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根本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四期学员深度培养阶段集中培训

10月30日(上午)反思

静海区大邱庄镇津海小学 刘光月

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四期学员深度培养阶段集中培训进入第二天,主持今天上午活动的是南开区的付涛老师。上午讲座的专家是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付强老师,付老师还是奠基工程三期学员,是我们的学长。今天他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设计与实践》。通过聆听付老师的讲座,我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再思考

核心素养不是伪命题,“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研究主题。素养的内涵很丰富,因此需要界定与遴选。核心素养要放在实践的角度上去理解,去丰富。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聚焦的“工具”,到2016年中国聚焦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很多的组织和国家都提出了自己聚焦的核心素养观。他们的国情和核心价值观不同,对素养聚焦的角度不同,呈现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说核心素养是具有国家意义的。以我国为例,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我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可见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二、从教研、科研的角度思考核心素养

1.教研、科研的作用。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是教育科研推动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学研究功能的最大化,是教学意识的问题,使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具备应试的本领。而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功能的最优化则是课程意识的问题,其中教学研究是帮助学生掌握改进学习方法,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技巧;教育科研是育人,是教育什么样的人。这时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要求是有效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目标的转变。

2.教研、科研的区别。教研通常是指对教学工作的研究,这种研究也往往指学科教学研究,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科研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活动,其成果直接为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服务,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教研是一般是一种实践运用研究,科研一般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教研是解决“怎么办”或者“怎么办才能做得更好”,科研更多地是解决“这么办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到底如何。所以说教研和科研研究的基本内涵、方向和侧重点不同。

3.教学、教研、科研的关系。付老师用三句话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是让师生共同生活的风景充满意义;教研是让有意义的生活和谐亮丽;科研是让亮丽的生活充满神奇。而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创造神奇的人。教书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目标,育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角度思考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既然是生命就该有他存在的道理。所以核心素养的研究应该首先是基于生命的。比如不管是哪所学校,后进生是肯定存在的。对这样的学生,生活上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学习上多帮扶,心理上多疏导。更重要的是多加以过程的指导,不要总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多做跟自己的纵向比较。(注:付老师谈到了一个孩子转变的实例,由一名偏科严重的学生到最后考取北大的案例)。如果一个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可以张扬的时候,他的进步的动力是不言而喻的。





2.新课堂的功能与作用。新课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原因。新课堂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它解决的问题是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推动社会发展。

3.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两者出发的角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按照学科教学规律规定了关于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解决的是“如何教”的教育问题。核心素养则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是对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

4.做研究型的教师。要想适应新课堂,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这里付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七项研究内容:(1)备课资源的开放性;(2)教学资源的选择性;(3)教学方法的适切性;(4)教学活动的体验性;(5)教学设计的创造性;(6)教学过程的反思性;(7)教学经验的理论性。付老师列举了一个实例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付老师说他们教育中心在南开区进行了一次实际调查,调查反馈几乎每位老师都能撰写教学反思,但能够把教学反思形成教学论文的老师不到20%,而能够把论文提炼成教育教学成果的老师则占不到10%。这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有很多时候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职评而参加评比和研究。这话一针见血,我反思自己欠缺的就是真真正正静下来研究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经验研究不会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成果。付老师为了让大家的研究更有方向性,详细阐述了新课程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新课程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新人,即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变化,否则课堂就是无效的。为了增强说服力,付老师从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和习题设计四个维度做了详细的举例说明。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在育人为本。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影响,教育是相互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师生相互的问题。教师自身的品德、德行和专业素养提升了,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正确价值观、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

用付老师提炼的话语激励自己努力前行:教师的成长要在学习中揣摩;在实践中体会;在互动中借鉴;在比较中完善;在反思中提升;在自觉中进步。我觉得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自觉,只有“不用扬鞭自奋蹄”,才能有机会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出一番成绩,才能适应新时代、新课堂的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心读书?尽心教书?潜心教研?精心育人
教研员核心素养NO. 1丨温州市第三届教科研学术节暨溯初大讲堂举行
百思 | 以研为马 让教有光
【今日头条】冠湘学校语文课题组举行开题论证会
教研的革命
“名师工作室”的解读与理性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