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注译16《史传》

别捣乱


《史传》

16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洎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甄序帝勣。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粲《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于体国也。阅石室,启金匮,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然后诠评昭整,苛滥不作矣。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尤烦,皆此类也。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详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嗤埋,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

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题解】

:古掌书之官也,黄帝始立史官。又记事之书曰史。古史有编年、记传二体,称史体,编年始于《左传》,纪传始于《史记》。刘勰曰:“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

传: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曰传,如《史记》之《列传》。

【原文】

开辟草昧11,岁纪绵邈22,居今识古33,其载籍乎44!轩辕之世55,史有仓颉66,主文之职77,其来久矣。《曲礼》曰88:“史载笔。99”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1010。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1111。洎周命维新1212,姬公定法1313三正以班历1414,贯四时以联事1515。诸侯建邦1616,各有国史1717,彰善瘅恶,树之风声1818。自平王微弱1919,政不及雅2020,宪章散紊2121,彝伦攸斁2222

【注释】

   11 开辟:言天地之初开。草昧:谓世界初开时也。《易》“天造草昧”。22 岁纪:犹言年岁。岁,年也。纪,岁也。绵邈:悠远。《晋书》“年代绵邈”。33 居今识古:《礼》“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谓之居今稽古。稽,犹合也,言居今世而与古君子意合同也。居,处也。识,知也,见而能辨别之曰识。44 载籍:书籍所以记事,故谓书籍为载籍。《史记》“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55 轩辕:史称黄帝,古帝名,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时蚩尤暴虐天下,兼并诸侯,帝与战于涿鹿之野,擒蚩尤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命颉为史,始制六书,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命隶首定数,而律度量衡以成,命伶伦定律吕,而始有五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于是始有医药方法,人得以尽年。凡宫室器用衣服货币之制,皆始于此,在位百年而崩。66 史,史官,司纪载之官也,古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皆直书君臣之善恶功过,以垂鉴戒,其职至重。其后国之图籍、历象、占验之事,亦掌于太史,魏晋以后,修史者别称著作郎、秘书郎,明以后为翰苑诸臣之职,故翰林亦称太史。仓颉(jié):古之始造文字者,集神话与传说于一身的史前人物,《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兽迹)之迹,知文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77 主:有其事权曰主。如主祭,主文。言史官之职事也。88 《曲礼》: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99 史载笔: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1010 “古者”四句:载《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本鲁史记之名,孔子删定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编年之史也。传《春秋》者有《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经与传合,其文互异,所传事实,亦微有不同。故后儒依传说经,经不离传而立。自宋孙复撰春秋尊王发微,其后言《春秋》遂有废三传者,胡安国撰《春秋传》三十卷,尤为元明时所崇尚,谓之胡传。《尚书》,经名,尚,上也,以其为上古典、谟、训、诰之文,故曰《尚书》,实世界最古之史也,秦火亡失,汉初济南伏生口授晁错二十八篇,号为今文《尚书》,后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得竹简《尚书》,皆科斗文,号为古文《尚书》,合以今文,省其烦复,多三十一篇,故今《尚书》共有五十九篇。有汉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共二十卷,即今注疏本。1111 唐虞”二句:唐虞,陶唐氏与有虞氏,皆以揖让有天下,自古称为盛世。流,流传,流布。《易》“地道变盈而流谦”。典谟,古曰典谟训诰,谓《书》之《尧典》、《大禹谟》、《伊训》、《汤诰》,皆古圣贤相告戒之辞也。誓,指《甘誓》1212 洎(jì):及也。周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命,国运也。旧称王者受命于天以有天下,故翊(yì辅也)辅开国曰佐命,推翻政府曰革命。维新,改革旧法而行新政。1313 姬公:即周公,名旦,相武王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定制度礼乐,制冠、婚、丧、祭之仪,天下大治。谥元。1414 chōu):缀集之也。《史记》“史记金匮石室之书”。引其端绪曰绎。三正:《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孔安国谓怠惰废弃天、地、人之正道。马融谓建子、建丑、建寅之三正。有扈氏废弃正朔,不用夏正,亦不用唐虞以前建子、建丑之正也。以三正喻天时,责有扈氏违弃天、地、人之正道。班:分与之也。《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历:历数。《尚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疏)“历数,谓天历运之数,帝王易姓而兴,故言历数为天道。”1515 贯:以序而不乱也。四时:指春、夏、秋、冬。联事:指记载史事。联,连也,相续不绝也。事,《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凡人类所作为所遭逢皆曰事。1616 诸侯:古称国君为诸侯。《易》“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1717 国史:谓一国之史也。《春秋序》“诸侯亦各有国史”。1818 彰善瘅dàn)恶,树之风声:出自《尚书·毕命》,谓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树立声教。瘅,病也。风声,声教也。《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1919 平王:周平王,幽王子,名宜臼,幽王为犬戎所杀,诸侯迎立之,东迁洛邑,避犬戎,是为东周。微弱:衰弱。微,衰也。《诗》“式微式微”。2020 政不及雅:《疏证》“文、武、成、康,为周之盛世。昭、穆之世,王政已替。幽厉之世,周道遂衰。宣王中兴,劣能自振。当此之时,中朝臣僚所撰之诗,皆谓之雅,以言王政废兴,亦可谓之'政能及雅’也。洎平王东迁,王室微弱,政令仅行于境内,不复遍及于诸侯。是时輶轩使者在王境所采之诗,谓之曰《王风》,而不复名之为雅。以其仅言王境之事,已下侪于列国,不复能及天下之事,非王政废兴所由系也。”雅,正也,《诗》正乐之歌。如《大雅》、《小雅》。亦曰娴雅,言威仪适当。《史记》“从车骑雍容娴雅甚都”。2121 宪章:法度典章。《晋书》“稽古宪章,大厘制度。”遵守其法亦谓之宪章,《中庸》“宪章文武”。散紊:涣散紊乱。散,聚之反。《大学》“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紊(wěn):乱也。《尚书·盘庚上》“有条而不紊”。2222 yí)伦攸斁dù):出自《尚书·洪范》。言治理天下的常法慢慢地败坏。彝,常也。斁,败坏。

【译文】

天地初开,万物复始,年代悠久而源远流长,虽居今世却可以辨别远古,该归因于书籍记事的功劳吧!在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史官仓颉主持文史方面的工作,史官记事已有很久远的历史了。《礼记·曲礼》说道:“国家的史官随时准备着记事的笔墨。”史官就是奉命记录王事,执笔在帝王左右,从事书录的人。在古代,左史是负责记事的,右史是负责记言的。记言的经典是《尚书》,记事的经典是《春秋》。唐虞盛世以及夏商的历史,流传于《尚书》的典、谟、诰、誓的相关纪载中。到“周武革命” 改革旧法而行新政,周公旦定制度礼乐,制冠、婚、丧、祭之仪,集天、地、人之正道,以分晓天时历运之数,记载史事,像春、夏、秋、冬那样序而不乱。先王建万国,封诸侯,都各有其一国之史,用他们来弘扬美善,匡正邪恶,树立声教。到周平王的时候王政衰弱,政治已没有娴雅雍容的气度,法制典章已经涣散紊乱,治理天下的常法也慢慢地败坏。

【原文】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11,伤斯文之坠22,静居以叹凤33,临衢而泣麟44,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55,因鲁史以修《春秋》66。举得失以表黜陟77,征存亡以标劝戒88。褒见一字99,贵逾轩冕1010;贬在片言1111,诛深斧钺1212。然睿旨幽隐1313,经文婉约1414,丘明同时1515,实得微言1616。乃原始要终1717,创为传体1818。传者,转也,转受经旨1919,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2020,记籍之冠冕也2121

