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绘本阅读开辟低年级养成教育的新通道

绘本阅读与低年级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绘本阅读开辟低年级养成教育的新通道

——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邸翠红  赵春兰

关键词:绘本阅读   低年级   养成教育

一、背景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 不是随便逗小孩子开心的画册。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优秀的绘本能活生生地再现孩童的生活和情感,刻画孩子纯真质朴的心灵,用简单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儿童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低年级的养成教育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从低年级孩子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说教学生不感兴趣;阅读以文字这一抽象符号为主的教育故事也会使他们感到乏味。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生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他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在感悟着故事的真谛,逐步积淀并内化为指导其言行的准则。

基于上述原因,从20109月新学期开始,我校将绘本阅读与低年级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新通道。

二、做法

(一)开发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目标的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

1.制定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低年级养成教育研究方案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依据《纲要》的精神,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了目标明确、内容翔实、操作性较强的低年级养成教育研究方案。

目标定位:

1)以“绘本阅读”为载体,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形成。

2)感悟绘本故事的真谛,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与良好品格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绘本教材

精心选择绘本,开发了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目标的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课程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学期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设置了阅读内容。

一年级绘本阅读的主题:上学了、感悟亲情、学会分享、学会友善与互助、学会感恩与知足、学会倾听与信任、相信自己、科普知识。

二年级绘本阅读的主题:感悟亲情、珍视友谊、感受生命、智慧非凡、挑战自我、哲学启蒙、爱与责任、快乐成长、科普知识。

2. “绘本阅读”作为低年级校本课程纳入课表

为使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时间保障:一、二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两节绘本阅读课。

2)人员保障:安排专职教师组织教学。

3)机制保障:校本课程与国家级、省级课程同等重要,后两者在实施过程中享受的保障机制,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同样适用。对教师和学生同样具有指导与约束的作用。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教育的延续性

课上的阅读、课下的创编并不能完全保障对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为了强化每个主题教育,使之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其外显的行动准则,我们在每个主题阅读活动的进行中或结束后都要开展与之相辅相成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教育的延续性。

一年级开展的主题活动:

1.书写给亲情卡;

2.“我为家人做件事”情感体验;

3.“手拉手,我们是好朋友”评比;

4.“这就是我”家校表现大比拼。

具体事例:比如在感悟亲情的主题阅读后,我们开展了“写给亲人的话”和“我为家人做件事”的活动。孩子在“亲情卡”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对父母、对家人的爱。当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读给亲人听的时候,亲人们都激动地留下了热泪。家长们在“活动反馈卡” 上记满了学生做家务时的种种表现,也记满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二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

1. “护蛋行动”情感体验;

2. “手拉手,我们是好朋友”评比

3. “这就是我,我最棒!”家校表现大比拼。

4.“智慧非凡——废弃物品变变变”动手实践活动;

(三) 倡导亲子阅读,促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由此可以看出家校共建的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20109月开学一周后,我们以书面形式向低年级的家长介绍了学校开设“绘本阅读”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征求家长的意见之后,要求家长们参与到学生的绘本阅读中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养成教育。

1.配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2.和孩子一起创编绘本故事

3.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

接下来,我们又以书面的形式还向家长们翔实的介绍了绘本及其阅读的方法,并希望家长在家实现亲子共读。

经过一段时间,在班级亲子共读交流会上,家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在亲子共读中的感受、体会。

我认为“亲子共读”活动的创意非常好,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能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通过共同学习交流,既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说心里话,在这“亲子共读”活动之前,也可能是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我都好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所以也感谢学校能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一同快乐,一同享受亲情,这一点更胜过在读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二(3)班李宗鹏的家长

我和儿子在一起看《我永远永远爱你》这本书的时候,给他讲到动情处时,他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深深为书中的小恐龙打动,最后书讲完了,他给了我一个满满的拥抱,真的很感人。

——一(2)班孙肖博的妈妈

和孩子一起阅读,我也收获很多。就拿我和女儿一起读《大熊有一个小麻烦》这本绘本来说吧。它是想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学会倾诉与倾听这个道理。读后我联想日常与孩子相处点点滴滴,也许孩子也有大熊一样的烦恼,可我常常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凭空猜测孩子的想法,我应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想好如何表述她的想法。把害怕表述不准确的情绪丢掉。让她有自己的想法。

