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注译3《宗经》

《宗经》

3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至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

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题解】

   宗经:文章要以圣人经典为宗旨。

【原文】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1。经也者,恒久之至道2,不刊之鸿教也3。故象天地4,效鬼神5,参物序6,制人纪7,洞性灵之奥区8,极文章之骨髓者也9。皇世《三坟》10,帝代《五典》11,重以《八索》12,申以《九丘》13。岁历绵暧14,条流纷糅15,自夫子删述16,而大宝咸耀17。于是《易》张《十翼》18,《书》标七观19,《诗》列四始20,《礼》正五经21,《春秋》五例22。义既埏乎性情23,辞亦匠于文理24,故能开学养正25,“昭明有融”26。然而道心惟微27,圣谟卓绝28,墙宇重峻29,而吐纳自深30。譬万钧之洪钟31,无铮铮之细响矣32。

【注释】

1三极:天、地、人。《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彝训:法、教诫。恒久之道。彝,常也;法也。《唐书》“虔守国彝”。训,教导、训诫。经:经书也,《易》、《诗》、《书》、《周礼》、《仪理》、《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为十三经。凡道义法制之不可易者,皆谓之经。2至道:大道。3不刊:不可磨灭。《刘歆答扬雄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刊,削。4象:取法。5效:效验。鬼神:鬼怪和神灵。6参:验。《荀子》“参稽治乱”。物序:天地万物的规律、秩序。序,次第。《孟子》“长幼有序”。7人纪:人所共由之理。《尚书·伊训》“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纪,道。8洞:深远;透彻。如洞察、洞彻。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奥区:对于边远而言犹言腹地。《宋史》“抚奥区于吴会”。此引申为灵魂深处。奥,凡意蕴深秘不易窥见者皆曰奥,如奥旨、奥义。9极:穷究。骨髓:生理学名词,此引申为文章的核心内容。10皇: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三坟》:《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11帝:五帝,古帝之称,亦曰五人帝。指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典》: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之书。12《八索》:古书名,八卦之说,谓之八索。见《左传注》13《九丘》:古书名,《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14绵:长,不绝。暧(aà):暗。指时间久远不甚分明。15条:条理。《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流:流布。纷:众多。糅:杂。16删:孔子删《诗》、《书》事。删书,言孔子求书得三千二百四十篇,芟(shān)荑烦乱,断自唐虞,为一百二十篇。见《书纬》。删诗,《史记》“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述:论述。《论语》“述而不作(创造)”。17大宝:天子之位。《易》“圣人之大宝曰位”。 比喻最有价值的东西。咸:皆;悉。耀:照耀、炫耀。18张:凡扩而大之曰张。《左传》“臣欲张公室”。此引申为演绎,阐释。《十翼》:孔子赞《易》之文,旧以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19标:高枝;表。揭示主旨。七观:《尚书大传》载孔子的说法,认为从《尚书》的某些篇章中可以观义、观仁、观诚、观度、观事、观治、观美。20四始:《诗》有四始。《史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21五经:指吉礼(祭祀等)、凶礼(丧吊等)、宾礼(朝觐jìn等)、军礼(阅车徒、正封疆等)和嘉礼(婚、冠等)五种主要的礼仪。见《礼记·祭统》郑玄注。22五例:《春秋》的五种记事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五曰惩恶而劝善”(杜预《春秋左氏传·序》)。23义:宜,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利物足以合议”。埏(shān):和土。此引申为塑造。《管子》“尧之治天下也,犹埴之在埏。”性情:谓人之禀赋及气质。《易》“利贞者性情也”。24辞:辞说,言之成文者曰辞。匠:木工。用作形容词,联系后文指工于(长于、善于)文理。文理:指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25养正:《易》“蒙以养正”。(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26昭明:《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昭,明也。融:明之甚也。《诗》“昭明有融”。27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28圣:修养人格造乎至极之地谓之圣。此作至尊之称,如君主之言辞曰圣谕、圣训。谟:议谋,犹言计策。《尚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言先代圣王的谋略会更加深远伟大,美妙的建言也会益发昭彰显著。卓绝: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29墙宇:《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古八尺为仞,“数仞”是形容孔子的墙很高。)这里用“墙宇”喻指圣人的道德学问。峻:大。《大学》“克明峻德”。30吐纳:道家修炼之术,学道者修习呼吸,使腹中恶浊之气自口呼出,而由鼻吸入清新之气,谓之吐故纳新,是为吐纳之术。此取其喻义,指收放自如,有吞吐六合的深厚的道德学养。31万钧:极言其重。古称三十斤为钧。洪钟:大钟。32铮(zhēng)铮:金声。

