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注译《多士》

《多士》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弔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王曰:“猷!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时惟天命。无违,朕不敢有后,无我怨。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从尔迁。”

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题解】

《多士》:《尚书·周书》篇名。多士,众士也。周公以成王之命诰殷商愚顽的贵族、士大夫,并将其迁往新都。明之以礼,晓之以义,告诉他们不可违背天命,识时务,顾大局,永作大周良民。

《史记·周本纪》“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逸》。”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亡国政权,皆无翻天复辟的可能。正如本章所言“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讲的就是那些亡国丧邦者,无不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读《尚书》之《多士》、《无逸》,有现实意义。周朝取代殷商,而延续八百多年的国运,这一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映证了古圣先贤们经常念叨的那句话——天命攸归!所谓历史车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书序】

    成周既成1,迁殷顽民2,周公以王命诰3,作《多士》4

【注释】

1.成周:周时洛邑之称。《书序》“周公往营成周”。成王徙都于此,战国改称洛阳,汉置洛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县东北。(《正义·尚书·洛诰》云:“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以居邶、鄘、卫之众。”洛邑即成周。[按]是为东周,古洛阳城也。《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以周地在王城东,故曰东周。敬王避子朝乱,自洛邑东居此。’”[按]武王灭殷国为邶、鄘、卫,三监尹之。武庚作乱,周公灭之,徙三监之民于成周,颇收其馀众,以封康叔为卫侯,即今卫州是也。孔安国云“以三监之馀民,国康叔为卫侯。周公惩其数叛,故使贤母弟主之”也。见《史记·周本纪》。)既:已也。成:就也,卒也,凡功成业就谓之成。《论语》“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2.顽民:谓梗命之人。顽,愚也,无知识而妄为。

3.周公:周文王子,名旦,相武王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定制度礼乐,制冠婚丧祭之仪,天下大治。薨后谥曰元,一云谥文。王命:天子之命令也。《诗》“出纳王命”。王,成王也。周成王,武王子,名诵。即位时年幼,周公摄政,制礼作乐,营东都洛邑,周室之事大成,故谥曰成。诰:告也,上告下曰诰。

4.作《多士》:《尚书正义》“成周之邑既成,乃迁殷之顽民,令居此邑。‘顽民’谓殷之大夫士从武庚叛者,以其无知,谓之‘顽民’。民性安土重迁,或有怨恨,周公以成王之命诰此众士,言其须迁之意。史叙其事,作《多士》。”

【译文】

    新都洛邑建成之后,成王将那些对新朝有成见的殷商的顽民迁往成周,周公以成王之命告谕他们迁都之义,史叙其事,作《多士》。

【原文】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1,用告商王士2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3,弗弔旻天4,大降丧于殷5。我有周佑命6,将天明威7,致王罚8,敕殷命终于帝9。肆尔多士10!非我小国敢弋殷命11。惟天不畀允罔固乱12,弼我13,我其敢求位14?惟帝不畀15,惟我下民秉为16,惟天明畏17 

【注释】

1.初:始也。谓初献也。祀典以第一次奠爵为初献,第二次奠爵为亚献,第三次奠爵为终献。享客亦有此礼。《左传》“享曹太子,初献,乐奏而叹。”(奠爵:定爵也。奠,定也。《尚书·禹贡》“奠高山大川”。)

2.用:以也。告:告谕,晓谕也。商王:殷纣也。士:官名,三代时,天子、诸侯皆置之,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

3.遗:谓遗民,留遗之民也。今称易代不仕新朝者为遗民。

4.弗弔(dì):谓德政不至也。弔,至也。旻(mín)天:《尚书·大禹谟》“号泣于旻天”。凡称天曰旻天,言仁覆愍下也。《孟子》“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昊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朱注]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殷王德政不至于民,不体恤百姓疾苦,故招来亡国之祸也。

5.降丧:降灾也。丧,亡也,失也。谓天命丧失也。

6.佑命:言我大周明德之君佑助下民,故天命不失也。佑,助也。《尚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命,天命也。

7.将天明威:谓受天明命,威仪天下也。将,承也,奉也。《诗》“汤孙之将”。威,谓尊严也。

8.致王罚:谓奉天命至王者之威罚也。(指武王伐纣事)。致,通“至”。

9.敕(chì):命也;警饬也。《史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诏命亦曰敕。君主时代,凡谕诰外藩及京外官者,曰敕书,亦曰敕谕,多用黄纸朱书。殷命:谓殷商之国运也。命,国运也。旧称王者受命于天以有天下,故翊辅开国曰“佐命”,推翻政府曰“革命”。《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终:始之对,犹言结局。《易》“原始要终”。

