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十六的“巧巧饭儿”

小时候,我老家有个习俗,在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姑娘们都聚在一起,自己动手做一顿夜餐,叫“巧巧饭儿”。当时,我不懂得什么叫“巧巧饭儿”,为什么要选在那天晚上做“巧巧饭儿”,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我想亲自去参与其中,一探究竟,来揭开这个谜底,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这是女孩子们的秘密,我是个男孩,因此,我是难得有机会去探秘的。

机会终于来临了。我六岁那年正月十六,轮到我大姐做东,就要在我家里做“巧巧饭儿”。正月十五晚上,堂姐提着灯笼来到我家,与我姐姐“嘀嘀咕咕”地说了一番,我只偷听到了几句是关于做 “巧巧饭儿”的事。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兴奋得一夜没合上眼。心里想道:往日里,一家人都是吃娘做的饭。大姐还上学,她是没机会替娘做饭的。我盼望大姐做顿“巧巧饭儿”,让我也沾点光,尝尝“巧巧饭儿”究竟是啥味道,让我也解解馋。

正月十六日中午,我就不再吃饭了,打算留着肚子,晚上好吃顿“巧巧饭儿”。既然要在我家做,那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到那时候,饭在我家锅里,我就不客气了,先吃上碗“巧巧饭儿”,一饱口福。

一过了正月十五,学校就开学了。十六日下午一放学回来,姐姐就和堂姐就拿起面瓢,先在本过道(胡同)里挨家挨户去攒米了。我偷偷地跟在后面,看她们是如何攒米的。

堂姐与我姐是同龄人,又是一个班的同学。她比我年长八岁,是三大娘家的大女儿。她扎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说话粗喉咙大嗓门,走起来路来一蹦一跳的,见了生人,也从不怯生,出门办事也不打怵,走门串户,未见其人已闻其声。她与我姐姐亲密无间,情投意合,攒米这个差事,交给她去办,再合适不过了,真是小菜一碟,容易得很。

在那个年代,天下太平。村里夜不闭户,路无拾遗,家家户户都是大门敞开着。一进邻居家大门,堂姐就高声喊道:“五婶儿,俺来攒点儿米。”五婶急忙答道:“好闺女,快进屋吧!俺给你拿米。”大姐上前递过瓢,婶子从米缸里抓把米,放在瓢里,说:“坐会儿吧!”堂姐姐说:“不坐啦,天不早了,俺还要到二大娘家攒米。”婶婶送出家门,姊妹俩又到二大娘家去了。就这样,她们就像出家人去化缘一样,在本过道里挨门挨户的攒米,不一会儿,没出本家过道,瓢里已经攒满了米。都是些五谷杂粮,多是高粱和玉米,还有些豆类。”这些囫囵粒子怎么去下锅做饭呢?”堂姐看着瓢里的米问道,大姐说:“这样下锅,一晚上也煮不烂呀!”她们来到老井,见井西边放着个舂臼,大姐说:“有办法了,我去家里拿杵头,把米捣碎,就好煮饭了。”

在舂完米之后,已是掌灯时分。母亲已做好了饭,我仍不想吃饭,只想吃姐姐们做的“巧巧饭儿”,姐姐要去拿柴火,我就跟了上去。

做“巧巧饭儿”烧的柴火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姑娘亲自去别人家“偷”拿的,最好不要让人发现。若是被人发现了,人家知道是姑娘们要做“巧巧饭儿”用的,也不会拿怪的。在吃晚饭的时候,街上行人少,姐姐们趁着这个机会,去偷柴火正合适。她们来到村东头,在柴火垛上抽出两捆玉米秸,一人一捆,一扛起来就往家跑。在路过二大娘家的土墙时,大姐还顺手抓下一把墙头草,用来当“引柴火”。

做“巧巧饭儿”用得水也很讲究,必须用姑娘亲自去井上打得新鲜水。刚打上来的水,桶不准落地,人不能回头乱看,大姐和堂姐把水抬回家。母亲已把锅刷好,她们桶不着地,就直接倒入锅中,余下一半儿,又倒入大瓦盆里备用;又把攒来的米,倒入锅里一多半,盖上锅就可以生火做饭了。在这个时候,北邻家五大娘的堂姐,东邻二大娘家的堂姐和堂妹,一起来到我家。她们手里拿着几根莛杆和豆秸。随后还来了两位陌生姑娘,是大姐的同学,关系很亲密,家在后街。大姐把她们让到西里间,说:“咱们的人已到齐了,正好是“七位仙女”,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巧巧饭儿!”堂姐说:“米已下锅,只等生火,大姐掌勺,我烧火,剩下的姐妹们在西里间做手工,现在就下手吧!”

