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贯通佛道根本的两个字,彻底打开格局与心量的终极秘密

微信公众号“大阴阳论”(ID:dayinyanglun)首发,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

【一】

说到道家哲学,如果存在只看一篇、便足以把握住根本精髓的篇目,那一定是也只能是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三十三篇,只有第一部分的内七篇被认为是庄子亲笔,《齐物论》正是内篇的第二篇。为什么将这篇放在内篇乃至全书第二的位置?这是个寓言,而绝大多数人既没注意,更没看懂。

这种安排,与老子的《道德经》一脉相承。《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首章,总说的是老子的道之境;美丑善恶互化、对立相依而生的第二章,总说的则是老子的道之理。《庄子》也是一样,首篇《逍遥游》总说的是庄子的至高境界,第二篇《齐物论》总说的正是庄子的根本思想。《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言,《齐物论》一篇就有三千言,分量可想而知。

老子和庄子共同的深意,是先告诉我们天地人心的究极处,然后指给我们去那里的路,这就是第一与第二位置安排上的寓言。并且,他们指给我们的是同一条路。

如果再在《齐物论》中只留下一句可称言尽所有的话,也一定是并只能是主旨的那句——“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下没有比最细的毫毛的末端更大的,巍峨耸立的泰山只能算小;没有比夭亡的孩子更长寿的,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只能算短命。所以,天地万物与我一体共生。

这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将视野拉大到时空无限去看待一切,那么一切所谓大的与更大的比无不是小的,一切所谓小的与更小的比无不是大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无限小或无限大;一切所谓久长的与更久长的比无不是短暂的,一切所谓短暂的与更短暂的比无不是久长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无限短暂或者无限久长。然后呢?一切正反两面的界限就都消弭了,而融合为无尽而完整的一体。

《道德经》第二章说的又是什么呢?美的其实是丑的,善的其实是恶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一切正反两面都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一体共生的,与庄子说的是同一件事。

而这,正是道家哲学最核心的东西,道家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点展开。能否见道和得道,全看对这点吃透的程度和贯通的程度,也就是能否真正看破和真切体认到,将其与自己的意识和精神融为一体。归结为一句话便是:“一”是天地的实相,“归一”是万物的根本趋向,“相对”则是走向实相的那条唯一的路。

“相对”,也正是一开始提到的那两个字,《齐物论》通篇都是围绕这两字开展,所以被称为道家的“相对论”。它不仅是打开道家大门的钥匙,还是打开佛家大门的钥匙。

【二】

相对的反面,是绝对。相对与绝对,就是堪破一切的基点。

佛教有“三法印”,像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一样,是对佛法的三条最高印证,合之则为正法,不合即是邪法。这三大原则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常是对世事,无我是对自心,其反面分别是法执和我执。涅槃寂静则是出离和化解所有执著后的究竟解脱状态。

何为无常?世事皆是因缘和合所生,变幻无尽,从无定相,没有什么是确定和不变的。何为无我?一个人之所以会以自我为中心,就像当初的地心说,源自人的局限,局限便非真相;以为自我为真实,境由心起,也同样会认为外境为真实,于是生起执著和攀缘,而入梦游。何为涅槃寂静?一切幻灭,得见和进入万法的空性实相。

而无常,不正是相对吗?执著所指向的内外境实有,不正是绝对吗?自我的局限,不正是生出绝对、不见相对的根源吗?自我的攀缘外境,不正是在追逐绝对吗?所以佛家的涅槃寂静就是老子的虚极静笃,就是道家破一切绝对而入一切相对的道通为一态。这种状态,老子称之为“恍惚”,庄子称之为“混沌”。

再看佛家最核心的一组概念:空和有。破解这两个概念,在相对和绝对上各加一个“性”字就可以:相对性和绝对性。空的准确说法应是空性,是万法无常、一切相对、混沌为一后呈现出的一种整体状态和深层性质,是一种性态,于是你就可以理解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就是佛家的终极智慧:非有非非有,非空非非空。这种性态因相对而生,以相对而成,所以也可以称相对性。反之,阻断相对就落绝对,绝对的性态则是封闭和固化,正是执著和所谓实有的内在性质,所以正是绝对性。

核心处都如此,可以想见佛家一切通达实相般若的智慧,必也是由相对二字所贯通。

又何止是道家和佛家。现代前沿物理科学已经越来越与佛道哲学殊途同归,其对终极真相的逼近,同样是以对相对性的不断抵达来实现的。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就是发现了时空的相对性。量子力学的根基就是“上帝掷骰子”的概率性,在量子世界一切趋向于偶然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理”顾名思义,量子叠加态指向精神与物质边界的打破,量子纠缠质疑着光速的绝对不可超越性,超弦理论反映出物质的非绝对实在性,高维时空理论展现出一切可能性皆可以成立……

