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李远峰

暑假到广州参加新课标培训中了解到: 200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语文课新标准高中阶段教学着重提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而这一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与教师本身的观念的滞后是密不可分的,而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学习,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获得的,所以教师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融合为一体。教师应做首先了解学生,要观察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及时化解,确保学生的思维顺畅。必须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整个活动过程。其次要调整师生关系定位。语文课堂阅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需求为准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疏导”而决不是“指导”。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主动学习的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主动学习各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种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我国也引起了相对的重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在我国却仅限于作为一种实验型的学习方式,是非常规教学的甚至是做秀式教学与学习方式,要想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得以开展,改变教师的思想与理念,使迫在眉睫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生应该成为自主且自动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其实在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提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学家叶圣陶则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决不是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把自己融化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行列中,否则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永远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即使再美也仅仅是一道遥远的风景而已。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的地方做出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所需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对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对阅读对象把握不准,而思维暂时中断,这时教师就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暂时中断的思维能够延续下去。如暑假到广州培训才拿到手的教读广教版新教材《氓》中的“女也不爽”的观点使学生产生了疑惑,感到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做好衔接工作,引导学生去思考。先联系前文仔细阅读这一段,再用联系法全文,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明确:古汉语中“爽”有“差错”义,如“毫发不爽”。思路理顺了,问题就弄清了。

学生在主动学习中 ,往往会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照应。无法把握隐含信息。如教读广教版新教材《氓》时,对文中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所包含的整体意义和情感,学生很有可能无法正确把握。如果此时要求学生一是揣摩语气读几遍;二是从整体从前后文,找语境相同的参照句,对照理解或找出前后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获得线索,问题就会轻而易举的得以解决

语文课堂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一种新型关系,教师不再是园丁,学生不再是花朵,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为准则,教师的“导”应是“疏导”而决不是“指导”。即: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给予疏导,再由学生去理解揣摩。简图示为:

学生 ----教师----学生

还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上,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向。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学习各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实现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完成学习目标,如此循坏,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思考的状态,也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融会贯通新学知识。

如对《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就易流于肤浅,教学中要避免这种负面效应,让学生深刻地挖掘诗歌的内涵,准确地体会诗人蕴藏其间的情感。关键一点是理解“鸟”与“我”(抒情主人公)的关系。使学生明确“鸟”便是“我”借以物化的意象,进而才能理解“鸟儿”用“嘶哑”的歌喉所歌唱的一系列意象表达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之中所隐喻的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才能理解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所表达的诗人对土地(即祖国)的无限眷恋,才能理解诗人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的情怀和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总之,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尝试,其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我们没有选择,只有迎头赶上,知难而进,才可能有唯一的出路。暑假到广州参加新课标培训中和云浮和珠海等地区处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共识: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从头做起,否则,就只有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系列二
情境创设——语文教学中的法宝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例说一线教师如何总结好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实用)
谈谈几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