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孔明不是诸葛亮”想到的

 

       近日读报,见一转载短文,题为《“孔明不是诸葛亮”折射教育之殇》,很是感慨。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答“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时,把诸葛亮答成了孔明,因不符标准答案而被判错。作者说:“当外国都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质疑的时候,我们却继续坚持标准答案式的灌输教育,扼杀中国学生的思考天性。”唉,其实这样的事随处可见,在咱们天津我就听说过。也是小学学生,在答“眺望”一词如何解释时说:“向远处看。”老师说:“不对,应该是远远地望去。”是啊,老师真是恪守标准答案。难怪有人在评论当前教育弊病时说,现在的教育是扼杀聪明的教育。我进而想到,我们的家庭教育又如何呢?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追随着学校模式,把家庭变了“课堂”,只关心数理化,还要在节假日送孩子进这个班那个班,就其短而避其长,甚至孩子都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这是教育吗?教育的初衷是把自由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现在,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人”如何呢?特别是我们社会上的“一些学生”如何呢?这可是个大问题,它也应该有“标准答案”,但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老师、家长,认认真真地考虑考虑呢?

http://zhonglin38.blog.163.com/blog/static/1763264142010111810323076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明≠诸葛亮”折射教育之殇【转载】
孔明不是诸葛亮,这样的标准答案岂止是雷人
杏墰杂谭:三国里谁最有智慧?
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 2012-04-04 08:09:00
再谈教育…(2)
生命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