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爷爷的家国情怀——抗战硝烟里的育人梦|征文大赛14

四代人的家族梦(一)

曾爷爷的家国情怀——抗战硝烟里的育人梦       

曾爷爷今年92岁了,是一位基层学校退休校长。近代时期,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人们尊称老师为“教书先生”或“教书匠”。“先生”者,德才双馨;“匠”即匠心,一颗育人的心,怀揣一个师者的育人梦。

1943年,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古老的中国弥漫着烽火硝烟。时逢乱世,普通百姓的生活食不果腹,还要承受战争的威胁,为了国家安宁,扛起钢枪沙场抗倭的男儿是英勇的,文化渡人以救国,怀揣教育梦想的曾爷爷也是令人钦佩的。

此时,18岁的布衣子弟曾爷爷没有奔赴战场,而是拿起粉笔,挥起教鞭成为“娃娃教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乱世国殇,从事教育的艰辛不言而喻,曾爷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来,从学堂到小学、初中,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后参与组建初中,当选副校长。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经历,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学子。

文革结束后,曾爷爷已至中年,却依然精神饱满,赤诚地爱着他的教育事业。改革开放迎来新气象,他重拾教鞭,广纳英贤,繁荣新一代教师接班人。从教期间,曾爷爷辗转八所学校,但始终没有离开荆山塬,没有离开家乡。所到的每一个学校都兼任管理职务,将教务管理的井井有条,连续多年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书之余,曾爷爷爱好广泛,写得一手好字,也有不少文章发表于《富平报》、《教师报》等报刊。

从小,我是由曾外婆抚养大的,对曾爷爷的印象很少。小时候的记忆中,曾奶奶体弱多病,一直卧床,曾爷爷精心照顾着曾奶奶的饮食起居,过了几年,曾奶奶因病魔的困扰离开了人世。十年过去了,有时看到曾爷爷在村口望着祖坟凝思,眼里涌现着无限的沉重与沧桑。当我提笔记录下曾爷爷的故事时,他对这段历史是避之不谈的。

我12岁那年,还是小学生时,发表了第一首诗歌,那是学校唯一的入选获奖作品。看着稚嫩的文字变成铅字,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报纸,生怕一点折痕模糊了字眼。曾爷爷拿着报纸表扬我,还不忘给他人夸奖。等他到学校办事时,曾经的学生已是副校长,毕恭毕敬地欢迎着老校长,因这层关系,我自然也受到了关注。课间,我被主任叫到办公室,看到曾爷爷一边翻阅着成绩单,一边和校长谈笑。因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和代表学校参赛获奖,老师们的赞许声满足了小学生的骄傲感。

直到今天,我把网络上发表的文章整理在一起,寒暑假回家一有空闲就拿给曾爷爷看,92岁的高龄,眼睛不花,手机浏览也不用特意调大字体,就是听力下降,耳朵背点。遇到生僻字时,曾爷爷也能读出来,这得益于他一辈子的读书习惯,读书看报看新闻从未间断。或者拿个小本,由他口述,记录下走过的人生。

曾爷爷的处事方式也是有些独特的,很大程度上源于半辈子的教育经历。他和村上年龄相仿的老人聊天时,内容或是近期国家新闻,或是养生之道,或是曾经的教育感悟。而其他老人聊天则注重家长里短、奇闻异事等,生活方式不同,关注点自然有别。往往他们一起聊天时,都会对对方所讲不以为然,有的人说,年龄大了,吃好喝好是头等大事,还整天操心国家大事。或许这是知识分子的清高吧,但我认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是这个人的名片,这是他的求真与问道,一直保持着教师求知的思维。

一介书生,从风华正茂走向耄耋之年。一生情系乡村教育,纵有苦难岁月不改初衷。一名笔者,谈诗论道凝芳华,书写方块字之博大。青松不语广筑华章,桃李天下,曾几何时,我梦想着有一天,接过曾爷爷的教鞭,延续曾爷爷的事业。

曾爷爷的梦想即是一个师者的梦——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文人的梦,紧紧地与国运相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师者本色。

党瑶近照。

作者简介:党瑶,笔名汐瑶,陕西富平人,在校大学生,陕西省太一文学院签约作家,富平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公益通讯员。医路求索,承生命之重;文海泛舟,书岁月之痕。作品散见网络、报刊及选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女情怀总是梦-梦瑶【图】
【习作】内蒙古|委梦瑶《种瓜》|指导教师:王玉红
白志福丨父亲的教鞭
校长就该不辱使命
《羿想天开》之五十七教师的戒尺与教鞭
携手追梦 同行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