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病夏治治什么?怎么治?
userphoto

2022.08.05 浙江

关注


每年的小暑节气到立秋节气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

具体来说,是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共30至40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10天,中伏10至20天,末伏10天。今年7月16日至7月25日为头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末伏。

而根据中医的“春夏养阳”及“天人合一”理论,此时是激发阳气最好的时候,也因此有了“冬病夏治”这一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适用于虚寒类疾病,更讲究病人体质

通常,我们把在冬季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称作“冬病”。

杭州国医馆馆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傅华洲介绍,冬病具体来说,就是在冬天因为人体阳气虚弱或感到寒冷之邪而发作甚至加重的一些疾病。常见典型如咳嗽、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脾胃虚弱、痛经,以及颈腰椎疼痛、寒痹症如关节疼痛等等。

“除了这些器质上的疾病,还有一些秋冬容易发作的情志性疾病。比如阴冷的秋冬天,很多人情绪提不高,机体相对弱,体虚易感。”他表示,广义上来说,冬天容易发作的都可当做是“冬病”。

但并不是每一种冬病,都能夏治,更重要的是病人体质。

“冬病夏治不仅针对病症类型,更要考虑病人体质,即阳虚畏寒体质适合,阴虚火旺不适合。”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诸剑芳强调,虚寒体质的人,往往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沉。如果是口干舌燥,口角易长疮的,多为阴虚火热,不适合冬病夏治。

同时,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证型。比如过敏性鼻炎是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但若是患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也不能使用冬病夏治。

三伏天里的每一天皆可做冬病夏治

大多数现代人对冬病夏治的理解,简单描述为在三伏每一伏的头天,到医院贴一次三伏贴。

但现代生活节奏快,既定安排也会被打乱,若是无法做到每一伏的头天治疗,是否就意味着失去了治疗效果?

“如果能在每一伏的头天接受冬病夏治,自然效果最佳。但随着时代变迁,中医也在进步发展,也要充分考虑当下的生活实际,因此,现在的冬病夏治时效放宽了,只要在伏天结束前去做治疗即可。”傅华洲说,冬病夏治的时间不必刻意拘泥于具体的某一天,比如,今年末伏结束时间在8月24日,在这之前都是有机会做冬病夏治的。

诸剑芳也认为,只要是阳虚体质且有对应的病症,适合做冬病夏治,那么哪怕是错过了头伏,在中伏甚至末伏里去做冬病夏治的治疗,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可结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或是针灸,一样会有很好的治病效果。

同样一张三伏贴,取穴是治疗关键

一般来说,冬病夏治的方法分为内服、外治两大类。内服药物指的是常说的汤药、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进行组方。外治疗法有穴位贴敷、中药熏洗、针灸、督脉灸、推拿、按摩、蜡疗、刮痧等一系列方法。其中,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为熟知也最为经典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三伏贴”。

每年一入伏,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甚至各大中药堂,都会吸引大批前来做冬病夏治的市民。了解不多的人往往会心存怀疑:我哮喘贴这个三伏贴,他颈椎病也是这个三伏贴,怎么什么病都是用这个药?

诸剑芳说,目前绝大多数三伏贴是基于清代名医张璐的“白芥子散贴敷背腧穴防治冷哮等肺系疾病”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形成的。药方虽是同一个,但取穴很关键。“就好比是针灸用到的针,扎在不同穴位能治疗不同病症,三伏贴同理。”

也有一些医院会有自己独有的穴位贴敷产品,比如,杭州市一医院独有的“伏天膏”,由医院独创而成,经过47年临床应用及改进,采用名贵纯中药,辅以新鲜老姜汁制成。同时,伏天膏治疗,如同烹饪一样,好的材料还必须由好的厨师烹饪,最终的疗效也会不一样。

“往年入伏当天,不少外地的病友们会包几辆大巴车,组团来市一医院贴伏天膏。”傅华洲介绍,除了伏天膏,市一还有药液擦背的外治方法,适合那些贴了三伏贴容易产生皮肤过敏反应的人群。

冬病夏治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习惯调整

作为市民最熟悉也应用最广泛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该怎么贴?贴多久?

