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邑伏击战:一场未发生的战争,开启汉武帝与匈奴大战的序幕

汉代初,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北征匈奴,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后,依靠陈平奇计才脱困。

之后,汉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除了送公主外, 每年还送给匈奴大批棉花、丝绸、粮食、酒等物品,以换取边境的安宁。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经济、军事力量逐渐强盛起来。尤其是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在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两国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年轻的刘彻决定改变这种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为此,他积极组织军马,除了派名将李广守边外,还派张骞出使西域,以联合西域诸国共同抵抗匈奴。

公元前134年,匈奴又向汉朝要求和亲,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则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也不守盟约,仍屡侵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御史大夫韩安国反对这个建议,他认为高祖刘邦之英武圣明,尚且被匈奴围于平城达七日之久,何况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

王恢继续说:“战国初期,代国北面受到匈奴的威胁,南面还有中原大国赵国的威胁,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国,仍能保护人民正常生活,使匈奴不敢轻易进犯。今天,大汉如此强盛,匈奴却仍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就是因为汉朝太软弱了,我们应该对匈奴进行惩罚”。

《汉书-韩安国传》中记载:王恢建议“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最终,汉武帝听从了王恢的意见,决定对匈奴作战。

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农历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为了诱使匈奴出兵,汉朝设了一个计谋:派马邑(今山西朔州)富翁聂壹带上货物,以做买卖为名,跑到匈奴那里,假装投降匈奴,并哄骗匈奴的军臣单于说:“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汉书-韩安国传》)

军臣单于贪图财物,就轻易的相信了聂壹的话,并约定:聂壹杀死马邑县令后,把头挂在城门上,作为匈奴攻城的信号。

聂壹回到马邑后,把一名死囚的脑袋砍下,挂在城门上,并通知匈奴使者:马邑县令已死,赶快通知单于带兵进城。

军臣单于见大计已成,立即亲率10万骑兵长驱南下 ,一路上也没遇到汉兵的阻挡。当匈奴大军在距离马邑还有百余里的时候,军臣单于看到漫山遍野的马匹,也没有放牧的,才引起怀疑:没有军队,哪会有这么多的马匹?

于是,单于没敢贸然前进,而是原地休息,并派人向前打探。正巧一名雁门尉史办事经过这里,被匈奴俘获。这个尉史对马邑伏击战的计划也略知一二,经匈奴人一威胁,就把情况都说出来了。

军臣单于得知后,如大梦初醒,大吃一惊地说:“我本来就有所怀疑,现在听尉史这么一说,真是天助我也。”单于为了感谢这名汉朝尉史,就封他为天王。然后,军臣单于带领原班人马从原路撤退回去了。

原来计划当马邑伏击战打响后,王恢率三万汉军袭击匈奴的辎重。现在匈奴一点损失也没有,王恢自知依靠自己这3万军队也无法与匈奴的10万精兵交战,所以他也没有带兵去追击匈奴。

汉武帝看到伏击战落空,王恢又没有袭击匈奴的辎重,非常气愤,就判处王恢死刑。王恢用千金去贿赂丞相田蚡,希望他给自己求求情。田蚡也不敢向自己盛怒中的外甥求情,就跟皇太后说:“马邑伏击战虽然没有打响,但如果杀了王恢就等于是为匈奴保仇了。”

皇太后把这个意思向汉武帝一转达,汉武帝生气地说:“马邑伏击战是王恢首先提出来的,如此兴师动众却落了一场空,今天不杀王恢,怎么向天下人交代!”王恢得知汉武帝的话后,自知性命难保,便自杀了事。

从此,汉朝与匈奴关系破裂,正式揭开了大战的序幕,其后,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一场场战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晋史话:汉匈战争的序幕——马邑之谋
汉武帝刘彻策划的的马邑伏击战,看似无功而返,却结束了汉朝对匈七十年的和亲政策!
汉匈之间的一场战役,汉武帝出动三十万大军,最终却徒劳无功!
19马邑之谋:一个怕死的小尉史竟然改变全局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汉武帝13-马邑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