【译文】

   体现天地之间恒久之道的著作叫做经,所谓经,就是阐释宇宙精神的永恒的大道,是垂教万世、不可磨灭的伟大教导。这些经典取法自然,效验于神明,参验于天地万物的规律和秩序,拟订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度,洞察人类灵魂的深处,表达天下文章最精粹的内容。在三皇的时候产生了《三坟》,在五帝的时候产生了《五典》,再加上《八索》和后来的《九丘》。它们经历过漫长的岁月似乎已不甚分明了,后来的著作也越来越错综复杂。自从孔子删定《诗》、《书》,论述古代典籍以后,那些精彩的文章都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于是,就有阐释《易经》的《十翼》,揭示《尚书》主旨的七观,罗列《诗经》精义的四始,匡正《礼记》礼仪的五经,《春秋》的五种记事条例。这些作品经过裁制,都十分的精确允当,就像人被塑造出了特殊的禀赋及气质,言辞精妙、工于文理,因此能够开启童蒙,培养纯正的本质,更会让他们变得光明磊落。然而大道之心是微妙的,圣人的思想精粹而纯一,他有厚重而伟大的德行,有吞吐六合的深厚学养。就像万钧洪钟,绝对不会发出细微的声音来。

【原文】

   夫《易》惟谈天1,入神致用2。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3。韦编三绝4,固哲人之骊渊也5。《书》实记言6,而训诂茫昧7,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8:“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9”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10,藻辞谲喻11,温柔在诵12,故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13,据事制范14,章条纤曲15,执而后显,采掇片言16,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17,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18,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19,谅以邃矣20。《尚书》则览文如诡21,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22,表里之异体者也。

【注释】

   1谈天:《史记》“谈天衍,雕龙奭。”谓邹衍能论述宇宙之事,俗于闲暇群居,高谈闳辨,概云谈天。这里指《易》是揭示自然之理的经典。2入神:达到精妙的境地。致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传》“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今谓切于实用者曰致用。3语出《易·系辞下》“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言其意旨深远,言辞温和,语言委婉而中肯,所用典故明白显露而哲理隐奥。4韦编:韦,熟皮,所以缀竹简,古无纸,写书用竹简,以韦缀之,故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绝,断。5哲人:圣哲之人,为众人所仰望者。骊渊:《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其下。”骊龙,黑龙。成语“探骊得珠”指文辞中肯允当。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6记言:《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7训诂:犹言注解。《尔雅》有《释诂》、《释训》两篇,故谓此类之书曰训诂书。茫昧:不可知。(陶潜诗)“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8子夏:春秋卫人,姓卜名商。孔子弟子,列于文学之科,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9“昭昭……”这两句话的原文是:“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昭昭,明。离离,分披繁盛貌。《诗》“彼黍离离”。10摛(chī):布、发、舒展。裁:芟。《汉书》“删裁繁芜”。11藻辞:文辞。谲(jué):不直言;权术;欺诈。12温柔:温和柔顺。诵:诵读,读之而有音节曰诵。13《礼》:《礼经》包括《周礼》、《仪礼》、《礼记》,谓之三礼。立:树立。14据:依。制:裁、造。范:法式;模型。15章:条,程。《史记》“约法三章”。16掇(duō):摘选。(白居易文)“博搜精掇,编而次之。”17五石、六鹢(yì):《春秋·僖公十六年》载:“陨(yǔn落)石于宋,五;六鹢(yi鸟名)退飞过宋都”。传说有五块石头从天上落到宋国,六只鷁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公羊传》、《榖梁传》于此,皆说明所以一则先石后五,一则先六后鹢之旨。称赞《春秋》“一字见义”的工夫之炉火纯青。18雉门、两观:《春秋·定公二年》载:“雉门及两观灾”。雉门,鲁宫的南门。两观,宫门外左右二台上的楼。灾,指火灾。失火的主要是两观,但两观附属于雉门,所以先说雉门。19婉章志晦:分别指《春秋》五例”中的“婉而成章”、“志而晦”。20谅:信也,实也。邃:深远,精深。21诡:奇异。22殊致:不同的意态。殊,别、异。致,意态。如言雅人深致。

