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果然很有料:苏轼和法海不得不说的两件事(图)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七卷)


  去过西湖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苏堤。这条大坝,是苏轼第二次出任杭州知州时,为了治理水患,组织人力大规模修建的。
  在这条水坝的帮助下,困扰杭州市民多年的水患问题,被有效解决了。人们为了纪念苏轼,便将这条大坝取名苏堤。
  现在的苏堤,虽然早已失去了防水的作用,但历经百年的修缮、植被,变成了一条风景优美、景色迷人的千里长廊,是“西湖十景”之一,后人称为“苏堤春晓”。
  除了苏堤,苏轼在杭州一带还留下了很多的人文轶事。
  这些故事中,以金山寺论佛最为著名,也最为有趣。
  如今,一提到金山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法海大师,还有那部脍炙人口的《白蛇传》。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法海禅师是金山寺的得道高僧,他精通佛法,一生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仅为当地的老百姓干了很多的好事,更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创建了规模宏伟的江南第一大佛教寺院金山寺。
  法海对佛教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当时,苏轼到金山寺拜见的主持不是法海,而是苏轼文章中频频出现的佛印长老。
  苏轼与佛印长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这两个。
  第一个故事:问佛。
  有一天,苏轼跟佛印长老参佛,苏轼突然问道:“在大师的慧眼中,吾乃何物?”
  佛印长老道:“在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轼很高兴,他见佛印身材臃肿,便调侃道:“在我眼中,大师就是一坨牛粪。”
  佛印大师一点也不生气,平静地说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有牛粪,所见皆化为牛粪。”
  这番话,说得苏轼哑口无言。
  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里,太多太多的人把这个故事忘记了。
  若不信,请看看周围的人,必有一些目中无人、常常藐视同事和上级的人,动不动说别人:你们这群蠢货……
  请这样的人,好好地、认真地重读一遍这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换物。
  又有一天,佛印大师正与众僧谈文说道,苏轼一身官袍,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走了进来。
  佛印大师看见他后,抱歉道:“学士从何处来,此间无坐处。”那意思是说:“学士从哪里来?这儿可没有您坐的地方。”
  苏轼见佛印大师要轰自己走,便引经据典答道:“暂借四大为坐。”那意思是说:“既然没有坐处,何不暂借大师的四大(佛教中,地、水、火、风为四大),用作禅床?”
  佛印听罢,笑道:“学士有意论佛,我有一问,若学士能答,我便让坐;若答不上来,请留下腰间玉带,以镇山门。”
  苏轼自恃才高,欣然允诺。
  佛印笑问:“四大皆空,五蕴(佛教以色、受、想、行、识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
  苏轼一时答不上来,只能认赌服输,把玉带交给佛印大师。佛印大师也不白要,他送给苏轼一件衲裙,以为回赠。
  一条玉带,换回一件衲衣,怎么算都不划算。当晚,睡不着觉的苏轼写了一首《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的诗,专门纪念此事。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银仍落箭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如今,那条玉带依旧保存在金山寺中,供人观赏,并见证着那段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和佛印,当才子遇上高僧,谁的口才更胜一筹?
镇江金山寺游记(3)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充满禅意
传奇传说金山寺
觅苏记·镇江金山寺:佛印留带(下)
1、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