傅华洲介绍,一般而言,儿童1~2小时,成人2~6小时。根据个人体质、皮肤情况、耐受程度等个体差异,初诊患者第一次贴药时间可以稍短一点,“二伏”“三伏”可根据头伏贴后时间来增加,值到皮肤出现正常反应。原则上,“头伏轻、二伏加、三伏重”。

也有部分患者会在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充血、发热或有痱子样小丘疹伴痒痛感,一般为正常皮肤反应,但要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和不影响下次治疗,不要硬抗,实在不适可就医。

“建议找正规医疗机构,辨明体质和病症后进行冬病夏治。如果冬病夏治对你的病症有改善效果,不妨长期坚持,可巩固疗效。”诸剑芳认为,体质的改善调养不能一蹴而就,除了三伏贴,也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不能在冬病夏治的同时,照样熬夜、喝冷饮、暴饮暴食乃至作息颠倒,自然无法收获好的效果。

这些疾病不要错过夏天这个关键期


“三伏天”作为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都有哪些疾病适合治疗?以下6个通过冬病夏治治疗“老顽疾”回归正常生活的病例,会让你对冬病夏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5年冬病夏治 让他重享幸福老年生活


家住城西的李大伯(化名)爱好唱歌,是社区合唱团的文艺骨干,中气十足的嗓音很难让人想象他是一位74岁的古稀老人。殊不知,5年前的李大伯身体虚弱,每天深受腹泻的困扰,根本提不起精神去享受美好的老年生活。


李大伯患有胃肠道功能紊乱二十多年,平时经常感觉肠胃不舒服,每次刚吃完食物就跑厕所,一天总要腹泻四五次。因为营养得不到吸收,他的体重只有80多斤,身形消瘦、面黄肌瘦,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气神。


怕腹泻来得猝不及防,李大伯不敢乱吃东西。每次和朋友相聚,他只能看着别人享受美食,时常嘲讽自己是“没有口福之人”。除了胃肠道功能紊乱,李大伯还很怕冷,端午节气后大家都换上了短袖,他还穿着长袖长裤。身体的不适和生活的不便让他痛苦不已。


李大伯曾去过多家医院治疗,药物保健品也吃了一把接一把。虽在治疗时病症能得到缓解,但一停药就立马复发,反复发作让李大伯对治疗失去了信心。


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冬病夏治能治好自己的疾病,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徐福的门诊接受治疗。


徐福主任对李大伯的舌苔和脉象进行了检查,发现李大伯体质虚寒,适合进行冬病夏治。但李大伯怕扎针疼痛,他便使用贴三伏贴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治。


李大伯连续贴了5年三伏贴。第一年结束治疗后,他的腹泻次数比之前减少了一半,胃口也好了很多。身体状况的改变让他欣喜若狂,第二年一入伏,他准时来到徐福主任的诊室,这一周期的治疗让他体重增长了5斤。第三年通过冬病夏治,李大伯体重又增长了6斤,基本没有饭后腹泻的情况发生。


第四年当李大伯走进徐福主任的门诊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身材匀称、精神十足,要不是他自我介绍,很难与之前瘦弱的他画上等号;第五年,李大伯一进诊室就高兴地说,现在自己的体重已经有110斤,二十年来第一次上三位数,也没有腹泻、怕冷的症状了。


5年的冬病夏治,不仅解决了李大伯一直忧心忡忡的腹泻、畏寒,还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活出了属于自己的老年风采。


徐福主任介绍,冬病夏治适合治疗虚症、寒症疾病,除了像李大伯这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还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肠胃炎等均有疗效。但是在接受冬病夏治前,需让专业医生对身体进行检查,若是阴虚体质、三伏贴过敏等不适人群不宜接受治疗。同时,还需选择正确、对应的穴位进行医治。


