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健康你做主(之)养生可以如此简单(多图)

 

 什么是养生?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养生就是保养身体,拒绝生病,即提高自身免疫力,维持身心健康。养生的目的不仅在于治愈疾病,而是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在于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衰老得慢些,快乐的活着,安乐的死去(无疾而终)。

   关于养生的方法,众说纷纭,不知有几百、几千种,让人不知所从。但百变不离其宗,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增强免疫。免疫弱则百病丛生;免疫强则百病不生!

   但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呢?我们可从虚实,阴阳、气血、脏腑、瘀毒、经络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一:补气益血调脏腑;二:泻实补虚平阴阳;三:祛瘀排毒通经络。从神养、食养、术养几方面来进行。

 

                                           第一篇

   养生不可不知的——“精”、“气”、“神” 

            一,养生须“精”                                          

 

  1, 什么是“  精”?

“ 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精”从哪来?

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

  3,“精”有何作用?

“精”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二,养生须养气

 1,人体的“气”是什么?

关于气这个词,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空气无处不在,氧气、氢气、水蒸气、天然气、清气、浊气......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气。但我们人体中的气是什么呢?比如:吃了东西部消化,肚子胀气;精疲力尽,浑身没有力气;有人无缘无故骂你了,你很生气;人参补气,陈皮理气,白萝卜泄气,针灸得气,气功练气等等,这些都是指人体内的气。准确地说,人体中的气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无形的精微物质。人可三日无水,七日无食,但不可一刻无气。所谓“人得气而生,绝气而亡”,“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人体中的气从哪来?

大家都知道,人从出生开始,就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经过肺的过滤吸入清气,呼出浊气。所以,人体内的气首先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清气。

但是,人在未出生之前是不需要呼吸的,这就是说,人体之气最先是来源于父母的精气。

然而,人出生之后,单靠呼吸大自然的清气还是不足于维持人体的生存、生长和发育,还得进食食物,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之精微来补养先天之精气,才得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人体的气首先来源于父母的精气,然后来自肺部吸入的大自然清气,再则来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气。先天精气需靠肺部吸入大自然的清气来维持,靠后天的水谷精气给予补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3,气有什么作用?

a,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的运行,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都是在气的推动下进行的。

b,营养作用:水谷之精气,濡养全身五脏六腑,带给人体维持生命的营养。俗话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说的就是水谷之气的营养作用。

c,防御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则可以抑御外邪的入侵,保持身体康健,不生病。比如人在要使劲或抗排打的时候,都会吸足一口气,这样会更有劲和耐击打。这就是气的防御作用。

d,温煦作用:“饥寒饱暖”,人的体温要靠水谷精气的温煦才能得以保持稳定。

e,固摄作用:人体的血液、精液、汗液、唾液、尿液等体液都要靠肝气、肾气、心气、脾气、肺气等脏腑之气的固摄作用来调控。

f,气化作用:中医讲气化,西医讲解剖。体内物质的转化,都要靠气的参与才得以完成。

4,什么是“气虚”?(待续......

气的六大功能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功能失调或低下,就是气虚。

5.气虚有何症状?

神疲力乏,精神不振,脑力易疲劳,体力不支,四肢易疲倦。

肺气虚:呼吸功能低下,懒言气短;

脾气虚:消化功能低下,溏便腹胀;

心气虚:循环功能低下,心悸,脉搏无力,心率不齐;

肾气虚:排泄功能低下,尿等待,尿不尽,尿失禁,

              滑精,早泄。

卫气虚:动辄汗出,反复易感冒;

元气虚:多脏器功能低下。

6.气虚的调治

服用补气之药或食物:如人参、灵芝、黄芪、白术、甘草、大枣、红萝卜等。

施以补气之术:针刺、艾灸、练气功等。

       三   养生须养神

1.人体的“神”是指什么?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各种生理功能对应人体外在的表现。如神气十足、神态安然、神色慌张等都属于此类。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情绪、思维、意识、情感等对应人体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中医上讲的“心”主“神”。

2.神从何来?

精充、气足则神全;精亏、气虚则神糜。心安则神怡;心慌则神乱。故神从精、从气、从心而生。精、气、神相生相克,互为制约,互为依存。

3.如何养神

从心而养。保持心情愉悦,心胸宽广,开朗豁达,所谓心如止水、心平如镜,宠辱不惊,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先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故须养足精气,是为精神也。

药养:可辩证服用“安神补心丸”、“知柏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等中药。

术养:应用气功、砭、拔、针、灸、按、跷之术而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气有那么重要吗? 气虚的这几种表现你是否也中招了!
中医(执业)/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有何关系
气:先虚而后滞,血:先虚而后瘀,5个关于气血的辩证和答案
女人气虚会导致什么 从日常起居补气养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