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王巧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学校尤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地培养,其中就包括本文的“倾听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何其地重要。而我们往往更多地注重说、读、写。结果课堂上不会的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甚至有的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语言。这样导致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何来有效地语文教学呢。以下就课堂上学生倾听的几种常见现象,谈谈自己的初步的尝试解决策略。

在课堂上,学生常有心不在焉者,或发呆,或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等等。有时请学生发言,举手者寥寥无几,只有几个优秀积极分子。高年级课堂更是家常便饭。即使有人发言了,教师一再强调仔细听学生发言时,有的学生还是各自干自己的事。更有的来了兴趣,就不听指挥了,讲得沸沸扬扬。教师布置作业等任务要求时,不听,结果做错了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喊破了。

以上现象,除了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把握不够,另当别论。对于课堂上不愿倾听者,更多还是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除了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

叶圣陶先生说:“果真要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顺应他们的心情。”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分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如教学《螳螂捕蝉》巧设悬疑:吴王攻打楚国,下了死命令谁劝说,谁就会处死。可是一个少年却说服了吴王,且安然无恙,怎么回事呢?学生被一下子吸引进了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又怎能不倾听呢?又如《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师创设情境,在委婉缠绵的《爱无止境》背景音乐声中,年轻的船长会对死去的妻子说什么呢?学生沉浸其中,踊跃发言,还有谁不认真倾听,陶醉在船长伟大的人格下呢?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自然认真。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为了增强学生倾听的意识,老师们开始将倾听作为评价内容,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不能持续多久的。当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优异表现,归结到因为是认真倾听了。如可给予这样的夸奖,以“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某某同学根据老师、同学的发言,受到了启发,发表了精妙地见解”……相信,在表扬中学生能够开始养成要倾听的习惯。

我们在日常课堂上,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地听,可能仅仅就是指简单的用耳朵听的层面上。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融入兴趣、思维、感情等主动性因素,即使认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动听课,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情况。这还不是真正的倾听。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沉下心来、走近学生,甚至是贴耳恭听学生的表述,给予学生莫大的受重视感。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此外,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不重复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我们常常无意之间把学生重要的答案会重复一边,这样其他的学生就知道了,同伴的回答我们可以不听,老师会把重要的话再说一遍的,听老师的才是重要的,这个误区要避免。

其二、教师要注意倾听,更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你都不听,学生会听吗?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日常上课,每当老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时,我明确告诉“某某的话大家听明白了吗?”“你的观点、理解是否和某某同学一样呢?”“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即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倾听了,但是,常常表现在,即使讲过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全面掌握。我们教师也反复的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也的确明白要倾听,也掌握了一般的倾听的办法。反馈的倾听效果还是差强人意。这是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别说孩子,大人也做不到的。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听,并且带有目的性地听。

有效的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要反对面面俱到,都是重点,头绪烦乱,要简约扎实的语文。这要求教师能够找课文中的某一个关键词,关键句,或关键段等,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围绕它展开具体教学。如:教学《爷爷的芦笛》一文,教师可以围绕“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由恐惧到悠扬的芦笛声,再到吹笛人──爷爷(的言行举止)最后再到这一句话。教师设计的思路既精辟简洁,学生跟着自己的理解的思路,一步步地朗读、感悟、理解,直至明白体会为止,学生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问题。师生的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注意质量。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说”不是只自己听,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请其他同学进行及时的评判,补充。必要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等。学生朗读后,就及时请学生评价。教师对说的好的同学予以及时的表扬。所以同学们都专注的听,没有走神的。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倾听的任务,倾听也更积极,更有目的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总之,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中出现的问题,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也更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受用终生。

http://www.pep.com.cn/xgjy/jyyj/yjkz/cktg/201009/t20100902_861823.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数学的十三种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方案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