【注释】

11 夫子: 孔子,儒家之祖,周春秋时鲁人,名丘,字仲尼。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流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旧,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乙丑,年七十三。闵:伤念也。《诗》“闵予小子”。王道:谓王者所行正道也。《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缺:阙失。《尚书·君牙》“咸以正罔缺”。22 斯文:《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后遂称儒者为斯文。坠:衰落。33 静居:言孔子周游列国之后,闲居于鲁国。静,动之对。凡寂然不动皆曰静。《大学》“静而后能安”。叹凤:《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的概叹表达了他身处衰世时无可奈何的心情。44 临衢而泣麟:《孔丛子·记问》载,鲁人“樵于野而获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夫子往观焉,泣曰:'麟出则死,吾道穷矣!’衢,四达谓之衢,犹言歧路。55 就:从也,这里指就正,《论语》“就有道而正焉”。言就有道之人(这里指太师),而正其是非也。太师:古代乐官之长,以瞽者为之,周置大师、小师,为春官之属,列国皆有其官。《论语·八佾“子语鲁太师乐”。正《雅》、《颂》:《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言孔子晚年整理《雅》、《颂》,厘正《诗经》音乐的历史功绩。66 :依也。修:整治(以求尽善)。77 举:列举,比对。黜陟:谓进退人材也,降官曰黜,升官曰陟。这里指表明赞美或贬斥的态度。《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88 征:证也。劝戒:奖勉与警戒。劝,奖勉也。如奖劝,激劝。戒,警也。《尚书·大禹谟》“警戒无虞”。99 褒:赞美之。一字:《春秋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文心雕龙·征圣》“《春秋》一字以褒贬,此简言以达旨也。”1010 逾:过也,越也。轩冕:卿大夫之车服也,亦以为贵显者之通称。《庄子》“今之所谓得意者,轩冕之谓也。”1111 贬:非刺之。片言:《论语》“片言可以折狱者”。 曰偏信一言。片,半也,偏也。1212 诛:伤也。《易》“明夷,诛也。”深:极也,甚也。斧钺:《古今注》“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三代通用之以断斩。”黄帝五刑,四曰斧钺。见《刑书释名》。1313 睿旨:言文章精深之妙意。睿,深明也,通也。旨,意也,志也。《易》“其旨远”。幽隐:不显露。幽,隐也。隐,显之反,谓不可明见者也。《易》“探赜索隐”。 《文心雕龙·宗经》“《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1414 婉约:言婉转而简明也。《国语》“婉约其辞,以纵逸王志。”1515 丘明:左丘明,鲁之太史。孔子尝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先儒以为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又作《国语》。司马迁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也。后人因其失明,称为盲左。1616 微言:微妙之言。《汉书·艺文志》“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1717 原始要终:出自《易·系辞下》,言推求事物的始末。原始,推原其始也。要,求也。《孟子》“修其天爵,以要人爵。”1818 传:训也,解说经义曰传。亦传授之意,谓传授师说而阐发之也。如《春秋》之《左氏传》,《诗》之《毛氏传》。1919 转受:谓以此之所受转授之于彼也。2020 羽翮hé):比喻表率。《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处高而不离根本,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韩愈文)“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翮,羽茎也。《尔雅》“羽本谓之翮”。2121 冠冕:高贵之意,与领袖同。《文心雕龙·明诗》“实五言之冠冕”。(按)世俗亦用为高大荣贵之喻。如云冠冕堂皇。

【译文】

从前孔子伤念王道的阙失,忧虑礼乐制度的衰落,闲居鲁国的时候,曾失望地概叹“凤鸟不至”,在五父之衢望歧路而泣,又唉叹不时而至的麒麟。于是就与太师一起整理《雅》、《颂》,厘正《诗经》的音乐,根据鲁国的史书编纂并完善了《春秋》,他列举人物的得与失以表明赞美或贬斥,验证国家的兴与衰以显示规劝和警戒。一个字的褒扬与赞美,比得意者显赫的地位还尊贵;片言只语的非责与讽刺,比斧钺伤害的程度更甚。而文章精深的妙意却涵而不露,《春秋》的文字看上去婉转而简明,圣人与同时的左丘明一样,是真正的领悟了微妙之言的精髓。于是推求事物的始末,创造了解说经义的传体。传就是转的意思,转达经典的要义,以传授于后人。《春秋》真的称得上是圣贤经典的表率,古代典籍之佼佼者。

【原文】

及至纵横之世11,史职犹存。秦并七王22,而战国有策33。盖录而弗叙44,故即简而为名也55。汉灭嬴项66,武功积年。陆贾稽古77,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88,世惟执简99,子长继志1010,甄序帝勣1111。比尧称典1212,则位杂中贤1313;法孔题经1414,则文非玄圣1515。故取式《吕览》1616,通号曰纪。纪纲之号1717,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1818,《列传》以总侯伯1919,《八书》以铺政体2020,《十表》以谱年爵2121,虽殊古式2222,而得事序焉2323。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2424,爱奇反经之尤2525,条例踳落之失2626,叔皮论之详矣2727

