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5】罕见病诊疗指南之结节性硬化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排版:PD

概述: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皮肤、脑、眼睛、口腔、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骨骼等多部位器官发生良性错构瘤。主要表现为癫痫、智力障碍、皮肤白斑和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约1/3成年女性患者出现肺部淋巴管肌瘤病(LAM)。

病因和流行病学

TSC的主要分子机制是肿瘤抑制基因TSC2失活突变,少数患者有TSC1失活突变。通常,TSC2基因突变患者的病情比TSC1基因突变重,基因突变的临床外显率几乎达到100%。部分患者检测不到TSC1或TSC2的突变。生理状态下,TSC肿瘤抑制基因TSC1和TSC2的蛋白质复合体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当TSC1或TSC2基因失活后,过度活化的mTOR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细胞异常增生,导致TSC的发生。

TSC是伴有癫痫和自闭症的最常见遗传病。可发生在所有人种和民族,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无差异,每6000~10000名新生儿中有1名患有TSC。约2/3的TSC患者没有家族史,1/3患者的父母之一也罹患TSC。如果父母之一诊断为TSC,其子女患病概率是50%。

临床表现

TSC常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其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在胎儿/新生儿期可以出现心脏横纹肌瘤,大部分可自发消退;出生后数月就可出现癫痫症状和皮肤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性病变;成年女性肺部容易出现肺部LAM。脑部病变主要包括脑皮质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结节等。皮肤病变包括出生后可见的白斑,逐渐生长的面部血管纤维瘤、鲨革斑、甲周纤维瘤及前额斑块等;高达90%的TSC患者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约50%患者病变累及视网膜,但很少影响视力;约35%女性患者肺部出现LAM;其他如肝脏、胰腺、消化道、骨骼也可以受累,但一般症状较轻。

由于TSC患者的症状出现在多个学科,常在多个学科就诊,需要提高诊断意识,使患者避免误诊和漏诊。同时,多学科的合作对TSC患者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TSC的核心受累器官包括神经系统、皮肤、肾脏和肺脏。

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TSC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包括:脑室管膜下结节(subependymal nodules,SEN)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脑皮层发育不良,心脏横纹肌瘤,肺淋巴管肌瘤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2.  基因检查  TSC1/TSC2基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

TSC的及时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延误治疗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严重不良影响。诊断可始于胚胎期,偶然发现的心脏横纹肌瘤会提示诊断。出生后的皮肤表现,如色素脱失斑常被忽视。癫痫发作可出现于出生后数月。对于父母之一有TSC的新生儿,严密的观察,包括症状和脑电图监测,都是很重要的,需要教会患儿父母分辨新生儿惊厥或癫痫症状的临床特征。

TSC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更多的器官受累,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部常有多发结节,成年女性可出现以肺部多发囊性改变为特征的淋巴管肌瘤病。

由于TSC具有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并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一些新的临床表现。需要提高诊断意识,不管患者在哪一科就诊,需要及时诊断,并对全身多系统做好全面评估。减少漏诊误诊情况。

符合TSC诊断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皮肤色素脱失斑、鲨革斑或多发胶原瘤、多发视网膜结节状错构瘤、脑皮质结构异常、室管膜下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心脏横纹肌瘤、肺淋巴管肌瘤病以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他重要的临床特征包括:牙釉质多发性小凹、口腔内纤维瘤、肾脏之外的错构瘤、视网膜色素缺失斑、“斑驳状”皮肤改变以及多发肾囊肿。

基因检测发现TSC1或TSC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即可确诊TSC,约15%的患者无法查到TSC1或TSC2的基因突变。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见表114-1。

鉴别诊断

TSC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涉及的鉴别诊断也比较多。常见症状如癫痫就有很多病因,需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相鉴别。淋巴管肌瘤病可以发生在TSC,也可以呈散发的淋巴管肌瘤病。散发的淋巴管肌瘤病没有遗传背景。淋巴管肌瘤病需要与导致肺部囊性病变的其他原因鉴别,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Birt-Hogg-Dubé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等原因鉴别。

如果患者出现癫痫、皮肤改变等多个支持点时,临床诊断就会比较容易。因此,全面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TSC不仅在诊断评估,还是在治疗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一起工作。TSC1/TSC2病理性基因突变的确定有助于TSC的诊断。

治疗

1.特异性治疗方法  由于TSC1/TSC2基因突变和mTOR过度活化机制的阐明,mTOR抑制剂成为有效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mTOR抑制剂包括西罗莫司(sirolimus)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可有效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淋巴管肌瘤病、皮肤血管纤维瘤、TSC相关的癫痫和神经精神障碍等。

mTOR抑制剂对控制TSC的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早期新生儿发病患者,应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TSC相关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

mTOR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口腔溃疡、皮肤痤疮样皮疹、血脂升高等,在成年女性可导致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大部分mTOR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患者耐受性良好。

2.综合治疗  对于诊断TSC的患者,需要全面评估,了解各器官受累情况及严重度,监测病情的发展。

       由于TSC涉及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特异性的mTOR抑制剂治疗,各系统临床表现的治疗简述如下。

(1)心脏横纹肌瘤:对mTOR抑制剂治疗有效,需要密切观察。在肿瘤较大导致明显症状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除了mTOR抑制剂治疗外,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3)TSC相关癫痫:婴儿痉挛症是TSC儿童患者常见的癫痫类型。除mTOR抑制剂,氨己烯酸(vigabatrin)为γ-氨基丁酸(GABA)的类似物,能不可逆特异性地与GABA氨基转移酶结合,导致脑内GABA浓度增高,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是TSC抗癫痫的首选药物,如果效果不好,可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其他抗癫痫药物。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酮饮食疗法、迷走神经刺激法或癫痫外科手术等。

(4)皮肤神经纤维瘤:可以在皮肤局部使用mTOR抑制剂,也可以从口服mTOR抑制剂治疗中受益。其他治疗主要是从美容角度考虑的。

(5)肺部淋巴管肌瘤病:mTOR抑制剂可有效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伴有淋巴管肌瘤病时容易发生气胸、乳糜胸等并发症,需要给予相应治疗。

(6)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还可选择mTOR抑制剂治疗、栓塞和部分手术治疗。在出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时,可采用介入栓塞治疗。

(7)眼底视网膜错构瘤:可从mTOR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8)齿龈纤维瘤:需要定期检查,做好口腔卫生,必要时局部治疗。

(9)骨骼受累: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效的干预策略是减少患儿的出生,对有生育需求的高危家庭,推荐基因检测,提供生育咨询,给予产前检查和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

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Henske EP, Jóźwiak S, Kingswood JC, et al .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Nat Rev Dis Primers, 2016, 2:16035.

[2]Krueger DA, Northrup H. Internation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consensus group.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consensus conference. Pediatr Neurol, 2013, 49(4):255-265.

[3]Northrup H, Krueger DA. Internation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consensus group.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diagnostic criteria updat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consensus conference. Pediatr Neurol, 2013, 49(4):243-2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不可不知:结节性硬化症的五项新进展
一种新生儿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 
爱不罕见,TSC-AML文献简评第一期
可治性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
丁香园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