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州大捷,10万人大战一天,才战死68人,这场战役为何如此奇葩?
“应州大捷”是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一场奇葩的战役。
奇葩理由之一:明朝皇帝带俩随从骑马偷偷出宫,溜达到边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在前线跟蒙古人打了一仗。
之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皇帝,竟然打了胜仗。
之三 :双方投入兵力将近10万,鏖战5天,敌军伤亡16人,明朝方面阵亡56人,伤500多人,结果竟然是明朝军队胜利。
指挥这场奇葩战争的皇帝,是明朝非常奇葩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此君是一夫一妻制的典范,一辈子就娶了一个女人,只存活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朱厚照。
皇子本来就金贵,而且就这一个皇子,价值不低于外星人,明孝宗对儿子的宠爱可想而知,别说打骂,就是瞪一眼也舍不得。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朱厚照,如果不奇葩,那才真的是活见鬼了。
朱厚照做的奇葩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他登基不久,就给了大家露了一手,表演了一个绝活,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他让一只猴子坐到狗背上,然后点燃猴子尾巴上的爆竹。
东汉皇帝曾经在宫里开商铺,让宫女卖东西,朱厚照学习汉灵帝好榜样,在宫里开超市,让太监当掌柜,自己当顾客。
他还在宫里开了多家勾栏,让宫女当陪侍,自己进去喝茶听音乐,体验当恩客的滋味。
即便如此,他还觉得不过瘾,晚上闯到百姓家里找民女寻开心。
最奇葩的是,朱厚照在宫里办起了动物园,有虎房、豹房.....
有一次,朱厚照还从庙里招来很多和尚,从民间抢来很多良家妇女,把他们凑到一起,看会到底发生什么事。
这样一个不着调的皇帝,居然打了胜仗,打败的还是蒙古兵,能不奇葩吗?
朱厚照在宫里好好的,为什么要到边关去?
一是为了找美女,因为大臣江彬说,西北草原的野性美女,跟宫里和京城里不一样。
二是要满足圆自己的将军梦,朱厚照喜欢在宫里玩打仗游戏,"奋然欲以武功自雄"。
这样的话,泡妞和当将军两不耽搁。
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爱将江彬的怂恿下,朱厚照化名"朱寿",悄悄出发了。
这天,一名信使走到大同总兵王勋办公室,交给他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让他忠于职守,好好练兵,不要辜负皇上对他的信任,落款是"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王勋看信之后莫名其妙,写信人的口气看应该是自己的上级,可是他为官多年,能管住自己的就是兵部,兵部没有这个官职。
可是看内容又不像是开玩笑,于是王勋陷入迷雾中,百思不解。
他不知道,这时候的大明最高领导人朱厚照为了寻找刺激,在手下的怂恿下,两个月前就离开了京城,出了居庸关,来到边防重镇宣府。
可是来到宣府几天后,朱厚照并没有见到部下所说的草原美女,就是汉族美女也难见到,放眼望去,天苍苍野茫茫,是鸟都不来排泄的地方
如果就这样回去太遗憾了,美女见不着,回宫怎么睡得着。
于是他干脆来到边防前线——阳和,在这里住下,耐心等待猎物出现。
与此同时,他把这里当成前线指挥部,给附近的将领写信逗他们玩。为了好好捉弄他们,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朱厚照不用皇帝的名义,而是杜撰了一个职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看到总兵王勋产生怀疑,他这才出面,亮明身份。就在君臣相见,谈笑风生的时候,外面进来一个人,慌慌张张地报告说:
“不好了!总兵大人,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率军来犯,兵马很多,前不到头,后不见尾,足有五万,还是骑兵,现在正冲着外面这里而来。”
目标肯定是大同。王勋急了,他连夜派人告诉朱厚照,希望皇帝大人回京避难,不料,朱厚照不但不走,还命令王勋集结部队,北上主动迎敌。
王勋一听就慌了,我这里守军只有两万,根本打不过人家,何况皇上在身边,一旦打败可不是闹着玩的,皇上再被敌人掳走,自己是要满门抄斩的。
所以他下令,严阵以待,积极防守,粉碎敌人进攻。
可是一边的皇帝听说后,来劲了:
唷,敌人来了?朕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打仗,只是听说太祖、成祖他们挺能打的。祖先英雄“儿”好汉,朕身上流着他们的血,军事才能也错不了,要建功立业,跟他们试比高。躲什么,出去干!
君命难违,王勋只好硬着头皮带兵迎战。
大臣江彬一看,这皇帝不靠谱,你不想活,我还想活。于是他告诉皇上,蒙古骑兵厉害,以一当十,不能硬来。
江彬这么一说,朱厚照发憷了,两腿开始哆嗦,赶紧下令调兵: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率军驻守聚落堡、天城。延绥参将杭雄,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驻守阳和、平虏、威武等地,以上部队务必于十日内集结完毕,前来勤王,违令格杀勿论!"