……

三、收获

虽说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低年级养成教育的研究才短短一个学期,而且目前处于正在进行中,然而,更多的收获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

1.亲眼目睹和切身感受的了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的变化。

学生的变化:

1)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每天都盼着上绘本课,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课后学生的创编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2)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3)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楼道里跑闹的少了,教室里看书的多了;课上不听讲的少了,老师积极配合的多了;伙伴间闹意见的少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多了……

4)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上来了。

个案:李佳林的故事

李佳林是一(1)班的学生,由于对父母的依赖,使得他入学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不能融入到学生之中。

数学课上,同学们正听得起劲,忽然教室里发出了低低的抽泣声。“老师,李佳林哭了。” “佳林,怎么了?”老师摸着他的头问。“我想妈妈!”抽泣声变成了哭声。“等一会儿放学了就能见到妈妈了。”同学们也过来安慰,可是,师生劝说并没有起作用。“我找我妈!”说着他就要冲出教室。没办法,老师只好给他的妈妈打了电话。

第二天早晨, “旧戏”又重演了。

接下来的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不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该班的任课教师每每提到他心情都很不爽。

第二周的周五,小佳林一改常态,不再哭闹了,开始和小伙伴们说话了。班主任老师在接下来的几天观察中发现他时不时的摸摸自己的兜,然后,又把小手往脸上贴贴、嘴上贴贴。看到此景,老师不解地拨通了孩子妈妈的电话,并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他母亲。孩子的妈妈也有些奇怪的说:“我还纳闷儿呢,不知道你们的绘本课学了什么,上周四下午回家后,他就跟我说,明天上学时也给他口袋中放满一口袋吻,他就不会哭了。”听了家长的叙述,班主任又和绘本老师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是课上师生共读的绘本故事《一口袋吻》改变了他。

接下来的绘本阅读更加促进了小佳林的改变。每天高兴地上学来,课上听讲专心,积极回答问题,学习越来越有进步,和同学和睦相处,真正融入到了集体之中。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1)班的佼佼者,变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呢!

个案:陈天慧的故事

陈天慧是一个性格内向,而且很有个性的孩子。在学校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课堂上不论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干。班主任老师向母亲徐振红询问原因,可妈妈小徐说她在家有说有笑并不这样。陈天慧的表现让老师着实不解,更使家长倍感发愁。妈妈小徐为此不知流过多少眼泪。记得一次因为女儿,她牙痛得一宿没合眼。第二天牙床肿的老高,不能讲话,只好请假在家休息。

一个月之后,可能是对校园生活有所适应,也可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她开始和班主任老师说话了,但仅限于一问一答,不问不言的状态。对于同学们都迫切想上的绘本课,对于她来讲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接下来的日子陈天慧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直到临近期末的一天,当妈妈小徐把女儿陈天慧创作的绘本《兔宝宝的故事》摆在班主任的面前时,班主任惊呆了!在场的老师惊呆了!她们不想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这是出自陈天慧之手。当担任绘本教学的老师翻看《兔宝宝的故事时》,她惊奇的发现,里面创作的内容竟与她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的竟是绘本阅读课后续编。

之后,学校专门为陈天慧举办了个人绘本创作展。妈妈徐振红还专门为女儿的作品展写了序。序的最后她写到:是绘本阅读开启了我女儿的智慧之门!

绘本阅读确实改变了陈天慧。自从举办个人展览后,小天慧更加自信了。慢慢地她老师的话多了,也能和同学们一道玩耍了。《兔宝宝的故事》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一个热爱学校生活的陈天慧。

绘本阅读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李佳林一个人改变.他只是我校学生众多变化中的一个缩影。

家长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转变:

l      别小看孩子,他们的思想并不简单;

l      孩子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粗报、简单的解决;

l      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一种享受;

l      孩子要读书,我们更应该读书。

l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不能靠他人。

2)教育行为的转变:

l      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一起看世界;

l      会更懂得和珍视与孩子共同交流、沟通的机会;

l      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读书,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个案:

很多年没有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了,今天却要完成孩子的老师留给家长的作业,呵呵,感觉绝对不同。说句题外话--真得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家长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所以让我们伸出双手来用心呵护这个大家庭吧!也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大家庭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吧!  

