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 当归四逆汤 之 正法眼藏----通草

昨日看一则医案。

一个小男孩咳嗽。风寒咳嗽,血脉亏的厉害。一般这种咳嗽,就是厥阴血虚导致的。所以,当归四逆汤是首选方,主要是这孩子体质一直很差,又符合内有久寒者,所以,就直接加了一个能治咳嗽的热药--吴茱萸,构成了一个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有学生问,老师,当归四逆汤,为何要用通草?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大秘密。

有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理解当归四逆汤治疗咳嗽的含义。

我先来说说吧

当归四逆汤,我们把方子拆开,就可以看到。还是桂枝法。

桂枝汤去掉了生姜。但是,这里的大枣是用25枚,这个数字很重要。

加了当归 细辛,通草。

我们看看《神农本草经》当归:主治咳逆上气,补五脏,生肌肉

《神农本草经》细辛:主治咳逆,汗不出,血不行。通精气。

这里的一个药对当归+细辛是非常关键的。

当归+细辛,治疗血虚风寒咳嗽,与 干姜+细辛+五味子 治疗寒湿重的咳嗽,还是不同的。一个在血寒血亏。一个仅仅是气分,没有到血。

理解了这一层。才可以知道 小青龙汤治咳与当归四逆汤治疗咳嗽。涉及到的层次不一样。

但是,问题来了,为何要用通草?

我们可以想象,血脉虚寒,肯定是有寒湿的水分,来阻碍血脉运行的,所以,才会导致手足厥冷。直接用 干姜,附子,茯苓,泽泻不就行了?干嘛要用通草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通草。

通 草

《神农本草经》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骨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

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

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通草蔓生,茎干大者,至径三寸,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则气出彼头,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二叶相对。

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其茎亦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实一物也。(参《唐本》《图经》《纲目》)

   张隐庵曰:『防己、通草,皆属空通蔓草,防己,取用在下之根,则其性自下而上,从内而外;通草,取用在上之茎,则其性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此根升梢降,一定不易之理,后人用之利小便,须知小便之利,亦必上而后下,外而后内也。』

                               论通草血水同调

   刘潜江云:『通草之用,世知其通水道。《本经》所载主治,悉主于血,似乎与水无关者,然《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是为血。」

则水乃血之母,血乃水之精,源同派别者也,且《本经》所载通草主治,如所谓通利九窍,血脉。

何谓九窍?《阴阳应象大论》:九窍---为水注之气,《脉要精微论》:脉-----为血之府也。《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以上所论,未尝水血分言,然通草-踞其源,治水即能治血,治血即能治水矣。

                    论肺胃之间的血脉津液

《灵枢-五味》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如此,水谷虽然入胃,若津液未行,营卫不通,则糟粕必不能下。

盖胃中水谷之精气,上注于肺,肺分泌后,分走两路;

1肺泌其(清中之清者)归于心,心生血脉,营一身

2肺泌其(清中之浊者),仍归于胃,胃输降于小肠、膀胱

故《神农本草经》言:通草除脾胃寒热,次及通利九窍、血脉、关节;

则知通草于肺胃之交,真能为之承接传输

气化通,血化利

通草,能使其<气化通,血化利> ,即茎小孔中通,两头贯彻,皆合于主脉之心,化血之包络!合于自胃而小肠,自小肠而膀胱,绝无阻隔!-------心与心包络,两头贯彻;胃与小肠,两头贯彻。小肠膀胱,两头贯彻。

诚使<气化通,血化利><清者升,浊者降>,则在上之窍,自无碍神明之游行;在下之窍,自能济糟粕之输泻;

则所谓---通利九窍,血脉关节者,与通利水道,无差别矣

                            论膻中与小肠之血

后人多谓:通草泻小肠者,何故?

