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教育是鼓励教育

培养女儿上北大

第五章 最好的教育是鼓励教育

  ★ 鼓励教育不等于完全没有惩罚
    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但鼓励不是绝对的,不是不需要别的办法来辅助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更需要实事求是,更需要灵活的措施,当然不能走极端,提倡鼓励教育,就不管鼓励起不起作用都用鼓励,也不管效果和结果如何一味地只用鼓励。如果鼓励失效,我们也可以用一两次惩罚,如果惩罚的效果好于鼓励,那么我们还可以多用几次惩罚,但惩罚的前提是不能让孩子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惩罚是为了震慑,目的是让孩子知错改错,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牢牢记在心里,而不是为了压服孩子、征服孩子,或者是父母出一口胸中的怨气,当然也不是让孩子受皮肉之苦,让孩子从此产生畏惧。

  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经验,在如何教育子女方面,前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许多教子的名言名篇,除了鼓励和亲情教育,也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现在我们认为棍棒教育确实不当,实践也证明确实有许多弊端。但实践也证明,在教育孩子时,还不能完全放弃惩罚教育,也不能走极端一味否定严厉的家教。一味地放弃惩罚,确实会宠坏孩子。

  前些天看电视,有一部纪实片说有一个农民,把四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很有成就的人才,春节四个儿子回老家过年,记者采访拍摄了这一家人。问老父亲教子经验,老父亲核心的一句话就是棍棒出孝子,他也很为自己严厉的家法而自豪。老人拿出一块巴掌宽近一米长精心制作的木板,木板一面写了“家法”二字,一面写了朱熹的治家格言。老人说这块木板就供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谁犯了错误,就要用这块木板严厉地惩罚。他的四个儿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严厉的家教,一个儿子说有一回他考试没考好,父亲责问时他态度不好,父亲一下一脚将一个凳子踏烂,然后拿起凳子腿拼命打他,几条凳子腿都打断了,父亲还不饶他,那次他就觉得这回父亲非要把他打死才罢休。至于棍棒的效果,几个儿子都是肯定的,也是感激的,都说他们那时根本不知道好好学习要干什么,就是怕父亲打,才好好学习,歪打正着,才有了他们的今天。

  巧合的是,我的女儿两三岁时,我的妻子也在门后面立了一根竹棍,大概也是一米长,而且妻子明确告诉女儿,如果不听话,就要用这根竹棍打。当时妻子这样做,并不是心血来潮。孩子还没出生,妻子就和我商量,说严父慈母,做父亲的要严厉,要我一定要做一个严父,至少是不许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就像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儿女们谁见了,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而她要做一个慈母,就像她的母亲,要好好保护孩子,要好好抚养孩子。但结果却是反了过来,我怎么也做不成严父,她反倒慢慢当起了严母,她很爱孩子,但她绝不溺爱孩子,她要求女儿做的,女儿必须得做,绝不允许违抗,也很少和女儿讨价还价,有时女儿不听话,她真的会很认真很严厉,而且也会真的拿出那根棍子,有时也真打。我说过,我的女儿特别听话,也特别守纪律,但在十岁前就是不好好吃饭,因为那时孩子特别地瘦弱,有一个阶段两年多没长一斤肉,脱掉衣服肋骨都一根根清晰可见,我们带她到大医院做了几次检查,医生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只是吩咐要想法让孩子多吃些饭。但方法我们想尽了,比如不让她吃零食,变换花样做她喜欢吃的,但都不管用,女儿每天吃得确实很少。我们觉得女儿有了厌食症,没办法,妻子只好逼迫女儿吃,逼她改掉厌食的心理。逼也不管用时,只好使用那根竹棍。好像打过四五次,有一次在屁股上打起了几条红印。虽然打后效果不明显,但每次总能逼她多吃几口,那时,能多吃一口,我们心里也是宽慰,另一方面,没有别的办法时,打便成了唯一的办法。

  打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打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打孩子时,想到的是教育,而不是用打孩子来出自己心里的气。气极了打孩子和用打来教育孩子是两回事。气极了打孩子是真打,是出气;为教育孩子打孩子,打是手段,不是目的,打是虚的,教育是实的,打得少,教育得多,即使是气极了打孩子,我们也应该不忘教育。

