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良玉掌控80万大军,却不管崇祯的死活,明朝灭亡他又嚎啕大哭?

作为明末乱局当中极少数既打败过清军,又曾经痛击农民起义军的将军,左良玉堪称是当时最有可能改变明朝命运的人。然而在崇祯皇帝被农民军围困的时候,他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最终眼睁睁地看着京城陷落,明朝从此走向了灭亡。

他为何在这个时候按兵不动,又为何在崇祯皇帝以死殉国后痛哭流涕?

1、年少崛起:乱军之中造就武将辉煌

左良玉是一个典型的乱世枭雄

作为一个明朝的辽东车右营都司,如果是生在太平时期的他,一辈子估计也就是一个地方军官的位置。然而在明末大乱局当中他得已崛起,在当时辽东战局溃烂的情况下,年纪不大的左良玉脱颖而出。

历史记载他多次与后金大军作战并取胜,因此军功在当地的将军当中排名第一。

因为他在辽东一带打得相当好,而当时他的官职又不算高,所以在内陆农民军不断风起云涌之际,崇祯皇帝把他调遣到了内陆真压农民军来。当时内陆的农民军势头很大,甚至一路打到了河南一带。

河南在往东就是河北、京城,所以朝廷在这个时候把左良玉调来,那也是相当的信任左良玉的。

左良玉来了后表现也不错,他一路大败各路农民起义军,并且俘虏了大量的农民军有生力量,一时间堪称武将当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因为左良玉的战绩相当耀眼,并且对朝廷的命令执行得也比较到位,所以崇祯皇帝对于这个年轻将领那是非常爱护。

尽管当时有不少人在诽谤他,不少人攻击他如何如何,他可能私底下也确实有些小事没做好。皇帝却都没有责罚左良玉,反而还给他升官加爵。

但是对于左良玉来说,此时他感觉自己屡战屡胜,就渐渐地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了。尤其是他看到自己每次出兵,都还有几个宦官跟着。这些宦官作为监军,名义上的权力比他要大得多。

加上他也跟当时大名鼎鼎的东林党亲密,所以理所当然地也厌恶“阉党”,所以他的心里就开始心怀不满。

2、君臣相忍:崇祯宽厚待左良玉,左良玉面子上拥护大明

不过,这个时候他羽翼未丰,所以不满也只是心里,最多搞点儿小动作。但是随着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所带领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之后,左良玉就开始公开跟朝廷的意志对抗起来。

比如当时崇祯调左良玉前去支援,但是左良玉却让地方绅士上书,要求把左良玉留在当地。崇祯皇帝其实对左良玉的小心思很清楚:这个将军有一些本事,有一些小心思。但是作为当时的乱世之秋,崇祯也是相当的难做。

要是放在正常时代,左良玉这样不听指挥,甚至还私底下勾结地方欺骗皇帝的,放哪个皇帝手上都会把他给砍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没办法,人人都说他滥杀大臣,崇祯何尝不知道,只是几乎每一个大臣都跟他作对,他不滥杀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但是对于左良玉这个将军,崇祯觉得他就是想借机捞一点儿利益,毕竟没有明面上反抗朝廷,所以能够安抚还是要安抚的。因此崇祯在明知道是左良玉抗命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对左良玉进行处罚。

之后崇祯又派熊文灿前去管理左良玉,谁知道这个左良玉此时觉得自己的本事非同一般,居然看不起熊文灿而不听令。

到了这个时候左良玉的情况已经很恶劣了。但是耐不住左良玉此时又立了个大功——他在战斗当中亲自射中了张献忠,差点儿直接活捉了张献忠。这个战绩报到崇祯那里,又让崇祯对左良玉起了爱才之心。

毕竟当时张献忠、李自成闹的天下震动,能够摸到这两位义军首领的人都微乎其微,左良玉居然能够与之正面战斗,而且在战斗当中射中张献忠,这让崇祯又在心里原谅了左良玉的桀骜不驯

后面左良玉再接再厉又一次大败张献忠,还把张献忠的妻儿家属给捉住,这让崇祯再次对他刮目相看,甚至对他加太子少保。

3、彻底黑化:左良玉变身军阀

太子少保这种官职,虽然没啥实权,但是却堪称是最高荣誉官职。可见崇祯皇帝这个时候的想法依然是:左良玉是一个可造之才,如果能够改变他,依然要不计前嫌地重用左良玉。如果是在其他的什么时代,遇上这么好的皇帝,估计皇帝要他死他都不眨眼睛。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时代不同。

在大量农民军不断起义,辽东的金兵又不断寇边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武将、文官心思不在大明。辽东的武将投靠金兵,内陆的明军投靠起义军,在当时其实已经成为了常态化。如若不然,也就解释不通为什么农民军会打败成建制的明朝正规军。

