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智训练

 

心智训练⑴――心智技能的特点

作者 黄方

     我们知道数学是由知识与技能两方面构成的,技能一般认为由三部分组成,知觉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前两部分的训练我们已经粗浅地讨论过了,都是我在多年教学过程的总结,虽然在我以前的著作中提过,但没有现在写得系统。从今天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讨论心智技能的训练问题。

     一个朋友对我说:“扯,聪明也能训练?聪明不是爹妈给的吗?”我立刻回应:“你这是偷换概念。”聪明的定义是什么?并不统一,大家认可的:聪明就是智商高,的确没有听说,有谁在训练智商,(但并不等于智商就一定不能训练,这是后话。)我们目前没有讲训练智商的问题,是训练心智技能。

     在心理学中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教科书上定义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这种说法太拗口,我们还是去掉这学术味好,像阅读技能、记忆技能、认知策略等等,是心智技能。

应该说训练心智技能,教科书上也没有具体的方法,因为脑科学太复杂,人类了解的情况还很有限,争论一直存在,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认可的结论。作为一个家长,总不能等到理论界有了统一的结论才开始教导孩子吧,作为教书匠目前最关心的:技能是否是逐步发展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标志?如何促进它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管如何吧,心智是属于技能的范畴,技能是通过训练能够提高的,这没有疑问,我们就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技能,当然是可行的。

我们注意到,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

1  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个体所操纵的是头脑内部的心理表征与符号,是通过主观映象加工完成的。

2  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由于是对观念性的对象进行心理操作,所以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依靠内部语言完成。

3  动作的结构具有简缩性,由于心智活动主要借助内部语言进行,而内部语言具有简化、合并的特点,所以心智活动也具有相应的简缩性。

  我们的训练方法应当适合心智技能的特点,这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心智训练⑵――心智技能养成的三个阶段

作者 黄方

我们暂且不说心智训练,先看心智技能是怎么养成的,心理学把心智养成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   原型定向阶段

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正常的学生在进行计算:3ab2-5a2b时,他的思维是如何表现的:①识别与发现,定义这是一道整式运算的问题,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回忆同类项定义和同类项合并的法则,③实施,确认不是同类项,④考察问题解决的结果,不适合同类项合并的法则,也不必应用提出公因式法则,所以3ab2-5a2b3ab2-5a2b这就是最后的结论。

上面提到的①~④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是对智力动作方式的整个系统而言,具体点,是回答,该学生是怎么想出来的?此学生能想出,彼学生为什么没有想出来?从以上思维的步骤中显然我们并不能回答。此例充分体现了心智技能的内潜性。,而①~④条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整式运算的定向映象,也就是思维程序。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心理学上称之心智技能养成中的原型定向阶段。

(二)   原型操作阶段

把头脑中建立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用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程序一步步展开执行。

(三)   原型内化阶段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内部语言,个体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以非常简缩、快速形式进行。当学生最初面临一个任务时,始终复述任务法则,但随着练习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这是内化的一个标志。

由于心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高度简缩的特点,不易为人直接感知和把握,从心智养成的过程中也完全看到了这点,虽然如此,但上帝关上一扇窗,却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供我们自由出入,看我们能否找到这扇门。心智外化的物质模式。在实际的操作的活动中,总是慢不经心地将印迹――程序留了下来,好像狐狸露出的尾巴如果抓住这条尾巴就等于抓住了心智的命脉,即了解了它的行踪,又知道了心智活动时的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要素,训练程序的过程最终也可使原型内化。

“程序”怎么训练?这是后话。

 

心智技能训练⑶―――“说题”①

作者 黄方

上一篇说过心智技能养成的三个阶段,那么我们训练心智技能也应该大体走过这三个阶段,困难的是心智技能在运行时,以内潜形式表现,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大家一定注意到在上篇心智技能的养成中,(一)原型定向阶段、(二)原型操作阶段、(三)原型内化阶段,有一个“程序” 贯穿于始终,在原型定向阶段时,个体的头脑中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考程序,在原型操作阶段,这个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最后在原型内化阶段,此程序消失了,个体无需程序,也能完成任务。我们要训练心智技能,显然就是加快程序的“消失”。

所以我们训练的要点:

     促成个体的程序完善,注意语言要简缩,反对冗长。

     在实际操作时,要大声说出程序中的每一步,并练习用这个程序解决多个同类问题。

我们称此为“说题”法。这说题过程是思维与语言之间的互动。或者说是用语言训练思维。

提道思维的运转情况,就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并不十分清楚,还有很多问题期待解决。但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总体来看还是明确的。我国学者欧阳降在《思维效率》中这样说:“在最初阶段,语言还不能介入,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间阶段,语言部分介入,语言与思维是若即若离的;最后阶段,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被语言表述得十分明确。”

事实上,思维的诸阶段,并没有如此截然划分,或兼而有之。似乎这样说,更好让人理解些:在思维的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思维不受语言的约束,漂泊不定;有一部分思维在定与不定之间,忽隐忽现;只有少部分思维是清晰明确,是可用语言可表述。

因此,训练思维可以由语言开始,把那些若即若离的、忽隐忽现、定与不定之间的语言捋顺,确定下来,那么思维才可明晰、顺畅。我们用训练语言的方法来训练思维。这种方法大家并不陌生,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复述课文、讲故事等等,都是此法。

数学以往常规训练以做题为主,现在我们把解题训练分为两步走:①说题,就是把解题的程序讲出来,让漂泊不定的思维固定,训练思维的条理性。②写题,训练文字表达形式。(后面再讲)有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总复习时,让每一个学生,把做过的所有练习题,应用“说题”法,在高考之前,完成了七遍,结果那年高考数学班平均成绩超过120分。当然班上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学生的基础也较好。