  现在是独生子女,而且是文明社会,可能有许多的人不赞成打骂孩子,但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好和不好,我们不能只听理论,还要看效果。有些孩子不用打就听话,这当然可以不打;有些孩子却不行,靠说教孩子完全不听,适当地打一下惩罚一下,如果效果很好,也无后患,那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还得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有一天妻子的朋友带着孩子来我们家,说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一定是教育有方,她顺便来向我们讨教一下,也让我们看看她的孩子毛病出在什么地方。那个孩子确实是调皮,进门就东跑西跑乱翻东西,而我的博古架上有许多东西是易碎的,我和妻子左挡右劝,可那孩子就是不听,非要拿了玩,但他的母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劝说,只是不停地讲道理,就像她讲课一样,孩子根本就不管不理不听,好像他母亲什么也没说。妻子的同事告诉我,孩子平日就是这样,根本不听一点话,根本没办法教育。我当时就告诉她为什么不惩罚一下。妻子的同事当时很吃惊,说文明社会就要文明教育,惩罚是不可取的,惩罚只能增加仇恨,只能损害孩子的尊严。我说文明社会也要设立监狱,不惩罚谁还会守法,如果孩子懂得要尊严,那他就自然懂得听话守规矩。我告诉她,我们不提倡惩罚孩子,但我们要实事求是,没办法时也要尝试一下,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她还是摇头,但她让我严厉一下试试。我觉得我应该试试。我当即猛喝一声“不许乱拿东西”!孩子一下吓得站在那里不动了,然后呆呆地看着我。然后我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这些东西易碎,打碎了就再没有了,然后我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夸他很听话很懂事,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然后我重新让他拿那些可拿的东西,这回孩子很听话地拿了东西悄悄一个人玩去了。

但惩罚的尺度是不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和不满,要让孩子始终明白父母是特别地爱他的,惩罚的目的,是要你改正错误,是要你学好,?要你不惹麻烦,是要你将来有出息过上美好的生活。孩子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理解父母并且正确认识惩罚。如果不讲清道理,如果让孩子体会不到爱,体会到的只是惩罚,那么惩罚就不会达到目的,而且会让孩子产生畏惧,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仇恨,然后就会慢慢疏远父母,疏远家庭,甚至和父母产生对抗情绪,然后引出欺骗撒谎甚至仇恨等一系问题。

  我们也错打过孩子,而且错得很离谱。那年六一儿童节女儿担任报幕员,女儿拿回一个节目单,说老师让家长教会怎么报幕。这样妻子便开始教女儿。因女儿拿回的只是个节目单,报幕说什么还要妻子来,而且女儿那时基本不认识上面的字,怎么说、说什么都要亲自教。在报女儿他们班的节目时,女儿说下面由某某大学幼儿园中班全体女生演出时,妻子说错了,应该是大班。但女儿说老师说是中班,妻子武断地说怎么会是中班,你已经上了三年幼儿园了,你已经从小班中班升到现在的大班了。可女儿坚持说是中班,当她母亲让她再练一遍时,女儿固执地又说某某大学幼儿园中班。当时不知妻子哪来那么大的火,抬手就给了女儿一个嘴巴,而且打得很有力量,女儿当时就哭了,但她母亲仍然严厉地呵斥女儿继续练,女儿只好哽咽着改成大班。我当时心里很震惊也很?受,但我强忍着什么也没说,因为在孩子出生前我们就达成协议,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得呵护,更不能意见不统一。下午我去接女儿,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很可怜地说爸爸老师说就是中班,老师也不让说大班。我一下觉得有问题了,于是我返回去问老师怎么回事。原来幼儿园还有托儿班,老师说我们的孩子一进来时上的是托儿班,现在我的孩子所在的班就是中班(这把我也搞糊涂了,也不知是重新调整了班级称呼还是调整了孩子,因当时学校刚迁省城,形成两地办学,学校幼儿园孩子来来往往,也不很正规)。于是回来的时候我便一路抱着孩子,告诉她是她妈?了,错了的原因是不知道幼儿园有托儿班,以为像妈妈见过的幼儿园一样从小班、中班到大班。女儿一下很高兴,她可能是为自己对了而高兴,根本没有了一点委屈。回到家,我就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妻子是她错了,妻子听后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她很难受,因为打了女儿后她就很后悔,但妻子没有道歉,她什么也没说。可这时女儿却跑到她母亲面前百般撒娇,可能是为她对了而自豪。她母亲便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女儿,然后表扬了女儿,说女儿很聪明,老师说中班就记住了是中班。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应该是好的,母亲既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也让女儿得到了?豪和母爱。如果母亲不停地道歉,不仅母亲失去了威信和面子,女儿得到的很可能是对母亲的陌生和轻视。

