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馆员风采|骆恒光:晏如阁论书

编者按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汇聚了一大批文史、书画、金石、戏曲、医药、工艺美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馆员大多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造诣颇深的艺坛耆宿,他们年高德劭,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所记录的场景与事件,所取得的研究与创作成果,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馆员风采”栏目将陆续展示省文史馆馆员文化和艺术研究与创作的成果。敬请关注!

骆恒光

骆恒光,1943年6月生,浙江诸暨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骆恒光论书》《毛主席诗词行书帖》《行书笔法图说》《行书教程》《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及其笔法》《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智永真书千字文及其笔法》等。

晏如阁论书(部分)

前人多论书之作,或阐释书学奥义,或考镜书法源流,或评析古今书家名迹,或论述诸体技法领要,或针砭时弊,或评判流风,皆嘉惠艺林,功不可泯。然时代既迁,风气丕变,趣尚迥异,迄于今日,亦颇有可论者。

昔年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曾记学书心得及论书语若干于一册。其后交游渐广,闻见益多,每有心悟,辄手记之。虽片言只语,但求达意尽兴,明我心迹。

夫作书难,论书亦难,力去因循陈言,直道会心之语,更难。深知论书之旨在于真,在于切,去此二字,其言无信,不可取也。故我之所论,亦以真切为本。

书李白《望天门山》

一、作书不可不熟,不可不生。初学之时以熟为难,既熟之后以生为难。然以熟为熟者俗,以生为熟者雅。

二、执笔高,易得意外姿致,然每失于软弱;执笔低,易见笔力挺健,然每失于生硬。

三、笔画虽肥,起止转折处仍能灵动者,不可诮为“墨猪”。笔画虽瘦,起止转折处不能灵变活泼者,其弊无异于“墨猪”。

四、作书以用笔为上,前人多述之。然时人论书,有重气势而轻用笔者。窃谓气势所寄,在于点画,点画之妙,在于用笔。故用笔之于气势,犹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五、沙孟海书得力于钟繇、欧阳询、黄道周,兼及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成一种体格。晚岁恣肆放笔,苍茫浑穆,多于大处着意。点画结体,愈拙而愈见巧,愈纵而愈见工。学沙书当于早中年诸作入手,探其源流,识其变化,悟其妙理。沙书易上手,若仅效其晚岁高蹈阔步之态,但得其皮毛而已。

六、书之成功者必有自家面目,然有自家面目者未必成功。常见面目谲诡、疏于笔法而自诩成功者,为之赧颜而已。

七、作书,能疾而出之于缓,能圆而出之于方,为上乘。盖能疾而缓,不流;能圆而方,不弱。

八、学书欲静,静则生慧,书自流雅。耐不得静者,欲得书中雅韵亦难矣。

九、书欲大成,须功夫、学识、性灵三者兼备。但得其一者不能成,但得其二者不能深。

十、善用笔者,如舟师执柁楫,徜徉自在。不善用笔者,似老耄过泥淖,踯躅难行。

十一、楷、隶居静以治动,然动息则生机亡。行、草居动以治静,然静极则形骸萎。动静之难治也欤!

十二、笔统率于心,心无约束,则酣畅。书当整整斜斜,怪怪奇奇,一任笔端出之,方穷自然之妙理。

十三、孙虔礼草书得连断之妙,乍视之,笔笔连;细视之,笔笔断。连之易,断之难,笔断而意连者愈难。连断乃右军法,虔礼得之。

书郑板桥题画竹诗

十四、书忌矜躁,矜躁则无雅韵。究其所至之由,一在内心,一在外物。

十五、“书如其人”,此言得之。观人之书,持正者多整饬,豁达者多疏旷,洒脱者多飘逸,刚强者多挺劲,拘谨者多敛束,怯懦者多柔弱。

十六、作字先求笔润,润则风神自出。飞白之笔须出之自然方佳,不可刻意为之。

十七、学书须先于提按处用功。能提按,笔画有粗细、虚实、缓急、连断、方圆等变化,方可言书中之情趣与神采。

十八、榜书高悬,多远视,以宽博厚重为要。若纤巧,则字迹朦胧,悖于功用。沙孟海榜书,人谓天下独绝,盖大笔如椽,磊磊然足醒人目,并世书人有与之匹者乎?