冬病夏治不仅缓解了肩颈疼痛 还解决了困扰十年的畏寒症


全师傅(化名)今年56岁,日常工作是一名货车司机,驾龄已有二十余年。十年前,他突然感觉手脚发冷、惧风畏寒,冬天更甚。一开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长期待在驾驶室内不运动导致的。但近几年怕冷的症状不但没减轻,还出现了头晕头痛的情况。有一次正在路上驾驶车辆,突然一阵眩晕让他恍了神,险些出现交通事故,这让他一直心有余悸。


近年来他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改善手脚冰凉和头晕头痛,甚至还试了“偏方”,但都无济于事。听说冬病夏治能补阳气,调理身体,他便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王吉安的诊室。


通过对全师傅身体的检查,王吉安发现他属于虚寒体质,畏寒、手脚冰冷是因气血不通导致的。而且他的颈椎向内曲度变直,斜方肌增厚,整个人的体态呈前倾状。一询问,全师傅还有颈部僵硬、肩膀酸痛的不适感。长期的奔波劳累加上驾驶时不当的坐姿,让他患上了颈椎病。


王吉安在全师傅颈肩部的风池穴、肩井穴、颈百牢穴以及背部的腧穴贴上三伏贴。第一年治疗后,全师傅的手脚发冷症状得到缓解;第二年持续理疗后,他的肩颈僵硬不适感减轻,头部转动幅度也较之前增大。今年三伏天期间,全师傅又来到了王吉安的诊室做进一步的冬病夏治治疗。


王吉安介绍,身体出现疼痛、麻木等不适感,是因为气血不通导致风湿痹阻,在穴位处贴三伏贴,能很好地疏通气机、活血化瘀。除了颈椎病,还有关节疼痛、四肢遇风疼痛、类风湿关节炎、雷诺现象(在寒冷或情绪刺激下,手指、趾部等部分皮肤出现苍白、紫绀等现象)、强直性脊柱炎、老寒腿、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贴三伏贴缓解疼痛,得到改善。


冬病夏治后 “爱哭鬼”变身男子汉


童童(化名)今年9岁,是一个有5年哮喘病史的孩子,每次感冒咳嗽后就容易哮喘发作、气喘胸闷。父母为了治疗他的哮喘,每年要跑医院输液吃药好几趟,增强体质的保健品也买了许多,可童童哮喘的毛病依然没有得到改善,还有挑食厌食的坏习惯。


上幼儿园后,每次有流行性病毒传染病,童童总是第一个“中招”,往往一学期的课程,他总有一半的时间在请假。而且童童还特别容易出汗,稍微活动一下,头发、后背都湿漉漉的。怕他出汗后容易感冒咳嗽引发哮喘,父母每天都要在他书包里多备两套衣服和吸汗巾。


因为常年的吃药打针,童童的体质比同龄孩子差很多,个头也是班级里最矮的。每次玩游戏,小朋友们都不爱和他一起玩,说童童跑得慢还爱哭,为此还给他取了一个“爱哭鬼”的外号。因为这个外号,童童没少在家里哭鼻子。


心疼童童的父母了解到在夏季哮喘平缓期时贴三伏贴有助于治疗哮喘疾病,便带童童前往浙江省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王其莉的诊室。


王其莉初见童童,觉得这个孩子小小的、瘦瘦的。检查了他的舌苔、脉象之后,诊断童童是阳虚、气虚体质,适合贴三伏贴,便在他的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贴上膏药,同时在冬天给童童贴“三九贴”巩固加强。王其莉还叮嘱童童父母,日常要加强对孩子的体质锻炼,不能一发病就用抗生素药物,应谨慎使用。


每年的三伏天和冬至过后,童童都会到王其莉的诊室“报到”,今年已是第3年了。看着童童从第一年的哮喘病发作、出汗减少,到第二年的体质增强、胃口变好,如今已长成了一名壮实的小男子汉。


