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的地理效应⑤ | 盆地效应

盆地效应

温暖炎热时期,在盆地内部,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在寒冷季节的夜间,若是底部面积不大的盆地,常因周围山坡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盆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若盆地封闭性不强,则因其位置和开口方向不同,阻挡或汇集的气流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增温或降温的不同反应,叫做“盆地效应”。例如,西伯利亚向北开口的盆地易汇集冷空气而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我国华南地区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霜雪少见,成为种植热带作物的基地,是因为这些盆地北面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南来温暖气流却容易汇集于盆地内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要低,就是明显的“盆地效应”。

盆地聚集效应

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流动人员观念更新,为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且不愿离开,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

形成原因

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坦言,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目前北京市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患者住院难的现象,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医院住半个月左右。

同样,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集聚也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旦拥有这些城市的户口,就可享受到这些优惠。山东高考生数量是北京的6倍,而北大、清华下达给北京市的招生指标却是山东的五六倍。北京约一百多名考生中就有1人有机会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000多名考生中才有1个人有此机会,机会相差30多倍。山东一些教育界人士感叹:“这难怪很多外地人挤破头也要去北京!”

流动人口观念更新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观念更新,与以前一心想着“打工”、“流动”不一样的心态,现今许多流动人口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而是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他们打工所得不再一味寄回家。

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

大城市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流动人员到大城市后就不愿离开,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很多打工者表示“不会拿挣的钱到老家盖房”,而是准备在当地买便宜的房子,他们手里的钱有更多的选择:一是置业;二是做生意。

弊端及影响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极大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管理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由此伴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流动人口管理、户籍制度、城乡结合部等也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课题甚至新难题,处置不当,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爆发点、激发点。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不堪重负

深圳 土地面积只有1952.8平方公里,但是建市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实有人口已经从几十万迅速增长到1200多万(其中流动人口占85%),迅速步入全球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密度位居全球第五、全国第一。目前全市已面临土地、空间资源、水资源和 环境资源等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深圳市副市长李锋说:“深圳已背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成为制约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突出‘瓶颈’”。

“盆地效应”

北京据估算,北京外来人口已由过去的500多万迅速突破1000万,加上本地人口,总人口达到2200万,已大大突破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为1600万左右的目标。” 目前,北京市 土地、水源、环境、交通等资源承受重压。欧洲太空总署公布的卫星数据曾显示,北京汽车废气污染一度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

上海、 广州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压力也是不堪重负。据上海市旅游局分析,内外环线之间是上海的人口新集结地区,人口密度在急剧上升;特别是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数以百万计,他们在参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与户籍人口共享城市设施。目前,中心城区交通阻塞、管线老化、社会经济高密度、紧运行,使得上海市民中约有20%的人处于心理 亚健康状态。据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介绍,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

对外来人口的控制是一大难题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公安和人口管理部门表示,大量外来人口不仅造成了资源压力,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人口流动带来的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北京市70%的犯罪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被侵害人中有70%是外地人口。上海有72%以上的犯罪为非本地户籍人口所为,杭州已经突破了90%,而深圳近10年来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和被犯罪侵害的对象中,非深圳户籍的分别占到98%、95%以上,作案人员和受害对象“两头在外”的特点非常突出。

据深圳市公安局介绍,近几年,深圳形成众多以内陆一些地区“老乡”为纽带的聚居地,属于“同乡村”概念的群体有643个近200万人。这些“同乡村”中,不时发生群体性、暴力性、突发性的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冲击。

解决及建议

针对现在的盆地效应,专家建议应当适当限制大城市人口无限流入。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制约,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仍然只偏重于“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淡漠,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控制大城市外来人口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提高中小城市的吸纳力,为大城市减压分流;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杠杆来减少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如价格手段,水资源缺乏,可以提高水价。水价提高后,自然会有很多解决紧缺的方法,比如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等。堵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私家车上路的成本解决。

四川盆地冬季的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别的地方高?

①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扩散。

②高山阻挡,使冷空气不易侵入,冬季风影响弱。

下图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聚集效应关系图。读图完成2题。 

1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

B.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伴随着大城市聚集效应的减弱 

C.大都市圈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大城市的聚集效应 

D.城市的聚集效应指的是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13.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是工业化发展的初期 

B.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必然经历城市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聚的过程

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易出现形形色色的“城市病”

答 案

12.B 13.B

解 析

12.观察图,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递增后递减,D错;都市圈的形成使城市集聚效应减弱,C错;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因城市环境污染,市区人口过多,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只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A错;答案选B项。

13.观察图,此题主要考察图文提取能力,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B项与图文展示趋势相符合,故选B。A项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应该是工业化发展的中期,C项说法太绝对且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不符,D项题中并未涉及城市病,故选B。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世界城市”对外来人口应更具包容性
上海哪几个板块(社区)居住人口最多?
户改十字路口
城市管理:唐朝如何应对大量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
陕西将试行居住证制度 为暂住人口办理落户
格尔木的“城市化之殇”如何化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