  有时父母也会错怪孩子,甚至是错打了孩子。如果是父母错怪了孩子怎么办,许多人觉得应该向孩子道歉,我倒觉得未必要道歉,这是因为我们惩罚孩子的目的一是让孩子改错,二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孩子就要听父母的话,而且通过惩罚,也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父母严肃的形象、高大的形象,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话是必须要听的,父母是聪明有智慧的,父母是了不起的。如果惩罚了孩子又道歉,那么给孩子的印象就是父母也是糊涂的,?母也未必是对的,父母的话也是值得怀疑的,父母甚至连我都不如。如果产生这样的效果,那么孩子的打也就白挨了,道歉也就适得其反了。惩罚错了孩子应该怎么办,我的看法是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错怪了孩子,二要以行动来疼爱孩子,弥补自己的过失和愧疚。这样孩子既知道自己没有错,又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心里会感到宽慰和高兴,更不会对父母产生不满和轻视。

  有些教育子女很有成效的家长也赞成对孩子适当地惩罚。我们学校还有位老师的儿子也考入了北大,不少人见了也问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儿子怎么那么优秀,可这位教授就是开玩笑的?句话:“打,不打不成器。”其实教授未必真的就是打,当然爱是绝对的,这我了解,那年五一长假我们去北大都住在蔚秀园,我们要带女儿出去玩,他却一个人给儿子洗衣服洗鞋子,说儿子在实验室给老师做实验,等儿子回来才能出去,可见他对儿子是多么地用心。但他说打,确实也是真的打,讲道理不听了,那就只有打,恩威并用,胡萝卜加大棒,效果也许会更好。

  我还想多举两个例子,因为惩罚孩子是任何教育家都不提倡的,所以我要多说几句。

  我前面说过,我哥的孩子,学习不好问题也多,但我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太软弱太溺爱,面对?子,他几乎没有严厉的办法。我妈几次说过,说有次我哥气势汹汹地拿出绳子扬言要把儿子捆绑在家里,但儿子根本不怕他,伸手让他捆绑,他却舍不得,最后儿子获得了胜利,也似乎看透了父亲,觉得父亲也就是那么点能耐,反而更加有恃无恐。相反地是我的弟弟教子却威严得多,他的儿子也贪玩调皮,但他的家法却能够有效地遏制住儿子的贪玩调皮,对这点我弟弟是自豪的。也是我母亲告诉我,说有次弟弟的儿子贪玩很晚了不回来,弟弟就准备好了皮带,而且告诉我母亲他们,今天谁都不能拦挡。结果儿子回来后,弟弟一把把儿子推进一间屋里,把门关死,然?把儿子压到床上便用皮带抽。弟弟的儿子不停地叫喊着说爸爸不敢了,以后要改正,弟弟还是在打,弟媳也心疼得在外面哭,这样我妈只好进去挡住。但弟弟还是让儿子跪在地上检讨错误。弟弟常对我们说,说他如果没有那样的家法,儿子根本不可能考上重点大学。

  但目前的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那么多人护着,父母教育孩子确实有许多困难,但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明知孩子有错误,仍然睁眼闭眼迁就孩子。

