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55,奉贤迁治

奉贤自从雍正四年(1724年)正式设县,县治在南桥,旧址在西真道院。之后曾有过二次迁治,第一次是雍正九年从南桥迁至奉城,第二次是民国元年从奉城迁回南桥。在《奉贤县志》有如下记载:

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呈报分华亭县云间、白沙两乡设奉贤县,次年核准。

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县设立,县治在南桥。首任知县张荫圻。

清雍正九年(1731年),县治由南桥迁至青村城(奉城)。

.....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8日,县治由奉城迁至南桥镇,东乡绅土竭力反对。

民国4年(1915年)3月,经北京政府内务部核定,确认县治迁于南桥,长达三年的迁治之争基本平息。

这带来二个问题:

  1. 为什么要设立奉贤县?

  2. 为什么要二次迁治?

我猜测,设置奉贤县和第一次迁治,应该和雍正年间的特大潮灾有关。第二次迁治,则和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有关。


潮灾,是由台风、气旋活动引起的海洋水位异常增高,进而由于海水上陆,造成沿海地区生命财产损失和海岸工程破坏的一种严重海洋自然灾害,是地球上最强烈的一种成灾自然过程。现代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主要建立在对于台风的有效监测的基础之上,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除了修筑海塘,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一般来说,潮灾发生的概率是6~7年一次。但在雍正年间,江浙一带在元年、二年、三年、五年、七年、八年、十年、十一年都有潮灾记录,而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分别在雍正二年和十年。

雍正二年的潮灾,据江苏布政使鄂尔泰统计,江苏受灾总共14州县,包括江南的崇明、嘉定、太仓、常熟、华亭和上海等。鄂尔泰的奏折中对潮灾情况有详细描述,比如:“金山、柘林、青村、南汇、川沙、刘河、吴淞......昼夜狂风骤雨,海潮飞涌,漫溢塘堤,进内四五里,沿边护堤冲汩,民人皆避登高埠,其有黑夜不及走避者,即遭沉溺,室庐六畜亦多漂没。”


当时从长江口向东南到南汇嘴,再折西南到华亭县与海盐县的分界处,海岸线有二百多里,分属三个县管辖:嘉定、上海和华亭。这几个县基本覆盖了今天上海市的全境,地域极大。

面对这次特大潮灾,政府需要赈灾和修复防护设施,千头万绪。原先的三个县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当年(雍正二年)两江总督查弼纳就上奏折要求分治,第二年批准,第三年(雍正四年)正式设置。这也是有些资料提及几个县设置时间有雍正二年、三年、四年不同说法的原因。

当时新设置的不仅仅是奉贤县:

  • 分嘉定县东境依仁、守信、循义、乐智4乡一部,设宝山县

  • 分娄县胥浦一乡,并析风泾、集资、修竹、仙山4乡一部,设金山县

  • 分上海县长人乡与下沙盐场,设南汇县

  • 分华亭县东南部白沙、云间乡,设奉贤县

雍正四年各县正式成立时,金山县治在金山卫城、宝山县城在吴淞所城、南汇县城在惠南镇,都在海边,距海二三里,唯有南桥镇在内陆,距海二十里,显然与高层分治设县的主要目的不合,因此拖延到雍正九年,终于迁治奉城。


雍正三年,清廷批复设立奉贤县,同时开始修建(补)海塘,因为还没有正式建立县署,大概还是由华亭县兼管,所以那个海塘被称为华亭海塘。工程历时十年筑成,奉贤县治已经移到奉城了。所以现在标志的是:奉贤华亭海塘。

雍正海塘(包括南部的华亭塘和东部的钦公塘)建成后,海塘本身对防止潮灾的效果甚微,所谓潮灾二三天、赈灾几个月、修复沿海被冲坍海塘的工程绵延几年。但坚固的海塘对于固堤和淤涨沙滩的效果,渐渐显示出来,从雍正末年开始,上千年来一直北缩的杭州湾岸线恢复淤涨。

从上海地区成陆过程图可以看出,南汇嘴附近岸线的形状,北宋时期近似一个圆形,到清代和近代已经明显突出。这个岸线变化显然会带来近海潮流的变化,查阅沿海各县的县志记载,从乾隆年间开始,杭州湾一带的潮灾,从数量和强度来看,都明显减少。


随着海岸线的前移,潮灾减少,原先为防灾抗灾而设立的沿海各县治,就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既不在海边成为一个港口,又远离中心区域(比如早期的松江府治,和后期的上海市区)。

一百多年间,各地都出现了迁治的吁求,也事实上出现了一些更接近中心区域的城镇,隐隐挑战原县治的地位。比如,南汇县的周浦镇(人称小上海)、金山县的朱泾镇和奉贤县的南桥镇。特别是南桥镇,在雍正四年置县之前就很繁荣,又有五年事实上的县治历史。

满清皇族和政府是最强调祖制的,由南桥迁治奉城是先皇雍正的旨意,因此终有清一代,没有地方官吏敢于站出来做主,将奉贤县治迁回南桥,尽管发展到清末,南桥不管从地理上、还是经济文化上都已超越奉城。

奉城南门外的川南奉公路,明显有一个弧线,保留当年里护塘的形状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起义于武昌。11月3日,在上海的同盟会、光复会和上海商团联手起义,第二天,上海光复。

11月6日,南桥镇绅士陈端甫等组织商团、民团,维持治安。次日,本镇各店铺悬挂白旗,拥护辛亥革命。

11月8日,陈端甫等率队到奉城,民军亦抵城厢,奉城光复。知县赵黻鸿封印、席卷上下忙银洋七万三千余元潜逃。

11月9日,起义人员开会,举朱家驹为民政长、陈鸿恩为司令长、陆渠为财政长、孙寿昌为司法长。

11月16日,上海军政府民政总长李平书委孙调鼎代理本县民政事宜。

1912年1月18日夜,南桥沈梦莲令人将在奉城城厢的知县印及县署器皿劫迁南桥,民政长孙调鼎借口“赴南桥同沈统领论理”亦随赴南桥。

1月19日,南桥商团团长朱子垣率领队伍欢迎孙调鼎民政长,然东乡绅士竭力反对县治西迁南桥。

1913年某日,县议会召集全县各乡镇绅士,在青村港召开县治地址讨论会。会议结论:奉城、南桥各有特点,今后县知事两地各轮转一个月办公。

1915年3月,北京内务部决定,县治迁南桥被认定,奉城改为城市,长达三年的迁治之争,基本告息。

奉城老城厢里颇有一些老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与奉贤的缘分
城事 | 划入“临港自贸岛”的奉贤东乡会迎来复兴吗?
【城池史】奉贤篇
历史陈迹诸海塘
古代杭州的观潮胜地樟亭在哪里?
34张老照片还原30年前的奉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