词汇足可以完成,大可不必动辄生造。鲁迅先生的“猹”,有方言读音的缘故,也作了充分的说明。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含义,毛教员是详加解释了的。没有前言后语,突兀生硬地变动既有词汇的顺序含义等,并没有任何“增值”的效果,在笔者看来就成了误用。无心或无力找那个最恰切的词,就不要耍小聪明,用自以为的“新意”随意污染汉语,老老实实的吧。

“蟹六跪而二螯”

关于引文与权威

这涉及两个小问题:其一,对引文的处理。按说就是严格核对原文,似不必多说。但实际中问题不少,理论上引文丰富的稿子编校不具备核对原文的条件,很难指望有人像日剧里演的那样为了核引文跑到图书馆里查原始的资料,网络上的资料有一个找不到的问题,有一个可信度的问题。

这里要对初入门的校对员说,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剪裁过去的成品,螃蟹六条腿的知识性错误也罢,不合《现汉》的文字性问题也罢,应该由原文作者等人负责,荀子活到现在,收到反馈修订一番,随后的引用者有责任追随最新版本;大不幸人不在了,所有的文章就此定型,引用者可以加注说哪里错了,但原文不能擅动,校对不应该在这上面纠结,看不下去就想办法找原文核去,网络上的东西不完全可靠,用来参考也能解决相当多问题。找不到原文的情况下,只能存疑让尽责的编辑或作者去核对。

其二,对权威的态度。我如果有幸做荀子的弟子,一脸崇敬地记录着老师的讲话,出于职业习惯想必会指出“六跪”的可疑。但也难说,那位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的大儒不管学问还是身份都显赫灼人,怕听到“六跪”时感慨自己见识浅薄连六条腿的螃蟹都没见过的可能性更大。虽然普通人免不了在权威面前矮三分,但还是要有起码的坚持,不要轻易相信颠覆常识的事。

有一次校对某重要稿件,里面把“钓而不纲”误认为是孔子的话,但据说最终没有改正,大抵是不好拿这样的小事麻烦日理万机的领导,而擅自改动又下不了决心的缘故吧。作为校对,我们应该相信作者在所写的东西上更专业更权威,不要在自己不熟悉不真正懂得的领域指手画脚,搞“十万个为什么”,但单纯的字词出版规范上我们却要相信自己的权威,避免“六跪”的螃蟹再横行。

“谁担罪”

关于责任与期待

《大明王朝1566》里这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雄猜”的嘉靖皇帝以下各色人等做事不问该不该能不能,首先关心的是“谁担罪”也就是责任划分问题。以前我总不能理解班固对“保全首领”的执着欣赏,再愚钝再猥琐再无所作为,“保全首领”老死的就忍不住歆羡,成就功业泽被天下不能“保全首领”就遗憾惋惜,仿佛修为差点意思。大概在严酷的时代,承担责任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吧。而这,想必造成了很多中国人热衷于形式主义的历史根源。不求有作用,但愿无责任,自古有之。

当下的出版环境,实体书盈利不易。相当多的作者花钱出书,难免有甲方心理,修改完善稿子的动力相当不足。而普通的编辑们受制于绩效考核,码洋目标是靠出书的数量积累起来的,看稿时间精力不敷分配怕不是个例。绝大多数的电子稿理论上近乎可以取消折校异同的工作,旧的责任分工势必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形成明确通行的章程。于是,出现问题时三方相互推诿的情况的并不鲜见,当然,鉴于行业分工和市场地位,更常见的是校对之间的互相攻讦:一二校埋怨三校把关不力,终校责怪之前校次遗漏问题太多……

后果之一便是有的校对热衷于做无用功,有枣没枣都打上几竿子,改一些无谓的东西混“印象分”,仿佛一个校次存在的意义与改动痕迹多少存在比例关系。画蛇添足的事情当然有害无益,但这个问题还得分析,一方面一些出版社并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只靠随机的粗略翻翻建立的第一印象评价,算是造成“凑数”倾向的动因,毕竟质检出问题究责的话多改的似乎更容易过关。

另一方面,怕是因为校对员缺少自信和他信。老实说,在博大的汉语面前,我就常感管窥锥指的渺小无力。看到别人改个什么编辑又认可的话,也难免照猫画虎地改上去,有时候并不理解,有时候并不认同,但画圈的人怎么想谁知道,下个校次算我漏错多冤枉。总之是自己远不到知者不惑的火候,对别人则既怀疑又盲从。

《笑林广记》里有个剪箭杆的外科大夫,坚称肉里的箭头是内科的事。从积极的方面看,严守科别的分际固然让他成了不学无术的笑话,但毕竟没有成为草菅人命的凶手,造成更大的伤害。今天要划然分清一个错误是作者、编辑还是校对的责任,我看并不简单。而这一点不能厘清,三者关系就难以实质理顺。最后按照惯例,固然都是临时工——也就是外校出包,但终究于事无补,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詅痴符”的作者,不看稿甚至不画圈的编辑,水平极差而态度敷衍的校对,多少都遇到过,所见到的认真做事尽心于自己的职责内心有所追求的也不乏其人。尼采有一首诗,大意是我们曾彼此憎恨,如今在这里——世界上最小的茅厕里和解。在从上到下都堪称清贫的出版行业各个环节上的人,理应在善尽自己责任的基础上,承认现阶段某些问题并非个人主观意志所导致、所能解决,多一些相互理解,探索磨合出和谐合作的新生态。

   作者单位丨 知行致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排版丨 张瑶

编辑丨 夏国强

审校丨 杨莉  齐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业国 || 美女校对
【凡夫沙龙】唐山的僵尸都来自山东?
论文“抄袭”的界定及避免“抄袭”的三种方法
“毛万宝书学论集”系列增订本出版
诗词名句——人物篇
名落孙山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