【译文】

《易经》是揭示自然之理的经典,阐述的道理已达到精妙的境地,很切于实用。所以《系辞》说它意旨深远,言辞温和,语言委婉而中肯,所用典故明白显露而哲理隐奥。孔子认真研读过它,以至于系竹简的皮绳曾经三次折断,它理所当然是圣哲之人的智慧宝库。《尚书》是真实记录语言的经典,要理解它却不容易,若能精通《尔雅》,懂得注解,文章的意思就能知道了。所以子夏赞叹《尚书》:“就像明朗的日月那样那样照耀四方,就像繁星那样错落有致而运行不已,”这即是说,《尚书》记事清晰、义理畅达。《诗经》主要是抒发思想感情的,它和《尚书》一样不易理解,孔子删裁繁芜,铺陈《风》、《雅》,突出比兴,虽然文辞曲隐,但诵读起来却是温和柔顺,能最贴切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礼经》树立了礼的体制,依据不同的事务制订相应的规范,条目周详细致,执行以后效果显著,随意摘选只字片语,无不十分珍贵。《春秋》这部经典长于辨析事理,往往一个字就可以显示出褒贬的深刻含义,譬如对传说中“五石”、“六鹢”的记载,用详尽完备的技法组织文章,以及对鲁国“雉门和两观发生火灾”的记载,按秩序阐明事件的原委,其婉转曲折、含蓄隐蔽的笔法实在是非常的精到深刻。读《尚书》,看起来奇异古奥,但探寻其中的道理却明白晓畅;读《春秋》,看上去一目了然,但寻觅它真正的含义却隐晦深奥。这不过是圣贤文章有不同的意态,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而已。

【原文】

   至根柢槃深1,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2。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3,前修久用而未先4,可谓泰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注释】

   1根柢(dǐ):凡事物之基础曰根柢。柢亦根。成语“根深柢固”。槃(pán):同盤。盤旋(槃旋)。2事近而喻远:因圣贤教诲而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犹“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事响。”事,凡人类所作为所遭逢皆曰事。《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喻,晓告。《礼》“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3后进:犹言后辈。《论语》“后进于礼乐,君子也。”4前修:谓前代远贤。《楚辞》“謇吾法夫前修兮”。

【译文】

至于圣贤之经典,它们就像根深柢固的大树,枝繁叶茂,言辞简约而意蕴深厚,施行教化的事功如德音宣流、影响深远。因此,往圣的著作虽已年代久远,但它韵味隽永、历久弥新。后辈学者学习它们,一点也不嫌太晚,前代远贤已经受用了很长时间,却一点也不嫌过早。就好像泰山云雨可以遍施天下,黄河之水可以滋润千里。 

【原文】

   故论说辞序1,则《易》统其首2;诏策章奏3,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4,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5,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6,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7,极远以启疆8,所以百家腾跃9,终入环内者也10。