 读了《等一会儿,聪聪》我的感触颇深,说实话心里也很矛盾。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曾有过和聪聪的爸爸妈妈一样的时候,然而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希望能够为他们打拼下一片江山。然而我们的家长各有不同的工作,面临不同的压力,以至疏忽了与孩子的那种亲子交融,我想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确孤独甚至感觉寂寞,迫切的想寻找伙伴寻找交流的对象。因为以上诸多种种,所以我才矛盾。

在此,只想和所有孩子的爸爸说:“您少喝一次酒、少打一次牌、少玩一次网络游戏来陪陪孩子”;也对所有的妈妈们说:“您少逛一次街、少去一次美容院、也少一次出游来陪陪孩子”!

                                              二一班  赵晏茁家长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大,文中的父母不正是我们这些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认为不会有重要事的孩子们的父母吗?作为父母,我们有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有对家人的一份责任,所以忙于工作,忙于为生机奔波,给予孩子的是爱:让他吃饱穿暖,快乐成长。但陪孩子玩,真正的走进孩子的世界却很难做到,一堆的借口让我们停留在孩子的门外。 

 作为妈妈,感觉自己对孩子付出的太少,一直认为顺其自然让孩子自由发展就行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家长的正面引导。所以我不会再像文中的父母一样,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第一时间解决孩子的问题,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孩子的一生的良师益友!

一年级 刘远家长

今天读了老师“给家长的回复”一文,心中感慨颇深。不经意间,自己已完全融入这个大家庭,每天打开电脑点击我们共同的邮箱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爱”——家长对孩子深深地迫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甜甜的纯真的爱!老师对孩子们视同己出无私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的理解您默默耕耘,默默奉献背后那份执著那份艰辛。所以,还是要对老师说声您辛苦了!!!心中老有一种感觉,您就像一个“多面人”。孩子的面前您是慈母、严父、恩师、玩伴,您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时不在牵动他们的心;家长的心中您就像多年没有联系的闺中密友,有说不完的话想要和你讲……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最古老的话:谢谢!!!

最近完成您布置的两个作业以后,感觉自己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儿子和外甥俩个调皮鬼状况百出一直让我头疼,读过绘本真的让我羞愧,我不再对他们指手画脚,高高在上。我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后,决定每人任一周小组长,负责监督管理另外一人,他们两个自定奖惩规则,决定做得好一起奖,做不好一起罚。看上去兴致颇高,今天第一天也确实初见成效。呵呵,看来我真的要用心做这两个精灵古怪的鼠小弟的海狮,免得被外甥一直称作最坏的大姨。

我建议,大家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问题或是好的建议,有时间的时候来这里聊聊,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忠心希望我们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多!

……

通过家长们一封封的来信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信息: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老师的,更是我们做家长的义不容辞的义务

家长教育观念变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行为的转变。

2.学生创作能力的增强

  

3.带动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关注学生的行为向关注学生的内心这一层面转变

《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用更多的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永远做错事的小男孩和一个时常把“不可以!”放在嘴边的妈妈。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 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由这个绘本故事的阅读,我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我真烦”和“我好难过”绘本创编活动。在整理学生的作品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烦恼、难过高达95%来源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看着一张张写满学生的委屈和烦恼的绘本作品,心里异常的沉重。之后,我们采取了比较委婉的方式把梳理后的结果转达给了学生的家长、我们的教师。提醒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多想策略。同时,我们还利用健康课针对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心里疏导,对于个别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利用“悄悄话”(针对学生开设的心里信箱)把自己的内心矛盾向心理教师倾诉。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小小的绘本阅读,短短的研究经历给予了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上的新途径,我们将沿着这一通道不断拓展、延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与责任同行
著名特级教师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
小学二年级班务工作总结大全
关于“问题生”教育
一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