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霍去病的骑兵为何能把善于骑射的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

出生的时代特别好,再加上过人的军事才能,所以霍去病才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大将军,击败匈奴骑兵对他而言真没有太大的难度。

匈奴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其实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到西汉初期尤其大。

我们都知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朝建立,整个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大幅度倒退,而匈奴则趁着中原内乱积极发展了自我,所以汉朝不能像赵国那样将匈奴按在地上摩擦。

事实上,在汉朝建立之初,相比于匈奴的人口和经济优势并不特别明显,并且缺乏优良的战马和武器,因此很难打败匈奴人,也就出现了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媾和,以及吕后对匈奴人的忍气吞声。

后来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两位了不起的帝王,他们一方面与匈奴和亲,搞好两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稳定住匈奴人,另一方面又坚持休养生息的国策,积极发展人口和经济,国力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此,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汉朝的人口和经济优势就变得逐渐明显了,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军事也发展起来。

汉武帝发展军事力量,人、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

首先说人,汉朝的人口虽然从来就比匈奴多得多,但精兵强将却不够多,尤其是骑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创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募兵,也就是著名的八校尉,分别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和虎贲,分别由八名校尉统领。

与常规的军队不同的是,由于八校尉采取的募兵制,给的钱足够多,挑选的也都是出类拔萃之人,所以八校尉的将士都非常职业,战斗力也比一般军队高出很多,后来也发展成为西汉的主力部队,在对匈奴的作战中表现十分优异。

其次是武器装备,主要是战马,弓箭,兵器和甲胄。

1,战马。

在西汉时期,最为优良的战马都是出自匈奴和西域等北方草原国家,尤其是大宛马的战斗力特别高。

汉武帝积极结交西域诸国,这些国家每年都会向汉朝进献一批战马,这是汉武帝获取种马的来源之一。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派人攻打西域,从而获取优良的战马,李广就曾在战争中获得大宛马三十匹和中亚马三千余匹。

有了种马之后,汉武帝就调拨资金,让优秀的人才负责培育战马,不但获得了更多更优良的战马,还改良了中原马的基因。

为了让战马变得更多,汉武帝甚至用减免赋税和赏赐封爵来鼓励老百姓养马,等马匹养成之后,朝廷再高价回收,这就大大减轻了朝廷培育战马的压力。

因此,汉武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战马问题,哪怕是在前129年对匈奴作战的时候损失了十几万匹战马,也没有让汉朝伤筋动骨。

2,弓箭。

中原国家从春秋时期开始战乱不断,各国之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这也促使了武器装备的不断进步。

以弓箭为例,到汉武帝的时候,其先进程度已经远超匈奴了,不但杀伤力更大,射程也更远,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这是贫瘠且技术落后的的匈奴所不具备的。

3,兵器和甲胄。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冶炼兵器非常少,无法形成大规模量产。

到了西汉,我国冶炼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不但可以冶炼灯、釜、炉、剪等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还可以冶炼出长剑、长矛和环首大刀等当时十分先进的武器。

据说,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人,还让人冶炼出了一种战刀,其锋利程度可以达到削铁如泥的程度,远比匈奴人的战刀要先进。

我国曾出土许多匈奴人使用的武器,其种类虽然比汉朝多得多,但铁质的比较少,多数都是铜质的,甚至还有动物骨骼制作和木质的,可以想象其战斗力是个啥样子。

反观汉朝,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的冶铁业作坊特别多,且规模都很大,每年可以制作出装备十几万士兵使用的兵器,这一点匈奴人就办不到。

同样的道理,得益于冶炼技术的发展,汉武帝时期的甲胄也十分先进,开始大规模使用铁质的,可以有效抵挡匈奴人的刀枪和弓箭。

也正是因为如此,汉朝每次跟匈奴人作战,多数时候都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消灭数倍的敌人。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匈奴人对汉朝的骑兵优势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变得微弱起来,而汉军最大的劣势就是需要远征草原或者沙漠,对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和适应能力跟匈奴人比不了,历史上汉军也曾多次因为迷路而功败垂成。

最后是战略和战术。

汉武帝继位之后,一改之前的战略收缩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转而选择主动出击,将战场放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匈奴的国土上去,并且目的是要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匈之间有个叫做楼兰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曾被汉武帝选为对匈奴作战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窥探匈奴人的动向,防止匈奴人进入汉朝境内作战,汉军还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主动出击匈奴。