答:心主血脉,而合小肠;小肠者,心脏传化之腑也,故先哲有云:『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滞。』

故血脉通利,即其通利小肠之本; 小肠通利,正通利血脉之功也。

 通草+ 路路通         下乳汁,正取其通达 膻中血塞。

           论当归四逆汤用通草

   问:然则仲景当归四逆汤之用通草也,为利水道乎?为通血脉乎?

盖古人之用药也,宜于此不宜于彼者,不用;与他物不相和洽者,不用;功不两就者,不用;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岂无阴邪,水饮,阻隔阳气乎?

水与寒勾结,必用细辛

然 桂枝亦是导饮下气之物,其与茯苓、泽泻同用者,如----五苓散

 而化气化血,各有差别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气息之微极矣!

此时用助阳壮气之附子、干姜等剂,可加茯苓、泽泻于其间,使生者生,化者化;

亮注---干姜附子,茯苓泽泻,总是在气分和水道下功夫。

利水用苓泽,生气用附子干姜。就是肾著汤的法了。唐容川称为利水补气法四君子汤---参苓术草。 此处邹润安也想表达类似的意思

然而推其源,非气之不煦也,而由血之不濡也 

亮注:这是最关键之处。究竟根源,是血分证,不是气分证。不是气不足,阳不够,而是血液匮乏了

当归四逆汤者,不能助阳壮气,反用茯苓、泽泻以化其气为水,而通利焉?可不谓重虚其虚乎!

是茯苓、泽泻于此,虽宜于通利,不宜于微弱之气;

茯苓泽泻细辛、桂枝相合,不与当归、芍药相合,昭昭然矣。

亮注:这段话,就是来告诉你,不用茯苓泽泻的原因。因为血液已经很少了,血和水是同源的,再用茯苓泽泻,利水的时候,更加伤血液。所以就不用了。

茯苓泽泻,虽然可以和细辛,桂枝很搭配。因为都是在气分和水分用药。但是茯苓泽泻不能和当归芍药并用,因为一个在补血,你给他利水了,不就泄了吗?这是矛盾之处。

论通血脉之理

问:通脉之物,人参、麦门冬亦可。为何不用?

答:人参通血脉,是补气以通行。麦冬通血脉,是润泽以流通;

又曰:血脉之流行,必当以气,亦有血不润泽,而气不行者;故古人于经脉流通,比喻风与水,用干姜、附子以振阳,犹之热盛而风生也。

当归、芍药、桂枝以生血脉,犹决渠以通道也

人参通脉,重在补气。麦门冬通脉,在滑泽水道,功在土之焦枯而津液不通;不能从造血的源头通利血脉,故浚血之源,非通心脉不可

欲通心之用于十二经十五络,非直探中焦不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欲探其本,舍通草其谁哉

且人参、麦门冬,能使其流,不能分其派也;

能使其来,不能竟其委也,则功克两就者,舍通草而谁哉?

结束语:通草,是当归四逆汤的关键之处。通草,是一个血脉和水道都可以打通的大使。血脉亏虚,又有寒水。利水湿则伤气,不利水又无法打通血脉。所以,就用了通草这么一个极其平淡的,无欲无求的大使。不仅能够打通血脉,还能利水。而且是在造血的源头,进行疏浚。化气,化血,并行不悖。所以,他的淡漠名利,就是他的大用。

通草+路路通-----催奶,下乳汁。道理其实就是在通膻中。
通草,不愠不火,温柔淡雅,与世无争。活的非常通达。也用他的通达,令全身的血脉运行,气机运行。

所以说。通草,是一个通透潇洒的人,他已经通达了空性。

正如《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所言:

    于真俗门,洞达无碍

    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善能分别,而无所受

    于真妙藏,寂然宴息

    能令自他,莫不清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月诊随笔选 3
第二十二节痛经痼疾。
补血液、调营卫的方剂
祛淤通脉当归四逆汤,通畅血脉还调经
通草—伤寒论第351条原文疑难辨析
本草述钩元 卷十一 蔓草部通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