我拿起豆秸看了看,又拿根莛杆问道:“这有啥用?”二大娘家的堂姐一把夺过去,说:“别乱动手,这是女孩子们的东西!”堂姐与我哥同龄,堂妹与我同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堂妹年龄虽小,但她心灵手巧,是其中的最小的七仙女。她拿起莛杆,一会儿就做了支笔。堂姐做了杆红缨枪,另一位堂姐,做了一把锄头。大姐的同学,一位做了个算盘,另一位做了个锤头,还差两件,堂姐又做了根黑色莛杆。最后放上了根豆秸,七件手工都做好。我看了迷惑不解,不禁问道:“做这些玩意儿是啥意思啊?”堂妹刚要开口,堂姐摆手说:”别说,天机不可泄露啊!”堂妹把食指放在嘴上“嘘”的一声,悄声对我说:“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你!”我讨了个无趣,朝她做了个鬼脸,怏怏离去。

我到外间去帮堂姐烧火,风箱太重,拉不动,我只好帮着她往灶里添柴火,火越烧越旺。一会儿屋里蒸汽弥漫,大姐掀开锅,说:“哎呀,水少了!”母亲听了说:“加水!”大姐端起盆,“呼啦”一声全倒入锅里。又盖上锅烧了一会儿,姐又掀开锅,她大声惊呼,“糟糕,又太稀了!”母亲在东里间喊道:“再加米!”姐又把瓢里剩下的米“唰”的一声全倒入锅里,大姐说:“快添柴火,把火烧旺!”堂姐用力“咕咚,咕嗒”地拉着风箱,我不断地往灶里添柴火,火苗伸出来舔着锅沿,又过了半小时,母亲在里间闻到了糊味儿,高声喊道:“饭糊了,赶快停火!”大姐掀开锅,糊气味在屋里弥漫开来,她拿起勺子,舀起一点儿饭,尝了尝说:“坏啦,怎的饭糊了,米还夹生,怎么办?”母亲说:“在饭里插上几根葱叶,盖上锅,再焖它半个小时。”

夜深了,哥哥写完了作业,与弟弟妹妹们都在东里间睡觉了。西里间七位姑娘们还在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就像喜鹊窝被戳了一杆子一样热闹。母亲把七个大碗放在锅台上,每只碗里放进一件用莛杆插的手工玩意儿,再舀满饭碗,一一端入西里间。大姐把油灯吹灭后,让大家各人摸上一大碗,再把灯点上,才开始吃饭。我的眼皮已发紧,口里流涎,还不住地打哈欠。母亲催我说:“还不赶紧去睡觉!”我说:“我想尝尝‘巧巧饭儿’行吗?”母亲说:“你是个小子,去跟女孩子们掺合啥?”我听了,心里觉得不好意思的,就饿着肚子去南屋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放亮,我就饿醒了。见院子里晒着床湿褥子,也不知是谁在上面画了张大地图。进了北屋,见母亲和大姐刷锅、洗碗。西里间静悄悄的,我问道:“人呢?”“都走啦。”姐姐答道。我又问道:“巧巧儿饭呢?”大姐又回答:“都喝光啦,只剩下这块锅巴,”我抓起盆里一小块锅巴,“嘎嘣嘎嘣”的嚼了起来,感到嘴里有股糊气味儿,还带有苦味。心想:这难道就是我忍饥挨饿,盼了一天的“巧巧饭儿”吗?这明明是笨笨饭,苦苦饭!母亲从没做出这种糊锅饭。奇怪的很,这些仙女们,怎么能咽下去这么一大锅糊气饭?而且还吃的精光,喝得太多了还尿了炕,俺娘啊,这真是不可思议!我当时找不出答案。

而今我与老伴儿回忆起当年做“巧巧饭儿”的往事,我问她:“你小时候做过‘巧巧饭儿’吗?”她答道:“当然做过,还是在俺娘家里做的。”我又问道:“为何叫‘巧巧饭儿’呢?”她答道:“七数为巧,恰巧七个姑娘做的饭,不就是“巧巧饭儿”吗?”我又问道:“怎么还有这么多讲究?”她答道:“这是上辈子传下来的,增加些神秘感,才让人虔诚。”我又问道:“为什么在饭里还要放七件东西?”她答道:“这可以预测姑娘未来的婚姻和命运。如果谁吃到支笔,将来找的丈夫可能是位教书先生;若谁吃杆枪,就可能找个当兵的;若谁吃到个锄,就可能找个下庄户地的。若是吃到个锤头,就可能找个当工人的;若是吃到个算盘,可能找个账房先生,”我又问道:“若是吃着豆秸或黑色的莛杆呢?”她答道:“吃个豆秸,找个秀才;黑莛杆代表根碾管心,可能找个黑脸大汉。”我又问道:“你当年吃到的是什么?”她说:“这还用问吗?”我问道:“能有那么灵吗?”她说:“心诚则灵!”我又问道:“当年我只不过是个穷书生,你怎么能相中我呢?”她说:“这是天意,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上天让我来监督你,让你少犯错误!” “你认命吗?当时你不担心我上了大学以后会变心的吗?”我又问道。她想了想,答道:“我相信人有命运,命运也会改变的,虽然说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但是不一定能改变人的良心,咱们从小是青梅竹马,又是同学,咱又在农村同甘共苦过,是知己知心的。”我说:“真是的,我这个倒霉蛋,今生遇到你这么个厉害媳妇,也算是很有福气的,我就认命吧!”

听到老伴儿的一席话,我恍然大悟。一碗“巧巧饭儿”是如此的神奇,当年做“巧巧饭儿”的“七仙女”们,是否还能回味起那碗饭的味道?我相信,做“巧巧饭儿”的记忆是终生难忘的。它寄托着“七仙女”们的心愿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作者:庄悦新,山东潍坊人。有300余首新古诗在报刊发表,曾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奖20余次,著有诗集《探灵集》第一卷《冷月花魂》;发表散文30余篇,散文《南园子》获蔡文姬文学奖一等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堂姐们
豆腐店里的情案
灶火
怀念柴火烧的锅巴
天性凉薄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武汉11岁小姐妹被劫匪劫持 用砖砸晕歹徒脱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