  那年我去外甥女家,外甥女的儿子把西瓜汁弄得满桌子满沙发,外甥女看到后,边责备边扬手要打儿子,但小家伙突然喊:“不能打?,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外甥女便一下笑了,然后再不管儿子。我告诉她这样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既然孩子要讲文明,那你就应该和他讲文明,应该告诉他把东西弄得这样脏是更不文明的,因为你弄脏了妈妈还得洗干净,洗这么多的东西妈妈很累,也浪费很多的水和洗衣粉,也要浪费家里的钱,这样妈妈就没时间领宝宝去玩,也没钱给宝宝买好东西。另外我告诉外甥女,看到孩子的错误不纠正不教育,就是在纵容孩子犯错误,就是做妈妈的失职,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在教育孩子时,任何父母都不是天才,但只要我们冷静地想,仔细地观察研究孩?,而且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就能够找到合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我还是要强调,教育孩子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惩罚只能是万不得已的一种辅助措施,惩罚不论一时的效果多好,但都不能常用。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爱的教育已经普及,而且对独生子女又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如果你一味地用惩罚,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不一样,认为自己的父母粗野或者自己的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产生对抗或离家出走等更严重的问题。

 

    ★ 鼓励孩子当班干部,勇于承担责任
    当班干部也是一种对孩子的鼓励,也是一种对孩子能力的锻炼,班干部这个职务,对孩子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约束。孩子当了班干部,就会认为是老师或者同学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信任,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孩子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还会更加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孩子当了班干部,也可以锻炼自己和老师及同学相处的能力,也能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和关心社会的思想。

  我的女儿由于听话和懂事,在幼儿园就当了班长,那时她却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虽然还不知道班长的真正含义,而且回家后说老师让她当重(正)班长,但孩子已经知道老师给了她一个任务,也给了她一个责任,她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她要承担起这个责任,这样孩子当然懂得要更加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些话决不是我的主观臆断,因为当了班长后不久的一天我去接女儿,我的女儿和那个副班长正在抢一个装了一点垃圾的小簸箕,两个人各抓住簸箕的一头,谁也不肯松手,就那么僵持着。我上前问怎么了,我女儿立即说我是班长我要去倒垃圾,可他硬要和我抢。那个副班长也喊了说他也是班长,他也要倒垃圾。因为谁也不肯松手,这样我只好让他们两个抬着那个簸箕一起去倒。这件事就充分说明幼小的孩子也懂得当了班长就要承担责任,就要干一些事情,而且要干得比别人多。

  当班干部能培养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我的女儿由于当班干部时间长,便和老师接触得多,也和同学们交往得多,女儿虽然天性文静胆小,但在社交能力方面却一点不弱。我女儿高二那年,因为她喜欢学文科,便从奥数重点班转到了文科班,但文科班不像理科班那样,可以靠数理化等竞赛被保送。正当我们遗憾时,女儿打听到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要实行自主招生,文科生也可以被推荐参加。对此我们还是将信将疑并没当回事,结果高三那年,我女儿早早就从老师那里知道他们学校分到了自主招生的推荐名额。但北大那年只给了全省三个推荐名额,两个分到了一中,他们学校虽然是面向全省招生,却只分到了一个。当时按他们学校的情况,这一个名额肯定要给理科的奥数班,因为给了奥数班,很可能学校就会多一个人进入重点大学,如果给文科班,就没有一点把握,因为文科班连续五年没有人进入北大,而清华文科在甘肃省一直没有招生。但当时我女儿的老师认为我的女儿希望最大,便领着我女儿去领导那里争这一个名额。文理相持不下后,领导只好给北大招办打电话,要求增加一个推荐名额。增加了一个名额后,文理便各分了一个。我女儿得到这个推荐名额时,便要填写许多表格,还要找两名老师写书面推荐信,还要找领导签字盖章等,这些都没用我们操心,都是女儿自己跑着办妥的。材料审查通过后,还要到北大去参加面试笔试。那年全省文科理科去北大参加笔试面试的共有四人,最后北大只预录了我女儿一个。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我都有点暗自庆幸,因那年是开展自主招生的第二年,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自主招生这回事,如果我女儿只知道埋头学习而不知道不打听自主招生这件事,自主招生的推荐名额就轮不到她,是她听到只有一个名额而且要分给理科奥数班,她才去找他们老师,老师才带她去找领导。可见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很重要,而且去北大面试时要问许多问题,如果不是落落大方和侃侃而谈,就很难被北大看中。

  当了班干部,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了一种责任,孩子有了责任心,才会积极努力去做事,才能用心把事情做好。