【注释】

11 纵横之世:指战国时期,纵横,合纵连横。合南北曰纵,联东西曰横。战国时有纵横家言,谓苏秦联六国以拒秦为纵;张仪说六国以事秦为横也。22 七王:指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33 战国有策:策,简也,连编诸简谓之策。《战国策》,书名,汉刘向裒(Póu聚)合先秦诸人所记战国时事,并为一编,名《战国策》,又名《长短书》,太史公作《史记》,多采其文,有汉高诱注三十三卷本,宋鲍彪注十卷本,元吴师道注十卷本,今以高注为通行,亦称《国策》。44 录:取也。择其人其事之可取者记之也。叙:陈述也。《晋书》“致笺于简文,具自申叙。”55 简:牒也,竹简也,古未有纸,载文于简,谓之简札。《杜预春秋序》“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今书信亦称简,本此。66 嬴:秦为嬴姓,故称嬴秦。项:项籍,秦末下相人,字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梁起兵于吴中,梁败死,籍将其军,遇秦军,九战皆破之,自立为西楚霸王,与汉高争衡,战无不利,后为汉军及诸侯军围于垓下,败死。77 陆贾:汉初楚人约公元前240-170年),以客从高祖定天下,有口辩,尝使南越,招谕赵佗,拜太中大夫,所著书,号《新语》,共十二篇,大旨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汉儒自董仲舒外,此为最醇。稽古:稽考古道。(古道,圣贤之道,不趋附流俗者谓之古道。成语“古道照人”、“古道可风”。)《尚书》二典及《大禹谟》、《皋陶谟》皆以“曰若稽古”开端。稽,考。88 爰(yuán):发语词。太史谈:汉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司马迁之父。99 执简:指担任太史官职务。执,持也。1010 子长:司马迁,汉人,字子长,生于龙门,尝南游江淮,北涉汶泗,父谈为太史公,迁继父业。李陵降匈奴,武帝怒甚,迁极言陵忠,下腐刑,乃(chōu缀集之)金匮石室之书。上起黄帝,下止获麟,作《史记》,序事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扬雄皆称为良史之材。1111 甄(zhēn):察也。(察:考也,如察吏,京察。)序:叙也。帝勣:帝王的功绩。勣,功也,与绩通。1212 比:校也,谓以同类之事物相较量也。成语“比物比志”言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比志也。语出《治安策》,林西仲曰:“众志成城,在城谓之物,在人谓之志,可以相比。”尧:上古明君。称:知轻重也,度也。典:故事曰典。《左传》“数典而忘其祖”。亦经也,法也,常也。1313 杂:集也。《易》“杂物撰德”,言杂聚天下之物也。中贤:即中人,犹谓常人之资质,不及圣人也。《论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1414 法孔:效法孔子。法,效法。《易》“崇效天,卑法地。”题经:品评经典。题,品评。(李白文)“一经品题,便作佳士。”1515 玄圣:孔子。《后汉书》“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注)《春秋演孔图》曰:孔子母征在梦,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1616 取式:取法。取,择而得之。式,法也,为人所取法者亦曰式。《吕览》:《吕氏春秋》之篇名,《吕氏春秋》,书名,旧题秦吕不韦撰,考之《史记》,实其宾客之所集也。凡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即《礼记》之《月令》,八览亦称《吕览》,是书大抵以儒术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其持论颇为不苟,今本凡二十六卷。1717 纪纲:典章法度也。《尚书·五子之歌》“乱其纪纲”。纪,法也;道也。《尚书·伊训》“先王肇修人纪”。1818 《本纪》:正史纪天子之事曰《本纪》,始于《史记》,后世皆因之。《史通》谓纪以编年为主,惟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传》,体裁与传不同,如《项羽本纪》,则例外也。1919 《列传》:《史记》之撰人物也,题云某人列传,谓叙列其事略,令可传于后世也,班固以来皆承之。总:合也,聚也。《淮南子》“万物总而为一”。侯:五等爵之第二等。伯:五等爵之第三等。2020 《八书》:《史记》类志政要之文曰书,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共八篇,谓之八书,其后正史皆谓之志。《宋书》“司马迁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铺:陈也。政体:国家行使主权之形式。由主权所在而分,曰国体;由主权行动之形式而分,曰政体。故主权在特定之人,曰君主国体;主权在人民,曰民主国体。主权之行动,专属于一人或一部,得以独断独行者,曰专制政体;主权之行动,分为立法、司法行政,曰立宪政体。2121 《十表》:《史记》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谱:籍录。凡籍录人物而详列其次序者,皆谓之谱。如家谱、年谱、食谱、棋谱。年:指年祚,谓享国之年寿也。人生之寿命亦曰年祚。《晋书·王沈传》“弹琴咏典,以保年祚。”爵:指爵祿、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传》“公侯伯子男也”。2222 古式:古法。式,法也;制也,样也。2323 事序:凡事之次第曰事序。事,凡人类所作为所遭逢皆曰事。《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序:次第。《孟子》“长幼有序”。2424 博雅:言学行之美备者。《书序疏》“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弘辩:高谈阔论。弘,大也。2525 反经:反常道也。《公羊传》“权者何?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尤:怨也。《论语》“不怨天,不尤人。”2626 条例: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条,一一疏举之。踳(chuǎn)落:乖舛废坏也。踳,乖舛。落,废坏。《庄子》“无落吾事”。2727 叔皮:班彪,东汉安陵人,字叔皮,初事窦融,劝融归汉。光武时,举茂才,拜徐令,继司马迁之《史记》作《汉书》,书未成,其子固续成之。

【译文】

到战国时期,史官的职务依然存在。秦始皇合七王而统一天下,有简策记载这段历史,但都是择其人其事之可取者来记录,没有详细的陈述,因此,取简策之意称其为《战国策》。汉高祖刘邦灭掉秦国和项羽,历经积年累月的战争,陆贾稽考古道,写作《楚汉春秋》纪载了这段历史。到西汉太史司马谈,几代人都担任史官的职务,司马迁也是继承父志,考察并叙述历代帝王的功绩。以古代明君尧帝和圣贤典籍来权衡、比较,其文章的地位是赶不上古人的;倘若效法孔子,以《春秋》笔法来品评经典,又达不到圣人那样的境界。所以取法于《吕氏春秋·吕览》,都称作纪。而纪纲即典章法度这个说法,也算得上是非常宏大的称谓了。所以,用《本纪》来叙述帝王,用《列传》来叙列侯伯,用《八书》来铺陈政体,用《十表》来籍录人物的年祚、爵位,虽然与古法不同,却能够符合物序并不失条理。那种真实地记录史实和毫无隐晦的旨趣,集言学行之美于一身和高谈阔论的才气,以及喜欢奇特又违反常道的怨恨,法纪遭遇乖舛和废坏的损失,班彪曾对他们做过详细的论述。

【原文】

及班固述汉11,因循前业22,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33。其《十志》该富44,赞序弘丽55,儒雅彬彬66,信有遗味77。至于宗经矩圣之典88,端绪丰赡之功99,遗亲攘美之罪1010,征贿鬻笔之愆1111,公理辨之究矣1212。观夫左氏缀事1313,附经间出1414,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1515。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1616,述者宗焉1717。及孝惠委机1818,吕后摄政1919,班史立纪2020,违经失实2121,何则?庖牺以来2222,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2424,难为后法。牝鸡无晨2525,武王首誓2626;妇无与国2727,齐桓著盟2828;宣后乱秦2929,吕氏危汉3030:岂唯政事难假3131,亦名号宜慎矣3232。张衡司史3333,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后3434,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3535,要当孝惠之嗣3636;孺子诚微3737,实继平帝之体3838;二子可纪3939,何有于二后哉4040