即便是到了明朝末年,其实明朝的正规军还是有战斗力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被农民军打败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明朝底层、中层军官在战斗中投靠了农民军。而金兵那边也差不多。后金的火器、攻城器械等先进科技,大部分都是当时的明朝降将带过去的。

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的将军,左良玉倒未必有投敌的想法,可是他看到江山如此大乱,却升起了拥兵自重、待价而沽的念头。甚至在他自己的内心当中,未尝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这一点在后面的发展当中愈发地明显起来。

当时左良玉的同事贺人龙也一样,像左良玉那样桀骜不驯不听上级的指挥。

但是贺人龙的情况比左良玉更恶劣,战绩上却没有左良玉突出。崇祯皇帝对此恼怒不已,最终密令杀死贺人龙。但是对左良玉,崇祯心里多少还是希望能够让这个有才华、有能力的将军从心里为大明的江山多做一些贡献出来。

所以他一面对左良玉进行告诫,另一面却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左良玉,希望左良玉能够看清楚情况,站在大明王朝的一边。

当然,崇祯皇帝的这一切终究是错付了。

崇祯十五年皇帝发帑五十万赏赐左良玉部下,让左良玉去朱仙镇会战李自成。左良玉虽然也算是名将,但是之前一直保存实力,而且心里老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在这一战当中被李自成打得大败。

失败之后得左良玉变得更加的不听指挥了,当时李自成率部向京城进兵,左良玉手握二十万大军非但不去追击李自成,反而跑到武昌找楚王要20万大军的军粮。楚王一时间哪里去给他找军粮去,再说朝廷刚刚才给他赏赐,怎么他又找到楚王要军饷?

所以楚王并没有给他军饷,而左良玉此时就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军阀。

在向楚王索要军饷未果的情况下,他直接纵兵劫掠,抢劫当地的百姓和官府。这个时候的左良玉不仅仅不能帮助明朝,甚至成了一支随时可能叛变的力量,成了明军的一个敌人。

4、枭雄落泪:崇祯帝殉国,左良玉嚎啕大哭

但是此时的左良玉也想得明白,他就是想在这乱世当中待价而沽,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去大捞上一把。在皇帝严令他向张献忠进攻时,他又率军出击打败张献忠。此时的崇祯就是有心处置张献忠,也实际上失去了处置张献忠的能力和可能了。

到了后面京城被李自成围攻时,崇祯再次严令左良玉出兵,但是左良玉只是不紧不慢地提出了个作战计划,然而却手握八十多万大军坐山观虎斗。等到崇祯皇帝自杀殉国,京城落入李自成手中后,左良玉却突然失声痛哭起来。

那么,之前他能够改变局势的时候不出兵,此时崇祯皇帝都已经自杀殉国了,他此时在这里哭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左良玉此时的大哭,一方面有假惺惺的味道,另一方面也是有真心伤心在里面的。

假惺惺的一方面是,明朝那个时候皇帝、京城的意义都是很特殊的。之所以左良玉不愿意自己带兵去京城,在解决李自成的同时取而代之,就是不敢承担这种舆论压力。现在崇祯皇帝以身殉国,如果他连哭都不哭两声,史书上肯定是要直接把他骂成坏蛋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痛哭一番,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给当时的舆论一个交代。

而真心伤心的一面则是,崇祯皇帝以身殉国后,他知道自己再也遇不到这样的好人皇帝了。而在这个乱世当中注定了要改朝换代。大明亡了、崇祯殉国了、天下变了,从此他再也不可能靠忽悠崇祯这个好人皇帝,过上之前那种自由愉快的生活了。

相反他要经历的是更残酷的厮杀,所以在这种剧变之下他痛哭流涕。

值得一提的是左良玉之后的行为,也是证明了他一直都是想着,如何用自己手底下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金兵、起义军、南明各自占据一方时,左良玉居然在南明起义反叛,想要一举推翻当时的南明,最终却在起义过程中吐血而死。

不得不说,明朝的灭亡其实并不是起义军,或者是当时的后金军队的作用,根本的原因是内部文武官员的内斗。

从左良玉在南明起义的举动来看,其实直到南明时期,他们依然没把后金的实力放在眼里。后金之所以打不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拖后腿;如果他们不拖后腿,十个后金估计也不够他们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多次击败义军,为何成为明朝的毁灭者?
​崇祯上吊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不救,为何还被一些人称为忠臣?
孙传庭死,大明亡
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身死军灭,对明朝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末农民军领袖罗汝才是什么结局?他为何被称为“曹操”?
崇祯玩死了孙传庭,也玩死了自己,最终玩死了大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