至此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说,“相对”,就是那把打开宇宙间一切终极秘密的钥匙,天地万物,皆由这两字所贯通。天地间唯有相对是绝对,世界唯一的实相是:相对的绝对,绝对的相对。一切绝对必然存在局限,将所有绝对打破而入相对,就是一切方面取得进展、逼近真相的唯一道路。

对于天地宇宙尚且如此,何况对于我们人?而很多人虽然知道这两个字,却不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是我们彻底打开格局和心量的终极秘密。

【三】

人思维和心理上一切问题的解答和解决,也必须通过相对性和绝对性的消长原理来实现。思维上打通,才能开格局;心理上打通,才能扩心量。

思维,最大的顽疾是梗阻现象。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常常感到和说着的“想不开”“想不通”“想不到”。为什么会想不开?背后必存执念,拿得起却放不下,困于得失。为什么会想不通?背后必存成见,有所受有所拒,困于是非。为什么会想不到?背后必存局限,知此而失彼,困于分合。梗阻思路就不通,不通格局就受限。

而一切的执念、成见和局限,指向的都是绝对性,是人绝对性中的情感惯性、思维惯性和本能惯性。要破除这些梗阻,打通其中阻塞,只能靠打破这种种绝对性,还归相对性的本然,思维才能流通无阻,如河流冲破人筑的堤坝而奔流畅达。六祖云:“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最受推崇、影响最大的中观学派,其根本法门就是以破为立,一切皆破掉,如如才能得以呈现。

这其中的关键处是自知自己的执念为何、成见是甚、局限在哪,人不能自控、被先天本能之业力所绑架的造作惯性,皆因不自知而起,这就是人之心理最深层的暗行机制,需要特别注意和重视。如何得知呢?在觉察中开始,觉察则不自知处的浅层便能显形;在观察中进行,观察是持续地觉察,久之不自知处的深层便能显现,包括内在动机和运作机制;在觉知中结束,彻见最深层动机和最完整运作机制,则绝对之梗阻自破,相对之通流自达。

心理,最大的顽疾是攀缘现象。《维摩诘经》云:“何谓病本,谓有攀缘。”鸠摩罗什的注解又说:“攀缘取相是妄动之始,病之根也。”人们攀缘着世间,想丢掉什么或者得到什么,而其实却根本没什么。人们攀缘的世间,分裂在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有后悔和珍藏,未来有恐惧和希望,现在有拒绝和想留。《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禅宗有偈云:“过去已过去,未来亦未来; 即今名现在,现在安在哉。”这就是攀缘心运作的完整场景和最终真相,人的心量由此被框死。

所以人所攀缘的每一处、每一刻,都是因绝对性而成立。那么如果全部破掉,让心进入彻底的相对性中,心又如何得以安立?这不是放逐吗?这又是人意识和认知中一个至深盲点。真相恰恰是,当心化入彻底的相对性,不再在过去、现在、未来奔逐,就像一切破掉如如即显现,这时显现的,就是人人皆知却人人不能真正懂得和去往的那四个字——活在当下。

什么是真正的活在当下?不是真有一个当下,当下只是不断流动中。就像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很多人不能理解,存在之物质量居然可以为0?问题是光子是不可能静止的,它永远在光速奔跑。当下也是如此,说是当下,世间却永远只有流逝本身。活在当下,真实义也是随顺这种流逝,让心随之自然流动起来,没有阻碍停滞,心量也就打开了。这就是佛家的随缘自在,道家的顺其自然。

因此,无论思维还是心理,根本都在于流通起来,绝对即阻,相对及流。思维与心理之间也需要化于相对、行于流通。格局小时心量必小,心量小时格局必小,格局打开的同时心量也在打开,心量打开的同时格局也在打开。二者迷时互相牵绊,悟时相互成就,最终殊途归一,这才到达圆满。

真正的哲思,是破脑中的绝对性而达相对性。真正的修行,是去心中的绝对性而得相对性。最终,才能抵达《老子》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境,进入庄子《齐物论》最后庄周梦蝶、与物为一的化境,随后就是逍遥。

【四】

相对,其实仍是相,不是内核。内核是什么?回到老子的第二章和庄子的第二篇,美丑、善恶、有无、大小、内外……这个内核,就是阴阳。

所谓绝对,阴阳之冲撞,于是缠斗僵持;所谓相对,阴阳之和合,于是融合流通。阴阳,才是天地造化最终极的本质。

阴阳相对,实是天人感通之要塞,天人合一之中枢。陷入绝对为阴阳奴,达于相对是阴阳师。奴者多见,师者鲜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中是如何看待“生死”问题的?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庄子的思想核心...
道家、儒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
道教有三不问
11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儒家行,道家骨,佛家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