【注释】

   11 班固:东汉人,彪长子,字孟坚,博通载籍,明帝时,典校秘书,续成父之《西汉书》,时人比之迁董。22 因循:守旧习而不改也。《汉书》“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因循守职。”因,仍也,袭也。33 思实过半:《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tuàn)辞,则思过半矣。”王弼疏:“彖辞,谓文王卦下之辞。言聪明知达之士,观此卦下彖辞,则能思虑有益以过半矣。”44 《十志》:《汉书》有《律历志》、《礼乐志》、《刑法志》、《食货志》、《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地理志》、《沟洫志》、《艺文志》等十志,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该富:详实而丰富。该,备也,兼也。《汉书》“该藏万物”。55 赞:《文心雕龙·颂赞》“赞者,明也,助也。……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约文以总录。”《易》“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又文体之一,如言传赞、像赞。《文心雕龙》各篇都有“赞”,用以总括全篇大意。《汉书》纪、传的末尾常有一段“赞曰”,陈述人物与事件。史书中的“赞”,有褒有贬。序:与叙通,文体之一,如书序、诗序。《汉书》表、志的前面常有一段类似说明的序文。弘丽:弘大绚丽。66 儒雅:温文尔雅之谓。《书序》“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杜甫诗)“风流儒雅是吾师”。彬彬:文质备也。《论语》“文质彬彬”。77 信:不欺也,诈之反。比喻文字高古。遗味:意味深长,言古者之馀凤犹存。88 宗经:指文章要以圣人经典为宗旨。矩:法也。《论语》“不逾矩”。99 端绪:开端与结尾,犹言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端,萌也,始也。《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绪,馀也。如绪风、绪馀。(绪风:即馀风。绪馀:犹言馀事也。《吕氏春秋》“道之真以持身,其绪馀以为国家。”)丰赡:犹丰富也。赡,丰富。《后汉书·班固传》“固文赡而事详”。1010 遗亲:犹言遗藁(gǎo),谓前人所遗之著作。《汉书》是班固承父班彪之作,刘彦和以为班固将其算作自己的作品,是遗亲的行为。攘美:掠美。掠取他人之美以为己之美也。《左传》“己恶而掠美为昏”。攘善亦称掠美,《谷梁传》“伯尊其无绩乎攘善也”。攘,窃也。因其自来而取之曰攘。1111 征贿: 求取贿赂。征:求也。鬻(yù)笔: 犹鬻文,言为人撰文而受其酬也。这里指班固以文章谋取个人利益。鬻,卖也。愆(qiān):过也,罪也。《尚书·大禹谟》“帝德罔愆”。1212 公理:仲长统,汉高平人,字公理,倜傥敢直言,语默无常,时人以为狂生,为尚书郎,每论及时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辨:判别。《易》“问以辨之”。究:竟也。《汉书》“盛德不及究于天下”。穷极曰究竟,《后汉书》“殚变极态,上下究竟。”1313 左氏:指左丘明。缀事:言著述《左传》。缀,连也。指连缀文字。1414 附经:依附于圣贤经典。附,依傍也。经,指《春秋》。间出:偶尔出现。《汉书》“臣请诳楚,可以间出。”(注)“间出,投间隙私出,若言间行、微行尔。”1515 氏族:在远古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叫氏族。上古建国则有姓,其支系别之为氏,以次则曰孟孙、仲孙、叔孙、季孙之类,或又以官以邑以王父之谥与字为之,故惟贵族有氏,平民则无。《左传》“坠命亡氏”,言削夺爵邑,而为平民也。后世但有姓无氏,姓氏不复分,而姓亦谓之氏矣。所谓“氏族难明”,指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功过是非难以辨别。1616 区:类别。览:观也,谓周视也。《汉书》“博览古今”。(观:鉴也。《左传》“书而不法,后嗣何观。”)1717 述:谓遵循也。《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宗:宗师,谓人所尊仰者(这里指司马迁)。《后汉书》“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1818 孝惠:汉惠帝刘盈。委机:弃置国政。委,弃置也。机,要也。如机密,机务。(机要之事务曰机务,多指国家枢要之政而言。)1919 吕后:汉高祖之后,名雉(zhì),父吕公识高祖于微时,以后妻高祖,生惠帝,惠帝崩,后取后宫子为帝,临朝称制,凡八年,背高祖之约,封吕氏四人为王,使居南北军。后崩,周勃、陈平等族诛诸吕。摄政:代君主行统治大权者。我国古时,如周文王摄行天子政事,鲁隐公之摄侯位,皆摄政也。2020 班史立纪:指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分别为吕后立纪。立,树立也。《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纪,记也,如《史记》有《本纪》,谓本其事而记之也。2121 违经:违背常法。经,常也。凡道义法制之不可易者,皆谓之经。《孝经》“夫孝,天之经也。”《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违,背也。《尚书·尧典》“静言庸违”。失实:失当,即失去道义与法制。失,去也。实,当也。《尚书·吕刑》“阅实其罪”。谓使与法相当也。2222 庖(páo)牺:即伏羲,古帝名,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传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年。2323 汉运:汉代的运祚。运,气数也。如运数、运祚。《史记》“汉承尧运”。值:遇也;持也。言汉代所持的运数。2525 牝(pìn)鸡无晨:《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那种以为妇女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观点,是非常没落、极其反动的。刘彦和仅就昏庸的商纣王而言。2626 武王: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1043年),文王子,名发,时商纣暴虐,武王率诸侯东征,战于牧野,败纣师,灭殷,即帝位,都镐。誓:指《尚书·牧誓》所载周武王的“牧野之誓”。2727 妇无与(yù)国:《谷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盟曰:毋使妇人与国事”。 与,干预。2828 齐桓:齐桓公,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春秋诸侯,五霸之首,名小白,周庄王十一年,以兄襄公无道奔莒,襄公被弑,归国即位,鲍叔牙荐管仲,任以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其身为盟主。后管仲死,用竖刁、易牙、开方等,怠于政事,及卒,诸公子争位,立霸业遂衰。著盟:言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为盟誓。曾明确地指出“毋使妇人与国事”。2929 宣后:宣太后,秦昭王的母亲。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武王死,昭王年幼,宣太后理政,任魏冉(宣太后的异父弟)为,对秦国的强大起过一定作用。刘勰所谓“乱秦”,有失公允。3030 吕氏危汉:言吕后背高祖之约,取后宫子为帝,临朝称制,凡八年,封吕氏四人为王,使居南北军事。3131 政事:指政柄之事。(政柄:谓行政之权也,掌国政者执行事权,如执物之柄也。)难假:难以兼摄。假,官之兼摄者曰假。3232 名:称号,所以区别事物,而确定其分际、义类。如名分,名义。(名分:犹言本分,因其地位之名义所应有、应尽之职分也。《庄子》“《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论语》“必也正名乎”。3333 张衡:后汉西鄂人,字平子,善属文,作《两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尤精天文历算,作浑天仪,机巧为后世所称。诗文有《张河间集》。司史:《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曾“专事东观”,进行《东观汉记》的补缀工作。司,主也,主其事也。《尚书·周官》“钦乃攸司”。《疏证》:“此文乃刘勰不主为吕后立纪,并斥张衡建议之谬也。张衡于安顺二帝之世,两为太史令,尝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故刘勰有'张衡司史’之言。以其欲为元后立纪,与《史》、《汉》之为吕后立纪同旨,故曰'惑同迁、固’。” 3434 元帝王后:元后,西汉元帝(刘奭)之后王政君。汉平帝九岁即帝位,她曾临朝听政。《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上书主张“宜为元后本纪”。3535 寻:绎理。(绎:引其端绪而穷之也。《论语》“绎如也”。)子弘:汉惠帝子刘弘,吕后临朝期间,曾立为帝。伪:《史记·吕后本纪》载,刘弘不是惠帝张后所生。范注:“彦和所云'子弘虽伪’,谓伪称张后子,非谓其非孝惠子也。”3636 要:察也;核也。谓考劾其实。嗣:后代。3737 孺子:嫡长为后者之称。《尚书》之《金縢》、《洛诰》、《立政》,均谓成王为孺子是也。《汉书·王莽传》“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教之。”这里指刘婴,即孺子婴,西汉末之幼主,宣帝曾孙广戚侯显之子,元始五年,王莽酖弑平帝,选宣帝玄孙为嗣,婴以年二岁最幼得立为皇太子,号曰孺子,莽自摄政,改元为居摄元年,立二年,莽篡位。微:小也;卑也。3838 平帝:指汉平帝刘衎(kàn)。3939 二子:曰刘弘、刘婴。4040 二后:指汉高祖吕后和汉元帝王后。

【译文】

到班固叙述汉代的历史,继承前人的事业而著《汉书》,观司马迁《史记》的文辞,则思虑睿达,受益颇多。《汉书》的《十志》记载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内容详实而丰富。赞辞和序言写得恢弘而绚丽,内容温文尔雅,文质兼备,古风犹存且意味深长。至于尊崇圣贤文章和法度的典制,自始至终呈现丰富而详实内容的功绩,以及续父亲班彪而作《汉书》的掠美之嫌,用文章谋取个人利益的过失之处,仲长统已讲得非常的透彻了。观察左丘明著述《左传》,他依附于圣贤经典,偶尔陈述个人的观点,文章虽然简约,但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以及功过是非却难以辨明。到司马迁作《史记》,才对不同的人物分别叙列其事略,人物方得以详细地区分和准确地鉴别,为后来的著述者所宗仰。到汉惠帝刘盈,弃置国政,由吕后代君主行统治大权,班固在《汉书》、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吕后立《本纪》,这是违反常法、失去道义与法制的不当之举,为什么这样说呢?自远古帝王伏羲以来,就没有听说过由女人做皇帝的。汉代的国运以及所秉持的运祚,都难以将女人摄政作为后代的法式。母鸡无须司晨,周武王在“牧野之誓”的誓词中已经首先明确表达过这个意思;妇人不可干预国家政务,齐桓公在盟誓的誓词里也作过明确的说明;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理政,曾扰乱秦国,吕后当政也曾使汉王朝发生危机。这岂只是国家的权柄不可假以他人,完全是一个关乎治理国家是否符合名义且应该慎重对待的大问题。张衡在做太史令的时候,也和司马迁、班固一样曾有过迷乱的过失,竟主张为元帝皇后王政君写本纪,这个差误真是太大了。寻觅刘弘的身世,虽然不是惠帝张后所生,经考劾确认他是惠帝的后代无疑;汉末幼主孺子婴,虽然微不足道,但他确实是汉平帝的王位继承者。可以给刘弘、刘婴两人立本纪,怎么可以给吕后、元后立本纪呢?

