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古代士兵一打仗,就缺粮食缺的厉害,平日里却能吃饱饭?

你手里有100万士兵,平日里都能吃得饱饱的。

可是某一天行军作战却发现整个国家的粮食都不能够让士兵吃饱肚子了,于是一场战争自然而然的失败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也总会有很多的小伙伴会对此感到好奇。

为什么古代的时候士兵只要不行军作战就能够有吃不完的粮食,可只要行军作战就会缺少粮食。

那缺少粮食和士兵行军作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吗?就算是士兵不打仗,他们每天不也是要吃粮食吗?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漏洞是吗?

并不是,这背后有着巨大的猫腻和可探讨的空间,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看一下。

毕竟古代的士兵平日里面能够吃得饱喝得足,为什么一到行军作战就会缺衣少粮。

第一点,是战争的极限性。

我们以汉朝和明朝为例。

在汉朝的时候,无论是霍去病也好还是卫青也好,曾经都率领着大规模的部队直接讨伐北方的匈奴,而且这样的战争打了不止一次。

我们在以明朝为例,明朝的将军也曾经率领着本国的部队,不止一次地对北方蛮人进行讨伐。北方蛮人在如此多的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就导致两个极端情况发生,当然与其说是两个,倒不如说是一个。

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汉武帝执政的中后期,整个朝廷缺衣少粮,甚至还有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饭吃。

而到了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皇帝去世的时候,大明朝的国库也都是空虚的。

当然这两次战争打出了国威,是整个国家的立国之战,但我们不难发现行军作战的时候,后方的压力超乎想象。

出现这样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食,它不是集中放在一起的。

在平日里是不需要行军作战的时候,士兵旁边就有着大量的粮食,而且周边的百姓也能够供给士兵们的衣食住行。

可一旦这些士兵们开始要为国家行军作战,无论是东西南北,还是任何一个极度偏远的地方。要知道那个地方是没有粮食的,我们需要源源不断地把这些粮食运送过去,当地的士兵才能够吃到粮食,对不对?

所以我们理解这一点之后就能够理解古代的运输补给线越长,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就越大。

我们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率领着部队远攻北方的漠北地区,距离北京城可能有几百里地,这中间的巨大路途就需要保证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过去。

那么请问运送粮食的那个人,他需不需要吃粮食?

也就是说在运送粮食的时候就需要提前打着富余量,运送粮食的人要吃粮食。

在运送粮食的过程当中不出现什么意外,不迷路,且能够在有效的条件之下把粮食送过去,不会遇到极端天气的话,那么这个运送粮食的人就极有可能已经吃掉了一半及以上的粮食,比如他带了200斤的粮食到前线去,最终能够剩下100斤。

没有办法,如果我们要求运送粮食的那个人不吃粮食,必须把粮食送到一斤都不少,那我告诉大家没有人会去送粮食,因为这违背了人的天性。

运送粮食的人看着这么多的粮食,却不能够吃粮食,不可能。

只有通过极其严格的惩治惩罚以及相对标准的口粮,让运输粮食的人饿不死,才能够把粮食送到。

只有做到这2点才能够保证粮食源源不断地送上去,但送上去的粮食就已经打了折扣,还有可能打了50%甚至80%的折扣。

第2点,古代的战争就是粮食战。

我们会发现对于古代的部分战争,在这场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双方之间的探子就开始四处寻找。

他们在找什么?找的是水源吗?找的是地理位置吗?找的是战略战术吗?

当然这些也会找,但他们更在意的是对方的粮食存储在哪个地方。

如果能够知道并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摸摸放一把火,那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只需要等三天,对方没有饭吃,也就军心涣散了。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曹操知道许攸大半夜地来找自己的时候,自己光着脚丫子就往外面跑。

这也能够理解,当曹操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能够告诉自己死对头的粮食藏在什么地方时,激动地拍着大腿,连夜带着自己的骑兵急速前进。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古代的战争当中,如果能够找到对方的粮食基地,那么对于这场战争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在任何一场战争当中,无论我方的士兵也好,还是对方的士兵也好,都会派出大量的士兵来围住整个粮仓,主要目的是让粮食安全。

如果粮食不安全的话,那一切都是无效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行军作战时,有一定概率能够摧毁对方的粮食,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要想尽办法地灭掉对方的粮仓。

粮食之间的争夺战也就存在着巨大的损耗,如果粮食被对方损毁了,对于后方的百姓来说,就需要承担更多地运送粮食的压力。

第3点,部分士兵会在平常的时候种粮食。

比如以明朝为例,因为明朝终究是比较特殊的,特殊在什么程度。

他是继大一统的元帝国之后的第1个由汉人组建起来的封建王朝。

当时朱元璋面对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更多的是北方野蛮人的虎视眈眈,所以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有非常大的必要储备更多更多的士兵,让这些士兵来服务于自己。

所以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士兵那可是以7位数来计算的,动辄就是几百万人的部队。

但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明朝百废待兴,所以就容易出现问题。

什么问题呢?士兵们粮食怎么吃,在哪儿吃是个问题。

如果找当地的老百姓借,那当地的老百姓可能连地都没有,处在流离失所的状态。所以朱元璋破天荒地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让这些士兵自己种庄稼。

你没有看错,在明朝的时候士兵是需要自己种庄稼的。他们可能会种很多很多的庄稼,尤其是对于部分并没有在战争前线的普通士兵。

他们可能承包一大片的土地,然后种庄稼,种完庄稼之后,一部分利润还可以给士兵发军饷,于是这一部分士兵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是战士,在正常情况下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需要种地来养活自己。

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整个帝国的运作留下了灾难,毕竟一个专业种地的士兵和一个专业行军作战的士兵,其本质上来说就会存在着巨大差距,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要认清现实的。

第4点,粮食运输的困难问题。

好,继续我们来沿着上个话题继续来讲,粮食的运送本身就存在问题。

因为我们这边的士兵知道粮食很重要,对方的士兵也必然会知道粮食很重要。

当双方都意识到粮食很重要的时候,谁能够掌握运送粮食的主动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单独运送两室的队伍再往前走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敌方的士兵埋伏,或者突然之间遇到了某些极端天气极端情况,那这一部分粮食究竟归谁?

是不是需要换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战争当中屡见不鲜,经常会出现一小伙冲锋部队或者一小伙突击部队。他们把对方的粮食给抢走了,以至于让对方断了粮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往往又需要有专业的部队来保护运送粮食的人。

换句话来说,预测粮食的成本本来就已经非常高了,可突然之间再增加上几个档次,那么这个成本无疑是属于一个乘法计算当中的累加乘法。

这也就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平日里士兵们都有饭吃,有衣穿。可是一旦到了行军打仗的时候,整个军队都会缺粮。

他们缺的并不是粮,只不过缺少的是有效的粮食运送通道以及在战争过程当中所带来的不必要或者必要的粮食损耗,在遇到这些极端情况的时候,就更加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但事实上在封建王朝的统治当中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运送粮食时遇到极端情况时,能够通过考验的人并不多。

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过程当中的残酷所在,毕竟在那个年代里运送粮食的难度可想而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打仗为什么士兵不能吃饱?原来是因为这个
为何古代士兵上战场都不能吃饱饭?原来不是没钱吃饭,而是故意的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不让士兵吃饱饭?原因其实很简单
粮食是宝饭要吃饱
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疯狂
你伤害了我 我怎么可以原谅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