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例谈

教学片断:

师:我们欣赏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现在我们来探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月亮。同学们由“明月几时有”会想到些什么呢?我的第一反应是中秋,你们呢?对中秋又知晓多少呢?你最想了解什么,请同学们交流,提出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归纳、小结

A、有关月亮的传说 b中秋的习俗c中秋月饼的品种、口味d各地中秋赏月所见的美景e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f、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的赞美等

教师提出要求:

要求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探讨时注意,每小组中围绕一个观点进行探究,推选一名发言代表。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1)互联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材料

(2)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合作探究成果

1小组代表: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有关中秋的习俗,传统的习俗赏月祭月、灯谜、吃月饼、燃灯、月谜、玩兔儿爷等都各有特色。在中秋节,我们这里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 “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最有意思的是猜月谜了,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现代“月谜”中,有不少出自港、澳、台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巧构。譬如,台湾的“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港澳的“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有关“月谜”的话题,就像冰镜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动人而叙说不尽。当那个月朗风清之夜,亲朋好友团坐一起时,无妨来一个邀月话谜,以谜助兴,相信是个不错的选择。

2小组代表: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嫦娥吞下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传说他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师:谢谢这组的组员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妙的传说。

3小组代表:我们发现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诗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是各不相同的。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张九龄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现在请欣赏我们小组给大家带来的法国魏尔伦的《皓月》:“皓月闪烁在树林,/枝干上树叶下/发出一种声音/啊,心上的人。/池塘像深邃的明镜,/倒映着黑色的柳影,/风在柳梢啜泣嘤嘤……/梦幻吧,是时候了。/辽阔,温馨的宁静/似乎走下/星光闪烁的苍穹/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4小组代表: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月球的常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月隙)。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师:是啊,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的科学家中肯定会有你们的身影,我们拭目以待。

5、小组代表: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目前,全国月饼可分五大类:京、津、广、苏、潮。京津月饼以素字见长,油与馅都是素的;而广式月饼则轻油而偏重于糖;苏式的则取浓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爱于松酥;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近年来,新款式月饼层出不穷。现今的新款月饼: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纳凉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保健月饼、像形月饼、迷你月饼等。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色、香、味俱全的月饼就像在眼前,真想品尝一下啊

6小组代表: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赏月便成为人们钟情的一项活动。人们在庭院、楼台,边赏月,边畅谈,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当然各地中秋赏月所见的美景是不同的。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听江涛澎湃,观远山夜景,夜色朦胧中的三峡别有一番景致。在广西桂林象山,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还流”的绝妙景观。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杭州西湖,尽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

师:在你们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师生归纳、评价

经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我们发现月亮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看到月亮的身影:

(1)传说里的月亮

(2)节日里的月亮

(3)诗词、散文里的月亮

(4)自然界里的月亮

(5)歌曲里的月亮

评 析:

纵观课例,教者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学习的整合上做得巧妙。教者把本课定位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探究,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激发求知欲。

一、以网络为平台,以探究为主线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和习惯。目前所推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该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整堂课的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起来,努力发挥教师充当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在教学上实现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上拥有主动性,同时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给他们提供探究的交互环境,提供资源搜集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自主地结合学科在网上通过搜寻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以达到知识的拓展与深入,学习实践中学生合作、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品读课文,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讨论协作,有针对、有目的性地展开探究活动,他们快乐地学习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探究性学习开展提供保障。

收集并占有大量的资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在课内开展探究性学习,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丰富的资料,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除了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之外,教师必须提供学生丰富的资料,才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资料一般来源于教师和教材,最多再加上几本学生自带的课外书,信息量少,信息呈现的方式也以文字为主,比较简单,学生的知识建构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发挥网络的优势,大量占有信息资源,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咏月诗词大量资料之外,还收集了:苏轼生平、苏轼诗词、苏轼书画、咏月诗词、中秋美食、月亮传说以及月亮美景等资料,为学生进行探究做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收集需要的资料。面对丰富的知识宝库,学生不断地进行信息筛选,从而培养了学习的方法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拓展了课堂的空间,厚重了课堂的容量,加大了课堂的深度和厚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姐吃的不是月饼,是情怀
【中秋专刊】张舒媛:中秋团圆夜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中秋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中秋节FLASH 贺卡大全
月有阴晴圆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