10.肆:极也,放恣也。《左传》“昔穆王欲肆其心”。《礼》“安肆日偷”。

11.小国:周邦也。《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敢:勇也,无所畏惮也。弋(yì):取也。殷命:谓殷之天命也。命,天所赋之命也。凡穷通得丧,有若或使之,非人力所能为者,皆曰命。

12.惟:乃也。不畀(bì):不与也。畀,赐也,与也。《尚书·洪范》“不畀洪范九畴”。《诗》“比姝者子,何以畀之。”允:用也。罔固乱:不再坚固其乱邦也。罔,无也。固,坚也;安定也。《国语》“国可以固”。乱,紊也,不治也,凡事物之不理皆曰乱。如乱世、乱邦。

13.弼我:辅我周邦也。弼,辅也。《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14.其:宁也。求位:贪图天子之位也。求,索也,觅也,谓必欲得之也;贪也。《诗》“不忮不求”。

15.惟:乃也。帝:天帝也。

16.惟:有也。下民:下国之民。诸侯之国谓下国。秉为:谓百姓秉受于天之常道,是因为喜欢我大周天子的美德,因而有所作为也。秉,执也。秉彝也。《诗》“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为,作也,造也。《尚书·洪范》“有猷有为有守”。

17.明畏:《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天子之聪颖、智慧是因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而不迷惘的结果。天子显善威恶,懂得敬畏,不是因为天子的好恶,而是能够以老百姓的好恶为好恶,以百姓的敬畏为敬畏。只有通达于天下,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才能够像大地那样,厚以载物。此言有德之君,要心存敬畏啊!

【译文】

三月,周公举行祀典初献于新都洛邑,以成王之命告谕殷商的士大夫。

成王顺言道:“各位殷商的遗民、士大夫,你们的君主不施行德政,不体恤下民,因此招来亡国之祸。我大周的明德之君,佑助下民,故天命不失,他们(克享天心)受天明命,而威仪天下,奉天命以行王者之威罚,诰命天下殷商亡失国运乃是天命攸归。你们冥顽不化,太放肆了!不是我周邦无所顾忌地要取代殷商的天命,实在是上天不再赐给你们国运,用我大周,而不再坚固其乱邦啊,上天要辅我周邦,能说是我们无所顾忌、贪图天子之位吗?这是天理不容啊,老百姓秉受于天之常道,是因为喜欢我大周天子的美德,因而有所作为(拥戴明君),这是人心所向,是有德之君心存敬畏的结果。

【原文】

我闻曰‘上帝引逸1’。有夏不适逸2,则惟帝降格3,向于时夏4。弗克庸帝5,大淫泆有辞6。惟时天罔念闻7,厥惟废元命8,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9,俊民甸四方10。自成汤至于帝乙11,罔不明德恤祀12,亦惟天丕建13,保乂有殷14,殷王亦罔敢失帝15,罔不配天其泽16。在今后嗣王17,诞罔显于天18,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19?诞淫厥泆20,罔顾于天显民祗21。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22

【注释】

1.上帝:天帝也。引逸:引重不徇流俗(志向高远)者也。(引重:犹言标榜也。)逸,不徇流俗者谓之逸。《尚书·梓材》“引养引恬”。(言君子韬光养晦、潜心修养以高尚其志也。引,导也。养,长也,育也。《易》“观颐,观其所养也。”《庄子》“以恬养志”。恬,静也。养志:言高尚其志也。《庄子》“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大学》“静而后能安”。)

2.有夏:谓有夏之君也。适:从也。后文“惟我事不二适”。言无私心,一从天意也。

3.惟:有也。帝:君也,王天下之号。如三皇五帝。此谓明君也。降格:降至也。格,至也,来也。《诗》“神之格思”。

4.向于时夏:谓秉命于天(受天明命),而拥有诸夏之邦也。向,与“响”通,《易》“其受命也如响”。

5.弗:不也。克:能也。庸:用也。帝:上帝,天帝也。

6.大淫泆有辞:谓夏王骄奢淫泆,人民怨声载道。淫,溢也,过也。《尚书·大禹谟》“罔淫于乐”。凡过甚者皆曰淫。泆,放恣也。《左传》“骄奢淫泆”。《尚书·酒诰》“淫泆于非彝”。