眼看蒙古军队越来越近,朱厚照发出第二道命令:
"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离开驻地,火速支援王勋。副总兵朱峦、游击将军周政即日出发,尾随鞑靼军。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即刻出兵,驻守阳和,见机行事。"
两天后,蒙古军队赶到,战役在山西应州正式打响,史称“应州之战”。
王勋兵力虽然少,但是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将军时春的援军已经赶到。
朱厚照不愧是豹房里出来的皇帝,闯劲十足,他不但没有下令部队防守,反而命令士兵进攻。
明军的战术把久经沙场的蒙古小王子搞得晕头转向,那时候没有卫星也没有侦察机,敌人有多少全凭探马来报,不可能准确。
小王子觉得明军要么兵力远多于自己,要么附近有援兵,不然这仗不会这么玩儿命打。
不明就里的他反而胆怯起来,打得缩手缩脚,唯恐被明军包饺子。
打着打着,天色已晚,朱厚照也饿了,肚子咕咕直叫,王勋就下令明军撤退进城吃饭。
第二天一早,天上下起了大雾,对面看不见人,当云开日出的时候,小王子发现,明军竟然都进了城里。
小王子气得嗷嗷叫,好你个明军,忒不厚道,把我们丢下你们进城睡觉了。于是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攻城。
可是还没等自己的部队走到城下,明军竟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原来朱厚照吃饱了、喝足了,也过把瘾了,下令明军出击!没办法,朱厚照的军事字典里只有一个“冲”字!
就这样,明军仗着自己城里的后勤保障,打了睡,睡了打,打了整整四天。而蒙古军队则因为补给线太长,五万人消耗太大,军粮快要吃完。
这时候从各地赶来的明朝援军越来越多,小王子吓蒙了,乖乖,你们打群架来了,我们打不过,还躲不过吗?
小王子实在撑不住,无奈之下只有下令:"退兵!"
应州之战就此拉上帷幕。
这一仗是朱厚照的首场秀,这好比没进驾校没有摸过方向盘就上了汽车,上了车比老司机表现还出色,只能说朱元璋基因强大,其他解释说不通。
朱厚照回到北京后,大张旗鼓宣传这场伟大的战役,还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阅兵,向各国使节宣传这次大捷,还说自己亲手杀了一名蒙古高级军官。
关于这场战争,史书上却是寥寥数语,惜墨如金。
《明史》:“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
《武宗实录》中记载:“蒙古军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明实录》记载,朱厚照御驾亲征,带领五万戎马对抗六万来犯的蒙古鞑靼大军,终究以敌方败退告终。
让我们用脚后跟仔细分析一下,十一万人别说激战一天,就是激战十分钟,也会是尸横遍野。
从人数上讲,蒙古军队出兵劫掠,都是在千人左右规模,奉行“抢了就跑”的策略。
如果是万人以上,那肯定是要进行大型战役,而出兵五万的目标,简直就是国运之战,怕是要剑指明朝京城。
要知道,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出兵只有3万。
根据蒙古军队战斗力,跟明军比例都是1:5,土木堡之变中,瓦剌兵3万,明军精锐20万,照样把明军给冲击垮了。
所以,蒙古军队不可能出兵那么多,真的出兵五六万,即使20万明军也打不赢。
因为明军战斗力一直在下降,应州大捷发生的时候,土木堡之变过去了70年,5万明军怎么能打得过6万蒙古兵?
应州大捷30年之后,蒙古军队又打过来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阿拉坦汗遣使明朝要求开放互市贸易,被明世宗朱厚熜拒绝,并斩杀蒙古使者,致使双方重燃战火,土木堡事件几乎重演。
阿拉坦汗率兵南下,却未攻打大同而是绕过大同,直攻北京,一路上竟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一站直达京师。阿拉坦汗大军一度攻入安定门,并围困北京数月,最终明朝同意开放互市,阿拉坦汗就此撤兵。
蒙古人没有入侵中原,是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当初那样的远大理想,目标就是通过互市贸易赚点小钱钱。
明朝政府的对策是消极防御,大规模修长城。
所以说这场“应州大捷”,充其量就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被奇葩皇帝给吹大了,以至于史书上都没法详细记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武宗应州大捷:究竟是一场被抹黑的胜仗,还是被粉饰败绩的败仗
应州大捷,明武宗朱厚照的高光时刻,一场过程艰难结果满意的战役
军事天才创造了应州大捷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奇怪的战争?
明朝最奇葩的战争:10万人互砍,从清晨打到下午,仅阵亡68人
明武宗应州之役让蒙古30多年不敢南侵,明朝:大捷!清朝:假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