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疫情,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期数:772

心之力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01


安放我们的心灵

面对疫情,乌鲁木齐及南北疆许多城市已经封控一百多天了,在这一百多天里,人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身心应激反应。


我们也看到在全国各地的心理机构和新疆的心理平台都提供了公益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大家共渡难关,缓解身心焦虑。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看到一些短视频或者听到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做出过激的事情,甚至自杀等极端事情,心里都有一种深深的悲哀和难过。

疫情带给我们的环境,首先破环了我们的安全感和稳定感,让我们的认知、情绪、生理、行为和身心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失衡。

由此我想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比如在疫情前,人们的囤积和疯狂的采购食品都是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要保证有充足的食物,稳定渡过难关,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储备。

然而,鲜有人会意识到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建设,给自己营造一个“心灵的花园”来渡过眼前的难关,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疫情。

在面对无常的疫情和不确定的事物发生,似乎我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内心被焦虑、无助、恐慌、愤怒所扰动,内心的安全感缺失了,成了“惊弓之鸟”,网络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发我们的高焦虑和不安。

于是,我们开始表达不满,我们期望政府或者有人能看到我们的诉求,这个时候我们躁动的声音,抱怨的戾气,恰恰在表达着一份脆弱和无力,甚至有人期待逃离这个地方,不愿意再成为受困的人。

这恰恰反应我们背后的需求是:渴望安全感和秩序感的重归,期望我们回归到正常生活,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期待在蓝天白云下嬉戏,希望自驾去到心中向往的地方……

然而这一切都曾经是我们在疫情前不以为然的事情,甚至是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会认为是一切都不会改变的。

事实上,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态度,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在这期间,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些身心应激反应,一般都会在经历否认期、接受期和适应期后,成为一种常态。

人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从适应到不适应,经过自我调节,在认知和情绪上的调整,又从不适应到适应阶段。

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是明显的。

比如有些人意识到平时对粮食的随意处置变成现在对餐食的节约,平时总说自己忙没有时间和父母家人联系,现在有时间了就会和家人紧密联系,平时总认为自己太忙顾不上收拾家务,现在可以每天收拾一下……

还发现平时网购、手机消费一直刷刷刷,疫情期间似乎网购消费减少了,多余的支出下降了;汽车轮子暂停,油钱也省了不少;没有了出去应酬的聚会,身心负荷减少了;给自己的身体来个缓冲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人在家里写《闭关修行第一百一十一天》,升华了自己居家的生活。

其实,我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疫情,还有一个世界在影响着我们,就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通过抖音、小红书、微博、西瓜视频、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在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们的大脑会被这些信息塞满,造成信息焦虑,引发内心震荡,让我们胡思乱想,身心不安,导致失眠,入睡困难,精神焦虑。

我们是要关心周遭的环境,要关注疫情的发展,也要关心自己的身心状态。

如果是淹没在网络信息的世界里,不停的过度关注各种信息,焦虑感自然就提高。

因为人的大脑在搜索外界信息的时候,由于杏仁核的功能作用,我们偏向于搜集负面信息,负面信息就会启动杏仁核,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应对危险和威胁的事物,而实际上大脑的这种进化是保证我们生存,为了提高生存的概率,必须激发我们的焦虑感。

所以,焦虑情绪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引起我们的重视和马上做出改变,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如何让我们身心安顿,不再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困扰?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并不代表每个人的“心”都有家。

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个安放之所。而不是任由焦虑、恐惧、难过、愤怒、自责、抱怨将自己带入负面情绪的低谷。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能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这份接纳不是盲从,也不是被迫,更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内心认同当下发生的这一切是一个个体不能改变的。

同时意识到,我们所经受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当我们意识到在疫情面前,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我们散乱的心才能得以安放,就像尼采所说:知道为何,才能忍受任何。

也许你会说,现在生活让人心里乱糟糟的,找意义有用吗?

有用!意义感是我们当下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意义感是我们精神升华的一个重要体验,没有意义感,我们就没有存在的方向。

其次,我们要学着保持正念,不加评判的有意识的活在当下的一个状态。

让自己超负荷的感官安静下来,让我们的心灵柔软下来,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再肆意蔓延。

我们要充满悲悯之心,但无须牺牲自己去承担他人的苦痛。

第三,我们能感知他人的痛苦,同情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责任为别人扫除痛苦。

你可以为他人撑起一片支持性的空间,倾听他们,而不必将他们的愁苦吸收到自己身上。

要做到自我关怀。就是当我们面对困苦与磨难时,能够像对待爱人或者其他陷入困境的人那样,充满善意地关怀和照料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也就为安慰自己创造了空间,同时,也就能激活内心更多面对挑战的强大态度与方法。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一味地排斥负面感受是无益的。

我们要是把难过、痛苦等等感受都从心里排挤出去,也就剩不下喜悦和幸福之类的感觉了。

悲喜总是同在的!