7.惟:有也。时:是也。天罔念:言上天不再眷顾也。念,思念也。闻:声所至也。《诗》“声闻于天”。

8.废:止也,舍也。谓坠失其天命也。元命:元后之命,即天子之命也。元后,谓天子也。《尚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9.成汤:商开国之君,契之后,名履。始居于亳,夏桀无道,汤伐之,放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在位三十年。革:改也,更也。革命也。《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0.俊民:秀异之士。《抱朴子》“蒲轮玉帛,以抽丘园之俊民。”甸:治也。

11.帝乙:殷王名。商第三十任君主。始祖大乙(汤),祖父武乙,父文丁,子帝辛(纣)。见《中国历史纪年表·三代世系》。

12.罔不:无不也。明德:至德也。《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大学》“在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恤祀:谓恤功于民、祭祀先祖也。恤,赈也,赈贫乏曰恤;怜悯也。如抚恤之类。此谓恤功,忧民之功也。《尚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诗普序》“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则受颂举。”祀,祭也,祀神、祀祖皆曰祭。

13.惟:有也。天:天威,天子之威严也。《左传》“天威不违颜咫尺”。丕建:大建也。丕,大也。建,立也。《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14.保:安也;守也。乂:治也。

15.罔敢:不敢也。失帝:失天帝之心也。

16.配天:谓以德配天也。《尚书·太甲下》“克配上帝”。(克:能也。配上帝:配天也。谓德配于天。《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集传]“故殷先王终以德配天,而享国长久也。”配,侑也。佐也,相助也。祭天而以祖配享之也,自有虞氏以黄帝配天,夏后氏因之,殷以帝喾,周以后稷,其后历代帝王皆沿其制。)泽:恩德之及于人者曰泽。《孟子》“膏泽下于民”。

17.在今:自此以后。后嗣王:谓后嗣之王殷纣也。

18.诞:欺也;放诞也;妄为大言也。《尚书·无逸》“乃逸乃颜既诞”。罔显于天:无显明之德闻达于天也。显,光明也。《诗》“显显令德”。

19.矧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这也说得上其后人有声闻名誉者思念先王之德而忧勤于王室吗?矧,亦也。听,谓耳官之感觉,此指声闻名誉也。念,思念也。勤家,谓忧勤于王室之事也。勤,尽心尽力,不稍厌怠曰勤。家,王家,王室也。《尚书·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20.诞淫:放诞、荒淫。厥:语助也。泆:古与“溢”同,水满而泛滥也。

21.罔顾:无所顾忌。天显:谓天有显明之道也。《尚书·泰誓下》“天有显道”。民祗(zhī):《尚书·无逸》“治民祗惧”。祗,敬也。

22.罔非有辞于罚:言亡国丧邦者无不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译文】

    我曾听说‘上天往往标榜那些志向高远的明君’。当夏朝的君主不再顺乎天意、玩物丧志的时候,则有明君出来取而代之,他受命于天而统治华夏的人民。一旦有人不再用天帝之心治民,而是苛酷残暴、骄奢淫泆的时候,人们便怨声载道。这个时候天帝也不再顾及他先辈的令闻,而是舍弃他的天子之命,施威罚降罪于他。于是,命你们的先祖成汤顺天应人,革除夏命,秀异之士得以统治天下万邦。自成汤至于帝乙,无不是至德之君,他们体恤下民、祭祀祖先,也使殷商天子的威严得以建立,殷商的百姓也得以安保和治理,殷商的帝王们一刻也不敢失去天帝之心,无不以德配天、恩泽施与下民。自此以后,继任的纣王,妄为大言,无显明之德闻达于天,这也说得上是殷商有声闻名誉、思念先王之德而忧勤于王室的人吗?他放诞、荒淫以至于漫延成灾不可收拾,不再顾及于天子治国要遵循显明之道和治民要懂得敬惧的道理,因此,上天也不再守护他,还以亡国丧邦之祸加罪于他。上天不会把江山赐与无显德的昏君,天底下凡是亡国丧邦者,无不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原文】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1,有命曰‘割殷2,告敕于帝3’惟我事不贰适4,惟尔王家我适5。予其曰‘惟尔洪无度6,我不尔动7,自乃邑8’予亦念天9,即于殷大戾10,肆不正11

【注释】

1.惟:有也。丕:语助。灵:善也。《诗》“灵雨既零”;福也。《后汉书》“宠灵赫显”;神应曰灵。如占兆、医药之验者,俗皆曰灵。承:奉也,受也。帝事:言“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为君统治天下之事也。

