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上辅导班,照样很优秀

不知何时起,针对孩子的校外辅导班——主要是文化课辅导班和体艺特长辅导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双休日、寒暑假等节假日,很多孩子放弃本该休息的时间,“转战”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哪个孩子不上辅导班,倒是让人觉得有些落伍了。

从幼儿园到高中,吴敌没有上过任何校外辅导班,只是有过两次和校外文化课辅导班擦肩而过的经历。

第一次是刚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内容衔接不紧密,班级里很多同学觉得英语学习有困难。吴敌的小学前五年是在农村小学读的,相比市区的同学,他的英语基础更差一些。班级里不少同学报了校外英语辅导班,每个星期接受两三次课外辅导。当我们和吴敌商量要不要也参加校外英语辅导班时,他没有同意。

第二次是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吴敌的语文学习状态不够稳定。大概是在高二的暑假,我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参加一个校外辅导班学习,并主动帮他联系,提供试听的机会。吴敌试听了两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最后还是与辅导班作别。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不上校外辅导班,为吴敌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少益处。

因为不上校外辅导班,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吴敌没有额外的学习负担,相比那些常年在学校课堂和校外辅导班来回奔波的学生,他的学习和生活要轻松不少。我们一直认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应该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如果为了多学一点知识或发展什么特长,而牺牲掉童年应有的欢乐,那孩子的童年是有缺失的。再说,让孩子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长年累月,就是大人也会疲惫不堪,孩子稚嫩的身心更是承受不起。吴敌小时候,尤其是读幼儿园和小学的那八年时间,出了校门,课余时间都由他自由支配,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处于一种“散养”状态,逍遥自在,享受着童年独有的乐趣。

因为不上校外辅导班,吴敌拥有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这为他进行广博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而广博的课外阅读,对于构筑孩子的成长大厦,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因为不上校外辅导班,吴敌的学习自觉性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到文化课辅导班学习,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有些孩子可能会想:学校里学得好不好没有什么大关系,反正课后还要上辅导班;对学习钻研不钻研没有什么大关系,反正有辅导班的老师会“辅导”我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抱着这样的想法,其中的部分孩子对辅导班可能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而吴敌除了学校的课堂之外,没有校外辅导班这样的“第二课堂”可以作为退路,背水一战,“逼着”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更加投入,更加主动积极,更加注重学习效率,学校效果因而也会更好一些。

当然,孩子要不要上校外辅导班,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大可不必上那些文化课辅导班。其他学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但有两个前提:一是辅导班的办班质量有保证,否则赔了金钱不算,还浪费了孩子的大好光阴;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适量参加,不打疲劳战。在我看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如果能够数年如一日,坚持业余时间读书学习,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召孩子,以家庭的书香来熏陶孩子,那对孩子的影响非但不比上校外辅导班差,在引导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还会有校外辅导班无法比拟的优势。

至于孩子要不要上校外体艺特长辅导班,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自己对某个体艺项目有兴趣,参加辅导以后对学校学习和正常休息没有多大影响,是可以适当参加的。当然,参加这类辅导班,一般不应以考级为目的,乐在其中就可以了。

说过了校外辅导班,再说说校内兴趣小组。

吴敌对参加校外辅导班没有兴趣,对校内的兴趣小组倒是兴趣盎然。从小学到高中,他几乎没有中断过校内兴趣小组的活动:小学三四年级时,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航模小组和奥数小组;初中三年,他先后参加了学校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兴趣小组;高中他选报了物理竞赛小组。

纵观他10年左右的兴趣小组学习,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充分尊重孩子对兴趣小组的自主选择。孩子对什么小组有兴趣,参加哪些兴趣小组,他自己心里最有数。面对学校开设的丰富的兴趣小组菜单,家长可以提建议、做参谋,但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属于孩子。读初三时,吴敌一下子报了物理和化学两个兴趣小组,我们怕他吃不消,劝他只报其中的一个,但是他权衡利弊后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们没有固执己见,尊重他的决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和我们对他的态度都是正确的。

二是不以竞赛的得失成败论英雄。多数兴趣小组的学生,要参加竞赛活动。能够在竞赛中获奖,当然是好事。但家长不能把竞赛获奖,当做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吴敌在中小学阶段多次获得省市竞赛一等奖,但也有过好几次参加竞赛铩羽而归的经历。每当那个时候,我们都以“重在过程、看轻结果”一类的话来引导他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三是学习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培养的。据2007911日《武汉晨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李曙光先生认为,“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可以慢慢培养”。李院士介绍,他读大学前,理想一直是献身航天事业,但大学时他被分配学地球化学。既成事实,只好接受。他分析自己之所以对航天感兴趣,是因为中学时参加了5年航天兴趣小组,“如果自己慢慢了解地球化学领域,说不定也能有兴趣。”于是抱着积极的态度,李院士投入了地球化学专业,果然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做出了成就。

吴敌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小学低年级时,吴敌的学习显得比较轻松,但也并没有显示出对哪一门学科有特别的天分或爱好。只是他妈妈见他学有余力,买了一些小学奥数方面的书回家给他看,后来学校要求学生选报兴趣小组,就试探性地让他报了奥数小组。一开始,吴敌对奥数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致,奥数学习的表现也一般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学习奥数的兴趣渐渐浓了起来,放假在家自己主动找奥数方面的书看,初中时获得了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

 

                                                   摘自《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辅导班
初中上辅导班有用吗?
【教育说】别给孩子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
数学、奥数和奥赛,你知道多少?
李曙光院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要开学了,家长又为辅导班开始焦虑:校外辅导班,到底该不该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