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课堂实践,尝试着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去探讨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李政道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策略一:营造氛围、培养质疑习惯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活跃思维的平台。

  (一)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力争合作,自觉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比如在奇数与偶数的区别这个教学环节中,诸如解答: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很显然: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7与众不同:理由是2、4、6、10是偶数,而7是奇数;

    2)10与众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

    3)2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3,只有2小于3;

    4)4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它可在这五个数中找到一个数2,2加2就是4;

    5)6与众不同:理由是它等于右面的7减1;

    ……

以上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一种以上的答案。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这样就有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由于每个学生都经过独立思考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二)营造积极的集体心理氛围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并积极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更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示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三)增强配角意识、注重延迟判断

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

问题一经提出,课堂马上热闹了,在学生争论的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着。到最后,我才与学生门一起探讨其中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可见,教师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策略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看课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本上是用两块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块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它的计算面积公式,如果用一块三角形行吗?”我抓住学生这个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讨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运用“商不变性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余数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例题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

    4300÷200=21(天)……100(千克)

    4300÷200=21(天)……1(千克)

    学生计算后,发现余数不一样,出现了疑问,此时,让学生直接质疑余数是1,还是100,展开民主讨论,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引导,让他们利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还原,得出结论余数是100。为什么不是1呢?教师适时点拨,原因是利用商不变性质时,将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了相同倍数,同时,余数也被缩小了相同倍数,应该把最后余下来的数乘以缩小的倍数得出余数。通过质疑、释疑,学生掌握了怎样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

    策略三:留出空白、引导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币、象棋子、在纸片上画出的圆、细绳和直尺等及学生自带的材料。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给学生留了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用什么方法测周长?用什么工具呢?”当学生用细绳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时,感到不方便,学生便疑问顿生:“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怎么测呢?”……

    策略四:合作互动、拓宽质疑渠道

    (一)共同质疑

   “问”,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都是某一命题的疑问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得出解题方案。“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环节,并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解疑释疑的目的。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一个学生问:“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动手操作,待找到了“证据”后,就能认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二)自我质疑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以学生自问的形式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策略五:示范启发、完善质疑思维

  (一)示范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应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如在学《正比例解应用题》时,怎样判断是否成正比例,例题中有这样一句“照这样计算”可提问“是怎样计算?什么意思?”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老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质疑的欲望和兴趣。

  (二)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地方,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可有以下方法: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学习内容中这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及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

  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看了题目,就可以问学生 “看了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使有学生提出:认识分数哪几方面的知识?为什么初步认识?等等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总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叩开数学的大门,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我国一位著名科学家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问、乐问和善问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在保持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思维活动的质和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思维素质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傅佳俊.让预设和生成和谐依存.[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2

[3]陈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6.3

[4]孟庆甲.数学课堂:智慧引领引向何方.[J]未来教学模式.2007.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1fb4a0100fmyz.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会教不如会问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中学数学研修日志5篇
谈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于问题化学习的随笔小辑
什么是数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