十九、奇不欲怪,委曲不欲忸怩,古拙不欲矜饰,此为书家箴言。学书者每失于太过,太过犹不足。书之难,正在于此。

二十、陈老莲曾居杭州府学摹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初十日,人见之曰:“似”,则喜;后十日,人见之曰:“不似”,益喜。或云,喜其似复喜其不似,何也?盖似者知其入,不似者知其出。临碑帖亦当如是:初欲求其似,太似无妨;既能似,复欲求其不似,似为不似之始,不似为似之终。似在不似中,为真似。

二十一、米海岳之书,雄桀多变,沉着深厚,然学者每失于浅露飙疾,以为得其然者。是故教者或以“米书不可学”诫其弟子。实则非不可学,学不善耳!

二十二、见露骨者谓之“瘦”,有剩肉者谓之“肥”。作字须瘦不露骨,肥无剩肉。

二十三、王右军综百家法,独成体格,以逸韵见胜,千古仰之。推其书多理法,亦多天然。天然出于理法,胜于理法。见天然不见理法者,无由入其堂奥;见理法不能化于天然者,则骨骼槎枒,无血脉之丰、肌肤之丽。

二十四、大字难于严密,小字难于宽博。大字于宽博中不失严密,小字于严密中不失宽博,方为极致。

二十五、草贵疾速,一以意行,神采尽在毫端。然疾速中须有淹留之致,所谓能缓然后出之于急、能迟然后出之于速者也。

二十六、陆维钊画竹石,纵横刷掠,神采飞扬,一如其书。书画之事,既得传模物象之功,则当以陶写心灵为上。

二十七、书无定形,定形即非书也。书之妙道当于幻变中求之。

书王十鹏《过新昌》

二十八、米襄阳得二王法乳,尤以子敬为多。用笔精深入微,字态跌宕多变,以奇反正,时出新致,乃善学二王者。赵吴兴、文衡山诸公亦慕二王,然知其正,少变耳。黄山谷所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为深诫。

二十九、从无意至无意,无所谓“无意”,从有意至无意,无意之中实有意在焉。学书当先有意而后无意。

三十、登高山,涉大川,然后作书,每多浩然之气,此胸襟不凡故。书家亦须涉猎广。

三十一、书之墨色变化,在于用笔。笔毫载墨而行,用笔灵变则墨色鲜活生动,用笔合于节奏则墨色自有神韵。

三十二、字若定形过早,根柢浅,乏内涵。早岁不妨学数家,中年后渐成自家面目,令各家为我所用。

三十三、杭州城隍山麓有米芾书“第一山”三大字,乃是翻刻,然字字郁勃飞动,大气磅礴。所谓大字如小字者,重在取势,不斤斤于点画间。沙孟海极推重之。

三十四、书之熟有二义,以熟为熟者俗陋,以生为熟者高妙。行草尤贵于熟,然须熟后返生,一味熟,定成俗品。

三十五、柳字严整,处处见法,颜字宽宕随和,法在其中。学书者之取法,学柳易得,然每为法所拘,难以摆脱。学颜者初难得法,然能识其大局,立其大体,而后深入,渐渐丰富。或谓急功者先学柳,欲大造者莫如先从颜入。

三十六、《礼记》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窃谓非独声也,书亦如之。物之感人,或发于书,其书神融笔畅,畅无不适。

三十七、凡字功巧太过,则俗气不除,当令巧中藏拙,拙中孕巧,回归自然,俗气自去。

三十八、苏东坡谓“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实则“虚而宽”即为定法。不虚则实,不宽则紧。实而紧,指僵腕拙,毫行纸上,必乏自然空灵之气。苏东坡言“虚而宽”,米襄阳言“把笔轻”,二公之语,实同一意。

三十九、米海岳集字,晚成大家;张阆声抄书,博学富才。抄书集字为笨法,然非聪明人不为。世人非不能为,实不屑为之也。

四十、前人或以“永”字为八法授学子,遂多拘忌,成一种俗气。盖书尚灵变,一“永”字何能概千万字耶?

