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历史地标一一蓟城纪念柱


 

    北京城肇始于蓟城,而蓟城的核心位置就在广安门一带。这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老先生通过《水经注》的文献,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关于北京的起源,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了房山琉璃河燕国故城,却忽略了与琉璃河同时兴起的广安门一带。

   北京在三、四千年前,沼泽遍地,河网密布。当时从中原北上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先沿太行山东麓北行,经由北京后大路分岔。房山琉璃河和宣武广安门都是位于这条必经的道路上。广安门一带邻近永定河,依傍着高坡蓟丘,又处在50米等高线上,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到了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同时分封了两个诸侯,召公在现房山区琉璃河建立了燕国,而黄帝的后人(一说为帝尧之后)则在燕国故城东北部建立了蓟国。北京地区由此而兴。春秋时期,燕盛蓟衰,燕国吞并了蓟国,由于对蓟国地理位置的看重,把蓟定位燕国都城。侯仁之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对照历史上北京河湖水系的位置以及考古发现和有关资料,推定当时蓟城的位置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燕城渐渐湮废,蓟城却一直沿用,直到公元938年辽于此建陪都,城址并无变动。金在辽陪都的基础上保留北墙,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至此,蓟不仅作为今日北京城的发祥之地(3060年前),而且此地还是北京在历史上真正建为国都的开始(860年前,以金中都建成计算)。

   广安门一带的历史脉络是:秦国统一后的蓟城所在地,春秋时成为燕国的都城,唐代在此建幽州城,辽南京在幽州城基础之上改建而成,金中都在辽南京基础上扩建而成。而到了元朝可能由于战乱的损毁,在兴建元大都时放弃了这里。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北京外城建成,广安门一带部分地区又被圈入于外城之内。可以说从蓟城到燕国都城,到幽州城,再到辽南京,再到金中都;广安门一带都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到了元代开始被边缘化了。

   由于历史遗存全无,为此原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一带先后建立了“蓟城纪念柱”、“北京建都纪念阙”和“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等历史地标。

 

   蓟城纪念柱是北京建城之始的纪念性标志物。立于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辽、金时期宫城的中轴线上)。

   1995年中共宣武区委和区人民政府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决定设立蓟城纪念柱。同年12月落成。后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原先蓟城纪念柱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出现体量、尺度不相适宜的问题。在侯仁之院士及北京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等人倡议下,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于2002决定在原址蓟城纪念柱

    蓟城纪念柱由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古建筑学家王世仁设计。整体为花岗石建造,高8.5米,底座1.5米,建于方形台基之上。柱身呈圆角长方形,造型借用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汉代墓表式样,古朴凝重。纪念柱正面上方镌有柱铭:“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柱前立有石碑,正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所撰《北京建城记》;背面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柱后有北京地形雕塑。雕塑呈半圆球形,雕塑的圆形底座前部刻有侯仁之撰写的《北京湾》。

 


1·蓟城纪念柱



2·纪念柱柱头镌刻“北京城区 肇始斯地 其时惟周 其名曰蓟”



3·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



4·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城记》
 

《北京建城记》全文: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礼记·乐记》载,孔子授徒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燕召公世家》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春秋时期,燕并蓟,移治蓟城。蓟城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区,地近华北大平原北端,系中原与塞上来往交通之枢纽。

   蓟之得名源于蓟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曰:“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证以同书所记蓟城之河湖水系,其中心位置适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内外。

   蓟城四界,初见于《太平寰宇记》所引《郡国志》,其书不晚于唐代,所记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呈长方形。有可资考证者,即其西南两墙外,为今莲花河故道所经;其东墙内有唐代悯忠寺,即今法源寺。

历唐至辽,初设五京,以蓟城为南京,实系陪都。今之天宁寺塔,即当时城中巨构。金朝继起,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是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惜其宫阙苑囿湮废已久,残留至今者惟鱼藻池一处,即今宣武区之青年湖。

   金元易代之际,于中都东北郊外更建大都。明初缩减大都北部,改称北平;其后展筑南墙,始称北京;及至中叶,加筑外城,乃将古代蓟城之东部纳入城中。历明及清,相沿至今,遂为我人民首都之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立石为记,永志不忘。时在纪念北京建城之三千又四十年。”

 


5·北京湾雕塑



6·北京地形

 


7·基座上镌刻的侯仁之撰写的《北京湾》
 

《北京湾》全文

   “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三千多年前沿太行山东麓北行的大道由此分途,向北穿越不同山口,將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区联系起來,古代蓟城就坐落在大道分途的地方,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北京最终成为全国的首都。”

 

                  


   
 

    考察研究北京城的起源侯仁之先生功不可没,而在保护北京城的其他方面侯仁之先生也是奔走呼号倾心竭力。侯老先生于去年已经仙逝。侯先生不是北京人,但他对北京的历史文化爱之深,对北京城日益被毁痛之切。对此我作为一个北京人深表敬意。现节录一篇纪念文章以示对这位北京的知音深深的怀念