  我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干部,所以在她的心里,就一直有一种责任感,也有一种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不仅养成了什么事都自己操心,而且还养成了为班集体为同学操心的习惯。正是有了这些责任心,她就不仅把好好学习当成了应该做的事情,也把起带头作用当成了一种责任。这就和不少的孩子形成了反差,因为有不少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操心,上学出门时,不是忘带这个就是忘带那个;晚上做作业时,不督促不陪着就做不完作业。其实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的问题是孩子没有责任心,甚至觉得学习是给父母老师学习,因此在学习上有时会和父母讨价还价。如果孩子有一种责任心,孩子就会自己想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至关重要。孩子责任心的培养,除了让孩子当班干部外,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主人翁意识。前面说过,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把女儿当做小主人,时间久了,女儿在家里自然而然也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再加上女儿一直当班干部,这样在学校,女儿也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我的女儿就有了一个好习惯,不仅自己的事情喜欢自己安排,而且从来都显得特别有主意,有时我们和她商量事情,她总是先说自己的主意,如果她的意见可行,我们总是尊重她的意见;如果她的意见有不妥,我们也总是和她商量,指出不妥之处,然后一起商量办法。如果能坚持这样长期的培养,孩子自然就会有主人翁意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孩子有了责任心,许多事情就再不用我们父母操心。长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也就不再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许多父母陪孩子学习,其实这是在消磨孩子的责任心,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依赖心。

  当然并不是当了班干部孩子就能进步,这里还有个家长正确引导的问题。我们有个亲戚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时当上了班长,但他一下有点自高自大,他不是把班长看成是一种荣誉和鼓励,不懂得更加努力和约束自己,而是有意无意把自己当成了老大或者感觉自己有了权力。于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管学生整治学生上,哪个学生不遵守纪律他就管教哪个学生,如果人家不服气他就和人家争吵甚至打架,于是今天和这个争吵,明天又打了那个,不但麻烦事不断,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很快就被免去了班长职务。说起这件事,亲戚便说当班干部不好,当班干部浪费学习时间,也整天和同学生气闹矛盾。那天我告诉她,不是班长这个职务本身有问题,问题出在孩子没正确认识这个职务,父母也没及时给孩子讲清这个职务的内涵。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这个职务是干什么的,要怎么干,而且明确告诉孩子,这个职务不是让你去教育别人,也不是让你去管束别人,而是让你去起带头作用,让你带头好好学习,带头给同学们办一些事情。同时你更要一再叮咛孩子,班干部不是权力,更不能耍威风,也没有任何特权,更不能带头破坏纪律和同学吵架打架,如果同学不听话,可以向老师反映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引导正确了,只有孩子认识正确了,班干部这个职务才对孩子有正面意义,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负面意义。

  有位朋友说我的女儿听话,学习成绩也好,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行不说,还不听话,整天就知道玩,什么事都不想,然后问我是怎么教育女儿的。那天我给他讲了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孩子当班干部,让孩子通过当班干部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后来他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商量,让孩子当了小组长。有天朋友高兴地对我说,你这一招还真管用,孩子当了小组长后,轮到他们那一组值日那天,孩子说要早点到校,结果孩子半夜就醒来了,然后问几点了。让他放心睡,到时我们叫他,可孩子还是天不亮又醒了,折腾了几回。朋友还告诉我,自从孩子当了小组长,还真的有了一点责任心,再不用催孩子时间到了快去上学,也不用再让家长操心书本带了没有,孩子还自己提出要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我告诉他这就是好苗头,要多鼓励,多指导,要让孩子保持住这个劲头,学习成绩如果再上去,孩子的信心就更足了,如果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事情就好办了。

★ 不要有意识地监督孩子,但要过问参与孩子的事情

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这个自尊心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来维护。如果孩子的一言一行家长都要来监督,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虽然孩子不一定抱怨父母,但时间久了,孩子的脸皮就会厚起来,对家长的监督不以为然,对自己的自尊更不当回事,甚至故意做一些坏事让你来监督,也许还会故意搞一些恶作剧来捉弄家长。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了自尊,在别人面前也就不在乎自尊,这样一来,孩子做什么事就会无所顾忌,反正有父母的监督,对错也由父母来评判,错了想骂想打由父母去。如果孩子养成一种依赖父母监督的坏习惯,孩子做事时往往会自己不辨是非不管对错,一切依赖父母去纠正。更有一些父母一开始就把监护人和监督人搞成了一个概念,觉得父母当然要监督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主宰,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力,父母想怎么管孩子就怎么管,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了这种传统的落后思想,父母就会高高地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考虑孩子的意思,不考虑孩子的自尊,不假思索就对孩子发号施令,然后对孩子的言行随意否定,让孩子从小就失去自主意识,进而失去自尊意识。

