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11)

路易·达维特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欧洲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画有《雷卡米埃夫人像》等。大卫(1748~1825),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著名代表。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曾入皇家美术院学习,后获得了罗马大奖而奔赴意大利游学,深受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的影响,对古典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绘制了大量的历史画。他的代表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加冕》等。

入选画作:

《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

尺寸:高270厘米 宽232厘米

类别:画布油画

收藏:4处: 巴黎Malmaison博物馆、巴黎凡尔赛宫、柏林Charlottenburg博物馆、维也纳Belvédère博物馆藏

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再现了1799年——1802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仑军队进入意大利后,给那里的奥地利干涉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最终获取马伦哥战役的胜利。跨越阿尔卑斯的壮举,堪与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大败罗马军队以及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征战意大利的战绩相媲美。这场战役的胜利,提高了拿破仑的威望和地位,为他后来登上权力的顶峰打开了通道。

意大利战役后,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向大卫订制了这幅画。大卫把画面人物安排在圣伯纳山口积雪的陡坡上,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概,红色的斗篷使画面辉煌激昂。画面上年轻的拿破仑,充满梦想和自信,他的手指向高高的山峰。昂首挺立的烈马与镇定坚毅的人物形成对比。凡尔赛博物馆绘画部总策划人克莱尔·康斯坦女士介绍说,拿破仑对这幅画的创作进行了干预,要求对真实的历史细节作修改。其实,拿破仑翻山时骑的不是马而是驴子,穿的是普通军大衣而不是红色斗篷。他之所以要求做这样的修改,据说是为了渲染其'英雄的气概和史诗般的远征'。画作完成后,应拿破仑的要求,大卫和他的学生又画了4幅。这些画现分别存于凡尔赛宫、玛尔梅斯拿破仑博物馆等处。其中,凡尔赛宫的藏品在大卫生前一直由他本人亲自保存,悬挂在他的办公室内。由于极其珍贵,加之尺寸较大,搬运不便,这幅画只到意大利展出过。中法两国文化部趁法国文化年在华举办的时机,促成了这桩美术交流史上的盛事。继《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之后,法国名画又一次走进中国的美术殿堂,向中国观众讲述这个在历史上投下巨大身影、毁誉并存的伟人的故事。

《贺拉斯兄弟之誓》

新古典主义之父达维特,充满舞台感的政治寓言画《贺拉斯兄弟之誓》,讲述公元669年贺拉斯三兄弟和阿尔巴三兄弟。虽然彼此家庭间有婚约盟誓的羁绊,依然选择听从长者之命,在战争中互相战斗。兄弟们选择了政治理念高于个人动机,丝毫不为满面愁云的姐妹所动。画中强烈的信念激起前所未有的共鸣,表现了这个动荡时代的英雄楷模。

《拿破仑加冕》

尺寸:610 × 931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是大卫奉拿破仑之命创作的。为求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画中的许多人曾被画家请到画室作模特。画家忠实描绘了1804年12月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场景。身穿紫红丝绒与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双手捧着皇冠,向跪在自己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画中人物多达百人,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气氛庄严,场面壮观。作品宏伟的构图、磅礴的气势、巧妙的构思和写实的作风对后来的欧洲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1804 年12 月,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成为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为了纪念这一隆重的历史性事件,拿破仑任命大卫为宫廷画师,画下了这幅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历史画——《拿破仑加冕》。据说,当时教皇庇护七世给拿破仑及其皇后约瑟芬的额头涂上'圣油'后,拿起皇冠正要亲自给拿破仑加冕,不料,拿破仑突然夺过皇冠自己戴上了,然后,拿起另一顶较小的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画面中描绘的正是拿破仑给皇后加冕的一刹那,教堂里的气氛十分安静、肃穆,众多人物都屏息静气。身材'高大'的拿破仑,正意气风发地把皇冠高高举起,在他的前面对他顶礼膜拜的皇后约瑟芬正跪在他的脚下,准备接受这一无上的荣耀。皇后的两个儿子捧托着母亲的衣裙站在后面。头戴高大尖帽、手持权杖的教皇庇护七世神情黯然,无可奈何地站在拿破仑身后。拿破仑的周边站满了王公大臣以及参加典礼的各界人士,他侧面的观礼台坐着皇帝的家人,其中一位和蔼微笑着的贵妇人,正是拿破仑的母亲。不过,实际上拿破仑的母亲并没有参加这场庆典,因为那时她正在生皇后的气。因为拿破仑那时年仅35 岁,正是英雄正当年,可是约瑟芬已经徐娘半老,41岁了,并且其前夫是个保皇党,而她又不能再生育了,皇帝的母亲对这桩婚姻十二分不满意。可是为了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大卫还是把皇帝的母亲画了上去。观礼台的上面一层坐着画家和他的家人,以及朋友孟格斯、维安和格雷特等人。整个画面有150 多人,个个栩栩如生,都对当时风光无限的拿破仑流露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佩。这幅著名的大型历史画,大卫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作为参加了盛典的观礼者之一,他很好的把握了当时的现场氛围,把这一人物众多,气氛异常寂静、肃穆的历史性场面生动地刻画了出来。难怪拿破仑看到这幅画时曾说:'这不是一幅画,这是处处都有生命、活生生的一个史实。'画面的构图也极为科学,大卫以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景作为中心,把加冕现场的横断面展现了出来,从而为最大限度地描绘这一规模宏大,人物繁多的场面提供了可能。在光线的处理上,以加冕的中心场景为核心,明暗对比强烈,过渡也很自然,从而使画面重点突出,详略适宜。当然,画家在记录这一场面时,也适当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画上并未出席的皇帝母亲,把众所周知的矮个子拿破仑画得高大庄严等,这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很好的衬托了加冕的主题。这幅画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法国的一家报纸曾称其'场面是这样的静谧,所有的人物都这样的恭敬',画出了'无上严肃的典礼'。同时,这幅气势夺人的加冕场面画作,也粉碎了当时一些革命思想家仍想改革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卢浮宫里如何欣赏名画
神游卢浮宫(二)《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
世界名画赏析:大卫《拿破仑加冕大典》
卢浮宫的绘画藏品(欧洲游64)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大卫
世界名画中的巴黎圣母院!真是富丽堂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