【原文】

   至于后汉纪传11,发源《东观》22。袁、张所制33,偏驳不伦44;薛、谢之作55,疏谬少信66。若司马彪之详实77,华峤之准当88,则其冠也99。及魏代三雄1010,记传互出1111。《阳秋》、《魏略》之属1212,《江表》、《吴录》之类1313。或激抗难征1414,或疏阔寡要1515。唯陈寿《三志》1616,文质辨洽1717,荀、张比之于迁、固1818,非妄誉也。

【注释】

11 后汉:朝代名,自汉光武至献帝,是为后汉。汉高祖刘邦灭秦有天下,国号汉,都长安,奄有中国黄河、长江、珠江三流域,奉天、新疆、内蒙古、安南、及朝鲜北部,传十二主,二百一十二年。为王莽所篡,是为前汉,亦称西汉。光武中兴,迁都洛阳,凡十二主,一百九十六年,禅位于魏,是为后汉,又称东汉。22 发源:起源。《东观》:《东观汉纪》,书名,汉明帝创修,至灵帝熹平中,成书一百四十三卷,今《四库著录》二十四卷,仅残本而已。东观,汉时官中藏书之处,安帝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33 袁、张:指东晋文人袁山松、张莹(yíng),分别著《后汉书》、《后汉南记》。44 偏驳不伦:言辞杂乱,不居正理。伦,义理之次第。《论语》“言中伦”。《疏证》:“袁山松《后汉书》、张莹《后汉南记》,其文多排叠,喜志灾祲,皆非史载所尚。”55 薛、谢:指三国时吴国文人薛莹(字道言)、谢承(字伟平),分别著《后汉纪》、《后汉书》。66 疏谬:粗疏、谬误。少信:少信史之言。(信史:史所以传言于后,故称史籍之足信者,曰信史。)77 司马彪:晋之宗室,字绍统,少笃学不倦,仕至秘书丞,注《庄子》,作《九州春秋》、《续汉书》,又条谯《周古史考》之失凡百二十二事,多据《汲冢纪年》之义。详实:详细而真实。88 华峤:字叔骏,西晋文人,才学深博,少有令闻。文帝为大将军,辟为掾属,补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泰始初,赐爵关內侯。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安平太守。辞亲老不行,更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博士,迁侍中。曾著《后汉书》,今不全。准当:准确而恰当。99 冠:为众之首曰冠。《汉书》“高祖开基,萧曹为冠。”1010 三雄:指魏、蜀、吴三国之主。1111 互出:交互出现。互,交互。由彼而此,由此而彼相联合也。1212 《阳秋》:指东晋孙盛的《晋春秋》。晋简文帝郑后,讳阿春,故谓《春秋》为《阳秋》。如孙盛《晋春秋》曰《晋阳秋》。《魏略》:魏国鱼豢(huàn)著。1313 《江表》、《吴录》:分别由西晋的虞溥、张勃著述。《江表》即《江表传》。1414 激:言论过直曰激。抗:抵也,敌也。如谓正颜不屈曰抗颜。(苏轼书)“抗颜高议”。 《晋书·孙盛传》“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征:证也。言取证于文字。1515 疏阔:不精密也。《汉书》“方略疏阔”。言其计画之未精也。寡要:少要妙之旨趣。要,总举之辞,《史记》“要之以仁义为本”。1616 陈寿:晋安汉(安岳)人,字承祚,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志》即《三国志》。1717 文:质之对。《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辨洽:善于判别且博洽、和润。辨,判别。《易》“问以辨之,雨以润之。”洽,和也。比喻博洽、和润的境界。1818 荀:荀勖,晋颍川人,字公普,武帝时领秘书监,得汲郡冢中古人竹书,撰次以为中经,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遂调律吕,正雅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官至尚书令。(传说荀勖在,曾研制笛律12支,以校正音律。)张:张华,晋方城人,字茂先,学业优博,词藻温丽,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伐吴,华以为必克,功成,封广武侯,后为赵王伦所害。著有《博物志》,时人比之子产。

【译文】

东汉的纪传,起源于《东观汉纪》。袁山松与张莹分别著述的《后汉书》、《后汉南纪》,言辞杂乱,不居正理;薛莹的《后汉纪》与谢承的《后汉书》,粗疏、谬误,少信史之言。至于司马彪的《续汉书》,内容详细而真实,华峤的《后汉书》,叙述准确而恰当,可以说是东汉纪传作品中的佼佼者。到三国时期,纪传作品交互出现。有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他们或言辞激烈、抗颜高议而难以令人信服,或轻描淡写、计画不精,缺乏要妙之旨趣。唯有陈寿的《三国志》,无论是质朴的语言或是富有文采的言辞都能达到善于判别、博洽和润的境界,荀勖和张华将陈寿的《三国志》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视之,并非虚诞之言、过誉之辞。

【原文】

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11。陆机肇始而未备22,王韶续末而不终33,干宝述《纪》44,以审正得序55;孙盛《阳秋》66,以约举为能77。按《春秋》经传88,举例发凡99,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1010。至邓粲《晋纪》1111,始立条例1212。又摆落汉魏1313,宪章殷周1414,虽湘川曲学1515,亦有心典谟1616。及安国立例1717,乃邓氏之规焉1818

【注释】

11 系:绪也,相连属也。如世世相承曰世系。著作:古专指撰述诗文等为著作。《论衡》“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今凡文艺、图书、雕刻、帖本、照片、模型之类,以自己之意见及技能制成者,皆谓之著作,其所著作者曰著作物。这里指著述作品,如言编辑书籍撰述文章。《论语》“述而不作”。22 陆机:晋吴郡人,字士衡,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祖逊,父抗,世为吴将相,吴灭,机闭门勤学十年,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张华素重其名,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颖起兵,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牵秀等忌之,谮机有异志,遂被诛。肇:始也。备:具也,犹言完全。这里指撰写西晋初的历史尚不完备。33 王韶:王韶之,南朝宋琅邪人,字休泰。续末而不终:《南史》载,王韶“初为谢琰行军参军,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他撰写东晋末年的这一段历史,距晋亡尚有七年,故曰“不终”。 44 干宝:晋新蔡人,字令升,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著《晋纪》三十卷,直而能婉,咸称良史,又作《搜神记》三十卷,刘惔(dàn)称为鬼之董狐。述《纪》:著述《晋纪》。55 审正得序:指反复辨别思考之以得其物序也。审,悉也,详也,熟究也。序,指物序,言事物之次第也。66 孙盛:晋太原人,字安国,祖父孙楚曾为冯翊太守,父孙恂曾任颍川太守。曾任长沙太守、秘书监加给事中。孙盛一生著述颇丰,有史籍《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文集》十卷。《阳秋》:即《晋阳秋》。77 约举:以简要之辞称举其事。言文辞精练。约,简也。《孟子》“守约而施博者,盖道也。”举,称举也。《礼》“主人不问,客不先举。”谓不特称其事也。88 按:考验。《汉书》“遣吏考按”。 经传:《汉书·艺文志》“诏光禄大夫刘向授经传”。世常有圣经贤传之语,经传盖统指圣贤所著书也。99 举例:列举成例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可供后人参考的事例曰前例。发凡:犹言其大指也。《左传序》“发凡以言例”。(大指:犹大旨。《史记》“汲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这里指纪传的写作原则与创作宗旨。1010 准的:可资借鉴的标准。准,有比照之意。的,引申之,谓志所欲达之地曰的。如目的、准的。1111 邓粲:东晋史学家,字长真,湖南长沙人。湘州主簿邓骞之子,少抱道守中,高洁自好,且“道广学深”,不应州郡辟命,为“众所推怀”,颇负时誉。长于史学,以父邓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乃著《晋纪10篇,又注《老子》,并行于世。1212 条例: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这里指作品的体例。1313 摆落:离开,摆脱。摆,开也,拨也。(韩愈诗)“乾坤摆雷硠(láng)。1414宪章:法度典章。《晋书》“稽古宪章,大厘制度。”遵守其法亦谓之宪章,《中庸》“宪章文武”。1515 湘川:湘江,湖南巨川。这里借指长沙人邓粲。曲学:汉辕固与公孙弘同被征,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言为邪曲之学问,以阿(ē)附世俗也。1616 典谟:《尚书》有《尧典》、《大禹谟》,皆古圣贤相告戒之辞。1717 安国:孙盛,字安国。1818 邓氏:指邓粲。规:成例曰规。如言法规。这里指取法邓粲《晋纪》的体例。