当我们消极地处理消极的情感,试图让它们消失在心中的时候,随之一同消失的,还将有喜悦、兴奋、动力、爱意、联结、放松。满足感以及生活趣味。



练习:想一句专属于自己的祝福语


(1)请您闭上双眼,想象一个可爱的小孩或动物之类,正在面前,冲自己露出无邪的笑容。

(2)请享受这个当下。您此刻感觉如何?

(3)请您把充满祝福与爱意的话语,在心中默默送给这个小生命。您可以说:“我希望你过得好。我希望你能心满意足。我希望你感到十足的安全与温暖……”

(4)现在请您把手放在胸口,跟这个小生命一起看着您自己。“希望我们两个都过得好。希望我们两个都能心满意足。希望我们两个都能感到安全与温暖……”

(5)最后,请把注意力转移到您自己身上来。感受您的呼吸在胸口的流动。

“我希望我过得好。我希望我能心满意足。我希望我感到十足的安全与温暖……”或者,您也可以想出一句专属于自己的祝福语,只要能让您觉得此时正在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与关怀就好。

02


谈谈我们的感受

书友A说:刚开始隔离期间,我也在忙自己的事,每天挺忙的,看见朋友圈有些人义愤填膺。我也帮不了,同学质问我,说我麻木,没有对农民工的同情心。

我也回答了一句,我们能怎么办呢?也深深感受真的无能为力,自己内心声音想说接纳自己目前状态,也许对自己对家庭是最好的方式。

后面我心里也起了波澜,觉得自己有些愧疚感,去专门看了些负债人群,农民工出疆的视频,也感受到了同情,无奈,还有深深痛心。

后面我也回应了一下那个同学,发了些相关视频,参与了抖音刷屏,感觉是我们隔离者在伸张正义。

再后面我心里能接受了,接受了疫情隔离在家的好处,也有很多的不好处,那份愧疚感没有了。


书友L说:之前小区的微信群里也有邻居发出关于民生问题抱怨的话语,对于这类言辞,我的感受是无感。

我曾经问过自己并试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我无法做到感同深受。

同时,我也理解到自己没有帮助他们解决境遇的能力,怎么办?接受吧!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小区群里有邻居卖自己做的包子、馕......其实家里的食物也是充足的,我和老公还是选择去买一些,算是一种支持吧!

邻居有老年人就帮着在网上抢抢菜,邻居家孩子需要电子产品的就把家里的笔记本、打印机贡献出去,这样我的无感也转为欣慰了。


书友B说:当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就能真正满足自己的心愿,既看到自己的局限,又看到自己的不局限的一面。


书友W说:看到你的分享也让我体会到你在对疫情下的民声带给你无奈、担忧、困惑而难过,因为生活的忙碌而掩盖了我们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封的时间一长好像就习惯于做自己的事情,也就少了份与这个社会的一个链接。


书友M说:最近我早上每天醒来之后就在反思感受:我们现在常说感受,链接,我们想感受什么呢?链接什么呢?

其实就是要链接感受,体验到感觉,并且能够客观描述(表达出来),用文字,用语言,用行为,用声音等多种方式,只有把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才能够被想要链接的人接受到,并且渐渐学会恰当予以反馈。

比如我跟20岁的儿子之间,在疫情期间会讨论一些社会状况:关于关闭、删除评论,居民们负面的言论……

我儿子对此表示强烈愤怒,而我跟他爸会无意识地去否定他的表达,他开始会用带着压抑的哽咽(甚至流泪,悲不自胜,就好像是他能够自己亲身体会到那些困境中的人们的痛苦、无奈)去表达反抗……

一开始看到儿子的那种反应,我会有很多投射出来:儿子多像我年轻的时候啊,总是看到、关注那些负面话题,引发自己的悲伤,悲观情绪,我看似是想要引导他去正向思考,正向表达,其实我还是在不自觉的沿用以前自动化压抑情感的思维模式!

我愈是那样表达,他愈是愤怒、抗拒,我开始慢慢去同理他的感受,接纳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慢慢开始比以前多起来,我感觉到欣慰……感谢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成长


书友C说: 昨晚想了很久,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表达内心的那份感受。

想一想这疫情的三个月里,我也是不断的在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憋屈的时候我会放歌听,难过的时候我会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景或者是灯光,我会获得一份自在和解脱。

有时看到咱们楼上一岁多的小孩每天都抱着去做核酸而哭闹的情景,我也会感到难过。

为做的核酸不规范而感到愤怒,为不知何原因被居家3+2共3次感到痛苦。

这些感受源源不断的去体会时,也能觉察出自己的不易,同时也有一份勇气处理不易。其实我也是在期盼与煎熬中等待着疫情的结束,只不过这份感受在最心底被压抑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定是可以修炼的
一呼一吸间的治愈力量
心理学家:抑郁症患者做好这个自救方法,就能战胜抑郁症
我是中学生,网络为何让我焦虑、愤怒与恐慌?
抑郁怎么办 自我抑郁的疗法
面对现实和心理调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