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正式出版

我的新作《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已经在9月初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迎来新书的问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本书共分为四辑,相关的目录如下:

第一辑  重新认识素养

素养的前世今生

夯实人生根基的基础素养

应对新时代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

万物互联时代的职业素养

既然有核心素养,那就一定有“非核心”的素养。那么,我们是如何理解素养的,又是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的?在第一节里,我将教育领域所谈的“素养”概念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下梳理,提醒人们“素养”概念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人们对“素养”的界定总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对应。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给素养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职业素养三类,并分别探讨了各自的特点。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吹响了我国探索核心素养的号角。在后面的两辑中,我分别对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这两大领域进行了探讨。

第二辑  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

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利用合作提升战斗力

不舒服的地方才有创新的机会

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

20179月,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这其中,职业能力更加侧重于职业素养,我将其放在第一辑中进行了讨论。第二辑的前三节分别就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节着重讨论“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培育中关注度非常高的一种能力。

第三辑  锻造必备品格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

管理自我,从做心性坚定的人开始

所谓公德心,就是时刻替被人着想

责任面前,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对于必备品格,在官方的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界定。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四种非常重要的品格,分别是价值判断、自控力、公德心、责任道德之心。或许也是挂一漏万,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全球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当前的教育正处在转型的拐点上,大工业时代所塑造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催生之下,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对此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是否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第四辑  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

教育处在新的变革的转折点上

更新学习观念,促进行为变革

丰富学习方式,让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融入教育领域的智能革命

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在第四辑中,我对这种教育的新时代所应持有的教育观念、支撑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的新场景、可能用到的新技术等进行了描绘,也对深度学习做了探讨。虽然这将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但这样的变革同样具有“渐变”的特征,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入了新时代。如果你对此非常敏感,就会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也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新场景、教学的新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的教育本体论归因
教师节将至,给教师的11条建议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应成为教育的“新追求”
学生发展核心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观点丨核心素养引领21世纪的教育革命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不能混为一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