【译文】 

到晋代,人们用文字记载事物,是以著述作品的形式不断延续的。陆机的《晋纪》,记载晋初的历史但不完备,王韶之续写晋未的历史但没有写到东晋结束。干宝著述《晋纪》,反复辨别思考这一段历史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孙盛著《晋阳秋》,长于以精练的文辞称举事例。察验圣人修定的《春秋》,为世人提供了纪传的写作原则与创作宗旨。自《史记》、《汉书》以后,就没有可资借鉴的标准了。直到东晋邓粲编写《晋纪》,又开始确立这类作品的体例。他摆脱汉魏的束缚,遵守殷周的古法,虽然被误以为是将邪曲的学问来阿附世俗,却不可忽略他尊崇古代经典的用心。到孙盛记载史实,所建立的标准,就是直接取法邓粲《晋纪》的体例了。

【原文】

原夫载籍之作也11,必贯乎百氏22,被之千载33,表征盛衰44,殷鉴兴废55。使一代之制66,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77,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88。郡国文计99,先集太史之府1010,欲其详悉于体国也1111。阅石室1212,启金匮1313裂帛1414,检残竹1515,欲其博练于稽古也1616。是立义选言1717,宜依经以树则1818;劝戒与夺1919,必附圣以居宗2020。然后诠评昭整2121,苛滥不作矣2222

【注释】

11 载籍:书籍。《史记》“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22 贯:通也。《论语》“吾道一以贯之”。百氏:犹诸子百家。《汉书·叙传》“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33 被:及。44 表:明也,显也。征:证也。这里指取证于盛衰之理。55 殷鉴:以前事为鉴诫。《诗》“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言殷人灭夏而代之,殷之子孙,欲以灭亡为戒,不必求诸远,即在夏后之世也。兴废:兴替。犹言盛衰,兴亡。《汉书·匡衡传》“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66 制:著作文字曰制。(杜甫诗)“洒落富清制”。77 王霸之迹:言开天辟地之事功。王霸,谓王业与霸业也。《孟子》“大则以王,小则以霸。”霸,诸侯之长曰霸;凡足以长人者皆曰霸。《文心雕龙·事类》“文采必霸”。88 盛:多也,长也,大也,茂也。《易》“日新之谓盛德”。99 郡国:汉高祖时制定的地方区划制度,古有郡县,即府县制度。秦始皇定天下,废封建,分海内为三十六郡,是为郡县政治之始,汉高祖定天下,鉴秦之以郡县而亡,周之以封建而不振,分天下为国与郡二种,郡为天子直辖,国以封同姓及异姓之王。文计:文书,帐簿。即公文。计,帐簿。《汉书》“使领郡钱谷计”。1010 太史:官名,三代为史官及历官之长,又即左史,为记动之官,秦汉至南朝,太史并属太常。1111 详:官文书名,旧时下级官对于上官之报告曰详。悉:知也。如审悉,熟悉。体国:划分郡国。体,分也。《周礼》“体国经野”。指建都市,划乡邑。1212 阅:观也,察也。石室:藏图书之室。《史记》“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guì)玉版,图籍散乱。”《后汉书·王允传》“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1313 启:开也;开发意志。《尚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言开陈善道以告君也。金匮:谓以金为藏书匮,慎秘之也。《史记》“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又)“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1414 (chōu):缀集之也。引其头绪曰抽绎。裂帛:状声之清厉也。(白居易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1515 检:书署也。古书函以绳缄之,然后填以泥,题书其上而印之。如今用火漆之法,谓之检,今谓书袠(zhì帙)之签曰检。此为查验、完善之意。残竹:残缺的简策。竹,古人简策用竹,《史记》“请著之竹帛”。1616 博练:学识广博、干练。《文心雕龙·正纬》“四贤博练,论之精矣。”稽古:稽考古道也。《书》二典及《大禹谟》、《皋陶谟》,皆以“曰若稽古”开端。1717 立义:树立史传文章之精义。立,树立也。《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如禹、稷;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如老、庄、荀、孟、管、晏、杨、墨、屈、宋、马、班制作子书撰集史传文章皆是。选言:甄选古圣先贤之良言。选,甄录古人之文,以成一书者,谓之选。梁昭明太子萧统有《文选》六十卷。1818 依:从也,照所定程式而为之也。树则:建立法则。1919 劝戒:讽劝、警戒。与夺:施予、剥夺。或曰取舍。2020 宗,主也,以之为主人也。2121 诠:具说事理。评:议也,评定事物之是非曰评。昭:表白。整:齐也。事有条理者谓之整饬。2222 苛滥:谓宽严失中也。

【译文】

推原纪传的创作,必须纵贯诸子百家,而为之千载传承,彰显王朝的盛衰,以前世的兴衰成败作为鉴诫。让一个时代的文物典制,同日月一样长存;开天辟地的事功,同天地一样悠久、远大。因此,在汉朝初年,掌书记事的史官成为美盛之职。全国各地的公文,首先要会聚到太史府,朝廷希望通过审悉这些报告以了解国情。参阅国家珍藏的史料,以开陈善道辅助王政,缀集各方建言,查验并完善古代的典籍,希望这些学识广博、干练的官员经过稽考古道而有助于国家的管理。因此,树立史传文章之精义,甄选古圣先贤之良言,应该按照经典的标准来建立法则;讽劝、警戒以及施予、剥夺的施行,必须以圣人之言为根据来确立指导思想。然后具说事理、评定是非、表白褒贬以正视听、治理国家有条有理、有根有据,这样就不至于产生宽严失中、不符史实的记载了。

【原文】
  然纪传为式11,编年缀事22,文非泛论33,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44,事积则起讫易疏55,斯固总会之为难也66。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77,两记则失于复重88,偏举则病于不周99,此又铨配之未易也1010。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1111,傅玄讥《后汉》之尤烦1212,皆此类也。