  现在许多父母都说有了孩子,父母就失去了自由,孩子上学,父母就成了孩子的奴隶,白天要接送孩子上学,晚上要陪着孩子学习,不仅自己再不能出门,连客人也不敢让上门,一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二是也没时间来陪客人。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完全是父母自己的责任,因为从一开始,父母就没信任孩子,父母就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绝对的主宰,好像离开父母,孩子就什么都不会做,也什么都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完全丧失了自主能力,也不愿意再自主,从而一切都依赖父母,父母不监督,父母不催促,自己便什么也不做。

  一位同事没孩子时很活泼爱玩,有了孩子,偶尔还能出门玩耍,但孩子上学后,便彻底被绑在了家里,而且也经常抱怨孩子自觉性差,一时不监督不看管都不行。那时我就告诉她不要管得太多,也不要管得太严,但她说不行,如果不管,孩子就什么都不去主动做,连作业都不完成,如果看管得不紧,做作业就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去年五一节我们到郊外玩耍,她便带了孩子。我们大人打牌时,她给孩子拿出了许多玩具让孩子在旁边玩耍,但孩子刚玩一会儿,她便说孩子玩得不对,应该这样玩。孩子再玩一会儿,她又看着不对,又指导孩子那样玩。这样一来,我们打牌也是打打停停,弄得大家都没意思。这样我只好告诉她不应该这么教育孩子,孩子本来是玩耍,孩子想怎么玩,你就让他怎么玩,孩子按自己的意思玩,孩子才能感觉到乐趣,才会动脑筋想办法,也才会有创造力。如果玩都要按父母的意思来玩,那么玩也变成了一种劳动任务,甚至变成了苦差事,这样孩子还有什么乐趣。但她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她说玩具本身就是智力玩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律,如果父母不指导,孩子就会胡玩乱玩,最后不起什么作用。我当然不能同意她的说法,我觉得孩子动脑筋自己玩,虽然一开始可能掌握不了,但孩子会慢慢摸索出来,因为玩具毕竟不像电脑一样复杂,如果孩子自己掌握了,那才算真正锻炼了孩子的智力,如果靠父母指导,即使玩得再好,那也不是孩子动脑的结果,因而也起不到锻炼孩子智力的作用。

  这就要求父母要充分相信孩子,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智力和能力,不相信孩子,总是认为孩子还小,那么孩子什么时候都难以长大。

  但信任孩子不监督孩子,并不是不管教孩子,更不是一切都由着孩子,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来过问孩子的事情,参与孩子的事情,有什么问题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比如父母进家门后问问孩子今天干了些什么,玩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孩子放学回来,父母也要问问今天学了些什么,难不难,学会了没有,要不要辅导一下,有什么作业,用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等等。如果从孩子的回答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就要和孩子进行一番讨论,辩明道理,然后再指出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孩子既心情愉快,又愿意去改正错误。如果担心孩子隐瞒什么,需要对孩子进行检查,那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不露痕迹,要让孩子能够接受,要让孩子感觉到是在关心他,而不是在监督他不信任他。比如担心孩子没完成作业,那么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让爸爸妈妈看看你的作业,看你进步了没有。这样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商量,既达到了检查的目的,也让孩子感觉不是在监督他,更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在关心他、帮助他,这样的效果就会好得多,这样可以一方面不伤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孩子,也算不监督而达到了监督的目的。

