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前,把湿气祛了,才能彻底排寒!
最近南北雨水都比较多,到了仲夏,天气还不是很热。
 
这种天气,越发凸显接下来的2021年的三伏天有多重要了。去年一整年的老陈寒,都得在那40天给拔除掉。


三伏天有多重要,这会要做的“准备工作”就得有多充分。

体内有湿气的人,一定要抓紧这1个多月的时间先祛湿,把体内的废水、淤堵都给痛快的排出去。

这样三伏补阳的时候,才不会补出“热淤”,补出一身火气。

湿气麻烦的地方
就在于它很黏


很多朋友把湿气想成身体里一滩废水,但湿气没那么简单,它堆久了之后,会变得越来越粘稠,最后就成了痰。

到了痰这个程度,让它自己排出去就费劲儿了。

 
身边有朋友天天喊着祛湿,抱着“薏米赤小豆”每天喝,喝了两三个月了,湿气还没排干净,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薏米、赤小豆等,是利湿的,但是不化痰。

 
痰淤久了,里面还会化热——但她本人体质可能又是寒的,所以就有了“寒热夹杂”的情况。
 
这种复杂体质,单纯的方法都不好使,得兼顾着来。
 
所以每次聊湿气这个话题时,如果不能具体了解体质,我是比较忐忑的。

 
如果对方是寒湿体质,我推荐了喝清热利湿的茶,虽然湿气祛的快,但越喝身体越虚、越寒,就得不偿失了……
 
祛湿,一定得分清楚体质,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做个湿气测试
把寒、热体质分一下


在祛湿之前,先要分清楚你的湿气类型。湿气的表象为:
 
1.舌苔厚腻,湿漉漉的,看起来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
2.大便黏腻,不成型
3.按揉一下小腿的阴陵泉穴,会感觉很疼


这3点符合1点,就确认你体内有湿。
 
接下来推荐你可以做下面这个测试,确定你的湿气类型,再继续往下看具体的祛湿方法。
 
◆点击图片,就可以开始测试◆

要知道
没有一款祛湿茶能搞定所有体质

 
湿热、湿寒、寒热夹杂,是3个不一样的思路来调理。
 
湿热

常年湿热的人,体内的湿和热已经发酵到了极致,多一点火或湿,都会崩溃掉。
 
所以湿热体质,思路一定要清晰,就是清热利湿!


提醒一下,如果你准备喝或正在喝姜枣茶,一定缓缓,很容易生热生湿。等湿热去的差不多了,三伏天再喝起来。
 
寒湿

常年寒湿的人,思路是“燥湿”,不用太担心上火的问题。
 
夏天的炎热+喝一些温热的茶饮,内外夹击,就可以把冬天堆积的陈寒给赶出去。

 
寒热夹杂

寒热夹杂的体质,比较复杂的地方在于,又有寒又有热,并且通常是上热下寒:脸上长痘,长口腔溃疡;又容易腹泻、拉肚子。
 
调理的思路是:先清湿热,再去寒湿。过程中,要随时根据身体状态变化,调整方法。

 
先清湿热,是因为体内只要有热,就说明阳气不算很虚,还在和邪气做斗争。把热清了之后,能更好的补阳,把湿气排出去。

这个祛湿思路
就是清舒茶的配方思路


针对湿热(寒热夹杂)体质
 
薄荷、白茅根、绿茶、陈皮、甘草、干姜按照2:2:2:2:1:1的比例准备好,用热水冲泡饮用




薄荷+白茅根+绿茶都有一定清热的作用,但白茅根和绿茶还能把湿气、热气化作尿液排出体外。

陈皮+甘草+干姜,都是健脾的,并且干姜还能中和其他食材的凉性,变得温和。
 
针对寒湿体质

木瓜、人参、干姜、陈皮、甘草按照1:1:1:1:1的比例准备好,用热水冲泡饮用

 

木瓜+陈皮+干姜都是性温的,可以通过燥湿的方式来化解脾胃的寒湿。人参能强健脾气,让脾胃慢慢恢复运化的动力。

最后用甘草来调和一下其他食材的药性,变得温和。

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茶饮。我自己的感觉是,喝湿热版的茶饮小便会增加,第二天起来身体就没乏力了。
 