2.割殷:分割殷商的天命。割,分也。[杜甫诗]“阴阳割昏晓”。

3.告敕于帝:告命于天也。敕,命也。帝,天也。《诗》“帝命不违”。

4.惟我事不贰适:言无私心,一从天意也。适,犹从也。

5.王家:犹言“王室”。古以国为王所专有,故言王室,犹今言国家。

6.洪无度:谓大肆挥霍、目无法度也。洪,大也。度,法制也。如法度、制度。谓有程式限制而与人以比较度量也。

7.我不尔动:我不以其过大动干戈也。动,起也。《魏书》“兵以义动”。

8.自乃邑:谓祸起萧墙,乱自你们王畿也。乃,尔、汝之称。邑,古称王畿曰邑。《诗》“商邑翼翼”。

9.予亦念天:我也是念旧的天子。念,思念,此言念旧也。(念旧:谓性情敦厚不忘故旧也。当然包括殷商自成汤至于帝乙这些明君。)

10.即:就也。即政也。(即此为君之政也)。戾:暴恶也。《荀子》“虐殷国,天下不称戾焉。”

11.肆:缓也。《尚书·舜典》“眚灾肆赦”。(眚灾肆赦:言非故犯,或由于过误,或出于不幸,则缓而赦之。眚,过误。《左传》“不以一眚掩大德”。灾,祸害也。肆,缓也。赦,置也,释也,宥也。)不正:谓不识时务、不愿归服之顽民也。正,归服曰正。如归正、反正。

【译文】

    成王顺言道:“殷商的士大夫们,如今有我大周天子聪明伶俐,先后承续帝业,上天降下旨意‘分割殷商的国运,以告命于天。’我大周奉天命而兴不是出于私心杂念,而是一从天意,你们王家的好传统也为我先代明君们遵从。我要强调的是你们后嗣的大王肆意挥霍、目无法度,我周邦并未因此大动干戈,反而是你们祸起萧墙,乱自王室的结果。我也是一个念旧的天子,即政于殷商遭逢暴恶的时候,我会宽宥你们这些愚顽不幸的人。”

【原文】

王曰:“猷1!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2,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3,时惟天命4。无违5,朕不敢有后6,无我怨7。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8,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9,有服在百僚10’予一人惟听用德11,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12,予惟率肆矜尔13。非予罪,时惟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14,予大降尔四国民命15。我乃明致天罚16,移尔遐逖17,比事臣我宗多逊18

【注释】

    1.猷:叹词。

    2.时:是也。其:乃也。

    3.我一人:犹言“予一人”也,天子自称。奉德:受德也,谓承天命而行德政也。康宁:谓无疾病也。《尚书·洪范》“九,五福……三曰康宁。”康,安也。《尚书·益稷》“庶事康哉”。

4.时:是也。惟:有也。天命: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有物必有则,如命令也。《论语》“五十而知天命”。言所学者,皆知其所当然,而极其精也。俗以为穷达得丧,皆有造物之主宰,谓之天命。

    5.违:背也。《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6.后:后于人曰后。谓自己不敢落后于前辈明君之作为也。《老子》“自后者人先之”。

    7.无我怨:言民无怨我也。怨,恨也。《尚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8.先人:谓先代也。孔安国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谓五世祖子襄也,今俗多称亡父为先人。册:符命也。封爵所受之文曰册。又“简”也。书一本曰一册。典:故事曰典。《左传》“数典而忘其祖”。

    9.夏:谓有夏也。迪:语助。简:选也,分别也。《尚书·冏命》“慎简乃僚”。王庭:犹言王室。庭,堂阶前也。《易》“不出户庭”。

    10.有服:谓有职之官也。服,职也。《尚书·旅獒》“无替厥服”。百僚:犹言百官。僚,官僚也。《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百僚师师。

    11.予一人:古者称天子为一人,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白虎通》“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听用德:惟听用德之君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此谓德政也。

    12.肆:语更端辞,故也。求:索也,觅也,谓必欲得之也。《孟子》“求则得之”。天邑:天子之都也。商:殷商,谓殷商之地洛邑也。

    13.予惟率肆矜尔:言予惟用肆赦矜怜尔也。率,用也。肆,缓也。《尚书·君奭》“予惟用闵于天越民”。句法与此相似。矜,怜也。《尚书·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14.昔朕来自奄:《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践奄:《尚书·成王政》“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践,足之所至曰践。奄,国名。见后文“四国”条。)

15.降(xiáng):降伏也。《春秋》“郕降于齐师”。四国:管、蔡、商、奄。《尚书·多方》“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皇:匡也。)民命:谓民主之命也。(民主:谓君也。《尚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16.乃:于是。明致天罚:光明磊落地施行天威也。明,光明也。致,通至。罚,威罚也。