为了对付匈奴人,汉武帝还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来助力战争,比如说实施移民实边和军事屯田政策,还修建了长达二千余里的长城,他甚至在原有的八校尉之外,又设置了若干部都尉以加强边防。

汉武帝的意图其实很明确,那就是既要用战争快速削弱匈奴的实力,又要用持久战来消耗匈奴人,最终让匈奴再也不敢骚扰汉朝了,甚至是将匈奴给彻底消灭了。

汉武帝在战术层面的指导思想,总体而言就是用碾压式的进攻去打击匈奴,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削弱匈奴人的作战优势。

在执行对匈奴作战战术这件事上,让汉武帝感到惊喜的两个人,无疑就是卫青和霍去病这舅甥俩了。

卫青的特点是做人厚道,对待部下特别和善,公私分明让他很有威严,打仗不拖泥带水因而经常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汉武帝最看重他的还是他战术执行得特别坚决。

纵观卫青同匈奴的几次作战,我们可以发现他胆子特别大,敢于深入虎穴,并且很喜欢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件事,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匈奴人作战灵活,机动性很强,移动速度要快于汉军,这个认识其实是有偏差的。

匈奴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世代以放牧为生,由于人与马的结合特别好,所以移动速度和骑射水平确实是高于汉朝的,但也高不了太多。

如果匈奴军队到汉朝的土地上作战,那么他们在骑兵上的优势确实大于汉朝,汉武帝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才决定主动出击匈奴,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汉军在与匈奴人的土地上作战,匈奴人必须带着妻儿老小和牛羊等财产一起转移,这就大大减缓了移动速度。

卫青和霍去病数次与匈奴人作战,由于匈奴人移动速度缓慢,他可没少俘虏匈奴人的家眷,马匹的牛羊。

举个例子,前124年,汉武帝派遣几路大军攻打匈奴,卫青带着二万余人准备攻打匈奴右贤王。

右贤王知道卫青要来攻打自己,但错误地预估了卫青大军的前进速度,于是在夜晚跟士兵一起喝起酒来,不料卫青神兵天降,将右贤王所部团团包围起来。

右贤王为了保命,只得带着爱妾和几十个精锐骑兵逃走,其他人因为速度慢而被他留了下来。

最后,几十个匈奴小王及其家眷被卫青俘虏,还有几十万头牛羊被卫青掠走。

从这个战例我们就可以发现,汉军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连匈奴人都很难预计;匈奴人打仗都是拖家带口的,严重影响了移动速度;匈奴人吃不了败仗,因为一旦失败就会导致人口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这就是汉武帝和卫青想要的结果,打匈奴人就得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消灭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匈奴人也曾远离居住地去主动攻打进击的汉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汉军败多胜少,哪怕是汉军获胜了,也几乎都是惨胜,这是为何?

还不是因为匈奴人知道家眷和牛羊就是战争的累赘,所以压根就没带,结果他们的骑兵优势果然发挥出来了,让汉军打得特别辛苦。

就比如说前119年的那一次汉匈之战,匈奴单于派遣主力主动迎击卫青大军,要不是卫青运气好,遇到了很大的沙尘暴,汉军恐怕就要遭遇大败了。

不过,汉军最后也是惨胜,死伤了数万将士,还损失了十几万匹战马,这跟突袭匈奴的战果是截然不同的。

卫青在执行汉武帝战术这件事上可以说是表现很好了,但霍去病却表现得更好,因为他将骑兵突袭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霍去病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研究兵法,尤其喜欢研究匈奴人的战术特点,最后还真被他找到了对付匈奴人的办法。

霍去病十七岁的时候,汉武帝任命他为剽姚校尉,让他跟随卫青出征。

别以为汉武帝是因为卫青的缘故才重用霍去病的,事实上霍去病身上确实有很多让汉武帝眼前一亮的东西。

霍去病第一次跟随卫青出征,其实就是汉武帝对他的考验,也是一种新战术的实验,即骑兵突袭战术。

原来,霍去病在研究了匈奴人的战术之后得出结论,匈奴骑兵其实并没那么可怕,只要汉军能够挑选精壮将士进行严格训练,再发给他们精良的武器装备和优良的战马,然后对匈奴人发起突然袭击,再配合大纵深迂回,快速穿插包围的战术,将对匈奴骑兵形成碾压之势。

