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字被绝密28年,公开后却惊动全世界,他笑称:我是国产土专家

提起中国的物理学家,大家可能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钱学森、杨振宁或是邓稼先。其实中国的物理学家有很多,但其中最特别的那一位,一定是于敏。他为什么是最特别呢?因为钱学森、杨振宁、邓稼先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过国,留过学,接受过外国知识的熏陶,而于敏可谓是“中国国产土专家”,没有出国留学,靠的就是中国自己的知识。

提起于敏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另一个称号“中国氢弹之父”,足以说明他的分量。

于敏是中国国产土专家

于敏出生于1926年天津的一个普通人家,父亲是小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于敏从小就天资聪颖,在班里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于敏十二岁那年,日军攻入天津,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一次,于敏正在路上骑着自行车,迎面就遇到了一辆日军的吉普车,于敏原以为会躲开,可吉普车却还是按照之前的直线行驶,并不怀好意的向于敏奔来,还好于敏反应及时,不然就被吉普车撞了。这种强烈的屈辱感瞬间涌上了于敏的心头,也深深触动了少年的心,此时的他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是从这一刻起,让祖国变得更强大的种子在于敏的心里慢慢发芽了。

1944年,于敏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得了重病,不得不卧病在床,家里的经济支柱断了,也就意味着学费没有了着落,于敏就这样和北大失之交臂,面对这个消息,于敏无能为力,痛苦不堪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噩耗。但是好在于敏的朋友陈克伸出了援手,帮助于敏解决了学费的问题,而于敏,也终于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北大,准备在这里开启他的强国之路。

于敏进入北大后,和以前一样认真学习,努力念书,每一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在一次代数考试中,整个数学系的平均分只有二十分,而于敏的成绩却是惊人的满分,通过这一次考试,于敏在学校的名声大噪,更多的人也知道了这位数学天才。尽管这样,但于敏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方向。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将原子弹投放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事件震惊了于敏,也颠覆了他对物理的认知,他毅然转系,从工学院转到理学院的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的理论物理。

1949年,于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的第一批毕业生,后来他还考上了研究生,并且还在北大当了助教。在于敏读研期间,中国抗美援朝,将美国打的节节败退,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却在一次讲话中扬言美国要使用原子弹,而中国舰队则是他们的目标。这一番言论激起了国民的爱国之心,为了祖国的安全,中国也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毛泽东说:“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于是,中国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聚集了中国核物理的天才,于敏这样的人才,也被他的导师推荐去了,但于敏之前研究的是量子场论,和核物理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次的研究就需要于敏从头学习。虽然于敏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国家事业,他依然选择了这次的研究。

在研究所的前两年,于敏几乎翻阅了关于核物理的全部文献,他的工作完全是靠他自己,他没有老师,更没有指导。经过几年的努力,于敏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这一成果,并接连发表了几篇有关的论文,这些论文使外国大受震惊,并吸引了很多外国物理学家的注意。毫无疑问,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57年,日本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他一来,便要求见一见大名鼎鼎的于敏。两人一见面,朝永振一郎便问于敏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于敏笑着说是国产的。在后面的交流中,于敏也得到了朝永振一郎的赞赏,并称于敏为“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确,于敏是可以被称为中国制造的“土专家”,没有出过国,更谈不上国外专家的指导,完全就是自己独立研究,于敏在原子核理论上钻研了十余年,获得了大大小小的个中奖项,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做出震惊世界的研究,并非容易之事。于敏本应该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他的成功也并没有到达终点,他的成绩将会更大。但之后的一次谈话却改变了于敏的一生。

