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因
 

来源:教育网

一、误会篇
      在我接触到的大量学习困难案例中,注意力严重不足已成为这些孩子学习出问题的“罪魁祸首”。
      我国当代城镇的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接受到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广大家长最关注的还是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的起起落落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弦,一旦出现“低分”,家长就会焦虑不安,有相当多的家长会把原因归结于孩子的智力、思想意识、状态、班级环境、教师水平等,实际上哪有笨孩子呢?上述原因探究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孩子的智力水平差异不会大到让家长毫无防备,一切的主客观原因都说明我们紧张过度了,每一次的分数都只是孩子学习过程的一个截面,最早发生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时期就有相当多的孩子上集体课坐不住,甚至到处乱跑,或者乱说乱动,往往遭到老师的“镇压”,而且还会第一时间通牒家长,这样,好动的幼儿会受到两面夹击,大人们就常常通过高压管理(冷落、训斥、惩罚甚至打骂)来让孩子安静下来。无论男孩女孩,动,都是天性,压制,就必然导致监管松懈时的反弹,久而久之,注意力的不集中就有了惯性。这是心理层面的解释。
     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在生理上先天携带“多动”的因子,比如绝大多数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多动是其显著特征。幼儿时期还有机会纠正或者释放,等到上了学,一下子进入分数高低的竞争状态中,学习状态就只能撞大运了:坐得住,就能学点东西;坐不住,连作业都记不下来、完成不好,成绩自然呈下降趋势,终至学习困难的发生。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孩子的注意力水平高低都是决定学习状态好坏的首要因素,所以,当出现学习困难时,不要“病急乱投医”,先观察或测试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水平(接下来的《测试篇》会推出“自测题”供大家参考),然后复盘推演到成绩刚刚开始下滑的那个阶段,确定“注意力缺失”的确是主因,再对症下药,通过家庭或专业机构的有效训练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肯定都是出于好心、爱心,才会苛责孩子,但如果总是判断失误,就会吃力不讨好,例如,有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课,试想,在校一天总有六、七节课,他都坐不住、听不进去,周末再“学科补差”,能有效果吗?治病要除根儿,解决了注意力的问题,只要没有先天智力障碍,每个孩子都能进步、都能成功。

 

二、测评篇
    家长遇到孩子学习退步甚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不要火烧火燎,而要冷静的分析原因,如果一些意外或临时因素(人际关系危机、转学、换老师、换同位、发挥失常、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可以排除,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出了问题,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作业质量急剧下降和大小考试经常犯低级错误且屡犯不改。
    在下结论之前先来个自查,由家长根据孩子的近期(六个月以来)表现,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各组单项得分相加,告诉我们,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帮助你的孩子了。
   
注意力表现      表现等级
  一点  不太多  经常
A
组:
01
、常不能仔细的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0    1      2      3
02
、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                      0    1      2      3
03
、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0    1      2      3
04
、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务或工作中的义务(不是因为违抗行为或不理解指令)              0    1      2      3
05
、组织任务和活动能力常常受损;                                                      0    1      2      3
06
、常回避及其厌恶需要保持精神努力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0    1      2      3
07
、常遗失某种任务或活动的必需品,
如学校的作业、铅笔、书、玩具或工具;
                                               0    1      2      3
08
、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0    1      2      3
09
、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0    1      2      3
B
组:
10
、双手或双脚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0    1      2      3
11
、在课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座位;                                                                                             0    1      2      3
12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少年或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                                                0    1      2      3
13
、游戏时常不适当的喧哗,或难以安静的参加娱乐活动;                                                                                   0    1      2      3
14
、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变。                                                           0    1      2      3
C
组:
15
、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0    1      2      3
16
、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0    1      2      3
17
、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如冲撞别人的交谈或游戏);                                                                                      0    1      2      3
18
、常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则做出反应。                                                                                                    0    1      2      3

 