父母也说他经过冬病夏治的治疗,身体强壮了很多,长高了不少,现在基本很少跑医院。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童童还和大家一起切蛋糕、表演节目,整个人阳光乐观了不少。


今年九月,童童将进入小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他告诉王其莉,自己不会再像幼儿园一样老是因为生病请假,要做一个全勤向上的好少年。


王其莉介绍,除了像童童这样的反复哮喘儿童进行冬病夏治,还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尿床、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儿童也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不过,并不是所有体质的儿童都适合冬病夏治,年龄在三岁以下,热性或阴虚火旺体质的儿童不建议贴。所以家长在带孩子来医院进行冬病夏治前,需至儿科医生处对孩子体质及病情进行评估,防止不恰当的贴敷对身体造成不适的影响。

冬病夏治 让35岁的她由“寒”变“暖”

小清(化名)今年35岁,结婚已经6年了,但喜欢孩子的她至今“小腹平平”,迟迟没有动静,她为此苦恼许久。


小清每月的生理期都不准,早在三年前,她的月经周期就从正常的一个月推迟到两个月,甚至出现过三个月才来一次的现象,经量也明显减少,经血呈深褐色。但“心大”的小清,以为这是正常现象,病情一拖就拖了两年。


小清是做财务工作的,单位和家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一般晚上十点左右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自认为作息规律、睡眠质量优秀的她,在工作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感觉困乏,有时候看着数据就会开始发呆,注意力无法集中。出现了几次工作失误之后,心情愈发焦躁。而到了冬天,小清的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畏寒,同事偶然说起的一句“你看起来好憔悴,是不是身体有问题。”这让小清慌了神。


今年初,小清开始寻求西医帮助,医生检查过后发现小清的促卵泡刺激素很高,建议服用性激素做人工周期治疗。根据医嘱,小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但出现胃口差食欲下降、大便溏稀、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这让小清又气又无奈,于是就自行停药了。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了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周志英的门诊求助。


周志英仔细查体后发现,小清面色暗黄无华,舌淡胖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属于阳虚气弱、寒湿凝滞体质。通过自配的妇科专用药粉予以专病特色的少腹灸和八髎灸,辅以温经汤、八珍汤等中药,达到温阳益气、调补冲任、散寒通络、扶正培本的目的,使小清这类阳虚寒性体质在夏季得到充分补养,储存阳气,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也能“温暖”过冬。


同时,周志英建议小清一周进行三次针灸,十次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小清面色慢慢红润起来,连续三个月的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再调理一段时间,计划将备孕提上日程。


周志英表示,中医上常说,百病生于寒。炎热夏季尤其“三伏天”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此时是采用温阳益气药物及针灸温通阳气、祛除寒邪的最佳时机。若夏季人体得不到阳气的“输入”,很容易导致冬季的宫寒,进而引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一系列妇科问题。“冬病夏治”是一个非常适宜的调养方法。


周志英介绍,冬病夏治对宫寒女性疗效好,具有扶正固阳、调补冲任的作用。妇科中除了月经不调的疾病可进行冬病夏治外,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孕前调理等都可治疗。


和烦人的咳嗽说“拜拜”! 磨人的老慢支终于缓解了


“现在我气不喘了,人也不烦躁了,十几年来从没有这么神清气爽过。”经过冬病夏治的治疗,何阿姨(化名)终于“摆脱”了整日咳嗽的烦恼。


今年54岁的何阿姨患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每天都被气喘咳嗽所困扰。尤其是一到冬天受冷空气的影响,发作得更厉害,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的现象。


为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每次发作她都要去医院住院治疗打点滴,可出院后又复发了。反反复复情况一直未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每逢冬季她都不敢出家门。


因为整天整夜的咳嗽,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睡眠质量,何阿姨还出现了失眠、心神不宁的症状,这让她苦不堪言。“咳嗽咳得整个五脏六腑都出来了。”这是她常向别人抱怨的一句话,也是老慢支患者最常见的痛苦经历。