多次转行重新开始,只为国家不再挨打

1961年,苏联的“沙皇氢弹”成功爆炸,并且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而美国、苏联、英国的氢弹也已经问世,反观中国,连原子弹都没有研制成功,落后就要挨打,这件事对于中国来说,是迫在眉睫。此时的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中国不仅面临的是美国苏联的霸权,还有原子弹和氢弹的威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钱三强找到了于敏,邀请他加入氢弹理论的研究。那时的于敏已经34岁,在原子核理论领域已经研究了十年,选择氢弹研究就意味着所有的都要重新来过,并且氢弹的研究要比原子弹难得多,原子弹的工作原理是核裂变,而氢弹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核聚变,对于氢弹来说,原子弹仅仅只是基础。于敏当时就答应了钱三强,虽然于敏知道搞氢弹是很难的事,也不符合他的兴趣,但在于敏心中,国家的事情比自己重要,在爱国主义面前,其他的都是浮云。

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借鉴了苏联的成果,但氢弹就不一样了,氢弹的研究如同一张白纸,任何可以借鉴的都没有,完全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于敏在加入研究后,他的名字就成了绝密,自己的父母妻儿都不知道于敏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只知道他去工作去了。

氢弹的研究在大西北,这里环境荒凉,条件艰苦,只有一间屋子,四张床,一个办公桌,尽管艰难,但他们丝毫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有这些数据和报告。那时候的计算机也不先进,只有一台每秒万次计算的计算机,由于配置差,于敏看这些数据都不能连贯的看,只能一点一点的看,可是,就是这样一台电脑,于敏只有5%的使用时间,剩下的95%要留给研究原子弹的同事们。与此同时,法国也在进行着氢弹的研究,大家都在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敏和同事们的研究却陷入了僵局,一个关于能量的关键点,让大家不知从何下手。

一天傍晚,于敏和同事蔡少辉散步时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一个新想法,是否可以绕开能量结构并将结构进行改变。这个想法一提出来,两人直接返回办公室开始研究如何改变,于敏和同事开始了复杂的计算,终于,经过几轮的运算,最终呈现的结果确实成功了,然而于敏和同事都不太相信这个结果,于是修改了几个数据,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数据确定是完整的,他们这才相信他们成功了。突破了这个僵局,氢弹的研究速度无疑加快了,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氢弹原理终于设计成功,而这个原理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于敏所特有的“于敏构型”。

1967年6月17日,在西北罗布泊,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的氢弹爆炸成功。这个消息振奋了中国的每一个人,也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扬眉吐气。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仅用了短短的32个月,相比较来说,是所有国家中速度最快的。

就在中国研究出核武器后,美国就开始遏制中国核武器的研发。核武器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只有充足的核武器,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安全,于敏也知道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敏以及众多科学家给国家报了一份提议,要加快中国的核武器建设,让祖国的国防力量更强大。因此在氢弹成功爆炸后,他们也加快了更多核武器研究的脚步,才能让中国在1996年有底气签署禁止核实验的协议。

于敏将一生都献给了核试验,唯一的遗憾就是觉得自己亏欠了自己的妻儿。在于敏进行氢弹研究时,这个秘密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孙玉芹,旁人都觉得于敏整天不务正业,毫不顾家,但只有孙玉芹选择始终相信他,只有她知道,于敏不是那种人。甚至在这期间,妻子孙玉芹的生产也是她独自前去,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大包小包的前往医院,最终坚强的生下了孩子。自己生病时不能倒下,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家里的所有事务都由孙玉芹一人操劳,即使这样,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丈夫,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无疑,孙玉芹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值得我们铭记。伟人的背后,是看不到的心酸,他们比我们放弃了更多的东西,于敏是如此,孙玉芹也是如此。

于敏最喜欢的书是《满江红》,讲的是岳飞的故事,表达的却是于敏那颗和岳飞般精忠报国的心。于敏从小就想让祖国变得强大,长大之后也是尽心尽力的为祖国倾尽所有,他的这种家国情怀是无比高尚的。简单的文字是说不完于敏的一生的,只有真真正正的去感受,才能看到那位中国人民笔直的脊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氢弹和原子弹哪个威力大?为何仅中国还有氢弹?我们要感谢一个人
绝密28年!(2023.1.16)
于敏:默默无闻的氢弹之父
因为他,中国的历史要分成两段书写
中国藏了28年的顶级天才,因他无人敢动中国,至今未完全解密
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