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 240 挺进长平——一场空前惨烈的决战一触即发

接受上党对赵国来说到底是否有利呢?后世的人们众说纷纭。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秦国人占领上党确实居高临下,对赵国形成威胁,赵国理所当然应该干预,但是赵国的军队几年以来对中原地区的战局袖手旁观、安逸惯了,根本没有意识到,秦国人在攻击太行山、切断上党到韩国首都通道的时候就施以援手,也就是说赵国军队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退一万步来讲,现在上党被孤立了,这个时候来干预也不算太晚,但是不应该直接吞掉土地,这会使得干预的性质变味儿了。你吞吃了对方的土地,自己白拿好处,其他诸侯凭什么帮你呀?其他人恨不得你削弱呢!这个时候你还白吞一块土地,谁帮你谁是白痴啊!更要命的是这激发了秦国军队进攻的意志,强化了他们打败赵国的情绪。总之一句话,干预是应该的,但接收土地是错误的。

其实,对于赵国来说,重要的还不是该不该干预,而是能不能干预成功。单单从军事角度来讲,赵国人进驻上党会遇到很多不利的条件:首先是上党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开进上党以后必须分散来驻守,赵军的战斗力就被削弱了;其次,军队推进,赵国军队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物资供应地了,赵军很难补充已经消耗掉的战斗力;第三条,每一支作战部队都会有战略的侧翼的,也就是他的交通线的两侧,军队离开本土越远,深入敌国,他的交通线侧翼就越长。对于现在的赵军来说,一个很长的,只有很少兵力保护的,甚至是根本缺乏保护的交通线来说,它是非常脆弱的。敌军每一次很小的进攻都会给他巨大的打击,一旦丢掉了交通线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到了后来长平之战,赵括和手下的几十万军队被饿了四十六天,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其他的因素,比如指导赵孝成王和他讨论国家大事的那三位重臣: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还有赵禹,那都是赵王族自家人,通通都是贵族,他们的利益几乎是相同的。没有外人的参与就听不到更多的意见,这一种只依赖和任用有血缘关系的贵族的关系,只会把赵国引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赵国人进套了,秦国人该收网了。切断太行山的孔道,令到上党孤立,然后郡守不投降接着换郡守,冯亭献上党,赵国接收土地,平原君办理交接手续,赵军进驻上党,真是一条龙服务啊,看的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赵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上党呢?这么多繁琐的程序在通讯不发达的两千年前全部做完,耽搁不少时间哪!在这个阶段秦国军队干什么吃去了?为什么不拿下野王以后直接进攻上党呢?那就是因为秦国人在等,等赵国人正式接手上党以后,于是,秦国人就有了下一个战争的借口。

公元前261年年末,呼啸的北风吹响了冬季的主旋律,漫天的雪花弥漫在晋南高原上。在冰天雪地里驻守上党地区的赵军们,其中绝大多数人将是这一辈子最后一次欣赏人间的雪景了。

冬天刚刚结束,秦国数十万大军就在猛将王龁的带领之下,越过太行山前来攻击上党地区。王龁,后世的人也叫他王铁汉,他是范雎到秦国以后从别的国家引进的人才,以迅速穿插进攻、打硬仗、猛仗著名的。他当时的爵位是左庶长,在秦国二十等级爵位当中处于第十级,拿到现在来说,那估计就相当于一个局级干部吧。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位猛人居然全部拿下了赵国名将廉颇所守卫的上党的所有的城池,速度之快,令人目瞪口呆,就好像秦国人根本没费什么力气似的。在史书当中仅有一句话表示了结果,就是“秦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带过了。

要知道当时聚集在上党地区的有秦国和赵国的几十万部队,打了一场仗,仿佛连过程都没有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推断出来上党地区不利于防守。虽然守卫这个地区的赵国名将廉颇本人名气很大,尤其和蔺相如联手上演了活话剧“将相和”之后,是名动诸侯,但看起来他只善于进攻齐国和魏国,遇上霸气十足的秦军就顶不住、扛不起了。

既然上党守不住了,驻守上党地区的四十多万赵军只能向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退却,不过因为已经不能在上党地区获得补给了,这一支大军只能依靠身后一两条穿越太行山东麓的,直到邯郸的运输线,这几条羊肠小道就像氧气管一样给赵国人补充氧气。更要命的是退到这里的不仅仅有四十万赵军,在上党地区被战火打散的难民们也开始向长平会合了。这么多人在这一个小小的地区集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危机四伏。

不过赵国人的困难仅仅是个开头,因为刚刚攻下上党的秦国人根本没有打道回府的计划,虽然已经赢了第一场仗,但是秦国士兵更在乎的是手上人头的数量,很显然,打上党的时候,秦国人砍下的人头还满足不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刚刚吃完败仗的赵军虽然面临着补给的困难,但他们也不想这么早就回去,第一仗里受的损失不大,这固然是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这一仗丢土、丢地、丢盔、丢甲不说,更重要的是丢人哪!再说了,秦军不撤他们更不敢先撤,如果一撤谁知道秦国人会不会直接翻过太行山去打赵国的首都啊?他们撤到了比较利于防守的长平,就地筑起了防守工事,随后秦国人就杀到长平了。小小的长平汇集了数十万的赵军和秦军,还有无数的难民。双方以死相拼、以命相搏,长平这个地方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秦国人一鼓作气攻占了上党,带着这股锐气大踏步向前追赶赵军,战火从韩国人的地盘烧到了赵国。这一年的四月,王龁率军正式进攻赵国,横在眼前的就是赵国名将廉颇重兵把守的长平。

