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砸钱给孩子做早教?这种“动动嘴”就能做的教育,胜过无数早教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们会发现市面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早教机构,开设各种类型的早教班,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教育氛围。有许多的父母也开始纷纷地投入早教之中,花点钱去上早教班的思想也越来越流行,但其实这份早教班地投资并非很有用。

197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从贫民窟里面挑选了111名新生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早教。但结果显示,那些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在3个月到12个月大的时候与那些没有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在智商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父母在早教之前一定还要先学会分析判断,不要盲目跟风,最终白花了一笔钱。父母要学会理解早教的含义,其实'动动嘴'的教育胜过于无数的早教班。

'动动嘴'的教育更多在于懂得'闲谈'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见一些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不准哭','马上给我去写作业','磨蹭什么,赶紧做',这些对话从来都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只是一味地冷淡提醒孩子该要做什么事情,带着一点'例行公事'的意味。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曾经称这类谈话为事务型谈话

还有一种被称为机器人的妈妈,她们习惯性把职场那一套高效的管理运用到育儿上,她们思维缜密,话语简略,逻辑清晰。

她们常常用一种'指令性语言'来命令孩子,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但请注意孩子并非是机器人,并不是输入指令性语言就会乖乖工作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长期在指令性语言下成长的孩子终究会让教育的电路出现故障,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更要懂得用'动动嘴'的教育,发自内心地与孩子进行心交心的'闲谈',闲谈更多的是要学会'问句'的方法与孩子交流,试着比较:'不准哭'和'孩子你为什么哭?'

这两种语言表达,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闲谈'带来的轻松之感。通过日常的'闲谈',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代沟,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养育孩子重在过程,需要父母春风化雨般的用心教育,父母要明白语言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养料。给孩子'动动嘴'的教育,学会换位思考,多加考虑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比无数的早教班都有效。

再多的早教班都不如'动动嘴'有效

  • 父母的言行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爱德华·特罗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叫做'静止脸实验'。

在这里实验之初,孩子的母亲用一种正常的表情和孩子进行对话,孩子的表现也很愉悦。突然间母亲开始以'静止脸'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感觉到情况不对,试图去讨好母亲,但母亲都无动于衷。

在这个实验中,爱德华发现母亲没有搭理孩子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大增,压力的荷尔蒙迅速冲击着孩子的大脑,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受到了影响。若是长期以这种状态保持下去,孩子就会变得沮丧、悲伤。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大脑的塑造起着重大的作用。

什么因素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

答案无非是:遗传基因+环境与经历,这两部分因素分别占比50%。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杰克⋅肖恩科夫认为:基因为大脑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施工蓝图,这一部分我们无法更改。

那么父母能做的就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曾经有研究显示,在孩子每天使用的词汇中,有86%~98% 都来自于父母。

人类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孩童时期,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默默地塑造着孩子的大脑,为此父母要对自己的言行多加谨慎。

可能会有父母很纳闷,既然无需报早教班,只需'动动嘴',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够帮助孩子激发大脑的潜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的'3T'原则吧。

'动动嘴'就能给孩子教育的'3T'原则你要懂

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是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她发现那些失聪的孩子会因为缺乏声音的刺激,其大脑通常无法发育到最佳状态。

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失聪的孩子与外界的有声世界相联系,让孩子接触到语言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塑造了孩子的大脑能力。达娜教授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出了'3T'原则:

  • Tune in(共情关注)

所谓的共情关注是指父母要懂得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事情,了解孩子的兴趣倾向,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共同爱好和话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亲子之间的联系。

在《父母的语言》中有一个例子,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积木,母亲走过后来对孩子说:'孩子,过来,妈妈给你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孩子一心只想玩积木,因此没有回应妈妈而是继续地摆弄着他眼前的积木,这时妈妈依旧向孩子发出指令说:'过来,妈妈给你讲故事。'这一事例虽然听是上去很不错,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但实际上它却违背了我们所说的'共情关注'。

懂得共情关注的家长应该会关注到这时候孩子并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所以家长会选择不打扰孩子,让孩子一个人静静地完成积木。

在共情关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事父母要懂得正确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达娜在书中也提到,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回应孩子,可以充三个步骤出发:第一观察;第二理解;第三行动。家长要应该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成长都与父母的回应密切相关。

  • Talk more(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是指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谈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不同的词汇或不同的说话方式,给孩子注入更多的言语表达。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不妨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词汇表达。

比如当孩子告诉你这个公仔真可爱的时候,你不妨可以对孩子说:'是呀,这个娃娃的头发是金黄色的,眼睛也很大显得炯炯有神的样子,它的衣服也十分的时尚,色彩鲜艳明亮。'向孩子讲述时多增加一些描述性的词汇,不但能够扩大孩子的词汇量,也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

达娜在书中做了一个比喻,假设孩子的大脑是一个存钱罐,而家长不断地往里面塞硬币,那么即便是把整个罐子都塞满了,孩子依旧支付不起大学的学费。那么,讲话也是一样的道理,倘若父母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一直使用相同的语言he词汇,这只能让孩子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表达,即便整个大脑都装满了也无法达到大学水平。

但如果父母懂得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词汇与孩子谈话,经过日积月累,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够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 Take turns(互动交流)

言语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便是互动交流,互动多为是开放式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得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开放式问题要求孩子们学会总结和概括,并非是用一两个字或词就可以回答的,它考验着孩子们解释说明的能力。在这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能会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孩子的解决分析问题能力。

达娜教授给那些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互动交流的父母提出了一个建议,只需要把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抛给孩子,就可以让孩子独自散发思维,寻找各种各样的答案。所以,父母切记不要总是用指令性的语气命令孩子,要学会与孩子互动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和增进亲子关系哦!

教育家杜威曾说:'生活即教育',父母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会运用3T原则,你会发现再多的早教班都不如学会'动动嘴'的教育。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尔?威特的教育》之读书笔记(二)
家长怎样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想让孩子智商更高?平常这样和孩子说话,孩子聪明成绩又好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卡尔 威特的教育》笔记1
卡尔威特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