具体如何“说题”,明天再讲。

 

心智训练――“说题”②

作者 黄方

上篇讲过心智训练――“说题”的要点,但究竟如何“说”呢?我以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为例来说明。“十字相乘法”是因式分解的很方便的法子,近年的课程改革中,已从初中教材中删除,很多学校不讲,但在高中教材中经常要用到,重新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课题: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二次项系数为1

我们“说题”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有个非常简捷的程序,甚至牺牲语言的完整性,追求简缩是为了便于“说”;

二、要大声说出程序中的每一步。

我们以实例做为“说题”。

1.分解因式 a2-5a+6

我们想两个数,相乘为6,相加为-5,很容易得到:-2、-3

原式=a2-5a+6=(a-2(a-3);

2.分解因式a2-5a6

我们想两个数,相乘为-6,相加为-5,这就不容易了,因为异号两数相加是要做减法。此法不好;

如果我们想相乘为6,相减得5的两数,马上就可得:61,再根据一次项系数为负数,可断定两数为-61,  

原式=a2-5a6=(a-6)(a+1)。

十字相乘法的运算程序为:

⑴常数项为“+”时,思考:同号两数,相乘为常数项,相“+”为一次项系数;

⑵常数项为“-”时,不考虑符号,思考:两数相乘得常数项的绝对值,相减得一次项的绝对值,再根据一次项系数确定符号。

练习1。因式分解:x2-3x-40

    大声说题:……负号……相乘为40、相减为3的两数是85,又因为相加为-3,所以两数为-85

    原式=x2-3x-40=(x-8)(x+5

练习2。因式分解:x213x40

大声说题:……正号……相乘为40,相加为-13的同号两数是-8,-5

原式=x213x40=(x-8)(x-5.

以下有12道训练习题,读者可以不必全部做完,当自我认为已经掌握了,就可停下来,请在网上回贴,说明训练量。我希望经过统计,能够得到最隹的训练量。

心智训练题  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1.  x2-x-2           2。 x2-3x2  

3.  x2x-6            4。 x25x4

5。  x2-4x-12           6。 x2-2x-24

7。  x2-13x30          8。 x2-13x42

9。  x2-8x9           10。 x2-2x-48

11。 x2-12x20          12。 x2-14x48

 

心智训练――漫话“说题”③

作者 黄方

“说题”看似容易,但真的掌握它,还是要经过一段训练,才可以达到得心应手,如果让同学讲一讲做法,经常见到,有的学生,吱吱喔喔,半天憋出一句:“就这样做,你看吧!”这说明没有学会,没有了解思考的原由。“说题”刚开始时,先“说”做过的题,因为“说题”实质是在说思考的程序,做过的题已有了现成的程序,只要把它们从字母中提炼出来即可,“说题”的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个全新的问题面前,要自己编出一个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好像是下棋,我们能够看到五步,甚至八步以后的变化,那么附近不会有对手了。学数学如果也能看到三、四步的演算过程,那么肯定是学数学的高手啦。有人说:“我天天在学习,怎么没有快乐?”如果我们只是拿着书随手翻翻,走马观花似的一目十行,那么最多只能算是学习的看客。只有深入去思考、研究,那才会有快乐的体验,才会有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快乐,甚至失败后的咬牙、发奋也都会成为我们的快乐。

实践证明“说题”是训练思维条理性的极好的方法,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讲过的问题总也不忘,但单做过的题不长时间就忘记了。我们也可以看到周围同学中经常给伙伴讲题的人,成绩一定是优秀的,虽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他们“说题”的训练是功不可没的。

“说题”要有个对象,同学、朋友、爸、妈都可以,他们懂与不懂都没关系,只要当个听众就可以。“说题”要说出声来,因为出声才能让思维与语言更加贴近,用语言把思维程序逐渐固定下来,使我们的思维更富有条理。

 “说题”就是放慢节奏,让我们慢慢品味思考的细节,用这些细节填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放弃追求结果答案的浮躁。若干年前,那个叫歌德的诗人说过:“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是幸福的”。从现在来看,歌德那个时代,还保留着缓慢的优雅,歌德无法看到今天,“躁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鲜活。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不想知道是怎么来的,只想知道是应该乘还是除。”其实这是对学数学本质上的颠覆,学习数学是为了训练思维,背会一个题能有什么用?就算考试真考了这题,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决无用处,况且考试也不见得真考此题。

    “说题”让思维逐步递进,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逐格演义。慢,可以导致夸张,慢,也会放大从容、衬托优雅。当今世界,速度虽不由个人说了算,但内心世界还是可以由自己调控的。“说题”等于扩大了内心世界的空间,让我们漫不经心地收集相关或不相关思考细节,那些像尘土一样的微粒,终究会带上自己的气息,将伴随我们的一生,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说题”之后,在区分天才与平庸的刀刃上,我们马上就能找到平衡点,就在这个点上,凸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种愉悦的感觉和意念的闪动将并存不悖。

给出上次训练的参考答案:

1.  x2-x-2=x-2)(x+1 2。 x2-3x2=x-2)(x-1) 

3.  x2x-6=x-2)(x+3)   4。 x25x4=x+1)(x+4

5。  x2-4x-12=x-6)(x+2)    6x2-2x-24=x-2)(x+1

7。  x2-13x30=x-3)(x-10)  8x2-13x42=x-6)(x-7

9。  x2-8x9=x-9)(x+1)   10x2-2x-48=x-8)(x+6

11。 x2-12x20=x-2)(x-10)  12x2-14x48=x-8)(x-6.

 

文章来源: http://blog.sina.com.cn/tomvie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野跑的人生哲学
潜意识肯定语句的魔力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第57题——用配方法因式分解
成功必备的六种心智
“心智”谈
每天必读!!!(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