【注释】

11 式:制也,样也,为人所取法者也。如程式,公式。22 编年:纪事以年为纲目曰编年。《公羊传》“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缀事:著述以纪事也。缀,连也,缉也。33 泛论:犹纵论也。《三国志》“泛论物理”。44 岁:年也。密:切近。《尚书·毕命》“密迩王室”。55 事:凡人类所作为所遭逢皆曰事。《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如言事件,事项。积:聚也,累也,堆叠也。55 起讫:言事件的发端与终止。起,发也,犹言发端。讫,止也,终也,尽也。《尚书·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疏:疏阔,不精密也。《汉书》“方略疏阔”。言计划之未精也。66 总会:总合会集也。77 分功:各人分力任事,以成生产事业也。亦作分业。88 两: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99 偏举:《左传》“举其偏不为党”。偏,属也。病:瑕疵也。如所言未善曰有语病。周:遍也。《易》“知周乎万物”。1010 铨:衡也,量也。《汉书》“考量以铨”。配:相当也。1111 张衡:后汉西鄂人,字平子,善属文,作《两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尤精天文历算,作浑天仪,机巧为后世所称。诗文有《张河间集》。摘:选取也,如言摘抄,摘录。《晋书》“于是甄摘旧文”。 舛:错乱。《随书》“取书验之,一无舛误。”滥:失实曰滥。《左传》“民听滥也”。 《后汉书·张衡传》“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捡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1212 傅玄:晋北地人,字休奕,勤学善属文,州举秀才,稍迁至司隶校尉,每有劾奏,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服,台阁生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所著书曰《傅子》。《后汉》:指《东观汉记》。尤烦:格外繁杂。尤,过也,犹俗言格外。

【译文】 

然而纪传创作的程式,是以年为纲目来著述以纪事的,叙事的方式不是纵论古今,而是按照史实来记载。年代久远的事件容易混淆,难以切近事实的真相,而事件累积须要叙述的太多,往往又忽略掉事件的始末,以至于记载不精密。这固然是会集史料最为难的情况。有的时候同一件史实,按不同的人来分别叙述,这样一再出现就产生重复,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人物,而忽视了事件本身,这样又会产生叙述不够周全的缺点。这又可以说要衡量准确、褒贬恰当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张衡选取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中不少错乱失实的地方进行甄别,傅玄非责《东观汉纪》的记载格外繁杂,皆属于这类情况。

【原文】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11,荀况称“录远详近”22,盖文疑则阙33,贵信史也44。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55。传闻而欲伟其事66,录远而欲详其迹77。于是弃同即异88,穿凿傍说99,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1010,而述远之巨蠹也1111。至于记编同时1212,时同多诡1313,虽定、哀微辞1414,而世情利害1515。勋荣之家1616,虽庸夫而尽饰1717;迍败之士1818,虽令德而嗤埋1919,吹霜煦露2020,寒暑笔端2121,此又同时之枉2222,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2323,记近则回邪如此2424,析理居正2525,唯素心乎2626

【注释】

   11 公羊高: 战国齐人,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传闻:谓得诸他人之转述者。《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言春秋之书法,因时代之远近而不同,传闻为较远之世,闻诸故老,故老又闻之于前人也。(这里书法的意思为史笔,孔子修《鲁史记》,其所褒贬,及《春秋序》所谓“三体五例“,即孔子之书法。《左传》“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22 荀况:即荀子(公元前313-238年),战国赵人,时人相尊,亦称荀卿。汉人或称曰孙卿,其学以孔子为标准,倡“性恶”之说,谓人性皆恶,不以礼义矫正之,则不能为善。其旨与孟子异。录远详近:《荀子·非相》“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录,取也,择其人其事之可取者记之也。33 文疑则阙:《论语》“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谓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44 信史:史所以传信于后,故称史籍之足信者曰信史。(韩偓诗)“莫负美名书信史”。55 实:诚也。言其实而不虚也。如实在,实情,实理。66 伟:奇也,大也。如言秀伟,伟异之类。77 详:审也。熟究也,谓反复辨别思考之也。88 弃同即异:抛弃共识、亲近奇异。99 穿凿:谓于义理之不可通者,强求其通也。1010 讹:伪也,谬也。1111 述远:追述过去的历史,遵循先哲之懿范。述,陈也;遵循也。巨蠹:大碍。蠹,侵耗财物曰蠹,引申为妨碍。1212 记编:指以书牍记言编史。记,书牍也,如今之说帖。《汉书》“奏记于萧望之”。《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记之言志,进己志也。”1313 诡:违也。《汉书》“有所诡于天之理与”。1414 定、哀微辞:定,指鲁定公,即姬宋,为春秋时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承袭父亲鲁昭公担任君主,在位15年。曾于公元前500年在孔子的陪同之下参加齐鲁的“夹谷之会”。哀,指鲁哀公,即姬将,为春秋诸侯国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定公子,在位27年。和孔子同时。微辞,《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言为尊者讳,不欲显著其失,而微见其意也。《史记》“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谓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1515 世情:世态人情。利:害之反。凡有益者皆曰利。《易》“能以美利利天下”。1616 勋荣:有功劳有声闻名誉。1717 庸夫:愚蠢平庸的人。庸,愚也。《史记》“才能不过凡庸”。凡人物卑下,皆曰庸。如庸医,庸儒之类。1818 迍(zhūn):落寞,窘迫。败:毁也,坏也。《尚书·大禹谟》“反道败德”。1919 令德:美德也。《尚书·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嗤(chī):笑也。讥笑。埋:埋没其才华。2020 吹霜煦(xǔ)露:《斟诠》“谓吹寒气可凝成严霜,呵暖气可降为甘露也。”指冷暖皆随人意。2121 寒暑笔端:指褒贬系乎笔端。2222 同时之枉:言时人之论,真伪不辨、良莠不齐。枉,曲就曰枉。如枉驾,枉顾。这里指枉曲其道,以求容而取媚也。《论语》“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2323 诬矫:无中生有,伪造妄托。诬,欺罔也,以无为有谓之诬。《左传》“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矫,伪造妄托。2424 回邪:邪曲也。《史记》“回邪不正”。(又)“言若中鲠,心实回邪。”2525 析理:剖析事理。析,剖析。(陶潜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居正:循常道而行之之谓也。《史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2626 素心:指心地洁白。(陶潜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颜延之文)“弱不好弄,长实素心。亦言本心也。(李白诗)“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文心雕龙·养气》“岂圣贤之素心”。素,白色也,比喻纯洁。《论语》“素以为绚兮”。

【译文】

如果追述以前的历史,年代愈远,不真实的记载就愈多。战国时的公羊高曾说:“春秋史笔,因年代远近而不同。”荀况称:“记载史实年代久远的论述粗略,年代较晚的论述详实。”古代良史,在处理文字的时候,凡是有疑问的地方,则暂且空缺,待将来再作补正,以免产生错误,这是因为史籍是流传后世的,以真实可信为贵。然而世俗都喜欢猎奇,不顾忌实情、实理。转述他人的言论,总想夸大事实,记载历史的陈迹,总想熟究过去、反复辨别、作详细的描述。于是放弃共识,亲近奇特,不合义理的东西也作牵强附会、节外生枝的叙述,过去的史籍未曾记载过的,竟记录在自己的书里。这就是史籍谬误、失实的根源,是追述过去的历史,遵循先哲懿范之大碍。至于书牍记言编写当代的历史,时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不少违背事实的意见。虽然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著述《春秋》的时候,也言为尊者讳,而用词委婉,又何况一般的世态人情,哪里会不顾忌利害呢?有功劳有声闻名誉的显贵之家,即使有愚蠢平庸的人,全都可以被粉饰,而那些落寞、窘迫,遭人陷毁的有志之士,虽然有美善的品德,也往往被人讥笑而埋没其才华。冷暖皆随人意,褒贬系乎笔端,这又是时人枉曲其道,以求容而取媚以至于真伪不辨的借口,实在是令人叹息啊!所以,追述远古的历史,就无中生有,伪造妄托,记载身边的史实又是如此这般的邪曲。剖析事理,应该遵循自然之道而行之,而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原文】

