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步芙蓉镇

   在沈从文的文字里,湘西的山水如诗如画,翠翠们歌声悠扬,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江边吊脚楼上白面细眉的妓女都是善良多情的。不知道是因为沈先生的惊天才华让湘西为世人所知,还是湘西美丽动人的山水造就了沈从文。就像在芙蓉镇,人们都在争论是谢晋成就了这里,还是这个地方成就了电影《芙蓉镇》。

   《芙蓉镇》,便是十年浩劫前后的聚焦镜。 我并不十分了解这个时代,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窥看一下父辈经历过的动荡时刻。那是上一代中国人如何也抹不掉、刮不去的烙印,数不清的人都在这个时代中承受着苦难,或是在一切归于平静后暗自神伤。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湘西芙蓉镇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村落,后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于是人们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镇。

  芙蓉镇又叫王村,但是在当地人心中,王村就是王村,一个小小的村子。层叠错落的吊脚楼,平整又安静的石板路;闲时的街道布幌翻飞,寂静得有点荒凉。每每经过,都会有一种感觉,一种心静神化、坂依真性的感觉,也许外面的世界真的太无奈,要来这里走一走才能体会到回归的感觉。

  王村之所以叫村是因为她很小,有时候连本地人也会感到很奇怪,她居然也有千年的历史。几千年,足以改变很多,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人进京了,人们留起辫子了;皇帝走了,外国人进来了;共和国胜利了,文革了,改革开放了……但是在王村,时间似乎是静止的,房屋还是吊脚的,豆腐还是米做的,门前的大黄狗还是汪汪叫,河里的水鸭还是嬉翻了天。虽然土司们曾在这里进行了祭祀典礼,沈从文的客船曾在这儿停泊,虽然旅游让这里的人多了,旅馆也多了,但是当地人的生活还是那样缓慢而安详。

    芙蓉镇的魅力,只有到过的人才能领略到,同在湘西,她不同于凤凰,同是依山傍水,她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到古老的土司王府,听土司王的神奇传说;到青石板街上去走一走,吃一碗风味独特的米豆腐;随便进一家土餐馆,品尝天下第一螺;边走边看边吃着各式小吃;沿着古栈道去看临水而建的土家吊脚木楼,去看青山下的酉河绿水,去看四季变换的王村瀑布,那份清凉和惊喜,不身临其境,又怎能体会!这里是土家族世世代代聚集的地方,是土家族的发源地,所到之处无不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无不让游人赞不绝口,留连忘返。土家吊脚楼顺坡而建,道旁板门店铺林立,所售全是姜糖、腊肉、工艺品之类地方特产。

    一到芙蓉镇,第一眼便看到的是"天下第一漂"的猛动河, 一进古镇便可看见那块青石牌坊,微弱的光从角落里洒进来,落在牌坊上,泛起一种幽幽的惨淡的光,依稀可辨牌坊横头两面分别雕有“贞洁”和“圣旨”两词。也许已经没有人愿意追问这牌坊身后的故事了,暗自为这女子感叹的,徒留山野的秋风。

  青石牌坊后便是密密匝匝的土家吊脚楼,参差错落,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尽显着土家族建筑的魅力与神奇。吊脚楼里发生过多少故事呢?土家阿妹的哭嫁,幽怨感人。哭嫁是为离别还是为未来?吊脚楼下的青石板街古朴狭窄,依山势蜿蜒而去,大约有四五里长,每次走在上面,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空间距离只跨出几步,却好比穿越了几十年的时空隧道,回到了那纯朴的年代。

    在芙蓉镇游览,除了蜿蜒曲折的古镇古街外,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处是土王行宫,另一处是王村瀑布,这两个景点是连在一起的,都在芙蓉镇的临江处,前临酉江,背靠芙蓉镇,三者既互相呼应,又各成体系,构成了芙蓉镇的大景观。

