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尊重

每个孩子的成长总是要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这是社会之所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的基本共识。

但一些家长对“年龄”意味着什么似乎并不清楚,总是想把孩子训练成只听自己话的奴隶,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是要严管,所以打也可以,等长大些,甚至成年了,才开始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真正平等的人,不再轻易动手。而实际上可能已经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越小的孩子对环境其实越敏感,才越要慎重对待。

要知道,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是从其一出生就开始了的,尽管不会说话,但哭就是他最强烈的语言。

蔺秀云介绍,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去适应其成长。幼儿园之前,包括幼儿园阶段,都是应该很温暖地对待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小学阶段,就开始树立一些规则,进行一些行为方面的训练或矫正。到了初中阶段,可能更多地是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小学及以前可能要管的事情多些,但到了青春期,尤其是到了高中这样的阶段,父母要往后退。如果这时还极力地往前冲,一定会造成较大的冲突,往后撤是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性,让他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学习,成年之后,就要放手了。

如果青春期还管得特别多的话,孩子的自主性很难培养出来,本来该13岁会做的事情,可能30岁都不会做,这样在社会上也不会有所担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岁之前是孩子建立亲密依恋的很重要的时期,很多父母在上幼儿园之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带,这些孩子有些其实是把祖父母当做父母的,3岁或6岁时跟祖父母的分离,其实就相当于他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那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生活事件。

当然,作为底线需要关注的,还是父母的各类身体和心理上的攻击行为,这些可能会明显地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和行为。2018年7月,《虐待与忽视儿童》杂志(Child Abuse &Neglect)的研究指出,从糟糕的父母教养方式到孩子的行为问题,冷酷无情的性格可以起着解释作用,那些因此而性格更加冷漠的人有更少的同理心和内疚感。

“那种心理被虐待的孩子,常常会发生情感阻断,也就是说,他不再跟父母有情感联结,他把他的心都封上了,就是那种刀枪不入的感觉。这种孩子,他将来是很难跟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跟父母的亲密关系都隔离了,你想能跟别人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吗?”蔺秀云说,“不要让孩子心理很痛苦地去承受父母的教养,要能够体会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并安抚他们,我相信人都是想变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两面派”行为要重视
这个阶段把孩子送进寄宿幼儿园,出现这些问题是避免不了的
四国育儿观及行为比较
优秀生为什么变得暴躁?——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放下我执支持孩子——如何应对孩子对某些物品过度依恋
这三个特殊时期, 孩子的黏人表现会爆棚, 父母需引起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