【注释】

1:叙述。《文心雕龙·论说》“述经叙理曰论……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论也者,称论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意思是对各种说法加以权衡、分析和说明,穷究其理以达到精粹纯一的程度。:本义是用话来表达意思,这里的说有说服之意,即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文心雕龙·论说》“说者,悦(服)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2统:总理之。3诏策章奏:诏、策是上对下而言,章、奏是下对上而言。诏书,旧制,国家大政事布告臣民者,曰诏书。用硬黄纸墨书。秦汉以后惟天子称之。策书,古命官授爵,皆用策书为符信。汉制,皇帝任免百官,书于竹简,谓之策书。策,为古文体名,如贾谊《治安策》,董仲舒《贤良对策》。,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奏记、奏疏、奏折、奏议……)4赋颂歌赞:赋,铺陈其事也。《时序》“诗有六艺,……二曰赋。”文体之一,《班固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古文体,称扬功德之文曰颂。(又诗歌体裁之一,如周颂、商颂。阮元说:“颂即容也”。谓乐章之兼有舞容者,与《风》、《雅》之徒歌者有别。周曰颂,古曰夏,是也。),咏;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歌,《书》“诗言志,歌永言。”,古文体之一,如言传赞,像赞。颂的变体。史书中的“赞”,有褒有贬。5铭诔箴祝:铭,为文字以刻于器,或以自警,或称述功德,使可称名,永久不忘。古多刻于钟鼎及日用之器,秦汉后或刻于碑。文体之一,(陆机赋)“铭博约而温润”。,谥,累列生时之德行而称之曰诔。古文体,哀死者之文。《论语疏》“诔者,犹今之行状”。(陆机赋)“诔缠绵而凄怆”。 zhēn):规戒。文体名,如张华之《女史箴》,程颐之《视听言动四箴》。:以言告神为主人祈福者。古有司祝之官,称祝史。6记传盟檄:,书牍,如今之说帖。《汉书》“奏记于萧望之”。《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记之言志,进己志也。”亦称文符,如今之劄子。《后汉书》“府下记案考之”。,训,解说经义曰传;纪载事迹以传于世亦曰传,如《史》之《列传》。,誓约。古有记载盟誓之辞的盟书。xí):古代官文书用木简,长尺二寸,征召晓谕诘责等皆用之。7树表:树立标准(标志)。表,标。8极:穷尽曰极。启疆:开拓疆域。这里指扩大文章的影响,开拓人们的视野。9百家:诸子,举成数而言。《史记》“《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腾跃:骏马奔驰;跳跃。比喻文坛盛事。10终入环内:指恰到好处,渐入佳境。环,璧玉之类珍贵的玉器。《尔雅》“肉好若一谓之环”。肉,边也;好,孔也。(疏)孔三寸,两边亦各三寸。

【译文】  

所以论说辞序,以《易经》为群经之首,诏、策、章、奏,都起源于《尚书》;赋、颂、歌、赞,因《诗经》而确立根本;铭、诔、箴、祝,都从《礼经》开端;记、传、盟、檄,皆以《春秋》为根源。这些经典究天人之际,给我们树立了标准;通古今之变,为大家开拓了视野,以至于有后来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的文坛盛事,总而言之,是物归其类、恰到好处、渐入佳境。

【原文】

若禀经以制式1,酌雅以富言2,是即山而铸铜3,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4:一则情深而不诡5,二则风清而不杂6,三则事信而不诞7,四则义贞而不回8,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9。扬子比雕玉以作器10,谓五经之含文也11。夫文以行立12,行以文传,四教所先13,符采相济14。励德树声15,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16,鲜克宗经17。是以楚艳汉侈18,流弊不还19。正末归本20,不其懿欤21!