四十一、字之承接须左右参差,动荡变化,有争先恐后之色乃佳。若一一稳定,首尾相接,鱼贯而行,定无生机。

自作诗《天目山中夜坐》

四十二、临帖之初贵似,太似无妨。继贵神似而貌不似,取其长遗其短。临帖终当以我为主人。

四十三、草法以动治静,动为大要。怀素草书极动宕,意气奋发。唯晚岁书《小草千文》,略似倦飞之鸟,栖憩山林,不思振翼,气机索然矣。

四十四、用狼毫作书能泯灭棱角者,但得婉娈之美而已;用羊毫作书能见骨力洞达者,方入炉火纯青境界。

四十五、善学者,凡古今名家之书皆有可取处。不善学者,纵有好碑佳帖,不能得其领要。

四十六、米芾评李邕“乏纤秾”三字,入木三分,他人不能道,正是米老识鉴过人处。

四十七、学碑不可涉于僻,学帖不可流于俗。学碑能强其骨,学帖能养其气,兼学者为优。

四十八、前人谓“预想字形”,作“意在笔先”解尚可,否则不合作书之实。颜鲁公答张长史“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此之谓“巧”者良是。

四十九、褚河南谓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此八字乃尽用笔之秘。学书者从此悟入,能事过半。

五十、亲简牍而不亲碑版者,书之格局多不能壮阔,笔致或伤委婉。自以简牍、碑版兼而学之者为善。

书苏东坡《望湖楼醉书五首》

五十一、谓书以神采为上而形质次之,诚为至言。然有形质方有神采,学者当先从形质求之。形质既具,若拘泥于此,必损神采。

五十二、用笔须有藏露之变,藏则笔意内含,露则笔意外放。然内含过之乏生机,外放过之涉飙疾。藏与露互为表里。凡书家善藏者必善露,善露者必善藏。

五十三、唐人楷书匀整有余而逸气少逊。匀整利于学子入门,故可学。然切不可囿于匀整而乏逸气。

五十四、榜书不离制作一端。有书佳而制作粗率,意法俱失,面目全非者;有书不甚佳而制作尚可,略掩其丑者。书与制作俱劣者有之,俱佳者不易得。

五十五、聪颖而性躁急者,好标新巧,若亏于功,其书多浮乏。笃实而性拘泥者,好恋陈规,若不悟变化,其书多平庸。

五十六、学书至能者,在同一时间段,书同一篇章,往往一遍为佳,两三遍或有好者,四五遍后多劣。盖一遍出于自然,两三遍已多人意,至四五遍后,则刻意求工,顾此失彼,去自然愈远。有喜专书某篇某章者,熟则熟矣,千纸一面,殊乏天趣,诚非上品。

(选自《骆恒光论书》)

骆恒光书画作品欣赏

书刘禹锡《乌衣巷》

书王维《过香积寺》

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陈亮《酌古论》节录

书南怀瑾先生句

郑氏规范节录

青山何屹屹

春雨

月色溶溶夜

秋波不碍舟

江南何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黄道周行草书,生辣古拙、奇崛恣肆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卷八十六
传统书法的标准
[转载]草书前锋——张芝《冠军帖》
书法乃笔尖的舞蹈,学书法这么久,你知道笔势是什么?如何取势?
书法学习笔记,进步慢的初学者好好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