这一年从四月份到七月份,秦军和赵军两军之间一共进行了三次交锋。秦军将领王龁首先打算扫平长亭外围的赵军阵地,他派出了自己的先锋机动部队,由司马梗这个将军带领着。司马梗就是当年秦惠文王的时候带兵收复巴蜀地区的司马错将军的儿子,同时他也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祖爷爷。这位祖爷爷带领着自己的侦察兵部队到长平外围去视察地形。这一支秦国人的机动部队正在山头看赵军的风景呢,赵军那边,廉颇就火大了 “打仗就打仗吧,还玩什么偷窥,给你看了便宜还了得!”于是,立刻派出了裨将赵嘉,也带上了机动部队去找司马梗的麻烦了。

可能你会问:“啊?打仗就打仗吧,你还派个‘皮匠’?哦,三个臭皮匠,凑起来会打仗啊?”不是,这个“皮匠”可不是指的那种手工业者,这个“裨”就是副的意思、辅助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副将。裨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第一个参加长平之战的秦将不是王龁吗?后来杀人魔王白起悄悄地来把他换了下来,王龁就成了他的裨将了。由此来看,这个裨将在军中的位置仅仅次于主将,也就是说赵嘉这人就是廉颇将军的助理、副将、参谋之类的,官位不算显赫,但绝对不小。

这两支机动部队遭遇了,在战斗吃紧的情况下,赵军没有增援部队,结果一仗下来,这个赵军的裨将——赵嘉阵亡了,赵国的机动部队大部分被吃掉了,剩下几个命大的一哄而散。这一次,秦赵两军第一次遭遇的前哨战,以秦国人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刚刚出战,廉颇就把自己的助手给弄没了,你说廉颇将军能不急吗?赶紧传令长平各营垒的将士:加倍小心,加强戒备!

不久之后,王龁率领秦军的主力对赵军的长平主阵地发动了多次持续的攻击,秦国人的攻势很猛,而且从不止一个方向进攻赵国人。赵军扛不住了,长平外围的东鄣、西鄣两处城堡陆续被秦国人攻破,四名都尉阵亡。这个“都尉”又是什么官职呢?都尉又称郡尉,是一个地方仅仅次于郡守的第二把手,俸禄是两千石,负责管理这个郡的武装部队,拿到现在来说那就是一个地级市的警备司令部的司令长官了。和平时期是警备司令部,打起仗来,那就是一线的作战部队了,所以郡尉这个官职,上了战场带兵了以后就称为都尉,级别已经不算低了。比如说赵国有十个郡,从每个郡征发了士兵都得由这个郡尉也就是都尉带着开赴长平前线。所以郡尉在平时来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上了战场以后,都尉基本属于现在的师长级了。这一段历史在《白起列传》当中只有一句话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这还没算完呢,秦国人接下来又进攻长平附近的光狼城。之前已经尝到甜头的司马迁的祖爷爷司马梗奋勇当先,再次带兵出征,带头登城掩护主力杀进城内。而光狼城的守将是谁呢?正是冯亭。这一位守上党没守住,败退到这个地方,最后又把光狼城丢给了秦国人,边战边走,指挥自己的手下向廉颇驻守的长平地区的主营地靠拢,光狼等等三城被秦国人占领了。战斗一开打,廉颇这一边就显得特别狼狈,左右抵挡,第一轮交锋就以三比零输给了秦国人——损兵折将。

到了盛夏的七月,廉颇不敢再打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战略目光,既然明知道硬碰硬行不通,廉颇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思路,就一个字“拖”。廉颇认为秦国人远离本土时间长了肯定扛不住,后勤补给一定会接济不上的。既然明确了战争思路,赵国的士兵就有事做了,脱掉皮甲、放下兵器开始当民工修筑壁垒,因为当地已经没城了,只能修壁垒了。廉颇就打算依靠这些坚固的壁垒工事坚守不出,和秦国人比耐心。在他的指挥下,这个壁垒工程浩大,规模非常惊人,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到了今时今日,如果您有空到山西的长平地区去看一看的话,您就会看到,在这里还留有几千年前廉颇率领士兵修筑堡垒工事的遗迹。如此兢兢业业地修筑堡垒,廉颇这位老哥到现在完完全全像一个非常勤勉的包工头了。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长平,战国七雄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廉颇正在施工的这个地方--山西东南部那一块方圆约一百五十公里,南北长、东西狭窄的狭长的山丘地带,这也就是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就在这一片巴掌大的地块上,秦国和赵国这两个战国江湖上最猛的军事强国,在这里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的部队,各自动员了四十万左右的精锐,而在他们背后还有数不清的后援的士兵、民工正在奔赴战场的途中。所有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场空前惨烈的决战一触即发。

文案初校:李雪涛

文案修订:榕榕树

音频剪辑:肥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上谈兵”背后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王龁对廉颇,白起对赵括,名将与天才的对决!
廉颇数次被王龁击败,为何他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说出来别不信
赵国为什么非要韩上党(上)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27集
纸上谈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