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台诗案(上)||深山樵夫(湖北黄石)





乌台诗案(上)


文/深山樵夫(湖北)

编辑/落英小桥

北宋元丰三年(1079年)的一桩“乌台诗案”,直接导致苏轼一生大起大落。而“乌台诗案”的前奏,便是他这首《吴中田妇叹》。以致后来他的《湖州谢上表》一文,便彻底引发了这桩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
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
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
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
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
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
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
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
不如却作河伯妇!
这首怜民艰难的《吴中田妇叹》,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湖州的冬天。此时,正值王安石向全国推行新政。这场新旧两派争斗的,封建社会体制改革,苏轼深有感触。


时年三月,苏轼因不满王安石推行新政,便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同年六月,御史何正臣,断章取义地将《湖州谢上表》中“新进”、“生事”等词摘录上奏弹劾,攻击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正当朝庭意欲打压苏轼之时,恰逢《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问世,刚好又给御史何正臣等人提供了更多的诽谤说词。

御史台新人舒亶,经过四个月的吹毛求疵,针对钱塘集的部分非议,上奏弹劾苏轼:“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并罗列苏轼以下罪名:

讥讽陛下发青苗钱以本业贫民:“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讥讽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讥讽陛下兴水利:“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讥讽陛下谨盐禁:“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等无一不以诽谤为主。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等,合力欲致苏轼的死罪。


苏轼的好友驸马王诜见事不妙,赶紧派人去南京给苏轼的弟弟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告知苏轼自救,但苏轼最终还是难免牢狱之灾。      

苏轼在押解途中,路经扬州太湖时,意欲跳水自杀,但又恐自己负罪之身祸及亲友,因此接受审讯。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入狱,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受审画押。

不久,御史中丞李定上奏苏轼认罪,宋神宗质问李定有无严刑逼供,李定跪答:“绝无用刑”。宋神宗方才允许御史台查清涉案余党。

九月份,御史台抄获了苏轼一百多首供审诗词,牵连多达三十九人,其中包括重臣司马光。 

苏轼下狱后生死未卜,料想自身在劫难逃。所以早与其子苏迈暗中约好:“如若平常,则送蔬菜和肉食,如若凶讯,则送鱼。”

 一日,苏迈因借钱外出,在委托一位远亲代送牢饭时,却忘了交代密约之事。远亲思忖苏轼平时爱吃熏鱼,于是就私烹了一条熏鱼送去。苏轼一见大惊,误以为此番凶多吉少,于是怀着极度的悲伤之情,为弟苏辙写下《狱中寄子由》两首诀别诗: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
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
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应在浙江西。


由于苏轼人缘不错,许多朝庭重臣都出面极力保释,就连政见对手王安石也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最终宋神宗因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力挽,遂将苏轼从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苏轼谪贬黄州期间,看淡了名利仕途,从此钟情于山水,在黄州不仅写出了诸如《念奴娇 .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还烹饪出了黄州美食“东坡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东坡肉》打油诗,以供后人烹饪品尝: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如果说成功与辉煌是人生的里程碑,那么挫折和逆境则是人生的转折点。

苏轼谪居黄州后,纵情于诗酒山水,眼空于功名利禄。著名的半壁山、银山、白云山、赤壁、南堂、石田驿和沙湖等风光名胜,都留下了他赋诗巡游的足迹。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过白云山

孤村行过三里遥,
茅屋人家傍板桥。
溪柳千条绿未已,
山桃一树红无聊。
斜阳鞭影驱归犊,
山谷歌声送采樵。
渔父不逢陶处士,
武陵风景仗谁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南堂五首

其一

江上西山半隐堤,

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

卧看千帆落浅溪。

其二      

暮年眼力嗟犹在,

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

更开幽室养丹砂。

其三

他时夜雨困移床,

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

似闻东坞小荷香。

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

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

不忧门外故人车。

其五

扫地焚香闭阁眠,

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

挂起西窗浪接天。


注: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寓居黄州定慧院,后迁居城南临皋亭。
元丰六年,他新葺南堂,即景抒怀,创作了这组情景交融的,无声七绝山水诗画。  
说起定慧,还真与苏轼颇有渊源。今黄冈麻城有座千年古刹定慧寺,寺后有苏小妹墓。相传因才女英灵之故,定慧寺院的海棠一天能开十二色花。正因为这层缘故,苏轼经常去定慧寺拜佛参禅。

迁居临皋亭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黄州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注:
 诗随心境,书凭精神。清明前的寒食节,总是令人善感多愁。苏轼这幅《寒食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飘逸奔放,一气呵成。灵动俊美,影响巨大,世称“天下第三行书”。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翻滚流动,时而别开生面,时而历久弥新。往往一次偶然遇见,便又重新打开了尘封的心门。

苏轼谪居黄州一年后,时值九月,大风不止。他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一见满地飘落的菊花,即把苏轼惊得目瞪口呆,弄得友人一脸困惑。按说,花开花谢的自然景象,那不很正常吗?可这事却让苏轼长了见识,一桩多年前的往事,不由地涌上心头。

那是苏轼在京为官期间,有一日特去拜访重臣王安石,只见王安石书房门开着,人却不在。于是苏轼便冒然入室等候。这时,他见书桌上留有两句咏菊的残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看后心想:这诗不切实际,菊花不同于其它凋谢的花,乃终生枝头抱香而死。何言“吹落黄花满地金”?于是提笔续写尾联后便独自退出书房。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到书房后,见是苏轼的笔迹,对他这种狂傲的作风,很是不满。便有意给他一个教训。因此借助“乌台诗案”之名,激恼皇上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半晌无语的苏轼,回过神时,看着满地残菊,打心眼里信服王安石的渊博知识。


仕途的失意无可奈何,但把握自己的生活,却完全取决于自身心态。苏轼的一首《洗儿戏作》诗,便道出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辛酸与无奈。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轼在元丰六年(1083),谪居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他生下的一个男婴。在小儿汤饼会上,苏轼特意写的一首打油诗。


(后续)

作者简介:深山樵夫:原名 刘会奇,字俊岳,笔名映山红,湖北黄石阳新人,现为楚天黄鹤楼诗社社长。因酷爱古典诗词、散文、现代诗而笔耕不辍。对民间文学、历史、戏剧、杂谈等也很喜爱,十年赋诗1100余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受“乌台诗案”被贬成罪人!重游赤鼻,著名篇“前赤壁赋”!
古代偶像-苏轼
今年是他诞辰985年:都是诗文惹的祸
千古一人苏东坡
幸好,这天地之间,有过一个苏东坡
文坛全才:苏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