忍无可忍的她听说冬病夏治能治疗自己的疾病,便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高峰的诊室寻求帮助。高峰为何阿姨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何阿姨是因之前的急性支气管炎未痊愈,导致伤及了脾胃转为慢性。一到冬季寒冷时节,外部邪气刺激,容易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


因为何阿姨“经久不愈”,高峰选择了“黄元御加减下气汤”结合脐疗的特色方法对她进行综合治疗。高峰根据何阿姨的舌苔、脉象,调整了药方,并将药材碾成粉末,用黄酒调制成药饼,结合生姜、艾草,在她的肚脐处进行灸疗。这种方法不仅比口服用药更安全,在“冬病夏治”期间治疗效果也更明显。


何阿姨连续3年在“三伏天”期间接受治疗,身体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冬季基本不怎么咳嗽,吃药打针频率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转好,人也精神了不少。这让何阿姨喜不自胜,困扰自己多年的顽疾终于有所缓解。今年冬病夏治期间,何阿姨又来到了高峰的诊室进行治疗同时向他表示感谢。


高峰介绍,冬病夏治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效果。除了老慢支,还有体虚易感冒、慢性鼻炎、非急性期哮喘等疾病也可用冬病夏治治疗顽疾。


过敏性鼻炎反反复复 “冬病夏治”解决问题


王先生(化名)今年45岁,是一位患有4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生活中深受鼻炎问题的困扰,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过,病情也未见好转。


一到冬季,王先生的鼻腔受冷空气的刺激,鼻塞、阵发性打喷嚏、流涕等一连串症状接踵而来。每次出门,他什么都可以不带,但必带纸巾。晚上睡觉,鼻塞的王先生只能张嘴呼吸,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第二天,不仅鼻子不舒服,咽喉也随之受到影响。


到了盛夏,办公室、家里、车中、商场都开了空调降暑,虽然凉快,但王先生却“无福消受”,因为吹空调时间过久后,他会鼻痒鼻塞,流出清水样鼻涕。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气急胸闷,那几年他被过敏性鼻炎折磨得苦不堪言。


听闻同事提及冬病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很好,便在三年前前往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门诊。经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全爱诊断,王先生是严重过敏性鼻炎患者,适合贴三伏贴,张全爱在他的大椎、风门、肺俞、督俞等穴位贴上膏药,并建议他在每年初伏、中伏、加强伏及末伏各贴一次,连续贴三年。同时叮嘱他少食生冷、少熬夜。


每年到三伏的头伏,王先生便早早预约了冬病夏治门诊,坚持三年之后,他明显感受到每年发作的次数在减少。鼻腔开窍呼吸顺畅之后,王先生感觉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张全爱表示,过敏性鼻炎以虚寒为特点,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足的时候,此时是最适宜“冬病夏治”, 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以温补阳气,散寒驱邪,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王先生从小易感冒,乃肺气不足的表现,工作强度大,长期熬夜,较为辛苦,长期透支身体,免疫力降低。阳虚气弱、肺气不足、卫表不固,风寒得以乘虚而入,侵犯鼻窍,故鼻窍壅塞。三伏贴多选用温阳通络药物,贴至特定穴位后可通宣开窍,固护卫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易受寒邪侵袭,则鼻炎渐愈。


张全爱说,除了像王先生这样的过敏性鼻炎,还有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鼻炎及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膏药一贴,百病全消?夏天一针,安稳过冬?艾灸一熏,药到病除?

