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来告诉我,“阅读策略”到底是什么啊

我们对“概念”永远爱恨交加,一线教师、家长应该恼多过爱。

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创新允许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把创造概念当成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啊。

现在“概念”真的有点多了,教育行政又喜欢借助生造的概念统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因此自上而下的概念解读类培训特别多。

今天,心血来潮,辨析一下“阅读策略”这个概念,因为我觉得围绕这个“概念”形成了大大小小许多糊涂账。

“阅读策略”到底包含哪些策略?

我们是一线老师,先不要急着去看“阅读策略”的定义了,定义一大堆,也不知道哪个是权威。

我们先来看一看那些具体的阅读策略描述。祝新华、赵镜中、王林应该是比较早关注、介绍“阅读策略”的三位学者,他们的文章(翻译的或者转述的)都列举过阅读策略。

看过这些文章我们就知道了,阅读策略其实是“舶来品”,是“洋概念”,是随着译著的引进才进入我国语文学科的话语体系的。然后,因为学者自己翻译自己的,也没有学术机构就规范使用概念做协调工作,好多“阅读策略”被翻译成不同称呼。

例如“图像化”,也被翻译成“视觉化”;例如“推理”,也被翻译成“推断、推论”;例如“综合”,也被翻译成“统整、整合信息、概括”;例如“联结”,也被翻译成“连结、启动背景知识、既有知识经验运用”。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概念使用的混乱。

作为对“阅读策略”感兴趣的学习者,别人乱,咱自己不能乱啊,所以我比对之后,自己选定一种称呼,梳理出常用的八种阅读策略。

这些“阅读策略”是怎么来的?

前面提到了,“阅读策略”是“舶来品”,“预测、联结、提问、推断、图像化、综合”这些具体的策略是随着译著的引进才进入我国语文学科的话语体系的。

那么这八种阅读策略是西方某些专家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吗?不是。

七十年代,西方一些阅读心理学家受 出声思维报告法的启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心理实验。通过实验,提炼出了阅读策略,通过观察、访谈又发现这些阅读策略优秀读者普遍使用,通过实验性教学还发现这些阅读策略对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确实有效,于是,开始宣传、推广“阅读策略”教学。

总结一下,“阅读策略”来源于阅读心理学的研究,它不是某个人的阅读心得,而是数量相当大的一群人的阅读经验总结。

现在市面上一些名人通过各种途径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名称五花八门、稀

奇古怪,例如剥洋葱阅读法、金字塔阅读法,麻醉式阅读法、茶馆阅读法……这些算不算“阅读策略”呢?当然不算。不否认里面有可借鉴之处,但充其量只能算个人的阅读经验,而不是“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特定概念,上面提到的八种阅读策略,是从各种实验中提炼出来的的,是按“重要性”经过排序选择的,是学界达成共识的,是经过几十年实践得到广泛认同的。

所以,有些“专家、机构”利用大家的一知半解,在没有开展阅读、心理实验的情况下,随便增加“阅读策略”,是不严谨的,是不科学的。

“阅读策略”的特点是什么?

1.阅读策略具有普适性,每个人都会用到。

“预测、联结、提问、推断、图像化、综合”这些阅读策略,优秀读者普

遍在使用,那么,普通人用不用呢?也用。你难以举出一个反例,说一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不涉及上述这八个阅读策略,普通人只是用得不频繁不熟练效果不理想罢了。

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津津乐道的“划重点、批注、写提纲,写读后感”等就算不上阅读策略,因为我们轻易就可以举出反例,阅读时不批注不写提纲不写读后感的优秀阅读者多得是。

“划重点、批注、写提纲,写读后感”算什么呢?算阅读技能。以“批注”为例分析,“批注”就是在文中空白处写下阅读时的疑问、感受、理解、批评等,“批注”本身不涉及“思维”,批注更多是一种将“疑问、感受、理解、批评”等思维过程精炼、固化的技术手段,因此称其为“阅读技能”更合适一些。

我们接着分析,我们常说的“朗读、默读、泛读、精读、速读、跳读、通读和略读”等,“思维”含量也不高,更多的是在指导“眼怎么读”,而不是“心怎么读”,也是技术层面的,所以也算不上“阅读策略”,有人把这些也称为“阅读技能”,也有人把这些归纳为“阅读方式”。

当然,“阅读技能”“阅读方式”并不比“阅读策略”矮一头,也有推广、教学价值。

2.“阅读策略”带有明确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引进“预测、联结、提问、推断、图像化、综合”这些洋概念之后,我们就被搞混了,我们以前也在强调在阅读中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看起来很相近啊,有区别吗?