  走到村口,便看到那条60米高,42米宽的瀑布,水流倾泻而下。这条瀑布的气势自然无法与黄果树瀑布相比,甚至不能与中国大多数的瀑布相比,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安详,友好,不离不弃。山间的清溪,固执地走了千年,冲刷着陡坎和溪床,慢慢地在瀑布身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洞穴。村子里的人就依靠洞穴里的水生活,还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女子来这里洗衣服,嬉笑声荡满了整个山涧。瀑布、洞穴之于村民就像父母之于子女,细腻无比,无微不至。能够与人类相处得如此融治的瀑布全世界恐怕只此一处了。水是一个地方的灵气指数,大凡有水的地方,它的表情才真正丰富,才真正美丽。芙蓉镇也正是有了水的映衬,才使它那“江南最美的古镇”的名分更平添了些许迷人的内涵。它正临酉水,左傍营盘溪,右依猛洞河,一个小镇就这么在湘西的腹地接受三条水系几千年的亲吻。单凭这一点,这奢侈的程度足以令人咂舌。

    乌龙寨坐落在王村瀑布旁的悬崖上,犹如天外飞来。土家吊脚楼的代表作,四层青瓦层次分明,八角檐角如群鹰翘首,吊脚长垂,错落有致……乌龙寨,盛时的土司王行宫,乱世的土匪老巢,算是王村的压轴景点了。 土司王府为木制结构,墙面漆黑,光线阴暗,令人颇感压抑。府中房屋较多,房房相连,地板皆为青砖铺面。转至卧房,一架雕花牙床雕龙画凤,古色古香,大红花帐高挂,床上绸被叠放齐整。一旁八仙桌、太师椅一应物件俱全,桌上堆满了铝制假银元宝。     从土司王府出来,越过水塘里的一排跳石,视线一扫土司王府里的束缚,眼前一片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际,找到了在凤凰古城所未见之风景,找到了芙蓉镇迷人之所在。跟随导游穿过一道木门,沿一道陡峭的石嶝向下而行,便到了建于绝壁之上的酉阳宫。 公元910年,溪州刺使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统治溪州,辖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20余县。他定都王村,并在瀑布湾建造了酉阳宫,作为避暑休闲的行宫。公元1728年,清廷“改土归流”,末代土司王彭景燧献土,土司政权遂宣告结束。历时818年的湘西彭氏土司王朝,承袭35次28代,历代土司王均在酉阳宫避暑消夏。之后的200多年,酉阳宫成为土匪的天下。现存行宫为明代重建,亦已400余年历史,规模虽不甚大,却不乏王者之气。酉阳宫为典型的明清土家殿堂式纯木结构建筑,粗大的原木之间以榫卯接合,结实坚固。房屋板壁与门窗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既通风又透光,充份体现了古代土家工匠的创作智慧.

    绿树掩映中的酉阳宫依山面水,檐角高翘,吊脚低垂。几幅飞瀑自一旁急泄而下,水花四溅,声如雷鸣。行宫内外雾汽氤氲,凉意袭人,令人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似仙似神,如幻如梦。宋祖英的MTV《古丈茶歌》、《家乡有条猛洞河》即拍摄于此。站在酉阳宫楼上扶栏而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酉水在面前展开一片广阔的水域。极目远眺,烟雨朦胧中,江面水雾蒸腾,渡轮在江心画出长长的尾浪,气笛回旋,经久不息。这难得一见之胜境,想来是晴日所难以感受到的。

 

    土司制度是西南民族地区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土司、土官受中央王朝分封任命,此后由家族世袭官职,父死子袭,兄终弟继,除了对中央王朝规定负担的贡赋和征徭之外,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土司自治。土司按地区大小、人口和权势,分为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级别,是辖区至高无上的首领。在土司制度下,土民世世代代为奴,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连百姓的住房也限定只许树立梁柱、板壁,不准屋顶盖瓦,否则即以潜越治罪。《永顺府志》上说:“即有谴责诛杀,咸惴惴听命,莫敢违抗。土人有罪,小则知州治之,大则土司自治。”  各地土司均有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土兵”,皆精选之勇,其中“湖广士兵,永顺为上,保靖次之,其兵甚强。”明代,永顺土司奉中央朝廷之命率兵参加战斗30多次,北到辽宁,南至广东,都有他们骁勇作战的足迹。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朝官兵对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屡战不胜,年仅19岁的永顺土司彭翼南和保靖土司、广西兵等赶赴江浙,两次合击,即斩杀并俘获入侵倭寇2200余人,令敌闻风丧胆,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并授昭毅将军等,《明史》誉之为“盖东南战功第一”,为平息横行沿海地区的倭患、保卫祖国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载入史册的显赫功勋。  雍正初年,清廷国力强大,为实现天下一统,加强边远地区的中央集权管理,对西南诸土司实行“改土归流”。雍正六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皇帝诏谕,改为流官,带着子孙离开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立户,或许是考虑到彭氏在东南沿海剿倭平寇的威名,敕任福建、台湾总兵,延续了九个王朝计818年的永顺土司政权终于宣告结束。末代土司彭肇槐携家眷离别故乡老司城时,行至灵溪河,心痛欲绝,坠落马下,长跪河边,泪似飞雨……  站在湍流清澈的灵溪河边,看着土家族的娃娃们在水中欢声嬉戏,听导游讲述老司城里过去的故事。土司制度和土司的专制统治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漂流而去了,然而,土司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依恋家园故土的浓重乡情,告诉着后人:国与家,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最深厚最珍贵的历史积存,无论什么样的人,走到什么地方,都无法割裂舍弃。