 

102岁侯仁之仙逝  生前遗憾“北京真的不该拆城墙”

   侯仁之,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枣强。但写在他102年生命中的城市,却是北京。10月22日,历史地理学巨擘侯仁之驾鹤西去,于学界,失去的是一代泰斗,于北京,失去的则是一个世纪的知音。

  侯先生身份多元,学术领域也颇为广阔,建立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城市规划等等。但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和一座城市——北京,紧密相连。

  他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北京史巨擘”,用双脚踏勘出北京的河湖水系,找寻这个城市在历朝历代的地理位置,唤起了这座面貌日益模糊的现代都市丰沛的历史记忆。他也为北京老城建筑的保护奔走疾呼,为一再消逝的城墙、胡同伤神焦急。

  他称自己对于北京的感情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发掘北京——挖出北京人不知道的历史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王南看来,侯仁之对北京城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就是梳理清楚了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络。“侯先生通过水系、地理、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证据,基本上确定了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城的位置。北京最早是西周的蓟城,可是关于蓟城的具体位置,连古代人都搞错了,他们以为元大都土城就是蓟城遗址,但侯先生通过《水经注》的文献,以及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研究,断定蓟城实际位于广安门一带,这是非常大的贡献。”

  王南认为对北京城历史的探究有着非要重要的意义。“以西方同样历史悠久的城市罗马为例,如果你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徘徊,经常会碰到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遗迹。这其实就是他们城市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功绩,他们把这些遗迹发掘出来,清晰地展示在那里,于是整个城市就像一本史书,从中你可以看到今天的人类文明是怎么一步步得来的,过去创造了什么辉煌,今天又该如何继承。”

  可多数当下生活在北京的人却不知道北京曾经深厚的历史。侯仁之做的工作正是把更古老的北京发掘、呈现出来。“西城区广安门二环路沿线有一个北京建城纪念柱,旁边有侯先生写的序文,看到这个青铜的纪念,你便知道这座城市起源于此。”王南说。

  王南觉得侯仁之的很多发现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重视。“我们现在都向往西方的城市文明。但当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到元大都,崇拜得五体投地,他回去宣传,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崇拜和兴趣。这就是北京曾经的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引起西方人的震撼,却不为我们当下人所知了。”

  “侯先生谈金中都、元大都,貌似是在说历史,其实是在梳理整个中国的文化版图,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保护北京——“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侯仁之在发掘、研究北京城历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北京古城的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王军在《北京地图集》的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侯仁之。当时侯先生将书翻到印有北京城门的那页,激动地说:“《北京地图集》能够将北京被拆毁的城门印出来,这事真的特别好。”会后,王军跑去采访侯仁之,侯仁之对他说:“真的不应该拆城墙,北京是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工程,这个工程在西方学者看来是里程碑,是文明的顶峰,我们一定要爱护。”

  也是在侯仁之的保护下,“北京最初的生命印记”——莲花池才得以保存。20世纪80年代,曾任铁道部部长的万里给侯仁之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方案建议占用莲花池,建设北京西站。侯仁之一听就说这绝对不行。他认为莲花池和北京城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北京城起源的蓟城就是靠着莲花池这个水源才得以存在,没有莲花池也就没有北京城。尽管它作为水源的作用已经消失,但抹杀这样一个镌刻着历史的遗迹,就是抹杀过去。

  最终,在侯仁之的呼吁、奔走下,西站向东挪移了100米,莲花池得以保存。之后,侯仁之得到一个机会向北京市委领导讲述北京城的历史。侯仁之将演讲的题目定为《从莲花池到后门桥》,八十多岁的他亲自去莲花池和后门桥考察,准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讲座中他再次指出莲花池对于北京城成长的意义,也强调了中轴线作为北京历史见证者的地位,希望可以对莲花池和后门桥的遗址进行修复。他的建议最终得到了采纳。

  但侯仁之保护古城的工作也曾遭遇不少挫折。1998年侯仁之和一些学者呼吁保护美术馆后街22号四合院。不过在坚持了两年后,四合院还是在2000年被拆掉了。王军说遇到这种情况,侯仁之总是很焦虑,“对于北京城我觉得他真的尽到了他的责任。”

  侯仁之的一生其实颇为坎坷,年轻时曾因参加抗日运动而被捕入狱,“文革”十年又被批斗、挨打、游街、劳改,历经磨难。但老人却以平和之心面对一切,他曾对一生做过一个简单的总结: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

 

(文中资料引自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建城最早可追溯到哪年?蓟城有着怎样的地理位置优势?
莲花池地位重 北京其实是“水城”
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
侃史|北京城的起源地到底是哪?
侯仁之与莲花池
“名家心语”三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