区别还是有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更准确地说,是思维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可选用的方法,它们本身没有明确的目的。

阅读策略是有明确目的的,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当读者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才需要策略、策略才有用。我们为什么要预测?因为想早一点知道文本后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图像化?因为想更好理解文本。为什么要提问?因为想更精准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为什么要“综合”?因为想所读文本对自己产生意义。

我们为了解决问题、达成目的,所以要运用阅读策略,我们在运用阅读策略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多种思维方法。以“预测”为例,我们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们想提早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为了让自己的预测精准一点,我们把这个故事和其它一些故事放在一起比较,比较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属于反复结构故事,我们尝试归纳反复结构故事的结局规律,然后,再综合“标题、插图、前文”等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预测——老屋最终不会倒下。你看,“预测”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多种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供选用的,本身目的性不强。

3.阅读策略是“超学科”的。

阅读策略的“超学科”特征比较明显,通俗地讲就是除了语文老师在教“阅读策略”,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学科老师也在教阅读策略,发生变化的主要是阅读材料,在语文课里,以阅读连续性的文字文本为主,在其它课里,阅读材料扩展到图表、视频、语音、实验、自然……

从这个角度分析,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属不属于阅读策略呢?不属于。你想啊,分析意象,抓住诗眼等阅读诗歌的方法,其它学科老师是不会教的。分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三要素的阅读小说的方法,其它学科老师是不会教的。发现中心、感悟主题等阅读散文的方法,其它学科老师是不会教的。

那么,“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那么重要,把它们称作什么呢?学者王荣生教授认为应该把它们称作“阅读方法”。对于这些阅读方法,王荣生教授补充了一句——“阅读方法”受制于语篇类型,包括体裁、流派、风格等元素。受制于体裁什么意思?就是会读新闻的人,未必能读小说; 会读小说的人,未必能读文件; 会读文件的人,未必能读操作手册。受制于流派什么意思?就是读得懂现实主义小说的人,未必读得懂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读得懂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人,未必读得懂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

再强调一遍,“阅读方法”是语文学科内部的事,主要由语文老师来教,中小学语文老师会结合一个个单元,会结合一篇篇文章教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知识性文章的阅读方法;大学中文系老师会进一步教各种流派、风格小说的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值不值得教呢?

分析下来,我们发现围绕“阅读策略”的教学研究才进行了几十年,阅读策略值不值得教呢?我个人认为值得。

如果我们把阅读材料泛化,我们会发现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在交友、投资、旅游、看病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运用阅读策略。

以“相亲”为例,两人见面了,我们会问对方收入怎样,爱好是什么,“提问”出现了。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猜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推理”出现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心里想着和他成为一家人自己会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呢,“预测”出现了。交往过程中,对方的一些行为让自己感到迷惑,自己判断不了,找朋友家人参谋,“自我监控”出现了。接触过几次之后,开始试着总结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最后做出决定,“综合”出现了。所以,“阅读策略”运用纯熟,“阅读能力”强的人,大概率工作更顺利,生活更幸福。

但是,一定会有许多人对“阅读策略”教学很不屑的,原因大概有三点:长期迷恋知识修辞、忽视思维带来的惯性思维;语文本位思想;阅读策略很难测查。

我上面所说的,未必是对的。

我想展示的是我的辨析概念的思维过程,我想说我平时就是这么学习的。这样思考过,至少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定义忽悠了,不会被身份和权威吓住了。

至于“阅读策略”怎么教效果更好一些,那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第103篇:读文随笔∣“阅读策略”之再学再思
瞧,这本实用又适用的思维导图学习法书籍
薛法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大概念统整下的高三大单元复习教学
如何做好读书笔记,看这篇就够了
什么是思维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