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除心中的坚冰

 

一、对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在沟通困难的认识

    在我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习上有问题的孩子,其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不当之处,很多学生和家长之间亲子关系紧张,相互不理解,沟通困难,大部分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并且为孩子的教育感到忧心。总感觉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二、对父母与子女产生的隔阂原因分析

    1)、不识子心: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过程,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漠视孩子好游戏的特点,一味加班加点地温习功课,或者是画画、弹琴、练字、下棋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烙上不亲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距离越来越大。

    2)、作风粗暴:不少父母经常因为子女成绩不理想而痛骂毒打子女,打子女肯定是黔驴技穷的表现,是教育失败后没有法子的法子。还有许多家长信奉“棍捧下出才子”的观念。

    3)、委屈孩子:让孩子无错认错,甚至让孩子承担父母做错事的责任,以维护自己的“威信”,不管孩子动机如何,只要造成不好效果便全盘否定,最容易伤孩子的心。

    4)、不通情理:对合理的要求,拒之千里;对合理的要求,训斥一顿,都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

    5)、损伤自尊:刚入青春期的子女,独立人格开始形成,自尊感更强烈,而不少父母视而不见,常常有意无意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比如责怪、当众羞辱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喜欢翻老帐,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损,容易对进步、荣誉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父母的话当耳边风了。

    (6) 、现在的许多家庭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 生意,只要孩子要的什么都给,以为经济可以补偿一切,让孩子信奉金钱是万能的造成孩子的另类心理.

    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原因:

    1)、反抗的青春期(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他们的反抗性极强,常常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他们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2)、是偏见心理,由于教育不当或者有些父母平日不检点,使孩子生厌,滋生一种偏见,使孩子失去作理智判断的正常心态,因而父母所说的一切都会来个逆转弯,“对着干”。

    3)、是心理需求,越得不到东西越想得到,对理智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欲求更加强烈;也是人生的趋于心理成熟的一个过程,关键是家长如何去帮孩子平安度过这个时期。

    4)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由于对生活、理想、社会等抱有不同的态度,两代人缺乏共同语言,如果家长硬是强加于人,必然会引起逆反心理。

    5)独立性增强的青春期,他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我长大了”的感觉在他们心灵中前所未有的强烈。

    6)躁动的青春期,他们的感情变化非常显著,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家长手足无措。

7)心理“上锁”的青春期, 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学会掩饰、隐藏自己,出现了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三、网校班主任协调亲子关系的实施计划

    1)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可加父母在正常的生活中应与孩子与朋友身份来拉近与孩子的隔阂)

   2)当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时,网校班主任就是协调其关系的关键,好的家庭教育是优秀学习成绩的基础,只有基础坚实,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作为网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环节,还需从家长这个源头抓好。

    1、班主任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和家长及其孩子进行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全方面了解并发现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让该学生和家长换位思考,真正做到能够理解对方的意图。所谓矛盾的99%都是因为误解才产生的,老师搭建桥梁,让家长和孩子打开心扉理解对方。

    2、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组织家长课堂,虽然现在可以得到的家庭教育的相关信息很多很方便,但是,因孩子个体差异,真正能够解决个性问题的就很少,家长课堂以话题讨论或请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经验,让家长自己发现问题并能从其他家长身上学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变观念,理解孩子。

    3、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经常开展相关话题的活动。着重提高学生对家长的理解和面对和家长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家长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4、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活动能让亲子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回味曾经的亲密,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

   四、个案疏导

    20073月一天晚上11点多,班上有位姓孙的学生家长焦急的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被他爸爸打骂了之后逃出去,亲戚朋友和孩子可能去的地方都找过问过了,就是没有踪影,半夜还没回家,家长焦急万分。后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该生说自己并不是迷恋网络,只是没有地方可以去,自己再也不想回家。说父亲就是一暴君。

    通过了解,该学生父亲通常在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或认为不够听话的时候就打孩子,现在孩子说话越来越少,家长所说的基本上都不听,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这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明显有不当的地方,暴力的方式导致孩子拒绝和家长沟通,在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家长更不了解孩子,更容易误解,以致导致再次的暴力。该父亲对孩子学习上要求严格,希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来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学习梦,能够出人头地。

    通过让这位家长认识到“好成绩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帮出来的”,暴力只会教育失败,让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向孩子道歉,并承诺不再打孩子了。同时也让该生多和家长交流。推荐该家长几套家教好书去看。并组织了几个家长讨论会让其参加交流。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该生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问题,不再有暴力行为。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更加愿意与家长交流,意见不一致是也更愿意去理解父亲的想法,慢慢的成绩进步了,更重要的是,他也变得更愿意与人交流,分享,更加乐观,积极向上了。(叶奇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三岁以后,父母坚持五大教育原则,孩子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退休校长演讲说了6句话,句句戳心,值得家长反思!
绘本阅读开辟低年级养成教育的新通道
班主任如何利用家长会指导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
家校联动,让劳动教育时尚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