【注释】

   1禀:受命曰稟。秉承。式:样,为人所取法者。如程式、公式。2酌:取善而行曰酌。雅:俗之反义,有典有则,不徇流俗曰雅。(王维诗)“高文有风雅”。故尊人之辞多曰雅,如雅鉴、雅嘱、雅丽之类。富:凡充裕皆曰富,如文章宏富。3即:就、近,就而近之。4体:体裁、体制。凡有一定格式或规模者皆曰体,如文体、字体、政体、国体。5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性之动曰情。诡:奇异。《后汉书》“殊形诡制”。6风:气韵、风骨。犹言文章之风力、气势。清:静也,澄也,洁也。《尚书·舜典》“直哉惟清”。7诞:妄为大言。8贞:正。回:邪曲。9淫:溢也,过也。凡过甚者皆曰淫。10扬子:扬雄,汉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长于辞赋,多仿司马相如,成帝时,召对承明庭,奏《甘泉》、《河东》、《长杨》、《校猎》四赋,为人好古乐道,不慕荣利,独以文章名世,所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书。11五经:《易》、《书》、《诗》、《礼》、《春秋》。文:汇集众彩以成锦绣。《礼》“五色成文而不乱”。亦指文辞,合集众字,以成篇章。《尚书序》“由是文籍生焉”。12文:此文指《五经》。行: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易》“君子以果行育德”。13四教:《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教学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行、忠、信都属于德的范畴,文以行立,也是为了德而学文。14符采:玉纹。济:益也,成也。《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以玉纹比喻文、行、忠、信之相得益彰。古谚“君子比德于玉”。15励:劝勉。如奖励、鼓励。树声:树立声教。《后汉书》“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注)风声:声教。《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16建:立也,置也。《易》“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修:整治之以求尽善。如修辞、修德、修业。17克:能。《尚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18楚:《楚辞》。艳:文辞之美谓之艳。《谷梁传序》“左氏艳而富”。汉:汉代(辞赋)。侈:大;多,过分。19流弊:弊端之流传无穷者。《新论》“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还:顾也。《汉书》“无所还忌”。20正末归本:纠正错误,正本清源,言正其本,则末自正,清其源,则流自清。21懿(yì):美。

【译文】

如果能够秉承经典来制定文章的格式,有典有则、不徇流俗地丰富文章的语言,这好比就在矿山附近铸铜,煮海水来制盐。所以做文章若能以圣贤经典为宗旨,其文体就可具备六种意义: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诡谲;第二是气韵清和而不杂乱;第三是记叙事物确实而不妄言;第四是义正而不邪曲;第五是体制俭约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以玉石必经雕琢方能成器作比喻,说明五经是汇集众彩以成锦绣的经典。圣人经典是靠德行树立起来的,德行又是通过圣人经典来传播的。孔子教学把德放在重要位置,文、行、忠、信相得益彰。勉励德行、树立声教,莫不以圣贤为师,而在确立文章言辞的尽善尽美上,却很少有人能以圣贤经典为宗旨的。因此,《楚辞》以辞艳为美,汉赋以繁富为尚,以至于(个别作品)弊端流传而无所顾忌。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向圣贤学习不也很美吗!

【原文】

赞曰:三极彝训,道深稽古1。致化惟一2,分教斯五3。

性灵熔匠4,文章奥府5。渊哉铄乎6,群言之祖7。

【注释】

   1稽古:稽考古道。(古道,圣贤之道,不趋附流俗者谓之古道。成语“古道照人”、“古道可风”。)2致化惟一: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达到精粹纯一的境地。致,谓推而极之也。《大学》“致知在格物”。化,自然之变易。惟一,精粹纯一,这里用以比喻执守正道的圣贤思想。《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3分:总数析成多数曰分。五:指五经。4性灵熔匠:形容圣贤文章炉火纯青,出自天然。性灵,犹言灵性。性之本体,天然灵秀者。(徐寅诗)“出水莲花比性灵”。熔,融化。熔铸,比喻造就。匠,犹言文章高手,文坛巨擘。5文章:文字。《汉书》“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奥府:秘奥之所在;奥,宫闱机密之地;凡意蕴深秘不易窥见者皆曰奥,如奥旨、奥义。6渊:深。铄:美。7群言:诸子百家之言。比喻天下文章。祖:行事为后世所宗仰者称祖。如始祖、鼻祖。

【译文】

总之,体现天地之间永恒精神的是圣贤的教导,它自然而深微,稽考古道能通天下之志。它集天地之灵气而达到精粹纯一的境地,分为五经而实施不同的教化。圣贤的文章炉火纯青,出自天然,这些凝聚大自然神奇变化的文字,能揭示宇宙万物的神奇。圣贤的经典是那样的厚重、美妙,不愧是天下文章的鼻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心雕龙》注译16《史传》
尚书表注 尚书序
尚书序
孔安国尚书序
中华五千年 尚书 序
初学记●卷二十一 文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