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供应链管理模式兴起的原因探究
供应链管理模式兴起的原因探究
2012-05-28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全局性的根本变革,长期行之有效的与传统市场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再奏效,个别环节的、单项的、局部的创新和改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却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生产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于是一种建立在高度灵活、快速应变的横向一体化运作基础上又力求取得纵向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效果的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了。

    市场环境的演变

    一般称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市场环境为典型的传统市场环境,当时全球化市场尚未形成,企业面对的是相对封闭的区域性市场。由于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人们的购买力有限,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品种单一,对价格敏感,市场发展主要体现为对产品需求数量的长期稳定的增长。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供需矛盾解决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在不断降低的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以持续走低的价格释放更多的潜在市场需求,推动市场供需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

    经过七、八十年代的长足发展和渐进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出新的特征:经济全球一体化;用户需求水平持续快速提升;技术持续快速进步,产品更新换代间隔越来越短;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面对外部市场环境根本变革而展现出的新特征,曾一度获得辉煌成功的传统纵向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因无以很好适应而渐趋式微,新兴的横向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因其固有弱势而有待完善,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与代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建立在两者基础上扬长避短、创新、超越的、理想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出现。

    两种典型的生产经营模式优劣势

    所谓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投资自建、收购兼并等取得所有权的方式,将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从原材料的获取到零部件的加工、中间品的组装、产成品的实现、分销、直至送达最终需求者的整个过程的尽可能多的环节,甚至全部,纳入自身体系,以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整合内部资源,低成本高效运作,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经营管理模式。

    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信息充分共享;有利于决策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强化对经营各环节的控制;有利于确保供给和需求,稳定上下游关系,加强配合,提高效率;有利于拓宽技术领域,扩展利润源;此外,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还具有有利于企业提高差异化能力、增强纵向竞争谈判能力、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和防止竞争对手的排斥等优势。

    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劣势在于:运转效率下降,管理成本高企;创新激励弱化;不利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不利于整合外部市场资源;市场应变能力弱;融资负担重,经营风险大;退出壁垒高,行业依赖强;不利于平衡。

    所谓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成品送达最终需求者的整个过程的多个环节中,集中全部资源于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核心业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完成其它环节,以分工协作、优势集成的方式组成利益共同体,整合内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取得竞争优势的经营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劣势大多与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相逆。

    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整合内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压力不断强化创新激励;投资方向集中,融资负担轻,经营风险小;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跨行业参与合作,行业依赖度小,有利于协调平衡。

    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劣势在于:不利于信息充分共享;不利于决策的整体优化;经营不确定性高,运作成本高;交易成本高;运作效率低;技术扩散风险大;依赖外部资源,时常受制于人。

    两种典型的经营模式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市场总是选择那些经营模式、运作特点与其特征相适应的企业,而淘汰与其不相适应者。每个时代的市场都在质量、成本、时间三个方面对参与与竞争的企业提出要求,但对各要素要求的优先顺序不一样,这往往决定着不同时代的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

    在具有区域性、长期稳定、价格敏感、集中于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少数品种、大量需求等特征的传统市场环境下,价格的敏感性使成本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首要因素,市场的长期稳定性决定了时间因素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在以全球性、快速变化、多样性、个性化为特征的当代市场环境下,多样性、个性化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特定的市场机会转瞬即逝,企业如不能及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予以满足,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的竞争对手将有可能捷足先登占领市场。而企业一旦失去市场机会,再低的成本优势都将失去用武之地。因此在当代市场环境下,时间取代了传统市场中的成本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首要因素。

    通过对两种典型的经营模式的优劣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整个价值链的尽可能多的环节处于企业内部,由高层集中统一管理,而具有有利于信息充分共享、决策全面优化、各环节控制的强化、上下游关系的稳定、运作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技术领域的拓宽、利润源的扩展、协同效应的发挥和范围经济的获取等优点,从而极易取得成本优势,在基于成本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点也正是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弱点所在。

    而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因企业集中力量于自身核心竞争力业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响应市场需求,而具有核心业务集中突出、经营风险小、有利创新激励、快速响应市场等优点,从而极易取得基于时间竞争方面的优势。这也正是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弱点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明显的成本优势而更适应于传统市场环境的特征,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明显的市场快速响应性而更适应于当代市场环境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模式兴起势在必然

    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适应于传统市场环境已为20世纪60年代之前大多数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所证实,历史曾选择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巨大的历史功绩。与纵向一体化相比,虽然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更加适应当代经济环境,但美中不足,横向一体化存在信息难以充分共享、经营不确定性高,交易成本高、整体规划缺乏,运行效率低等弱势。

    那么,与当代市场环境相适应的理想经营模式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产成品送达最终需求者的整个过程的多个环节中,集中全部资源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相关行业的优势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快速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迅速响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需求,首先取得基于时间竞争的优势;同时,与承包非核心业务的优势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各种以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充分共享,以此为基础,在完全拥有各环节信息的条件下,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站在价值链全局的高度,进行以追求整体优化为导向的决策,在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各环节实体协调运作,研发、制造、物流同步运行,从而实现交易成本的大大降低、对各环节控制的加强、上下游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整体运作效率的稳步提升,最终取得基于成本竞争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质就是以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基础,继承其合理内核,同时辩证吸纳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横纵向一体化完美结合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是对两者的扬弃、发展和超越,是企业更好应对当代市场环境的理性选择。


 

作者: 徐州师范大学 李儒晶  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元化发展战略区别
互联网如何改变汽车后市场的商业逻辑?
纵向一体化:中国车企准备好了吗?
超全的战略总结(七)
乔布斯怎样反击格鲁夫及苹果的大问题|BetterRead
食品企业的战略制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