    手扶石栏继续下行,直至江边。仰首上望,孤岩突兀,崖壁陡峻,唯闻水声。石径凹凸不平,穿过瀑布,在崖下一路前伸,正是《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等诸多影视剧中常见的场景。

    沿着江边小道,来到了码头。屹立在江边码头上的是一座两层城楼,楼门上有阴刻古体字“王?”字样,二楼檐下高悬名导谢晋所题“芙蓉镇”牌匾。王村与芙蓉镇在这里完全地二者合一了。

 

    芙蓉镇不大,半个小时可以慢慢地逛完。这里因为《芙蓉镇》而让世人知晓,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这里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  

    芙蓉镇不仅是游的天堂,而且是吃的世界。古镇的小吃数不胜数,但最具吸引力的当数刘晓庆米豆腐店的米豆腐和天下第一螺酒店的天下第一螺。这家米豆腐店,就是当年刘晓庆在电影《芙蓉镇》里饰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卖米豆腐的地方,正是这部电影,使得这地方的米豆腐名扬天下,生意极为兴隆,最多一天要卖3000多碗。以至2002年谢老带着老班底重返芙蓉镇时,难免又在此旧梦重温了一番。而天下第一螺这道小吃,则是由民间10余种独特配料精制而成,往往是一端上桌就弄得街巷飘香,客人垂涎。

  在古镇有很多小铺子,从猛洞河中打捞上来的小鱼,经过村民的加工,香味弥漫了整条街道。沿街叫卖的米豆腐是不能不去吃一碗的,淳朴的人们一直以为“刘晓庆”可以让他们的买卖更红火,其实他们不知道,让人慕名已久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他们的王村。这种米豆腐是以米为主料,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粒,经水沥干,再加上小葱、瓣酱,香浓爽滑,呼噜噜一碗,连牙齿都不必嚼动。再添上一碗土家族自酿的糯米甜酒,香醇可口,是低度的自然佳饮,一碗下去,回味悠长……

    在曲折幽深的小巷躲闪着雨前行,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屋檐。这是当年胡玉音和秦书田一起扫过的大街,两旁的青瓦木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疾行在石板路上,如同踩在岁月的碎片上面,似乎每一块光洁的青石板下都压埋着一段如烟往事,似乎每一扇厚重的门扉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浪漫传奇。

  但已没有时间去追寻、去探究这满街泛滥的文化。两三个小时里,对芙蓉镇有了初浅的认识,却与织锦、壁挂、傩戏、茅古斯、摆手舞、梯玛神歌这些古朴原始的土家民间工艺、民俗风情、民族歌舞失之交臂。“古韵情怀佳话频传誉华夏;楼台吊脚别俱风雅写春秋。”这是土司王府门首的一副对联,不妨视为此次芙蓉镇雨中之游的切身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如志|探访芙蓉镇
芙蓉古镇,鼓乡苗寨桃花源(叶平)
【西散原创】曹进勇作品 | 芙蓉情意
散文精选:偶遇芙蓉镇
王村芙蓉镇景点导游词
挂在瀑布上的古镇,因谢晋电影而成功改名,至今保留土家血脉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