  信任孩子就是给孩子自尊,也是给孩子机会,父母越是信任孩子,孩子就越不会轻易辜负父母的信任。有一年我和妻子一起去外地,家里只有女儿一个人,那年女儿刚上初中,晚上我们不放心,便打家里的电话询问一下,但电话占线。一连打几次都占线,我们更加着急,生怕家里出了什么事。这时我们一起的同事都说不会出事,他们都说父母不在家,我女儿肯定在和同学朋友聊天。同事的猜测不无道理,但我坚信我女儿不会这么长时间和同学聊天,因为她平日就没有这个习惯。我不断地拨打,半个多小时才拨通。问女儿为什么电话不通,女儿说不知道。这下大家更肯定是我女儿在打电话,因为固定电话是不会轻易出毛病的。那晚在众人面前我和妻子都很尴尬,也算丢了脸面。回来后妻子一直想搞清那晚为什么占线,是不是女儿真的在聊天。我反复考虑,觉得还是不搞清的好。我和妻子商量,如果我们暗地调查,那就是对女儿的不信任,就是我们认为女儿撒谎了。如果让女儿知道,她肯定会伤心,肯定会在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也许会影响到我们父母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即使女儿是在和别人聊天,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是我们的电话是校园电话,校内互相拨打不收话费,二是我们从来没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突然一个人在家里,也许是孤独,也许是想享受一下自在,也说不定真有什么事刚放下电话又有同学打来电话。但妻子说她还是想搞清是不是电话真的出了故障,是不是女儿真的撒了谎。我还是觉得不要去搞清,即使女儿撒了谎,那也是咱们询问时,女儿一时遮掩下意识说了不知道,如果真的是她打电话而撒谎,那她肯定也很内疚,也肯定怕我们去查。这么一点小事我们就抓住不放,也不是明智之举,更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我们的女儿还是孩子,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更不可能不犯下意识的错误,我们也不能要求完美,要求完美反而就没有了完美。这样一分析,我们都觉得算了,完全忘记算了。因此我要在这里说,教育孩子,不能追求完美,不能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误,也不能总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我们追求完美,就会给孩子增加太大的压力,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适得其反。

我们有的父母对孩子管得太细,甚至不停地对孩子唠叨,其实说多了,一方面孩子会厌烦,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不当回事,甚至充耳不闻,你?你的,我做我的,时间久了,连父母也不知道自己说那么些话是什么意思,是要孩子执行还是随口说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要太多地说教,如果说教,就要有道理,就要让孩子信服,就要让孩子执行,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教育孩子也充满了辩证法,我们要求鼓励教育,但也不绝对地鼓励,也要有适当的惩罚。我们要求不监督孩子,但又不是不闻不问睁眼闭眼。我们要求孩子诚实,但又不能要求孩子句句都是实话,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不能说一点谎。我们要求不伤孩子的自尊,又不能无原则地娇惯孩子。我们要求孩子奋发向上,但又不能要求孩?不犯错误,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无缺。正因为教育孩子充满了辩证法,所以我们提倡教育孩子也要实事求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具体事情具体解决,千万不能僵化,更不能盲目,也不能凭一时的冲动来教育孩子。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考虑,要化身为孩子,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样,你能怎么样。这样教育孩子,就会少一些盲目,也少犯一些错误,也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出经验,找到适合教育你自己孩子的具体办法。

★ 不要轻易贬低孩子,更不要羞辱孩

荣誉的需要也是人的生理需要,可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会当着众人当着孩子说孩子?不是,这样做一次可能孩子还有羞耻感,如果经常这样,孩子就会不当回事,甚至会把错误当成荣耀,把调皮捣蛋当成本事,然后故意在人们面前表现他的与众不同。

