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彤心飞传】重磅!2020 ESC房颤指南更新要点深度解读(上)
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翻译整理:陈子良 李歆慕 刘岱麒 谢冰歆 王鑫 王玥莹 张楠 张云鹏 刘彤 谷云飞

1.房颤诊断 推荐级别I类

1.1诊断房颤需要ECG记录  

 1.2标准12导联ECG记录或者≥30s的单导联ECG描记,出现无法识别的P波及不规则RR间期(房室传导未受损)时,即可诊断临床房颤。

AHRE(心房高频事件)/亚临床房颤的诊断

房颤患者诊断流程及随访

2. 房颤的结构化特征 推荐级别IIa类

    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考虑房颤的结构化特征,包括卒中风险、症状、房颤负荷及基质严重程度评估,以简化不同医疗级别的房颤患者评估、告知治疗决策、并促进房颤患者的最佳管理。

房颤的结构化特征:4S-AF方案(卒中风险、症状严重程度、房颤负荷严重程度、基质严重程度)

3.房颤筛查 I级

筛查房颤时推荐:

3.1告知接受筛查的个体关于房颤检测及治疗的意义。

3.2为筛查阳性病例搭建一个结构化转诊平台,进一步由医师指导临床评估,从而确诊房颤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管理。

3.3只有在医师审核≥30s单导联ECG描记或12导联ECG之后,才能在筛查阳性病例中确诊房颤。

房颤筛查的潜在获益和风险

4.房颤整合管理   推荐级别I类
    建议定期收集患者报告结局,以评估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房颤整合管理需要协调一致的患者个体化管理途径,以便由跨学科团队提供优化的管理方案。这一策略的核心是患者,在制定治疗决策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观点,并将其纳入房颤管理方案中;对预防措施的评估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疾病的出现,新的治疗方法也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改变。

房颤的整合管理

房颤的整合管理团队的组成

5.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

5.1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应使用HAS-BLED评分,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HAS-BLED评分>3),预防可干预的出血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进行临床检查和随访。(推荐级别IIa类)

 5.2建议定期对患者卒中和出血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用以指导治疗决策(例如,不再有低卒中风险的患者开始口服抗凝药)并解决潜在的可调整的出血风险因素。(推荐级别I类)

 5.3对于初始卒中风险较低的房颤患者,应在评估后4-6个月重新评估卒中风险。(推荐级别 IIa类)

 5.4在没有口服抗凝药绝对禁忌症的情况下,估计的出血风险本身不应作为指导使用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的治疗决策。(推荐级别III类)

 5.5房颤的临床模式(即首次发现,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永久性)不影响预防血栓栓塞策略的制定。(推荐级别III类)

房颤患者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策略

6.房颤复律

6.1在考虑血栓栓塞风险后,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应用房颤药物复律。(推荐级别 I

6.2对于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障碍或QTc延长(> 500 ms)的患者,除非已考虑到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的风险,否则不应尝试进行药物复律。(推荐级别 III

根据临床情况决定房颤复律的流程图

7. 房颤节律控制和导管消融

7.1一般建议

房颤的导管消融建议考虑手术风险和手术后房颤的复发风险及主要危险因素,并与患者充分讨论。(推荐级别I类)

房颤复发患者应考虑再次进行肺静脉隔离术(PVI),前提是在首次PVI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推荐级别 IIa类)

7.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后房颤导管消融

阵发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一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应考虑房颤导管消融PVI以控制心律。(推荐级别 IIa类)

7.3一线治疗

房颤导管消融PVI应该或可被认为是一线节律控制治疗,以改善部分症状性房颤患者的症状:阵发房颤发作。(推荐级别 IIa类)

考虑到患者的选择,获益和风险,没有房颤复发主要危险因素的持续性房颤,以代替I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推荐级别 IIb类)

7.4消融技巧和技术

可以考虑应用除PVI以外的其他消融灶(低电压区、消融线,碎裂电位,异位兴奋灶,转子等),但尚不明确。(推荐级别 IIb类)

7.5改变生活方式和其他改善消融效果的策略

作为节律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建议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并避免触发因素。(推荐级别 I类)

房颤的节律控制策略

8. 复律前卒中风险管理的建议

8.1强烈建议患者在复律前后坚持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推荐级别 I)

8.2对于房颤持续时间> 24小时的复律患者,即使成功复律为窦性心律后,抗凝药物治疗也应至少持续4周【4周以后,需要评估卒中危险因素决定是否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OAC)治疗】。(推荐级别IIa类)

8.3确定房颤持续时间≤24小时和极低卒中风险(男性CHA2DS2-VASc为0或女性为1)的患者中,可不进行心脏复律后4周的抗凝治疗。(推荐级别 IIb)

9 . 导管消融前卒中风险管理的建议

对于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在消融前未服用OAC的情况下,建议进行卒中风险的术前管理,包括开始抗凝治疗和:

9.1优选在消融前至少3周进行治疗性OAC用药;(推荐级别 I)

9.2消融前经食道心脏超声排除左心房血栓。(推荐级别IIa)

9.3对于已经接受过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杜沙班抗凝治疗的房颤导管消融患者,建议在不中断OAC的情况下进行消融手术。推荐级别 I

专家简介

刘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科研科科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心房颤动诊疗中心副主任,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医学津门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CardiovascularDiagnosis and Therapy》(SCI)编委,《Front Physiol》(SCI)编委,《Cardiol Res Pract》(SCI)特刊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ACC、Stroke、Cardiovasc Diabetol、Heart、JAHA、Circulation AE、Europace、Heart Rhythm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90余篇,总引用次数2424次。

谷云飞,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分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全国委员、海医会心脏重症委员会河南分会秘书、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射频消融学组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律失常房颤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房颤中心联盟秘书,洛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医师在线》杂志编委,洛阳心脏网、循环在线微信公众平台主编。2015年获河南省青年心电图大赛一等奖,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参译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疑难心电图分析,主攻心内科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植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八大要点
2020ESC房颤诊断与管理指南解读
【彤心飞传】神奇AI技术:看窦律,识房颤!
【ESC 2016】马长生:解读2016年ESC房颤管理指南
马长生教授解读欧洲新版房颤指南:更简洁、更方便临床管理
【总结】17条心内医生必知的房颤临床诊疗实用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