冬病夏治不能取代日常治疗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大法,冬病夏治受到了许多推崇。不仅医院的中医、针灸科等相关科室大摆长龙,在电商平台,三伏贴的销售也很火爆,号称“祖传配方”“医院同款”,显示的月销量动辄数万件。


然而,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即便是简单易操作的三伏贴也不是“万能贴”,更不能代替日常疾病治疗。


未经中医诊断,不建议网上购买三伏贴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柴秀娟主任中医师介绍,“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比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神情倦怠等。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些人是阳气不足,自身能量不够,寒气由体内升起,阴盛阳衰。


“冬为阴,夏为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她表示,此时若能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以温热养阳的方法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及温热药使人体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冬天少发病或病情减轻,甚至不发病。


但是,有不少人并没有去了解过自己的体质问题,只是“跟风”或是图省事,自己网上购买三伏贴。


之前有这样一名患者,听说冬病夏治可提升体质,冬天少生病,也想试试。看到网上有卖三伏贴便兴冲冲下单了。结果买回来贴了以后,原本想提升下体质,反而更加不舒服,夜里失眠,嘴巴时常感到苦味,口舌生疮,整个人显得烦躁不安,一点小事就着急上火。


家人见状劝她到医院看看,于是她找到了柴秀娟。切脉及观舌苔表现,这位患者并不是阳虚体质,相反是阴虚火旺体质,并不适合冬病夏治。


柴秀娟说,虽然她不适合冬病夏治,但可以通过其他的中医方法,来调理体质。


无法包治百病,古籍记载“有应有不应”


冬病夏治的疗法历时悠久,“敷贴疗法治百病”的说法也广为流传。但在中医专家看来,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神药,冬病夏治更是不可能。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包烨华主任中医师介绍,冬病夏治最早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到如今其治疗范围也是有限的,并非包治百病。有关三伏贴最早的记载,应是源自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下·喘》一篇中“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的案例。“诸气门下喘。膏育、天突,有应有不应。真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按照中医典籍的记载,膏方治疗哮喘'有应有不应’,而三伏贴'往往获效’,说明冬病夏治的各种疗法都是有针对性的。”她指出,从中医理论来讲,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咳嗽、鼻炎、冻疮、体虚反复感冒,产后身痛、遇寒加重的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都属于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但不能盲目扩大其治疗范围。


如果患者有未能良好控制的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正在发烧发热,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都不适合敷贴治疗。此外,患有严重皮肤过敏、敷贴穴位局部有破损者、孕妇、支扩咯血等不能敷贴。同时,一些慢性病患者在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包烨华指出,到正规医院进行冬病夏治,医生会根据其体质情况选择针对的疗法。但有一些人自己患有一些禁忌疾病也未必知道,所以建议有需要的人群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非立竿见影,更不能取代日常治疗


也有一些人对冬病夏治寄予很高的期望,试图一次治疗,立马见效。


然而,冬病夏治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三伏天做治疗,要在冬天才能显疗效,有些疾病还须坚持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不能因为没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稍微见效就停止治疗。


更为错误的观点是,硬生生把疾病熬到三伏天,反而病情加重,适得其反。


包烨华曾经收治了一名老慢支患者,进行冬病夏治治疗后效果明显,冬天很少发作。他的老邻居羡慕不已,也想试试,所以即使在这个冬天老慢支发作了,也拖着不肯治疗,只寄希望于“夏治”能帮他拔除病根。好不容易熬到了隔年夏天,他也找到了包烨华。可包烨华发现,由于拖得太久,他的病情早已加重了不少,治疗起来也更为棘手。


“冬病夏治是一定不能取代日常治疗的,疾病发作时要第一时间就医。”她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将冬病夏治作为综合治疗方法的一种。


柴秀娟也强调,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冬病夏治需经专业的中医师辨识体质、辨证选穴,需要膏药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症表现,即使是同种病症,患者由于不同证型贴敷的穴位也可能不大一样。


“所以,它属于一种辨证疗法。”她坦言,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听说某种疗法的介绍,到了医院就像点菜一样向医生“点”疗法。以敷贴为例,用药物敷贴穴位牵涉到用药问题,不同的药物药性不同,针对的疾病也不一样。患者应听从医生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而非人云亦云盲目追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病必看!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错过再等一年!
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冬病夏治”首选三伏贴,但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三伏天天灸五误区
盛夏三伏阳气旺,穴位敷贴除痼疾,冬病夏治保安康!
治鼻炎治咳嗽调体质——冬病夏治三伏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