    17.移:迁也。遐逖(tì):远也。遐,远也。《尚书·太甲下》“若陟遐,必自迩。”逖,远也。《文心雕龙》“逖听高岳,声英克彪。”

    18.比事臣我宗多逊:比,择善而从曰比。《诗》“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事臣,为臣也。事,为也。宗,谓宗周也。多:众也。《诗》“谋夫孔多”。逊,顺也,谦恭也。

【译文】

成王说道:“哦!告诉各位士大夫,我这个时候将你们西迁于此,不是我一人有私心杂念,而是承天命而行德政,实在是天命攸归啊。天意不可违,我不敢落后于我的前辈明君,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不至于怨恨于我。你们也知道,殷商的先代也是有符命有故事的,他们也不敢数典忘祖,所以殷商才能更改有夏暴君的王命。如今你们又嚷嚷‘夏朝之选在王庭,有职之臣在百官。’(耽心自己被抛弃)我一人惟有听从能以德政治理国家的善言,所以,我才无所顾忌地在天子之都这个曾经是你们自己的土地上征求你们的意见,我惟有用明君之德宽宥和怜悯你们。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天命攸归。”

成王说道:“各位士大夫,从前我亲自东伐淮夷,胜利凯旋,我降伏了管、蔡、商、奄四国,并革除其天命。于是我光明磊落地施行天子之威罚,远迁你们于此,大家应择善而从谦恭地在我宗周称臣。

【原文】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1。今朕作大邑于兹洛2,予惟四方罔攸宾3,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4。尔乃尚有尔土5,尔乃尚宁干止6,尔克敬7,天惟畀矜尔8。尔不克敬9,尔不啻不有尔土10,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11!今尔惟时宅尔邑12,继尔居13,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14。尔小子乃兴15,从尔迁。

王曰:“又曰时予16,乃或言尔攸居17

【注释】

1.时命:是命也。时,是也。命,教令也。申:重也,重申也。《尚书·尧典》“申命羲叔”。

2.作:造也。大邑:大都也。邑,都邑也,大曰都,小曰邑。兹:此也。洛:洛邑也。

3.罔:无也。攸:所也。宾:却也。《孟子》”却之却之为不恭”。谓不受而还也。谓作此新邑,是为了善待天下宾客。

4.攸:用也。奔走:急于趋事也。[韩愈文]“群臣震慑,奔走率职。”

5.尔乃:尔其也。乃,其。尚:庶几,希望之辞。土:地也。《大学》“有人此有土”。本地亦曰土。

6.宁:安也。《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干:能事其事也。《易》“贞固足以干事”。俗亦谓能办事者曰能干。止:心之所安谓之止。《大学》“在止于至善”。

7.克:能也。敬:恭也。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8.畀:赐也,与也。矜:怜也。

9.尔:汝也。

10.不啻:多也。

11.致:通“至”。躬:身也。《诗》“我躬不阅”。

12.时:是也。宅:居也,居治也。

13.继:续也。

14.厥:其也。有干:谓事业有成,有作为。有年:谓丰年也。《诗》“自古有年”。

15.乃兴:于是乎兴也。兴,起也;盛也。《诗》“以莫不兴”。

16.时:是也。予:我也。

17.或:助词。《诗》“无不尔或承”。攸居:居心于此,谓心有所属也。攸,语助词。《尚书·洪范》“彝伦攸叙”。成语“天命攸归”。居,处也。《论语》“子之燕居”。此谓居心,存心也。《晋书》“卿居心不净,乃复欲滓秽太清耶。”

【译文】

成王说道:“我要告诉殷商的士大夫,今天我不杀你们,但我必须对你们重申教令。如今,我将首都建在洛邑,是为了善待天下宾客,使四方的诸侯宾至如归,也是为了你们这些人能谦恭地作我大周的官僚服职于此。你们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你们也希望心安理得地生活,你们能以恭敬之心称臣,上天就会赐与你们、怜悯你们。你们若愚顽不化,不能以恭敬之心称臣,那你们将失去拥有的土地,我也将施行上天之威罚,降罪于你们!今天,你们惟有俯首称臣居治于都邑,继续居官任职,你们会在首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你们的子孙会因你们的作为而兴盛,也会随你们一起迁往首都。”

成王说道:“你们要反复申明拥戴我这个天子,你们要言行一致,心有所托。(惟有居心良善、心悦诚服才说得上安居乐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尚书3】洛诰·多士·无逸· 君奭·多方
夏商周的宗教思想发展
第十八章 继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
【今文尚书】28篇释意(十六)[周书·大诰]
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本根论之六
《尚书·无逸》与周公人本思想(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