在霍去病第一次出征的时候,汉武帝给了他独自作战的特权,结果霍去病脱离大部队去突袭匈奴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斩杀了二千多匈奴人,包括单于的祖父在内,还俘获了很多高级官员,霍去病也因功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的第一次战术实验就取得了极大成功,汉武帝非常高兴,自此他坚定了将骑兵加车兵战术改为全骑兵战术的决心,这在汉朝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

前121年,汉武帝发起河西之战,决定再次使用霍去病,便任命他为骠骑将军,此时他不过十九岁而已。

在此次战役中,霍去病再次脱离大部队,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陇右,从河西五国迂回包抄到匈奴后方,先是击败单于的儿子,紧接着越过焉支山,打了匈奴主力部队一个措手不及,最终斩杀了九千余人,还活捉了大量俘虏及牛羊。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役中霍去病的推进速度是相当快的,在短短六天时间里就前进了一千多里路,从而实现了快速迂回包抄到匈奴人背后的战术意图。

但这还没完,原本公孙敖是要与霍去病汇合的,但公孙敖迷路了,霍去病不得不孤军奋战。

不过,霍去病战术使用得好,胆子也特别大,他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孤军深入,再次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三万余匈奴人被杀,大量匈奴王公贵族及其家眷被俘。

经此一战,秦朝末年丢失的河西走廊被汉朝给夺回去了,这对匈奴人的打击非常大,他们的民歌就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的人生巅峰当然是漠北之战了,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寻找匈奴主力并将其消灭,从而永远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危害。

为此,汉武帝征调了十四万骑兵,另外又配备了十四万匹战马换用,步兵及转运夫也达到十万人,此战也成为汉武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汉武帝任命卫青和霍去病分别担任统帅,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封,两路出击匈奴。

在出征之前,汉武帝再次强调了战略,那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招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了。

在这次战役中,卫青和霍去病的表现都很好,但风格差异很大。

卫青利用轻骑兵快速推进,效果倒也不错,斩杀了一万九千余人。不过,李广和赵食其因为迷路而没有与卫青汇合,导致匈奴单于逃走,这也限制了卫青扩大战果。

霍去病就不一样了,他决定利用更快的速度给予匈奴最沉重的打击,便下令士卒丢弃大部分辎重吗,只携带少部分口粮前进。

霍去病的设想是,只要速度够快,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匈奴人,一旦取胜就可以抢夺匈奴人的牛羊来解决补给问题。

在深入漠北的一路上,零散居住在各地的匈奴人毫无反抗力,他们还没来得及组织抵抗就死在了霍去病刀下,霍去病也因此得以一路狂奔两千余里,在越过沙漠之后遭遇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

当然了,左贤王所部对霍去病的到来完全没有预估,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就遭到了霍去病的猛烈攻击,最终七万余精锐骑兵被消灭,而汉军仅损失一万余骑兵。

在消灭了左贤王部之后,霍去病继续北进,一路上如同砍瓜切菜般打击匈奴人,一直追击逃走的左贤王到狼居胥山,在祭拜天地并刻碑之后才班师返回。

在此次战役中,霍去病将匈奴人的主力大部分消灭,让漠南再无王庭,而且匈奴也开始进入全面防御阶段。

总结一下,霍去病之所以能战胜善于骑射的匈奴骑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汉武帝在军事上的改革,为霍去病战胜匈奴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霍去病对骑兵的建设。

据记载,霍去病在第一次出征的时候,曾严格挑选士卒并进行训练,最后取得了一次大胜,这让他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有较为充分的证明表明,汉武帝曾让霍去病对汉朝骑兵进行整顿,这或许是汉朝骑兵整体战斗力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霍去病对汉武帝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坚定用大规模骑兵集团与匈奴人作战,并且他亲自证明了汉朝骑兵是不输给匈奴骑兵的。

第三,霍去病将骑兵突袭战术发挥到极致,再配合他胆大心细的性格特质,经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匈奴人最薄弱的环节,从而给予一击致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特别篇:龙狼之秘(一)大汉帝国的骑兵密码
首战河西:霍去病“断匈奴右臂”
汉朝打败匈奴,究竟是实力至上还是运气为主?看看它全盛时期国力就知道了!
卫青、霍去病军事才能平庸?被低估的两位军战神
张明扬 | 说什么李广难封,明明是人生大赢家
匈奴善骑射,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败,分析原因后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