三、测评解读篇

    根据上一篇发布的《ADHD测评量表》,相信很多家长已经对照孩子的表现,打出了分数,接下来就根据实际应用的一些经验,帮助家长来判定一下,自己的孩子到底有没有“注意力缺失”的问题。

先看总分。最低分是0分,最高分是54分,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都不高。一般来说总分在18分以上的儿童,就可以认定已经存在“注意力缺失”了,但这很像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假性近视”,不必恐慌,通过一定的家庭训练就可以有效改善(具体训练方法和建议请关注后续的《训练篇》)。如果18分算是轻度的话,往上发展按照9分一个档次,情况渐次严重,得分36分以上的就必须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了。

    再分项解读。

    A9道题为“注意力”鉴别项目,用来评价孩子的注意力基础水平,就算是满分也只有27分,还不足以形成ADHD的典型症状,最多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困难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是原本就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的儿童,A组的分数即使超过18分,也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B5道题为“多动”鉴别项目,用来作为“病”与“非病”的界限,如果得分在9分以上(三项以上表现明显),那孩子就进入了“危险区”,一般会出现A+B=18+9的情况,这个27分可就成了ADHD的敲门砖了。

    C4道题为“冲动”的鉴别项目,如果仅是单独出现,即在该名儿童AB两组得分都不高的情况下(A+B9+6),得分无论高低,都可以从孩子的脾气、秉性的角度来找到病症以外的解释,如果前两项已经A+B18+9,本项的得分只要大于3分,那就可以确定ADHD了,需要尽快引入专业机构的训练与帮助。

以上解读出自作者的教学实践,也有相当多的例外的案例,例外也分好坏,有的孩子测评分数并不高,可目测结论却十分不乐观,所以,请读者随时用本系列文章所讨论的主题来提醒自己:学习困难与注意力缺失。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希望本系列文章能成为家长做出准确判断的一个小小工具。

 

四、测评篇(续)

     在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却经常愿意不由自主的给孩子找出些“毛病”来,“多动症”就是家长比较喜欢用到的概念,尤其是当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或者出现退步的时候。实际上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如果不做科学评判,就会使一些孩子背上“多动症”的黑锅,导致其正常发展因为一时的学业不良而陷入一个“学业退步”—“原因误判”—“各方误诊”—“盲目纠错” —“持续退步”的恶性循环。
     好动过度或者多动行为的确会引发注意力缺失,注意力缺失也的确是小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主因,但到底是“好动”还是“多动”?没有准确的判断,就没有办法“对症下药”,也就无从帮助孩子摆脱落后的局面。前几篇专栏文章已经给出了专业的测评量表,今天再给大家列举一些内容简便的专业量表,希望能帮助广大家长做出准确的判断,实在不好下结论的可以向我们求助。
     第一个量表是1989年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多动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当孩子的以下表现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行为更加频繁,符合下面18条中的8项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初步判定为“多动症”倾向或者“多动症”,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1.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12岁以上儿童少年为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2.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

  9.不能安安静静地玩耍。

  10.多语。。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

  12.别人对他说话,他往往没有听进去。

  13.学习时的必需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15.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易走神,学习困难,成绩差,缺乏时间观念。

  16. 活动过多:难以静坐,爱跳爱跑,兴奋多话,小动作多,不能自制,爱管闲事。

  17. 冲动任性:惹事生非,不顾后果,随心所欲,缺乏思考,不听劝告,难以管教,行为异常。

     18. 情绪不稳:心神不定,情感脆弱,性情急躁,易发脾气。
     第二个量表是1989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最新诊断标准。如果以下表现起于学龄前,且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并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以上的,可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判断过程中排除标准为: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通过以上进一步的分析,家长朋友们是更加担心了?还是轻松了一些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定是多动症吗?
儿科医院设置“学习困难科”,家长及其孩子们,该喜还是该忧?
分心不是我的错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现,那么他很可能有多动症
孩子不遵守纪律、坐不住,是多动症还是阿斯伯格?
关注孩子多动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