若乃尊贤隐讳11,固尼父之圣旨22,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33。奸慝惩戒44,实良史之直笔55,农夫见莠66,其必锄也77。若斯之科88,亦万代一准焉99。至于寻繁领杂之术1010,务信弃奇之要1111,明白头讫之序1212,品酌事例之条1313,晓其大纲1414,则众理可贯1515。然史之为任1616,乃弥纶一代1717,负海内之责1818,而赢是非之尤1919。秉笔荷担2020,莫此之劳2121。迁、固通矣2222,而历诋后世2323。若任情失正2424,文其殆哉2525

【注释】

   11 尊贤隐讳:《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22 尼父:孔子,儒家之祖,周春秋时鲁人,名丘,字仲尼。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流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旧,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乙丑,年七十三。33 纤瑕(xiān xiá):极细微的缺点。纤,细也。瑕,玉玷(diàn)也。《左传》“瑾瑜匿瑕”。玷:玉病也,缺也。引申为过失之义。瑾瑜(jīn yú):美玉。44 奸慝(tè):谓有私心杂念、虚伪邪恶的坏人。奸,私也,伪也。慝,邪也。惩戒:责罚,言对其过失加以制裁。惩,戒也。55 良史:《左传》“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后汉书·班固传》“论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二子,谓司马迁、班固。直笔:谓史臣据事直书也。《晋书》“忝荷史任,敢忘直笔。”66 莠(yǒu):狗尾草。《孟子》“恶莠,恐其乱苗也。”77 锄:以锄治田。88 科:凡事物之程式品类皆曰科。此言为文之标准。世称法令曰科条,99 一准:共同遵守的准则。一,同也。《孟子》“先圣后圣,其揆一也。”1010 寻繁领杂之术:指在众多的古代典籍中探寻标准、穷究幽深之理,应该具备的精微的思想方法和透彻的领悟能力。寻,求也。领,悟也,心有所受也。1111 务信弃奇之要:专心致力于真实不欺地记录,排除奇闻异说,直笔而书的要领。要,凡要也。总举之词。《史记》“要之以仁义为本”。1212 明白头讫之序:将事件的始末叙述得明确透彻的顺序。明,清明也。《尚书·太甲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1313 品酌事例之条:评量具有代表性的人事,择善而从的道理。酌,取善而行曰酌。《左传》“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注)“酌取民心以为政”。事例,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例子的事情。1414 晓:明白。明告之曰晓谕。大纲:大指。纲,网之大绳谓之纲。此言纲要,谓举其纲领及最要者。此之大纲即史传叙事论人的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分列为上述四言,即“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1515 贯:通也。《论语》“吾道一以贯之”。1616 任:事也,职务也。《论语》“仁以为己任”。这里指史官的职守、责任。1717 弥纶:《易》“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弥如弥缝之弥,谓联合也;纶如经纶之纶,谓条理也。1818 海内:指中国。1919 赢:受;担负。这里指可堪承担、可以承受。是非:《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谓辨别事理之是与非也,后遂泛称口舌争端为是非。(罗邺《鹦鹉诗》)“金笼共惜好羽毛,红嘴莫教多是非。”尤:怨。《论语》“不怨天,不尤人。”2020 秉笔:执笔。秉,执也。荷担:承担。荷,以肩承之;任也。(张衡赋)“荷天下之重任”。2121 劳:辛勤。2222 通:贯彻。《易》“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这里指司马迁和班固是博览古今、条贯诸经之论、博洽多闻的通儒。2323 诋:范注“迁、固皆良史,而后世尚诋呵之。若褒贬任情,抑扬失正,则生绝胤嗣,死遭剖斫,难乎免于殃戮矣。韩愈不敢撰史,盖深有见于其难也。”诋,毁辱也。毁人之言曰诋诃。2424 任:听其所为也。情:趣味。《历代名画记》“似画外有情”。2525 殆(dài):危也。《礼》“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

【译文】

倘若讲到尊重前贤并有所隐讳,固然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会微辞婉言,但不会影响到作为人格最高的圣人之言成为世人遵循的准则,这是因为极细微的缺点不可能玷污整个美玉的本质。对有私心杂念、虚伪邪恶的坏人加以惩戒、责罚,对其过失加以制裁,的确是优秀的史官据事直书的职责。这就像农夫看见野草,一定会将它锄掉的道理一样。以之作为衡量是非、确定褒贬的准则,也是子孙万代共同遵循的信条。至于在众多的古代典籍中探寻标准、穷究幽深之理,应该具备的精微的思想方法和透彻的领悟能力;专心致力于真实不欺地记录,排除奇闻异说,仗义执言的要领;将事件的始末叙述得明确透彻的顺序;评量具有代表性的人事,择善而从的道理。能够掌握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叙事论人的法则,那么著述史传的各种道理就可以融会贯通了。但是史官的职守与责任,关乎天地之正道,他要融合一个时代的史实并将其条理化。要承担对国家民族负责的重任,可以承受是非功过的评说及各种各样的怨尤。史家秉笔直书,的确是关乎江山社稷的重担,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辛勤的了,像司马迁和班固这样博览古今、条贯诸经之论、博洽多闻的通儒,他们著述的史传尚且历经世人的诋毁,如果仅凭各人的兴趣而胡作非为、随意乱写、有失公允的话,那这样的记载无疑是危险的。

【原文】

赞曰:史肇轩黄11,体备周孔22。世历斯编33,善恶偕总44

腾褒裁贬55,万古魂动66。辞宗丘明77,直归南董88

【注释】

11 史肇轩黄:本文开端之言。“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肇,始也。22 备:成也。完备,齐备。周孔:言周公,孔圣。33 世历:谓世事变迁,历史沿革。斯编:有史籍作详细的记载。编,简册相次也。《史记》“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汉书注》“编所以联次简也”。今谓书籍曰编。这里指编年纪事的史籍。44 偕:俱也。《诗》“与子偕行”。总:合也,聚也。《淮南子》“万物总而为一”。55 腾:传也。《淮南子》“子产腾辞”。裁:鉴别。如衡文者之曰总裁。本文有“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釜钺。”之论。66 万古魂动:言史家秉笔直书,消息万古;仗义执言,吞吐六合;澡雪精神,心寄八方,足令人心惊魂动。刘彦和在文中说道“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万古,即千年万代。魂,指人之精神。77 辞宗:指以圣人之言为根据来确立主导思想。刘勰的观点“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然后诠评昭整,苛滥不作矣。”丘明:左丘明。本文称“丘明同时,实得微言。”88 南:指春秋时齐国的南史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董:董狐,春秋晋之史官,灵公欲杀赵盾,盾出奔。赵穿弑灵公,盾反不讨贼,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夷皋”。孔子称为古之良史,晋干宝为《搜神记》,刘惔(dàn)称为鬼董狐,谓记鬼之良史也。唐吴兢撰《武后实录》,有斥张说语,后说为相,请其改撰,不许,世谓今董狐。

【译文】
  总之:在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史官仓颉主持文史方面的工作,史官记事有悠久的历史。周公旦定制度礼乐、孔子依鲁史以修《春秋》,史书的体制得以完备。虽然世事变迁、历史沿革,均有史籍作详细的记载。世间百态、人事善恶皆会聚其中。它们可以起到弘扬美善、辨别是非、匡正邪恶、树立声教的作用,史家仗义执言,吞吐六合;秉笔直书,消息万古;澡雪精神,心寄八方,足令人心惊魂动。以圣人之言为根据来确立写作史传的指导思想,文辞方面像左丘明那样学习古圣先贤,并真正的领悟微妙之言的精髓,记事方面要正直秉公,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成为一代良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译文,史通·六家,通志·总序,资治通鉴·淝水之战,明儒学案·凡例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四百十四
史通[四库本] 卷一 ------ 卷五
【宋】郑樵《通志·总序》
真的不建议买二十四史,我的三个理由
中国历史要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