常年有湿的人,泡泡温胆汤
把体内的老痰湿化一化


常年有湿的人,湿气会聚积成痰。这里的痰是“无形之痰“——中医讲:胖人多痰,瘦人多火。偏胖的人,一般体内都有痰湿。
 
温胆汤为什么可以化痰湿呢?和里面的配方有很大关系:
 

配方:竹茹 6g 半夏 6g 枳实 10g 陈皮 9g 茯苓 30g 甘草 3g


里面的半夏,是散结的。所谓的散结,就是消散掉体内的“结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块冰要融化,最好可以撒一些盐。

半夏就是这个作用,能把黏在体内的陈年老痰慢慢消散掉。

 
枳实也很重要,它擅长破气。有痰湿的人,体内是淤堵的状态,气机没有办法正常流动。
 
枳实就像战场上冲在前方的士兵,冲开脾胃淤堵的气机,开出一条道路。
 
其余的药材:茯苓可以渗湿,陈皮能健脾,竹茹能平衡方子的温性。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经典好用的温胆汤。

艾灸,给被湿气侵袭到发虚的身体
打好底子


大部分有湿的朋友,本身阳气不足,相当于身体的防护罩被打开,在外邪面前完全是裸的,毫无招架之力。

在祛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补脏腑的阳气才有用。


补阳气,我最推荐艾灸。原因是艾灸属于外治法,相比起喝茶或者喝药来说,它更灵活,能根据身体状态,随时调整艾灸的穴位。

不容易上火,并且阳气更能补得进去。
 
针对湿热(寒热夹杂)体质
 
湿热和寒热夹杂体质的朋友,只建议艾灸脚部的穴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常年湿重的人,脾胃一定是淤堵的。

而火本身的特性,又是往上走的,所以热都在堆在了上半身,寒都在下半身。
 
艾灸脚部的穴位,才能不上火,温和地补充阳气。


 
艾灸什么穴位?
 
1.足三里穴:可以帮助胃气升发,增强脾胃消化能力。

2.丰隆穴:有祛湿的作用,能一下子涤清全身废弃的湿气。

3.涌泉穴:是肾经首穴,可以帮助肾脏发挥收藏作用,把上浮的虚火拽下来,温暖下半身。

针对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的朋友,除了脚部穴位,可以多艾灸一下中焦。
 
艾灸中焦,主要是为了打通脾胃的淤堵,把脾胃的寒湿慢慢化开,让它能自己恢复运化,重新好好工作。


艾灸什么穴位?

除了上面说的足三里和涌泉穴之外,要重点艾灸关元穴。

能为身体关住元阳之气,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

湿热体质,一周艾灸2次;寒湿体质可以一周艾灸3次,每个穴位15~20分钟。顺序是从上到下,先左后右。
 
「祛湿多久才能见效?」

 
分享完具体的祛湿方法后,还有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祛湿到底多久才能见效?
 
我的回答是:30天就足够了。30天之后,再有2个月的稳固期来养脾胃

加起来差不多100天的时间,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体质。

 
这里30天的前提是:不要一边祛湿,一边生湿。比如一边喝祛湿茶,一边吃生冷的水果。
 
减少了消耗,让身体有能量的来除湿,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今年,我们特意准备了“30天祛湿打卡营”,让想要祛湿的朋友能聚积在一起,有了互相的陪伴和提醒,会让祛湿变得更加轻松。

 
另外,做这个“祛湿打卡营”,也是希望能在过程中及时给到大家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方法。
 
因为我们的身体实在太“多变”了——湿气本就是体内的废水,它们平日里长期占据在体内,身体已经适应了与湿气共存的状态。

祛湿,会将这种共存状态打破,所以身体会出现很多“不习惯”的反应。

 
这时候不要过分焦虑,根据身体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就可以了。
 
最后,每天坚持打卡的朋友,我们还会准备今年的“三伏排寒套装”当做礼物,表达我们的小小心意。

希望这个夏天,我们能在一起,一起享受呵护自己的时光,找回原本轻盈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祛除痰湿的第一要穴!经常按揉,祛痰运脾又健胃!
痰多,最容易生怪病,一个化痰穴,能拔除痰根,和痰说再见!
祛湿成功,肤白貌美气色好,年轻5岁!4个正确祛湿方送你
秋天≠贴秋膘!抓住一年中最后的减肥时机艾灸吧
找到身体的“排污口” 养生就成功了一半
拍拍这个部位就知身体湿气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