  有一个亲戚,每次说到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满,总是要叙说孩子做过的一些坏事,但叙说时并不生气。比如他说孩子有次偷着把班里的锦旗拿回了家,他们发现后觉得这事麻烦,觉得怎么送回去都不合适,还是他想出了一个聪明的点子,让妻子把锦旗洗干净,陪孩子拿到班里,然后告诉老师说孩子想做好事,看到锦旗脏了就拿回家洗干净了,于是老师当场表扬了孩子。亲戚说这话时,孩子就在一?看电视,根本没管父亲说的什么,我也不知亲戚是夸奖孩子还是批评孩子,反正感觉这话他已经说了多遍,已经把说孩子的坏当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也根本就不再当回事,你说你的,好像和他无关。我想,照此下去,孩子还不知要干出什么事来。那天我和他谈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去,但他就是信心不足,说我们不能和你们知识分子家庭比,我们当工人的,怎么教育孩子,也没大希望。我告诉他错就错在这里,根源就是一开始就没把教育孩子当回事,也没把自己当回事,甚至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就随意教育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教育孩子,遇事?考虑怎么教育效果好,而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高兴时乱表扬,不高兴时乱批评。我告诉他,其实教育孩子并不神秘,一是教育孩子前我们先想一想,许多道理一想就明白了;二是我们自己要做表率,有了孩子,我们就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做什么说什么,也要考虑对孩子的影响,随意说孩子的坏处,就是一个不小的坏毛病,就一定得改。而且以后还要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得到尊重,孩子就会自己把自己当回事,也把荣辱当回事,也才能约束自己,做事才会考虑后果。

  也有人总喜欢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然后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总觉?自家的孩子有许多方面不如别人,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够争气。久而久之,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就会变成一种对孩子的高度不满,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挖苦责备孩子,从而和孩子产生很深的隔阂,进而产生对立情绪,这时孩子对父母的话不但不听,反而会顶撞争吵。那回去一个朋友家,得知我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朋友的妻子立即就说自己的女儿不行,太笨,笨得补习了一年,成绩反而倒退了十几分。当时她女儿也在场,听到后立即哭着跳了起来,然后哭喊着说:“你不笨怎么生下了我这么笨的女儿,我笨就是你遗传的,谁让你生下我这么个笨蛋!”然后哭着摔门进了?己的屋子。这样我们都很尴尬。但朋友的妻子还是述说女儿的不争气。我只好告诉她我教育孩子一直是用鼓励的办法,我从来没说过孩子笨,也没说过孩子不好,孩子有不会做的题,我就说题太难,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付,经过努力孩子把难题做出来了,我就表扬孩子。然后我就讲鼓励教育的重要性,告诉她鼓励会让孩子增强信心奋发向上,讽刺挖苦只能让孩子没有信心从而破罐破摔。

  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众的,至少也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理负担,甚至让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使孩子害怕考试,更害怕考不好。这样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我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熟人,有次她说她的女儿心理素质太差,一遇考试,哪怕是随便的一次班级测验,女儿都是在考前失眠,而且进了考场,总要条件反射地拉肚子。我觉得可能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孩子也太想考好,或者是太害怕考不好。她说她也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然后问怎么办。我说只能是减压,让她感到考试也就那么回事,考好考不好也无所谓,也许就不会再有这些毛病。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减压?办法。因为那学期孩子感冒了,而且比较重,孩子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于是她便告诉女儿,说这学期考试肯定考不好了,因为请了一星期的假,功课落下了不少,能考个及格就可以了。这样孩子果然考试前没失眠,考试回来也没说拉肚子。

  做父母的当然更不能羞辱孩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时气极了,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有次我在马路上散步,一位母亲找儿子回家,可能是到处找得辛苦,我看到她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和一帮小朋友玩耍,母亲快步走上去责备孩子,不知孩子说了句什么,这位母亲竟突然把一口唾沫吐在了孩子的脸上。因这个孩子都?有母亲高了,孩子当时愣一下,然后扭头向相反的方向走了,母亲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我不知她过后怎么处理,但我要说的是,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能冲动,更不能粗俗,父母的冲动和粗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变得冲动粗俗,孩子的性格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绝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的冲动会影响孩子,父母的过激行为也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陌生和不满,甚至会导致孩子仇恨父母。

  说了这么多不当的教育,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父母要多用鼓励教育,把孩子的信心鼓起来,把孩子的荣誉感鼓起来,把孩子鼓励到一个高?,让孩子永远觉得自己是好样的,至少是也有很多优点,至少是不比别人差多少。相反,如果讽刺挖苦孩子,甚至是侮辱孩子,孩子将会越来越和父母对立,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越来越不把父母当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惩罚教育,不同国籍妈妈如是说
孙云晓:对儿童实施惩戒教育的原则与具体方法
教育孩子不能用“打”
孩子有这4种行为,不能纵容,必须惩罚!
【家庭教育】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刻骨铭心
李开复给父母的四个建议,让你想到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